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3071阅读
  • 2回复

关于圆环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 本帖被 黑喜鹊 从 猪病远程病例 移动到本区(2010-05-11) —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病是近年来一种新的传染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毒是德国学者Tischer 在1978年首次从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中分离到,并于1982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CV)。Brina等主张根据PCV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将PCV分为PCV-Ⅰ和PCV-Ⅱ两个型。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猪间质性肺炎(IP)等。本病于1991年在加拿大发现,随后在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丹麦、荷兰、北爱尔兰、英国、墨西哥、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地区均先后报道其猪群中感染有圆环病毒。迄今,PCV-Ⅱ感染和引起的疾病已呈全球分布,该病以皮肤苍白、腹泻、呼吸困难、体质下降及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经济效应,是一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疾病,日益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被世界各国的兽医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猪传染病之一。为了探讨有效控制本病的方法,特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情况、致病机理、诊断及防制措施的研究情况做详细的综述。
1病原学
1.1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为圆环病毒科(circoriridae)圆环病毒属成员,同科的其他病毒有鸡贫血病毒和鹦鹉啄羽病毒等。为单股环状DNA病毒,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员。其粒子直径为14~25nm,大小约4~26nm,二十面体对称,共价闭合环状,无囊膜,该病毒不具备凝血活性,对pH3的酸性环境、氯仿以及高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在猪源和ST细胞中生长繁殖,但不产生细胞病变。应用免疫染色技术可检测病毒感染的细胞。
1.2 根据PCV抗原性及基因组成不同,将PCV 分为两种血清型,即猪圆环病毒Ⅰ型(PCV-Ⅰ)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Ⅱ)。
1.2.1 PCV-Ⅰ无致病性,但能产生血清抗体,并广泛存在于正常猪体各器官组及猪源传代细胞系。
1.2.2 PCV-Ⅱ具有致病性,PCV-Ⅱ是PMWS的主要病原,虽单独感染时并不引起明显的疾病,但有用PCV-Ⅱ可以复制出典型的PMWS病变。如果与PPV或PRRSV混合感染,则可复制出PMWS的典型症状和病变,说明猪细小病毒(PPV)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能增强PCV-Ⅱ的致病性。而PCV-Ⅱ不能增强PPV感染的严重性。PCV-1与PCV-Ⅱ均可在PK-15细胞上增殖而不引起PK-15细胞产生细胞病变。
2 流行情况
2.1传播途径: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本病毒可经口腔、呼吸道途径进行水平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主要感染哺乳期和育成期的仔猪,特别是5~12周龄的仔猪。
2.2 致死率和死亡率随饲养条件、爆发的阶段不同而不同,一般于断奶后2~3天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发病率为4%~25%,病死率5%~10%;PMWS主要发生于5~12周龄的仔猪,尤其是断奶前后的仔猪;PDNS在哺乳期至生长发育期呈散发,有时也同PMWS并发;CT主要发生于哺乳期,有时在生长期或育肥期也不时地表现出来。
2.3 患病猪群并发或继发细菌、病毒感染,死亡率增加。其中,副猪嗜血杆菌是最常见的继发感染细菌。
2.4 各种环境因素如拥剂、闷热、潮湿、空气污浊等都可加重病情。
2.5 经试验发现,单纯感染PCV-Ⅱ只能引起轻微的临床症状,多不会产生严重的损失,但其因破坏机体免疫机制而具有严重的潜在危害性。
2.6 PMWS主要发生于5~12周龄的仔猪,尤其是断奶前后的仔猪;PDNS在哺乳期至生长发育期呈散发,有时也同PMWS并发;CT主要发生于哺乳期,有时在生长期或育肥期也不时地表现出来。
3 主要临床症状
3.1 病猪食欲丧失,体质较差,生长发育不良,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或停滞,体重减轻,发热,体温升高至41.5℃;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体表皮炎,皮肤与可视粘膜苍白或黄疸、贫血,典型的皮肤损害,皮下水肿;肌肉衰弱无力、萎缩;病猪下痢或黑便,嗜睡以及被毛粗乱、怕冷,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3.2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减退,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病后母猪受胎率低或不孕,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上升达11% 。
3.3 发病仔猪站立时震颤,由轻变重,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受外界刺激(如突然发生的噪音或寒冷等)时可以引发或加重震颤,严重时影响吃奶,以至死亡。如精心护理,多数仔猪3周内可恢复。
4 剖检病变
4.1 肺脏肿胀,坏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切面呈肉状,无充血,质地坚硬或似橡皮,其上散在有大小不等的紫褐色突变区;肾脏呈肾小球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肿大、白色,表面可见瘀血点;脾脏轻度肿胀,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纤维化。
4.2 全身淋巴结异常肿大,可肿至3~8倍,可出现黄色胸水或心包积夜。切面坚硬,特别是颌下、腹股沟、纵隔、肺门和肠系膜等处的淋巴结显著肿大,切面为灰黄色,有的可见出血,有坏死灶,灰白色坏死斑、花斑肾、水肿;被膜下有白色的坏死。
4.3 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肠管内液体充血或淤血。胃无腺区形成溃疡、充血、出血。
4.4 重病猪的剖检症状:淋巴结出血;胸膜炎,胸壁粘连,纤维素性渗出;肺脏出血,呈点状、斑状或成片,脓肿心包炎、心包液增多;腹膜炎、腹腔纤维性渗出;关节炎。
5致病原因
5.1 该病发生与PCV-Ⅱ感染和免疫抑制有关。PCV-Ⅱ感染后诱导细胞凋亡,改变细胞表达的方式,从而改变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方式,间接促进淋巴细胞衰竭,抗原递呈树突状细胞和并指状细胞减少,导致病毒抗原不能被T细胞识别和出现免疫抑制。
5.2 各种环境因素如拥挤、空气污浊、气候变化、饲料更换和饲料营养差等应激因素会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使机体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过度分泌和释放,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促进PCV-Ⅱ的复制,继发其他疾病而加重病情,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5.3 养殖生产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免疫系统受干扰,从而使抗体效价低,疫病感染率升高,而且不易治疗。
5.4 PCV病毒可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使免疫力下降,产生免疫抑制,并可继发或并发PRRS、PR、PP、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副猪嗜血杆菌病、地方性肺炎等使病情加重。
6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以初步诊断,但确诊还需要依靠实验室技术诊断。
6.1几种主要综合症症状
6.1.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病猪沉郁,生长不良、厌食、消瘦,呼吸困难,皮肤表现偏白或偏黄,耳梢蓝紫色,下痢、腹泻,体温升高等。部分猪出现黄疸症状,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出血。淤血、实变、肉变、胰样变。淋巴结肿和支气管淋巴结明显肿大。肝、肾肿大,胆囊充盈,有时肾脏表面可见出血斑点,严重者胃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有时还可见到多发性浆膜炎,纤维素渗出物覆盖在心、肺及腹腔脏器上,脾大面积出现梗死。
6.1.2 皮炎肾病综合症:病猪表现为:后臀部、后肢、腹部以及脊背部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或斑点,呈红色或暗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条带状和斑块状,有时亦扩展到胸肋部或耳部。温和型病例猪体温正常,会自行康复,病重者会出现发热、厌食、跛行或体重减轻;剖检主要为肾脏肿大、苍白、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小出血点所覆盖;全身淋巴结肿大,苍白;肝脏黄染质脆,胃时有溃疡,肠道呈卡他性炎症。
6.1.3 仔猪先天性震颤:又名抖抖病或跳跳病,也叫传染性震颤,其临床症状为初生仔猪局部或全身肌肉震颤,当仔猪休息或睡眠时可得到缓和,但受到寒冷或突然噪声等外界刺激时,震颤可重新激发或加重。1周龄内出现严重震颤的仔猪往往由于不能得到哺乳而死亡,1周龄以上的仔猪常常能耐过,存活者多数在三周时间恢复,但也有震颤症状延至到生长期或育肥期,甚至终身带有。最近有部分专家指出,仔猪的先天性震颤的发生与猪瘟病毒、圆环病毒I型有关。
6.1.4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体温升高40℃~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淌眼屎,卧地不起,运动失调,呼吸急促,鼻流清涕,粪便干硬,呈球状,小便发黄,全身皮肤发红,或腹部、耳尖发绀;或在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出现紫红色血点;或眼圈青紫,肛门周围青紫。个别猪发病数天后皮肤黄染或苍白,少部分猪毛孔针尖状出血。有的猪腹泻,发抖、消瘦。四肢、眼睑周围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公猪不育,母猪不易受孕,怀孕猪易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少数病重猪耳朵大面积发紫后,出现严重腹泻症状。剖检变化:从对病猪剖检情况来看,病猪的病变以肺部变化为主,肺脏有的苍白,有的有出血点、出血斑;有的肺脏水肿,呈斑驳状到褐色大理石样病变,有的实质变性,如海绵状,可在水中飘浮;有的似水煮状;更有很多病猪的肺脏多处部位肉变,特别是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部分病变肺叶支气管内充满脓性分泌物;气管内有较多的泡沫,部分气管环黏膜充血。心肌有出血点,心包积液,为淡黄色液体。肝脏有的灰白色,有的有坏死灶,有的有出血点,有的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有的有大量针尖状出血点;有的表现典型的大理石样花纹;有的有坏死点、坏死斑。脾脏肿大、边缘有多处梗死灶。胃充血、出血;部分猪胃底粘膜出血、坏死、溃疡,回盲肠有大量溃疡灶。肠出血严重,特别是小肠和结肠多数有坏死灶。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部分病猪喉头粘膜水肿、出血,猪膀胱粘膜出血。个别患猪表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
6.1.5与蓝耳病混合感染:哺乳母猪体温升高(40.8~42℃),食欲不振,泌乳量下降,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高,严重者食欲废绝、双耳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呼吸症状明显,去势公猪比母猪更易感染,出生体重和断奶体重较轻者发生本病的机率较高;对断奶仔猪的损害比较严重,引起全身性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最终病死或在几天内发展成显著衰竭,抗生素等不能抑制本病的发生;育肥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40.8~41.8℃),咳嗽,腹式呼吸,逐渐消瘦,长期卧地不起,耐过者生长缓慢。同时还可引起繁殖、猪皮炎肾病综合征和呼吸道病综合征、增生性和坏死性肺炎、先天性颤抖。蓝耳病使猪圆环病毒复制能力增强,临床症状更为严重。
6.1.6与猪瘟混合感染:徐州地区2007年高热综合症发病高峰期时间为5月10日~10月1日。发病猪多为圆环病毒、蓝耳、附红细胞体、猪瘟、伪狂犬、传染性胸膜肺炎等;10月份后,发病猪多为猪瘟、附红体,值得商榷。因此,治疗上就有所区别,这样才能有的放矢。10月份后猪瘟发病率明显增高,我们走访40户养猪户发现,免疫一次的发病率为100%,免疫两次的为47%,免疫三次的为13%。好多发病猪是刚从市场买来不到一月,忽视了猪瘟免疫而发病。而一些规模猪场或者猪瘟疫苗接种两次以上保护率很高没有发病。猪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无明显的季节性。除了猪圆环病毒病的症状外,淋巴结肿大显著肿大,淋巴结切面出血严重,症状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转圈、四肢滑动呈游泳状,腹泻、死胎、滞留胎、木乃伊胎、早产、震颤性弱仔,仔猪水肿、肾点状出血,胃底部可见大面积暗红色溃疡区,肠炎、回盲瓣处可见扣状肿。
6.1.7与伪狂犬病混和感染: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返情等症状,断奶仔猪生长发育明显受阻,25%的仔猪逐渐消瘦,被毛蓬乱,腹泻,皮肤苍白,有的有呼吸道症状,鼻孔流脓性分泌物,症状明显。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精神萎靡,扎堆,食欲下降,80%的病猪死亡。新生仔猪(3日龄内)90%发病,腹泻粪便黄色或灰白,体温升高,委顿,昏睡,有的口吐白沫,转圈,静卧时身体及四肢抽搐,后肢麻痹,视觉丧失,叫声嘶哑,三天内死去,抗生素治疗无效,病死率100%。
6.2. 实验室情况
6.2.1 显微镜观察:淋巴结的皮质区及副皮质区显著扩张,有单核和巨噬细胞浸润,有时散布有大量的多核巨细胞,有些淋巴细胞萎缩,少数情况还有坏死。肝脏表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肾脏的皮质和髓质也有炎症存在。
6.2.2 对于PCV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在病变部位检测到PCV-Ⅱ抗原或核酸。应用PCR检测方法和病毒的分离,综合起来有电子显微技术、细胞克隆技术、病毒分离和提纯、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探针技术、交叉免疫荧光、基因序列比较等 ,其中用猪肾原代细胞或猪肾细胞系统培养分离病毒。
6.2.3 从实验室检测结果看,圆环病毒的感染率2006~2007年明显高于2005年,门诊送检病料抗体阳性率达83.59%
6.2.4 圆环病毒病不单一出现,圆环病毒严重的病猪同时有两种以上的疾病并发,临床中常与附红细胞体、伪狂犬、蓝耳病、猪瘟等疾病并发。
7合理的药物治疗
7.1 该病治疗的总的原则是抗病毒、抗菌、增加免疫力。因为该病主要由病毒感染或继发感染而致,损害免疫器官,因此提倡用较好的抗病毒药物,如黄芪多糖注射液。它能诱导畜禽机体产生干扰素,促进抗体形成,达到抗病毒的目的。治疗该病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7.2 病猪及早应用克林霉素、病毒唑、磺胺间甲氧嘧啶等药物治疗,其治愈率很高,死亡率很低。还要每日注射一次隆美尔(曹氏生科国际集团),这样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需要连续治疗2~5天方可痊愈,个别病猪治疗6~9天。病猪如及时确诊,治愈率可达60%以上,特别是仅有附红细胞、链球菌并发感染时,治愈率更高。
7.3 全群猪用复合多种维生素加倍拌料,注意适当的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
8控制措施
在该病的防制方面,目前对该病还没有很好的方案,还存在以下问题:没有控制和消灭该病的有效措施;无切实可行的疫苗和药物用来预防感染;病毒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主要采取控制继发感染,减少猪只死亡,降低经济损失的控制策略。
8.1 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和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外购猪要严格检疫,隔离观察,隔离饲养1个月,确认无病后方可入群。
8.2 全面实施严格的消毒制度, 杀死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强化猪场的生物安全,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中的各个环节。
8.3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供舒适环境,严格控制猪的移动和空气的流向,降低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特别是减少对断奶仔猪的应激,帮助仔猪过好断奶关,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好猪舍的通风、换气工作,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并保持猪舍干燥。
8.4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猪群有较强的免疫状态,从而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水平,增强肺脏对PCV-Ⅱ的抵抗力,建议采取典型病死猪具有明显病变的器官加工制成自家灭活疫苗,于母猪配种前和怀孕期注射或给仔猪注射,可取得较好效果。
8.5仔猪用药:在1、7日龄和断奶时各注射头孢噻呋,(500mg/mL)0.2 mL,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断奶前一周和断奶后一个月应用支原净(50ppm)+土霉素或金霉素(50ppm)+阿莫西林(500~1000ppm)。妊娠母猪用药:于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按1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拌料均匀,连喂15天,或者在产前15天时拌料服用黄芪多糖或其他免疫增强剂5~7天,大大提高初乳的免疫力,对于仔猪的保健很重要,可以降低本病垂直传播。
9 小结
PCV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我们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病毒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致病机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病毒引发的各种疾病,以及一些潜在的问题等方面缺乏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因此,还必须对这些方面进行更详细、更深层的研究。由于该病毒较广泛的存在于猪体内,与猪的健康密切相关,尤其是考虑可能用猪的器官进行人的异体移植时,更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此病原体的研究。 我们相信,通过对PCV更深入的研究,将最终会发现一种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此病,这对降低养猪业的经济损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5-21
好帖子,学习了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8-20
000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