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323阅读
  • 2回复

虚劳的辨证施治要点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2019-05-30 18:25 医学教育网 |大小
虚劳的辨证施治是中医内科会涉及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气虚

(1)肺气虚

证候: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

治则:补益肺气、敛肺肃肺。

主方:补肺汤。

方药: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

(2)心气虚

证候: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舌质淡,脉弱。

治则:益气养心、补血宁神。

主方:七福饮。

(3)脾气虚

证候: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除湿。

主方:加味四君子汤。

方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扁豆。

(4)肾气虚

证候: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则:益气补肾、生精养血。

主方:大补元煎。

方药:人参、山药、炙甘草、杜仲、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当归。

2.血虚

(1)心血虚

证候: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则:益气生血、养血宁心。

主方:养心汤。

方药: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肉桂、半夏曲。

(2)脾血虚

证候:体倦乏力,纳差食少,心悸气短,健忘,失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细缓。

治则:补脾养血养心。

主方:归脾汤。

方药:参、芪、术、草、姜、枣、当归、茯神、酸枣仁、龙眼肉、远志、木香。

(3)肝血虚

证候: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筋惕肉困,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则:补血养肝、养血调血。

主方:四物汤。

方药:熟地、当归、芍药、川芎。

3.阴虚

(1)肺阴虚

证候:干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热润肺。

主方:沙参麦冬汤。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甘草。

(2)心阴虚

证候: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则:滋阴养心。

主方:天王补心丹。

方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丹参、柏子仁、酸枣仁、远志、朱砂。

(3)脾胃阴虚

证候: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则:养阴和胃。

主方:益胃汤。

方药: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

(4)肝阴虚

证候: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困,面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则:滋养肝阴、养血柔肝。

主方: 补肝汤。

方药: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木瓜、甘草、麦冬、枣仁。

(5)肾阴虚

证候: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则:滋补肾阴。

主方:左归丸。

方药:熟地、龟板胶、枸杞、山药、菟丝子、牛膝、山茱萸、鹿角胶。

4.阳虚

(1)心阳虚

证候: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

治则:益气温阳。

主方:保元汤。

方药: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

(2)脾阳虚

证候: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则:温中健脾、益气祛寒。

主方:附子理中汤。

方药:党参、白术、甘草、附子、干姜。

(3)肾阳虚

证候: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腹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治则:温补肾阳、兼养精血。

主方:右归丸。

方药:附子、肉桂、杜仲、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熟地、山药、枸杞、当归。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1-19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原文分析:

  第08条  论肾之阴阳两虚的证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

    乳泣

    天雄散

    ┌独立:天雄

    根─主根:乌头

       └子根:附子

         └孙根:侧子

  条13条  论脾的阴阳两虚偏于阳虚的证治──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腹中疼──病位,脘腹部拘急疼痛

    悸──心营不荣

    衄┬─阴虚生热,热伤阳络

     └─脾虚不能统血(脾阳虚)

    梦失精──肾虚则阴精不能内守

    四肢痠疼──脾阳不达四末

    手足烦热─┬阴虚内热证

    咽干口燥─┘

  第14条  论脾的阴阳两虚偏于气虚的证治──黄芪小建中汤

  辨证施治:第08条、第13条、第14条





现在,把这个条文(第8条),基本上讲完了,我再说一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方义,因为桂枝汤为基础方,所以,它一定有调和阴阳的作用,正好针对肾的阴阳两虚起治疗作用。关于生龙骨、生牡蛎,它是重镇、潜纳的作用,所以它有潜镇摄纳的功效。



下面,我想再说一下,就是关于“目眩、发落”的问题,因为我刚才强调的,是“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再有一个,就是肝开窍于目,肝藏血,若精血亏损,涉及血的问题,还和肝相关,因为肝藏血,“发落”,血之余为发,也为肾所主,肾所主的问题,因为它根源于肾,其华在发,“精气夺则虚”,因此,精血俱亏,它就表现为“目眩、发落”,首先表现为发落,倒不一定一下子就脱光了,它是逐渐的脱发,最后,可能是都掉净了,有的干脆就秃了,要不怎么外边广告,打101生发精、生发液。中医的办法,就得从滋养精血上入手,治其本,仍在虚劳范畴。刚才我讲了,由于肾的阴、阳两虚,特别是阴损及阳所造成的病证,包括张仲景自己都有话,第6条说“阴寒精自出”,所以,作为“失精家”本身肾阳虚,以及阴损及阳的道理,说得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精血衰少,肾阳虚造成的外寒,都是这样的,阴损及阳。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在[临床应用]上,一个是关于它潜镇摄纳的功效,对于虚劳“失精”,特别是心肾不交的这种情况,因为阴阳互根,水火互济,升降得协调,若是心肾不交,就是属于肾的阴阳两虚,而导致心肾不交,阴阳失去维系了,水火失于互济。当然,它就出现了一些失调的现象,所以我认为,临床上,除了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以外,还应该知道一些常见的适应症,不管有梦、无梦的遗精证,都可以本方作为基础方。再就是用来治疗,妇女的带下证,如果属于肾虚,当然,如果是肾的,阴阳两虚也可用,不只是女子梦交问题,包括带下证,这是属于一种收涩潜纳的作用,和调和阴阳的作用。若属于偏于湿热,后世有“易黄汤”,是傅青主的方,属于脾虚的白带偏多,有“完带汤”,也是傅青主的,那在《中医妇科学》里面,都讲过,现在我要说的,是属于肾的阴阳两虚,不能够摄纳、封藏,属于虚劳长期,伴随着腰痠、疼痛等症,一定是虚寒象明显,才能应用这个方。再有一类,就比方说,属于既阳不固,又阴不能内守的,刚才讲了一个,阴阳、营卫俱虚的盗汗,我们举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定是“阳不固,阴不守”这样的,所以才说适用。除此而外,比方说在妇女产后哺乳期,应该有充分的乳汁分泌,结果奶水不够,又漏奶,这在中医学里,可以叫“乳泣”,《内经》里面,有的时候说“血泣(se)”,它也写的这个字(“泣”),但不能念qi,“乳泣”就是漏奶,本来乳汁分泌不够,就很遗憾了,她再存不住,该小孩吃的时候,她又供给不足,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也调和阴阳,潜镇摄纳。还有,小儿遗尿,如果属于肾的阴阳两虚,采取平调法,还是很好的,当然,小儿遗尿,情况是很复杂的,等到讲遗尿,比方说,讲虚寒肺痿的时候,有“上虚不能制下”,甘草干姜汤主之,那又是一种类型。我现在讲的是肾的阴阳两虚,阴阳失调,治用摄纳,当然,应该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一定缩尿的药物,比方用益智仁、桑螵蛸,甚至于补骨脂,还有象五味子,山萸肉这类的药,都可以的。但是,在西医学里,比方说,它有的时候诊断,说是脊椎裂,X线片子上看,也看不清楚,实际它也没有好办法,而中药里,能治疗小儿遗尿的有很多,再起说,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对治疗本证有意义。还有一个就是,要介绍小儿肺炎后期体弱者,肺部的病灶长期不能吸收,表现的心阳不振,正虚邪恋,虚多实少的这种情况,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一定疗效,有的时候,越是虚证,越应该考虑是否药尽,应衰其大半即止。现在西医,尤其我们学校的西医同志们,他们已经理解了,虚证不要药尽,让他调养,食补,适当的换空气,给他一定的运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作用,就在于调和阴阳,并潜镇摄纳。湖北打的广告,“龙牡壮骨冲剂”、“龙牡壮骨颗粒”,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成分,所以,小孩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又汗多,西医说缺钙,服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比单纯补钙,或者补了钙也不吸收,好在哪里?即调和阴阳,又有潜镇摄纳的作用,龙骨、牡蛎(蛤蛎瓢),它能补钙,而且,我现在已经发现,给小朋友吃的时候,那家长都反应,“孩子可爱吃饭了,吃药一点不打怵”,为什么呢?“龙牡壮骨冲剂”里肯定有矫味剂,然后你就给他拌到粥里吃,同补钙法,确实应该是配餐用。为什么有的人吃钙片,说“哎呀!我不吸收呀”,“胃又不怎么舒服啊”,你看美国大钙片,它在瓶上的标签用英文表述,都是告诉你配餐吃,或者餐后马上用,钙的吸收才有效。我特别看了一期,关于如何补钙的电视节目,我觉得,它讲得很通俗易懂,作为一个医学常识的问题,它怎么交待的呢?第一,讲补钙的意义,那就是说,特别是妇女,在更年期前后,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她平均每天得摄入1000mg左右,如果咱们食补,还得按照含钙的食品吃,一天也就是能补进去400mg左右,缺口不小。另外,你选的钙,应该适合你的体质和要求,应该是吃两顿饭中间给,所以我刚才说,龙牡壮骨冲剂,就是给小孩粥里加一勺,小孩很随意的就吃进去了,汗就少了,愿意吃饭了,体质健壮了,也不愿意得病了,假设说,是小儿肺炎后期,恢复得非常缓慢,就这个有疗效。时间关系,这个方子,我就讲到这儿。



现在,要往下讲的,就是天雄散方,天雄散方和别的方不一样,我说的是体例,天雄散方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然后,后面就紧跟着是“天雄散方”,因为咱们的书现在是,作为《讲义》,条文之后,“方后注”之后,[释义]隔开了,如果是原著,书一打开是个什么情况呢?比方,赵开美本,原来打开是竖版,就是象刚才,咱们念完条文以后,“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出方了,“方后注”完了,就见“天雄散方……”。你们觉得,这条文是不是象少点什么?这天雄散方怎么冒出来的?现在没有文字考证,但是,我在什么上看见的呢?三种古本,有湖南本,有陕西本,还有是(桂林本1960、1981广西出版社)他自己在序里说,他是张仲景的46代孙,叫张绍祖,到咱们解放后,政府鼓励把秘方,或者宝贵的经验献出来,他是1956年献出来的手抄13篇,让咱们看到了,你别管他是传抄,或者是后人添加,但是,这条文里,有值得参考的地方,就这条,他写的,“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分号,“天雄散亦主之”,和我们要讲的同病异治,一证两方的形式是一样的。所以,现在也有人认为,是不是真是有,“天雄散亦主之”的字,而丢掉了?不然的话,它不会出现天雄散方,象咱们以后再讲,到痰饮轻证的时候,就说是“苓桂术甘汤主之”,分号,“肾气丸亦主之”,所以,现在这个,我不敢说,它是不是应该有,“天雄散亦主之”,但是,我请大家看,天雄散的组成和它的功效。天雄散的组成,天雄3两,是炮制的,白术8两,桂枝6两,龙骨3两,“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即效果不佳,可以加量。然后,[校勘]《方药考》说,“此为补阳摄阴之方”,和我刚才说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功效,是很接近的。也是对阴阳进行调补的一个方子,而且对阴不内守,阳不固,进行潜镇摄纳的方,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这是我在湖北进修学习的时候,听李今庸老师介绍,天雄散方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关于校勘的问题,他提的怎么校勘,我就不说了。我现在说天雄散,如果说主治“失精家”,它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什么区别呢?咱们可以说“一证两方”,前面已经说了,男子梦失精,治疗梦遗的,用桂枝加龙牡汤,相对来说,这天雄散就是治无梦而遗,治疗遗精的方子,我亲自在临床治疗好多男子不育症,用的加味天雄散,请大家去注意加味天雄散的组成,对男子的不育症,精子的数量、质量不好者效佳,它(加味天雄散)当然组成比这个多,壮肾阳的药比较多。



咱们就说天雄散的原方,来看天雄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炮制?它是属于和我们讲的,乌头、附子是同一类植物,因为我曾是讲中药的老师,我就讲比较通俗易懂的内容,因为给本科教学,比方说,这个主根是乌头,它的侧根是附子,再孙子辈叫“侧子”,这是老、少三辈,是这种关系,主根长得粗大的部分,就是乌头,而长出来的侧根,就是生出来的儿子辈,是叫附子,孙子辈就叫侧子,不生育的,独个儿让自己长的,就叫天雄了,所以,都是大辛、大热之品,而且,都含有乌头碱的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炮制。在他(仲景)那个时候,他是用蜜,现在这方里没写,必经长时间的高热,方能破坏乌头碱的毒性,因其作用力不减,而取其药效。下面,我们来看它的方解怎么讲,“本方《千金》治五劳七伤,《外治》治男子失精,方中以天雄、桂枝、白术温补中阳”,我一说天雄是什么,大家都明白了,辛、热之品,配合白术和桂枝,看来是温补中焦,振奋脾阳,以龙骨来收敛涩精,少了一个牡蛎,它也是用生龙骨来收敛涩精,所以《本义》,这是魏荔彤,就讲百合能治百合病那个注家,魏氏,他说“天雄一方,纯以温补中阳为主,以收涩肾精为经,但方中天雄与桂枝,均为辛热温散之品,非脾肾阳虚者失精,切勿轻易使用”,因此,这就说明白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强调调和阴阳的作用,一定是阴损及阳,是阴虚导致的阳虚,现在也是阴损及阳,但是以阳虚为重,它通过补脾、补后天来滋养先天,是这么一个道理。若是加味天雄散,不只是辛热,当然辛热药物的量没这么大,但是,温肾壮阳的药,又大又多,所以,加味天雄散,请大家下课自己看。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讲了。



这是今天讲的第8条,首先讲肾的阴阳两虚证,用桂枝汤的作用,是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所以,对于失眠,心肾不交,也可以治的,我在[临床应用]上,已经给大家解释了。天雄散,我也算一个方给大家介绍了,也就是说,天雄散不是林亿等人,加的[附方],在字里行间,是张仲景自己的方,你若说它是不是“一证两方”,我刚才已经分析了,仍然是肾的阴阳两虚,但是它和前方比较,又偏于阳虚,它从补脾入手,补脾阳,来滋养肾阳,后来加味天雄散,就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变化了,所以更加有效。



现在再要讲的,就是第13条了,脾的阴阳两虚证,13条、14条联合起来讲,看第13条,这条原文因为和《伤寒》有重复,现在来看看我们怎么讲。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一类)



首先说“虚劳里急”,关于这个“里”,病位在哪?这就得从方测证了,小建中汤的意思是建立中气,治在中焦,这个“急”和刚才我讲的,“少腹弦急”是一样的,一定是阳虚生寒造成的一种拘急,因此,后面提到的“腹中痛”,病位就应该定在中焦,应该是哪的腹中痛?脘腹部,已经说出来是疼痛,而且是里急,所以是拘急疼痛感。这在病机的认识上,就象我刚才讲若肾阳虚,它所生的寒就在肾经所行的部位上,表现为寒主收引,主凝滞,主疼痛,现在是脾的阴阳两虚,偏于阳虚,阳虚生寒,因此在脾所主的部位上,是脘腹部拘急疼痛,这就是小建中汤的主治证,它的部位一定是病在脘腹部。



下面要说“悸、衄”,心悸,由于心营不足,所以表现为心悸。衄血,看咱们《讲义》71页,第4行,我刚刚进过,心营不足或说心营不荣,出现了心悸,关于衄血,它说成是虚热了,在上面,第3行,“阴虚生热则衄血”,阴虚生热,当然得是热伤阳络,才能出现衄血,包括鼻衄和肌衄,它从阴虚生热上来解释,我认为,如果从阳虚来说也可以,因为它病变部位在哪呀?强调的是脾,脾不统血,能不能衄血呢?也能,这就是虚证了,可不是虚热证所致,是阳虚而肌衄。



“腹中痛”我已经说过了,下面就是“梦失精,四肢痠疼”,“梦失精”还是责之于肾,阳虚,它不能够保证肾精的内守,所以,这应该按照肾虚,阴不能内守,则梦遗失精来解释,《讲义》也是这么写的,肾虚而阴不内守,四肢痠疼,是阳虚不达四末,特别是脾阳虚,四肢痠疼。



现在这个条文里,最后又讲到“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这是阳虚证,还是阴虚证呢?刚才我已经讲了,阴虚就是五心烦热,现在又伴有咽干口燥,显然不是阳虚证,是阴虚内热证。



整个儿条文,我已经顺下来了,咱们现在说辨证的问题,有关脾阳虚的证,有几个呀,虚劳里急腹中痛,肯定是脾阳虚而生寒的,刚才我又说了,比方说衄血的问题,至少有脾不统血的原因,还有四肢痠疼,比方心悸的问题,不管是心营不足,还是心营不荣,心和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呀?木、火、土、金、水,是母子关系,心血(营)不足,脾阳亦不足,所以你看,是一个心营不荣,心营不足的病机,因此,它也应该说是脾的阳气不足,你再看和阴虚内热相关的,有什么症?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还有衄血,有一部分的认识是这样的,相比之下,什么证为主?我说了阴虚、阳虚都有,即有阳虚生寒的症状,又有阴虚生热的症状,寒热交作在一起,我认为,偏于阳虚证为主,也必须是阳虚生寒证为主的情况下,你才能用小建中汤,假设说阴虚内热证为主,阴损及阳,还能不能以小建中汤为主呢?所以,在脾的阴阳两虚里面,它实际上是阳损及阴了,阳损及阴,从哪治呀?若是为了治寒,用温热的药,对阴津有没有伤害呀?肯定有,反过来说,若用甘、寒滋阴的药,对于阳虚生寒证有没有妨碍呀?用滋阴药肯定不行,所以,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张仲景给教了一个招儿,从中焦而治,五脏之中,脾位于中,居中,而且脾管其它四脏,只要它运转好了,这枢纽打开了,四运全都畅通,这是一个观点。因此,他说既然是阳损及阴了,就不要把阴虚内热当作主要矛盾,而应该治其本,去救它脾阳虚的问题。



下面,在理论根据上,我请大家注意这么几点,第一,《灵枢·终始篇》,它讲到了“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就是刚才我讲的那个矛盾之中,若补阳,用温补药,对阴液来说,就有损耗,所以叫做“补阳则阴竭”,泻阴,甘、寒之品,泻阴对阳虚有害,所以说“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又是一个原则性的提示,就是告诉你,有这种阴阳两虚、寒热错杂的情况下,无从下手,治疗有矛盾的时候,怎么办?告诉你,从中焦而治,是用补法,还是泻法,还是清法,一定要以甘药,用甘药就是建立中气之意,这是第一,《灵枢·终始篇》的原则。



第二,就是关于注家尤在泾的看法,“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在71页,第六行,中间,《心典》谓:“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第三,我想说的就是作用机制,为什么非得治在中焦,而且要立以建中法?建中法的目的是什么?71页,再往下两行,“目的在于建立中气,使中气得以四运,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可以使阴阳得以协调,这种寒热错杂证随之消失,这是第三个,就是说小建中汤的作用机制,为什么就可以达到建立中气,就可以使阴阳调和,使寒热错杂随这消失,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建中法是个什么治法,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在《妇科三篇》里,又引了《千金》的内补当归建中汤,我们在第十篇里面还有一个,治疗寒疝腹痛,或者说治疗虚寒性腹满,用大建中汤。四个建中汤,方药上有出入,但是,可以统称为,仲景创立的“建中法”。



建中法包含了哪些治法呢?首先再来看一下小建中汤的组成,仍然是桂枝汤的类方,但这方剂中,主药是什么?《方剂学》里面强调,饴糖为主药,所有的建中汤里都是饴糖为主药,小建中汤里面,你看量谁最大呀?芍药6两,为什么?而且有炙甘草3两,因为抓主症,抓的是什么?“虚劳里急,腹中痛……”,一系列的寒热错杂证,而且是以阳虚为主的,是阳损而及阴,主症是虚劳里急,腹中痛,是脘腹部的拘急疼痛不舒,因此,芍药甘草汤,从中仍然是“缓急止痛”之义,把疼痛症得给治好,使之缓解下来,因为这个方子大家比较熟悉,而且我把制方的依据讲了,因此,我们来分析“建中法”,一定得是有调中的作用,桂枝汤的类方里面,一定得有象桂枝汤的调和之义,尤其是对阴阳两虚证,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那么,饴糖也好,还是那些甘味的补益药,这是《内经》里面的原则提示,一定要用甘药,甘味,怎么样啊?能补、能和、能缓。所以,一定以甘味药为主,恰恰切中病机,切中主症,阳虚嘛,脾阳虚,这里面一定得有补中,甘味药的补中,就是饴糖的作用,包括甘草、大枣、都是甘味的药,所以,调中、补中、有没有缓中之义,怎么缓的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温中之义,有没有温中呀?这么多甘、温之品,补益中焦脾胃,达到建立中气的目的,所以,“建中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或者说“总和”也行,综合了哪些治法呢?刚才我说的,调中、补中、缓中、温中,才能够达到建立中气的作用。我觉得,张仲景在主治证上,抓得非常准,所以,学仲景的方剂,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证为主的,这种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方剂辨证,来了个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你说我要去治阳虚呢?对阴虚还有妨碍,我去用甘、寒之品治阴虚呢,对阳虚不利,怎么办?仲景教给你了,从中焦而治。所以,也是一种方剂辨证,小建中汤主治证是什么?告诉了,就抓住它,“虚劳里急,腹中痛”,再说“四肢痠疼”,这不都是脾阳虚的表现吗?关于阴虚的证,咱们说了,是稍带着的,一定是阳损及阴了,若阴虚证为主,那你真得先去给滋阴清热,至少也得养养胃阴,好了,这是小建中汤。



下面,我们再说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就恰恰是脾的阴阳两虚,偏于气虚证,因为黄芪是补气的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芪建中汤,它是怎么一个说法,第14条,仍然是论脾的阴阳两虚,但是,一定是偏于气虚的,才能用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就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条文叙述很简略,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一类)



“诸不足”,都什么不足呀?已经是虚劳的范围了,这个“里急”,和刚才我分析的上一条是一样的,就是用“虚劳里急”来强调,要建立中气的治法,它就应该具备什么证呢?中焦阳虚的主症,应该有里急腹痛,脘腹疼痛为重点,“诸不足”,这是一种省略,现在我已经讲到这份儿上了,虚劳到底什么不足呀?阴阳、气血、营卫俱不足,他就虚损到这程度了,而且,一定是阴阳两虚,偏于气虚,是在脾,所以,从方测证,咱们就得给予补充。



下面,我请大家看小字,“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就按照小建中汤法一样来说,“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这里有加减法里面,我们在本科教学里,没有人去讲这些加减法,现在我们首先还得强调,黄芪建中汤,多出来的是什么药物作用呢?要说小建中汤的功效,我们概括小建中汤,建中缓急、调和阴阳,就不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强调桂枝汤调和阴阳为主,现在我们是强调它,建立中气的作用,而且它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中气,因此,小建中汤的功效是建中缓急,我为什么把“缓急”写出来呢?主症是脘腹部的疼痛、拘急不舒,芍药又重用到6两,在方剂上,大者为君,饴糖量最大,而且,符合甘温补脾气,这样的一个治疗作用和目的,因此,在饴糖为主药的情况下,同时体现芍药量大,也为君。所以,才共同达到建中缓急,同时调和阴阳的作用。黄芪建中汤中,加上黄芪的作用,就是温中补虚,温补、补气之力较小建中汤明显,因此叫做温中补虚,这个功效偏于治疗气虚了。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加减法,加黄芪,我已经说了,补气,特别是我今天还提醒大家,桂枝配黄芪的功效有四,这个配伍在这里面不重复了。要说“气短胸满者加生姜”,是什么意思?包括昨天讲黄芪桂枝五物汤,倍用生姜,用到6两,辛散温通之力,本方加用生姜,也是对胃肠功能有好处,温性而不是大热,所以,温补来协助,小建中汤加强温补之力,既然是气短胸满,和“建中”有什么关系吗?培土生金,一定得是脾胃虚寒,肺气不足,气短,胸满,胸满或者胸闷,是因虚而闷,它才能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用生姜的辛温之性,所以,这一定要注意,基础方没有变,建立中气,取其培土生金之法,又有生姜的辛散温通,生姜,它也有辛温散饮邪的作用,这是关于加用生姜。



腹满者去枣,甘温之剂用量太多,就令人中满,它倒影响食欲了,所以,不要用大枣了,他可没说把饴糖去掉,这就是主要的作用不能变,这个主方的功效才不变,去掉了大枣,加茯苓,茯苓是补利兼优之品,淡渗,甘、淡渗利的作用,补利兼优,补是补什么呀?健脾。利呢?利小便,所以,补而不滞,去枣加茯苓一两半,这是很有意义的。



下面,我要说“疗肺虚不足”,补气,怎么是半夏补气了呢?半夏是辛、温,燥湿化痰的药,祛寒痰的药,把它说成是补气加半夏,而且是肺的虚损,肺的虚损它涉及到肺气布散津液的功能,如果布散津液的生理功能下降,就会生痰,对肺的宣降不利。因此,针对肺气不足而生痰涎,用半夏来燥湿化痰,实际上,是减少或者去除它的病理性产物,“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对于能够解除脾虚的问题,是谁的作用呢?黄芪建中汤的作用,加半夏是为了解除它的病理产物,给肺的不足,肺气痿弱,包括咱们将来要讲的虚寒肺痿,肺气痿弱,要用它化痰,把病理产物去除,因此,对肺的局部来讲,也是补其不足,辛温嘛,补气之不足,辛散,燥湿化痰,半夏可是三个作用,对肺气特别有利,不要只看到辛散温燥之性,对痰湿这种病理产物,它有几个作用呢?燥湿化痰,能不能降逆呀?半夏有降逆消痞的作用,另外一个,因为它有毒,它方中不是加用生姜吗?生姜加半夏,小半夏汤的组成意义,生姜解半夏毒,半夏得生姜,增强降逆止呕和化痰的作用,肺气既要向外宣发,同时又要保证肃降功能,所以半夏对肺气来说,是一个疗肺虚不足。



这个解释,就供作参考,因为咱们的《讲义》,包括参考书,全没有解释“方后注“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一个黄芪建中汤,作为只对脾气、中焦的常用方,现在我们说《金匮要略》是方书之祖,它创制的经典方剂,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就是补益脾胃的祖方,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补益脾胃的祖方,从此开始,所以,深得这个经旨的是,李东垣了。李东垣接着又创制、又发挥。



这是关于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到14条,今天讲的有关辨证施治的内容,有关本义的内容现在讲到这,一共三条,讲了一个第3条,脉象总纲,我觉得,现在大家能不能琢磨琢磨,我讲了这么多的话,《虚劳》篇里面,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呢?比方说,为什么在讲虚劳的时候,首先以脉象开头,这实际上体现了,“以脉为纲,以脉参证”。特别是虚劳病,当脉病而形不病,不被本人或者是家人所注意的时候,虚劳已经开始了,这让你重视脉象的早期诊断,对虚劳证治很有实际意义,这是第一,脉象打头,起的作用是“以脉为纲,以脉参证”,另外,让你分析,“大脉”的病机是什么?“极虚脉”的病机是什么?让你分析病机,便于指导治疗,而且体现了他重视脾肾。辨证上,我认为,尽管是举例,或者说是一些零散的描写,但是它突出的是脉证合参,突出虚劳辨病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突出辨证为主,这个特点我觉得也是很鲜明的,在辨证过程中,也是时时围绕着,脾肾的阳虚,还是阴虚,是单一的,因此,就是举例,说明就行了,重点放在他这些经文的创制,是怎样的一个因、机、证、治,是怎样的一个“脉证合参”,特别是方药的组成,配伍的原则,和他制方的原理,小建中汤集中体现了,他在辨证施治的这部分,我们还要讲很多的条文,现在,我提醒大家,请看开始这几条原文,肾的阴阳两虚,包括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天雄散的方义,接下来就是脾的阴阳两虚,偏于阳虚,小建中汤主之,偏于气虚者,黄芪建中汤主之,脾、肾开始就给你奠基了,然后,他不去说什么肾阳虚证怎么治,肾阴虚证怎么治,脾阳虚证怎么治,脾阴虚证怎么治,没说这个,而不厌其烦的强调证型是阴阳两虚型,因为单一的哪个虚,大家都是可以理解,或者是已经熟知,而阴阳两虚证,不管是从病机上,还是病情的临床表现上,都是相当复杂,在治疗上,又不是立竿见影,它需要在临床上,从“缓则治本,急则治标”,这样的基本原则上,随证加减,但是,效不更方的问题,在《虚劳》篇里面,体现得非常充分,我觉得,我今天讲的内容,把《虚劳》篇的主要特点,大概体现了这么几个方面,在讲完了之后,我再给大家总结,现在我就算作一个提示,请你在每一个条文的分析过程中,再思考它在《虚劳》篇里面,在哪些特点,和《中医内科学》比较,到底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有哪些相同,因为有异、同点。



这堂课到这里,再见。





第31讲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




黑板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按语>

  原文分析

    第15条  虚劳腰痛──八味肾气丸

      腰:肾之外府┬肾阳虚

      少腹拘急  ┘ ↓

      小便不利者:膀胱气化不利

    <方义>壮肾阳──炮附子、桂枝 “少火生气”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滋肾阴──地黄、山萸肉、山药 “精能化气”

             肾  肝  脾

       泻肾邪──丹皮、茯苓、泽泻

    第17条  虚劳虚烦不冧寐──酸枣仁汤

    [附方]  虚劳脉结悸──《千金翼》炙甘草汤

          不足──

          汗出而闷──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在讲《虚劳》篇的内容之前,把上一次课有关虚劳的内容,给大家简单的复习一下。



首先,第3条,《虚劳》篇开始的时候,强调了它的脉象总纲,叫“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这是一类原文,要求大家必须记住,“大脉”和“极虚”的脉,是虚劳病的总的脉象,它的含义就不占时间来讲了,关于辨证施治的部分,我们首先介绍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简称桂枝加龙牡汤,主治的是肾的阴阳两虚证,我们说它是阴损及阳的情况,后来讲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治的是脾的阴阳两虚证,偏于阳虚证,用“小建中汤主之”,偏于气虚证,用黄芪建中汤,作为寒热错杂、并见的情况下,治疗上有麻烦,仲景以小建中汤为例,提示以建立中气,从中焦补益脾胃而治,这是阳损及阴,由阳虚为主,而导致阴虚的口舌干燥,手足烦热,包括衄血这样的虚热证,当然,虚热证是相兼的,而不是为主的,阴虚证为主的话,就不能用小建中汤了,首先得考虑,滋阴清热,所以,小建中汤治的,这个寒证为阳虚证,一定得建立中气,而且是以甘、温为主的治法。



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即[按语]的部分,不管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还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所主治的证,我认为,它还是依据,《内经·生气通生论》所说的,“阴阳之要,阳秘乃固”,只有阳气充足,对于体内的各种阴液,包括精液、血液、汗液、尿液,都具有约束和统摄的作用,而不至于妄泄。所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上次我已经分别讲到了,包括失精、亡血、下利清谷、自汗,盗汗、遗尿,包括小孩的夜尿,还有妇女的产后乳泣,我都分别讲了,这就是,一旦阳气虚馁,它就失去了阴阳互相维系的正常功能,因此,阳不固而阴不守,就是这个意思,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是这样,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证也是这样,它不可有任何的阳虚情况,所以,对于小建中汤的方剂组成,到底是何药为君药?在我们《方剂学》的教学里面强调,一定是以饴糖为君,这个理论根据,也是源于《内经》的说法,就是说,“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象尤在泾对小建中汤的注释,在我们《讲义》里面,找《心典》注释的部分,他也是这么讲的,“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所以,甘、温的饴糖为君,是不能动摇了,饴糖,包括配合炙甘草,都是甘温补脾,也是建中之义,关于建中法的立法论据,我上次讲了四点,现在我是从配伍的意义上来说,为什么也一定是以甘、温为主药,这也是我们《方剂学》所体现,并要突出的组方意义,本着包括《内经》讲的,“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宗旨,由甘、温补益脾气的治法,决定的,一定要用甘、温补益脾气,也是保证阳气不虚馁。加黄芪的目的,尤在泾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充虚塞空”请大家看,在71页,选注第一个是《心典》,它也引了尤在泾的,他说“里急者”,因为作为小建中汤也好,黄芪建中汤也好,主症就是“里急,腹中痛”,所以,脘腹部的拘急疼痛为主症,“里急者,里虚脉急,腹中当此痛也,诸不足者,阴阳诸脉并俱不足,而眩、悸、喘喝、失精、亡血等证,相应而致也”,这都是相兼的,而且由阳虚或者气虚所派生出来的,“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则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我觉得,此方黄芪建中汤证,侧重在气虚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加黄芪,说得很明白。



下面,我还想说,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讲,“小建中汤应当以芍药为君”,为什么?说实在的,这个方子,它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倍用芍药,再加饴糖的,因此,芍药为君,他理解成是“土中泻木”之意。脾土虚,肝木就要乘之,这也是把辨证的要点放在脾虚上,但是在治法上,他认为,作为肝木,它必然要乘土虚而乘之,所以,这是于土中泻木,针对“里急,腹中痛”说起的,因芍药?肝,酸入肝,这个道理我们已经讲过了,这是关于肝木乘脾土的问题。第三,六版《金匮讲义》的教参上,有湖南的周衡教授的见解,再就是我们教研室,也是这么看的,在当前临床上,饴糖投不出去,饴糖为主药是对的,甘、温,但是饴糖没有药,这个方子一定要依据甘温补脾之意,你就用术、参、芪可不可以,因为李东垣创制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等,都是靠术、参、芪补益中焦的,芍药、甘草配伍以缓急止痛,不能忽视,所以,它一定是甘、温为主,甘、酸合用,我们认为,应当是甘温药物为代表的饴糖,和芍药同为君药,这样对于临床所见的这个病证,才会切中病机,而且缓急止痛的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胃疼的病人,他最急切的希望是能够缓其急迫,《难经·十四难》也讲,“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现在的虚寒证,你就得“适其寒温”,一定要甘温补益,同时也要在里面加芍药和甘草,缓急止痛,标本兼治之意就有了,这就是关于方剂的配伍意义,我们不离其宗,但是,怎么理解饴糖的甘、温作用,和芍药并举,或者说以甘、温为主,酸、甘合用,这样的一个意义,尤其象周衡教授,在教参里面谈到了,但是在这大本里,他又不讲了,我觉得很遗憾,应该坚持,因为饴糖确实在临床上开不出来,怎么办?他认为这个方子里,可以理解成三组药对,一、是饴糖与桂枝、炙草的配伍,是甘温补益,有“建中”之意,二、桂枝配芍药,可以调和全身的营卫,三、生姜和大枣,和胃中之阴阳,所以,这也体现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使其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我觉得更主要的是补益脾胃,实际上是共同化生气血,使其泉源不竭,应当看到脾胃这种化生气血,化生营卫,泉源不竭的力量,这是关于如何理解小建中汤,以及加黄芪的作用。为什么那样更好用?



我现在介绍给大家,“三九胃泰”是第一军医大学,《金匮》教研室的一位中、青年教授,他在学习这个方剂基础上,在翻阅50年代的,《中医杂志》的时候,看到了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用了一定含量的西药,合成了三九胃泰,放给南方药厂投入生产,当然我们说,作为中医能明白,如果我一说是,以黄芪建中汤为基础方的,一定是得脾胃虚寒型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浅表性胃炎,秦伯未老先生在60年代首先提出的,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最适合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于虚寒证。刚才我讲到芍药,在这个方中的作用以后,包括我们开始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对于慢性肝炎、慢性乙肝病人,有脾胃虚证的时候,应该考虑本方,这个有很多报道。



再一个就是。我认为李东垣所创制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说是甘温除热法,实际上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给它奠定的理论基础,所以,甘温除热,对于特别是西医认为,原因不明的发热、无名热,如果具体辨证,从中医角度来说,我认为,一类就是脾胃内伤,阳气不足,这种发热是低热,或者是迁延热不退,更多见的就是体质虚弱的人,长期低热。从我的临床体会,我觉得,这样低热的病人,他有一个显著特点,和一般的高热或者其它原因的发热,不同的地方,是怎么样呢?体温计可以升到一定的高度,甚至有的可以高达40°C,而且有规律可循,他很可能就是下午,或者夜间体温升高,和阴虚发热怎么区别?阴虚发热,他得一定伴有一派的阴虚证,如五心烦热,包括舌质的红绛,脉的细数,这一定是阴虚发热,但是,气虚发热,它的特点一定是气虚证为主。



30话


比方我看到的那个病人,就是在西医院作了,一系列的检查,首先考虑作肥达氏反应,有没有伤寒的情况,再一个就是肺感染,拍片,CT也做,没找到感染病灶,后来又考虑是新婚的女子,是不是泌尿系的感染?做尿培养,也没找到病因,最后怀疑,是不是血液病啊?当我去看她的时候,这个病人,尽管她说她发热,晚上可以从39~40.2°C,很高、很高,抗菌素换了多少种了,天天不离点滴,总在换药,仍不见效,我去时,第一,我摸了脉,这脉沉细无力,第二,她那么高热,但是面色上,?白无华,口唇很淡,要不,西医最后怎么怀疑到,血液病了呢?就是一种贫血的外观,但是,仲舌头一看,舌质也淡,舌体稍微有点胖大,舌苔有黄、甚至于腻的一种假象,不是说黄腻而厚,就是一种薄黄而腻的表现,有热象,但是,是因阴阳两虚而气虚发热的,这个方子,我提笔就是黄芪1两50克,术、参、芪,参,我用的是太子参,白术是用的焦白术,还用了一些养阴的药,为什么呢?我考虑,她专门是到下午3、4点钟,开始发热,一直到半夜,等到后半夜的时候,1、2点钟开始往下降,早晨的时候,可以达到37°C左右,最低的时候也得37.2~37.3°C,所以黄芪1两,同时,我就想到了什么呢?因为我看她的苔薄黄,而且用那么多的抗菌素,体温还没有降下来,我想用咱们刚刚讲过的升麻鳖甲汤,我选用的是升麻、鳖甲、当归,实际我这方里,有黄芪配当归,就是当归补血汤在里了,当归补血汤的意义,实际上黄芪用1两的话,当归就用2钱或者3钱,这个比例显然是“阳中求阴”,符合我判断的,是以气虚发热为主,但是,因为她发热的规律,兼有阴虚的情况,升麻鳖甲里有鳖甲,我再配上青蒿,青蒿我用了30克,然后是丹皮、地骨皮,考虑她是不是血分的问题,不只是气虚,有没有血分瘀热的问题,结果这方子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我给她开了3付中药,因为当时我是在镜泊湖,是去高一个《生理学》的编审会议,这个病人是住在牡丹江,我说:“三天以后,我正好返回哈尔滨,经过你这儿的时候,我再来看你”,结果是吃了1付药,才吃了第1次,当天晚上就38°C多,没有升到40°C,第二天早晨起来,接着要喝的时候,她可能情绪上不太好,她已经长达两个半月,是这样的情况,她认为自己是得了绝症,所以拒绝用药,认为中药没吃过太苦了,不服从,就连泼带撒,也就服进了1/2,等服用第2付药的时候,她妈妈也心情不好,一下又熬糊了,没吃上,第3付药的时候,也就是我去的那天,她刚刚吃完药,情况比较稳定,但是她信心不足,我就跟她说了,我说“你不是绝症,你这个病吧,如果说西药用了这么长时间不好用,就证明需要中药治疗,你必须配合,而且我马上要回到哈尔滨,我这个方给你开7付,有什么情况,由你的父亲打电话告诉你”,结果后来真的,热度就从咱们,用甘温除热法的原则退下去了,当然我配合了一定的滋阴清热药,包括我再次证明,升麻在这里面,有清热解毒作用,我并没用“双黄连”,就用了一味升麻,才用了10克,并不多,所以我觉得,是经方给你的启发,辨证施治,只要病机和证候搞清以后,这个方真是立刻起效,并不慢,不应当以为中药就是治慢性病,起效缓慢,不是这样的,药证符合,立竿见影,这是一个启发。



我觉得,在临床上,对于无名热、气虚发热,我们学了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应该从理论上,特别是在配方上,要有所认识,有所提高。关于[临床应用],特别是理论意义,我就简单说到这,小建中汤的作用,一定得是建中缓急,调和阴阳,黄芪建中汤的功效,偏重于温中补虚。



下面,来讲第15条,就是肾气丸证,八味肾气丸,这是《金匮》的代表方剂,下面有关的一些方剂,你比方说八味肾气丸,酸枣仁汤等等,如果是和《方剂学》有重复的,我就不细讲了,现在我就取原文的本意,给大家作主要介绍,下面看第15条,这主治的是虚劳腰痛,请大家看原文: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一类)



后边有小字,“方见脚气中”,这就是指第五篇的[附方],“治脚气上入,小便不利,少腹不仁”的崔氏八味丸,是原方,现在,它也把这个方给落下来,就是我们通常知道的,“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再加上什么呢?原方是炮附子、桂枝,一定要搞清楚,张仲景的原方不是肉桂,是炮附子、桂枝。含量比例,实际上就按照他原方,当然,这个8两,就是16两制的那个8两,这个量,一下可以看出来,是很大的,因为它是丸剂嘛!蜜丸的,首先说,虚劳腰痛,这不是一般性的腰痛,一定是一个慢性的、肾阳虚的表现,在病机分析上,我们从方测证,为什么要落在肾阳虚上,因为从开始《绪言》里面,我们讲八味肾气丸在《金匮》一书中,一共是五用,现在就等于第二用,用于虚劳腰痛,为什么说肾阳虚,而不说是肾气虚,或者是别的什么呢?一会儿我们从方义来分析。



首先说“腰痛”,腰是肾的外府,所以,肾阳虚,它要表现在肾经循行的部位,少腹也要有表现,少腹拘急,包括上次课讲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那是肾的阴阳两虚,也要涉及到少腹的“弦急”,和现在讲的“少腹拘急”是一样的,因为阳气主温煦,肾阳虚,它是要生寒的,寒主收引,主凝滞,主疼痛。因此,在肾经所循行的部位,腰部、少腹部,就有拘急不舒、疼痛之感,这些症状也给你提示了,肾阳虚证的病机应出现的症状。“小便不利者”,这也是由于肾阳虚,导致的膀胱气化不利,这是专门讲小便不利的,这个症状一定是从肾阳虚,导致的膀胱气化不利来解释,所以,这是一脉相承,而且把主要症状点出来,病机非常鲜明,就是肾阳不足,肾阳虚。



八味肾气丸的方义,针对于肾阳虚,要考虑壮肾阳,方中依赖的就是炮附子与桂枝,请大家看,炮附子、桂枝在全方里面的,用量是多少啊?很小,《伤寒论》的注家,象柯韵伯,在他的《伤寒来苏集》里面,他说炮附子、桂枝的量,仅占全方的1/4,这个量是很小的,这样小的量,我们怎么理解它?首先,第一个启发,就是少许的桂、附,你不要看它量很小,但是它就能起到壮肾阳的作用,因为意在“微微生火以生肾气”,这就是《内经》所说的,“少火生气”之意,就是因肾为水、火之脏,这命门火微微烧着阳生阴长,才能肾有生气,即“少火生气”,还有就象后世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所以,不在用多少壮肾阳的药物,才能壮肾阳,得从阴中求阳,后来总结,象《方剂学》反复讲,“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就是这个道理,你只有壮肾阳,才能把那些阴霾之邪,特别是水气,水便不利,排泄出去,这是壮肾阳的道理。滋肾阳,是用大队的滋阴药,刚才说10倍于肾阳的药,这个理论基础就是“肾藏精”,精为阴,气为阳,肾藏精,精能化气的原理,你得是以滋阴药为主体,刚才也说了,“善补阳者”,必须“阴中求阳”,所以,大队的滋阴药,有这三味药,地黄、山萸肉、山药,“地八山山四”,量多大啊?8两,两个4两,这就等于合起来一斤了,显然,我们说不管是生地,还是熟地,都入肾,量大老是地黄、入肾,山萸肉和山药,山萸肉当然也入肾,但是山萸肉入肝经,山药,我上次讲肺、脾、肾,阴阳平补,全到,但在这里,我们说既然有入肾的,它俩又侧重入肝、脾,恰恰是入三阴之药,补其三阴,所以,互资互助,达到调补、综合的效应,这是作为滋养肾阴的药,为什么为主体,量又那么大,我觉得,它正好,是以三阴药,互资互助,你帮我,我帮你,因此,才能够达到调补滋阴,这样的一个综合效应,祛肾邪,或者说泻肾邪,有三味药丹、泽、苓,作为肾邪,是水邪,属于小便不利,膀胱气化不利,不能排泄,就说茯苓,补利兼优之品。那么,丹皮和泽泻,又是什么作用呢?对于虚火、相火妄动,全都能考虑进来,所以,这就是“三泻”,丹皮、茯苓、泽泻,使其滋而不滞,温而不燥。这个调补,是为阴阳平补,而略偏于温,温谁呢?温肾阳。



所以《方剂学》里面,它自己就打笔墨官司,有的说它本方是阴阳双补之剂,“阴阳双补”,那纯属是从药物的排列组合来讲,包括我们的六版《金匮讲义》,也是说它是阴阳双补之剂。第二,认为量大者为君,方中有大队的滋阴药,所以它是滋阴的一个方子,我们《金匮要略》按照刚才讲的,从原文分析出发,大家看,到底病机在哪里?包括我在《绪言》里面,所讲的八味肾气丸能够五用,治疗五种不同病名的疾病,源于病机分析,一定是肾阳虚,肾阳虚影响膀胱气化,所以,你不能因为这个方,它这么组合,就搞混乱了,方一定和证相对,“对者,施之于人,其效如神”,这是林亿在他的《序》里面,就这么评介张仲景的经方。因此,理论上,我已经说了,其少用炮附子、桂枝,一定是“微微生火以助肾气”,是“少火生气”之意,多用就能补肾阳为重吗?用量多了伤及肾阴,不合理,也不能因为多用了滋阴药,它就是滋阴的方,多用的道理,是阴中求阳,“善补阳者,必须阴中求阳”,这是按照肾本身为水火之脏,水火相济,这样的一个生理功能所特定的。关于泻肾邪,既治其本,也治其标,因“小便不利者”,我觉得,特别是在学完《伤寒论》,感到《伤寒论》对小便不利证,是叙述得比较完整,比《金匮》说得细,较完整,那么,能够发现,桂枝与茯苓的配伍,是一种什么作用呢?利膀胱气化,所以苓桂剂群,不是一个五苓散,也不是一个肾气丸,它是由桂枝配茯苓的一系列方剂,都是为了解决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给水邪以出路的方子,因此,如果用原方,就是要解决小便不利证,所以有的病人,他会感觉,“哎呀!服用你这个方子,怎么我尿得多呀”,实践证明了,这个方子通过补肾阳,起到利小便的作用,因此,对肾阳虚的浮肿,小便不利证,首选炮附子配桂枝,后来的方子,给它桂枝转换成肉桂,道理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肉桂,它就不是,对肾阳虚的小便不利证了,而是对于肾阳虚,包括我们昨天讲过的男子不育症,及性功能衰弱症,就可以选用肉桂了,包括下肢的寒冷,四肢不温,可以用肉桂,而不用桂枝,因为用桂枝来配茯苓,临床上患者都告诉你了,小便多,消肿有效,四肢发凉,你也可以先用桂枝通阳,然后再引火归原,睡眠还可以改善。肾气丸原方的用意,我觉得,张仲景真是考虑得,细致入微啊。它的病机和主治证,非常、非常的明确。



有关于[临床应用]的部分,我觉得第一,它应该说是一个平补的方,但是还得说,“善补阳者,从阴中求阳”的特点,所以,肾阳虚损,包括关门不固,我所举的那些阴液不能内守的疾病,肾气丸也可以主治,具体不重复了。第二,就是肾气亏损造成的,比方说目眩、发落、头晕,脱发,甚至毛发的枯焦,这都可以从这上考虑,特别是耳鸣、耳聋的问题,因肾开窍于耳。有的《讲义》也搞糊涂了,说脚跟疼、脚底板疼,也用《金匮》肾气丸,搞错了,咱们《中医基础》很明确地讲了,那应该属于肾阴虚,肾阴虚就应该是用什么方呢?去掉桂、附,即用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一定要搞清楚,是后世宋代钱乙,针对小孩“稚阳之体”,最易化热,小儿纯阳,无须益火,在八味肾气丸的基础上,去掉桂、附,变成了六味地黄丸,绝对不能说,六味地黄丸,“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加上桂枝、炮附子才是八味丸,先有八味肾气丸,才有六味地黄丸,后来再进行加减,又出现了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包括济生肾气丸,象我刚才讲的,如果小便不利,水肿明显,就得用济生肾气丸,原方加上牛膝、车前子,甚至于再配合,五皮饮(陈、茯、姜、桑、大腹皮),真是立竿见影,这样的加法儿,我觉得最适合,老年人的前列腺的增生、肥大,前列腺的炎症,尤其上岁数的老年人,真痛苦,他晚上睡不好觉,总得起夜,尿呢,还尿不多少,还尿不尽,尿不好,腿就肿,尤其伴发冠心病的病人,他就害怕,是不是心脏性水肿啊?我遇到这样的病人,都是先用汤药,都吃不上几付就好了,为了巩固疗效,咱们就给他丸药(中成药),或者再用那个方,给他再制成蜜丸,以利于巩固疗效,所以,对老年病,肾气丸非常好用,关于对肾气亏虚的长期低热,特别是呼吸病,就是老慢支,昨天咱们讲阴虚虚劳,有个季节的表现,叫做“春夏剧,秋冬瘥”,你看老慢支是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好?相对来说,冬、春季节复发,而春、夏轻、缓,所以,广告词都出来了,“冬病夏治”。“冬病夏治”靠什么呀?讲《痰饮》篇的时候,我们还要讲“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所以,现在我在这儿说,肾气丸就有这作用,治本,夏季要治本,能防止,病情的复发、和加重。



我还想说的,就是消渴病(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夜尿频的时候,本来大家都知道,作为消渴病,从中医辨证是肺、胃、肾的阴虚,阴虚消渴病,我昨天在讲辨证里面,说它属于虚劳范畴,因为长期的慢性虚损,最后一定要阴损及阳的。所以,肾气丸在治疗消渴,男子消渴,“饮一斗,小便一斗”,小便反多的问题,在十三篇还要提及,你见到这样病人的时候,他很长、很长时间,可能吃的是六味地黄丸,他说不好使,还是夜尿频,他就不吃了,他来就诊的时候,你若问他的情况,属于阴损及阳的话,给他《金匮》肾气丸,最好是水丸,小粒粒儿的那个,一次吃8粒或者一瓶盖那样的,效果很好,或者是在辨证的汤剂里面,合上《金匮》肾气丸的配伍,夜尿频的问题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有的人还用它治疗,复发性口腔炎,牙疼,一定得是虚火型的,或者是肾阳虚型的。



关于肾气丸的方义,也有两句很关键的话,请大家看72页的[选注],第二《心典》,它在倒数第2行说,“八味肾气丸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乃下治下之良剂也”,“补下治下”这是《内经》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在治法上提出的意见,现在来说,为什么叫肾气丸,而不叫肾阳丸,发微微生火,达到生肾气的作用。所以,不叫肾阳丸,而叫肾气丸。



第17条,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虚劳虚烦不得眠”,不得眠就是不寐,失眠,这不是一时的,就是比较长时间的睡眠质量很差,包括入睡困难,叫“起始失眠”,睡也睡不实,老醒,那叫“间断失眠”,醒了以后再也不能睡,叫做“终点失眠”,这是西医的一种概念。我觉得在我们治疗失眠症方面,酸枣仁汤应当是一个基础方,因为不管对什么情况的失眠,它都能够起到最终的治疗作用。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能入寐,就是能够睡着,是人卧血归于肝,肝藏魂,当然和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也有关系。因为人思虑过渡伤心、脾,对心来说,神不守舍,当然也不能睡眠,在酸枣仁汤里,因为它是着重去补肝阴,养阴体的,所以,在开始讲,“酸、甘、焦苦并用法”的时候,我曾经提过酸枣仁汤,就是“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制方的依据就是这样的,肝虚,哪虚呢?肝阴虚,肝体虚,所以,酸枣仁直接补其本味,入肝,这个方子里,比方说它“助用焦苦”,就是炒知母,清心火,取其滋阴清火,清热除烦这样的作用,“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就是茯苓,也可以用茯神,假设说他不是脾虚,或者说他不带有浮肿这样的情况,可以把茯苓改为茯神,20克,至少20克,再配伍象我讲过的,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甚至有的人需要石决明和钩藤,钩藤,原来我非得考虑,是不是肝阳上亢、肝风欲动?才用上石决明配钩藤,现在,在这讲了,“肝体阴而用阳”,肝疏泄太过的时候,它就会出现肝火的上炎,肝阳上亢,甚至肝风的欲动,或者肝风内动。因此,按照“治未病”的原则,应该考虑到“防患于未然”,这样的药都可以用。钩藤,现在有的报道,就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咱们中医基础所办的杂志,其中有一期,2002年的第1期,失眠专题,我发现了他那个方子里,其中有一个就是以,黄连阿胶汤合温胆汤,还特别讲了一下,钩藤和仙灵脾的用法,钩藤,他写上“后下”,而且量我看他用得也不少,15克,后下钩藤,什么道理?我觉得,就象咱们讲酸枣仁汤的意思,以养肝阴为主,但你得考虑“肝用”的问题,给它潜镇一下,重镇不行,你再给平肝、清肝,象我上次讲的一些“对药”,象合欢花、皮配夜交藤,枣仁配柏仁等。但是,“虚烦不得眠”,一定得属于肝阴不足,又兼有心血不足,这就是母病及子,是肝、心之间的病变,刚才我又说肝和脾之间的关系,以及肝本身体阴用阳的关系,都要考虑。所以,酸枣仁汤里面,体、用兼顾,就是川芎,血中之气药,用川芎来理其肝用,使肝气调达。



这个方子不再赘述了,因为在第一篇里面我已经讲了,这就是肝阴虚的一个制方,和《伤寒论》治“虚烦不得眠”,的栀子豉汤怎么鉴别?栀子豉汤,也是虚烦不得眠。豆豉的除烦作用当然是很好,栀子,它是清三焦之火热,使之从小便排出,原意在《伤寒论》说是误下以后,造成的一种虚烦不眠,心中懊憹,那是个偏实证。当然,临床也有没经过误治的,但是,你通过栀子配豆豉,会发现是个什么道理?象刚才我又提到黄连阿胶汤、温胆汤,这都是临床需要辩证的,和它到底是个什么关系?特别是对于妇女的更年期,包括我们《妇科三篇》,要讲到的脏躁,所提的甘麦大枣汤,和酸枣仁汤合用,效果也是很好的,对妇女更年期效果很好。



百合病,我说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觉得力量单薄,可以配酸枣仁汤。但是,百合的用量一定要大,上次课间的时候,有的同学还问,到底是用新鲜的百合还是什么呀?我们北方没有新鲜的百合提供,长江以南的人食疗,自己都知道用新鲜的百合,也是按“方后注”要求那么用,我们用的干燥百合,它已经不是白芭了,就象地瓜干的那种颜色,比较硬,所以,一次量至少30克,多的话就得50克,配地黄,也没有生地黄汁,那你就用生地黄,原方已经有知母了,所以加百合,地黄用生地,生地的用法,一定要注意大便的情况,大便变黑了也不要惊慌,这个我们已经讲过了。



下面,再要说的就是炙甘草汤,在[附方]里面,它说的是《千金翼》炙甘草汤。直接点名:(炙甘草汤也叫复脉汤)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为什么要把[附方]提到这里来呢?因为五脏的虚损,我们讲到肾、脾,都是讲了阴阳两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脾气虚,全都提到了,现在作为心的气阴两虚证,是在炙甘草汤,这个方子里面体现出来的,这样才显得五脏虚损,在结构上比较完整,不是孙思邈创制的炙甘草汤,《伤寒论》里面提了炙甘草汤,所以,这个是林亿等人,对方剂的编排,我们讲了在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的时候,把它调整为今天的这个,《金匮要略方论》,其中是把看到的有效方剂,放在[附方]里了。



实际上,《伤寒论》已经讲了炙甘草汤,治疗“脉结悸”,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功效,为什么就能够治疗,“虚劳不足,汗出而闷”?特别突出了“脉结悸”,先说“不足”的问题。“虚劳不足”,黄芪建中汤已经提到了“诸不足”,这标示了,它阴阳气血的方面皆不足,“汗出而闷”,汗为心之液,汗出的本身,伤及阴液,反过来说,对于心气也带来损耗,所以,我们总说,“肝体阴用阳”,心也是体阴用阳的,阴是心血、心阴,阳是心阳、心气,心血推动,脉的充盈与否,靠心阳、心气的推动。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1-26
    聊聊千古名方逍遥丸 (2011-08-23 12:46:17)转载▼
标签: 逍遥丸 中医 中药 健康    分类: 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在中医里面,有个叫逍遥丸的方子,这是个千古名方,在现代社会里用处很多。那么,这个逍遥丸的方子里面到底有哪些道理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逍遥丸。

       话说宋朝的时候,皇帝非常重视医药,他们建国之初,当时兵荒马乱,老百姓疾病非常多,身体状况也不好,那么宋朝皇帝建国以后,就非常想让社会稳定,休养生息,让老百姓逐渐的恢复过来。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医药。他们重视到什么程度,他们让老百姓献方,因为当时非常重视医方。认为这个方子只要掌握了,那么治病的钥匙就找到了,所以很多人家都收集这个秘方,各种有效的方。那么宋代皇帝就让大家,老百姓献方,献方多了,给钱。甚至再多了就给官做。到那种程度。所以宋代搜集了大量的医方,宋代很多人都以搜集方多为这个为荣。

比如说著名的大文人苏轼,苏轼他就搜集很多方子。后来和另外一个科学家,沈括,沈括也搜集了很多方子,他们俩人的方子合起来,出了本书叫《沈苏良方》等等。当时的整个宋朝的朝廷到民间,都有这个风气。但是宋朝政府做得非常好,他们把这个方子搜集出来以后,整理了出了几部大型的方书。其中《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就是其中一部。

这部书是皇帝命令当时的太医局编写的,然后不断修订,直到南宋时还在增补,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名方,都是出自这部书,比如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藿香正气散等,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讲的逍遥散。

    逍遥散的方子,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古代时候的用法,是将前六味药研成粉末,然后用生姜和薄荷与这个药粉一起煮水,然后去掉药渣,喝药汁。

    今天,有的药厂生产的逍遥丸就忽略生姜了,这是没有懂得里面的道理,所以大家如果看药品说明书,上面的成分里面如果没有生姜的,您服用的时候,需要自己切一片生姜,开水泡一下,然后用这个水服药效果更好。

    那么,我们下面讲,为什么说这个逍遥丸的方子非常的精彩呢?

    原来,人体的气机是不断地升降沉浮的,看过我的书的朋友都知道,人体的气机运行规律如下:脾胃居于中央,脾气左升,胃气右降,然后是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肺气右降,肺气降则心火随之下降,心火下沉入肾,则肾水不至过寒,肾水随肝脾上承入心,则心火不至过热,这叫水火既济,人体因而平和无病。

    这是一个循环的大圆圈,我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主持的一个小伙子叫大嘴,曾经穿了一件白色的体恤衫让我在上面画出这个升降规律来,其实挺直观的。这个脏腑的升降如果出了问题,则会上热下寒,百病丛生。那么,这个循环最容易在哪里出问题呢?答案是:最容易在肝上出问题。

    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肝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西医的肝只是一个帮助解毒,帮助这个消化的这么一个器官。那么中医的肝呢,不只是一个器官,更是一个系统,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因为它负责把身体内的气血运行给疏泄开,通道给疏泄开。其中,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畅情致,如果情绪不好的话,那么会影响这个疏泄的作用,所以会导致郁闷,那么所以中医管这个叫“肝气不舒”。

    大家看到了,在中医里面,肝是负责疏泄郁积的,情绪的郁积是归肝来梳理的,但是,如果郁积得严重了,反过来会影响肝的功能,导致肝气不舒。

    也就是说,您郁积的程度已经超过了肝的疏泄能力了,结果导致了肝系统的运行障碍,就是肝气不舒了。

    肝气不舒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因为肝主四末,也就是我们四肢的末端,所以如果肝气郁积,阳气闭塞在内,无法到达四肢末端,则会出现四肢末端冰冷的状态,这在中医叫四逆,很多女性朋友都是这样的。

    肝气不舒还会让人变得易怒,很容易生气,有的是容易发火,其实是心烦,这是因为肝火太旺,导致心火也变得旺了;有的是生闷气,这是郁积的表现。很多女性在月经前都容易发火,这种人很可能就是肝气不舒的,还有的月经前乳房胀痛,这也与此相关,因为肝经与乳房关系密切,中医传统认为乳房属胃经,乳头属肝经。

    因为肝经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因此肝气不舒与月经不调也严重相关。

    肝气不舒引起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难以数清,肝气不舒会导致气滞不行,因此会出现瘀血等症。

    在肝气不舒引起的问题里面,还会出现痛经,经闭,崩漏,抑郁症,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胸胁胀痛等等。

    总之,肝气不舒引起的问题非常多,甚至于很多器质性病变也与此相关。

       有位女子,结婚后长期不能怀孕,找到我,自述西医检查,她体内的激素水平全部是紊乱的。对于激素紊乱,我也不知如何调理,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她肝气不舒、脾虚、血虚。于是推荐服用加味逍遥丸。结果,前些日子遇到她母亲,她告诉我她的女儿再去检查,激素水平已经都正常了,身体状态也好了很多,正在备孕。

    其实,在现代社会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压力大,情绪疏解能力差,相关疏导机构少,所以人们情绪问题很多,因为情绪而引起的疾病也非常的多。

    多到什么程度呢?我总结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我所见过的身体出问题的人里面,百分之七十的人的疾病都是情绪引起的。

    在逍遥丸这个方子里面,柴胡是梳理肝气的, 白芍敛阴柔肝,和当归一起来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

    方子里面的薄荷也是升散的,可以透达肝经郁热,生姜则是辛发的,也可以发散郁结。



     那么,肝气不舒会影响哪个脏腑的功能呢?回答是:脾胃。

     因为肝属木,五行里面认为木克土,而脾胃属土,所以肝气不舒,会直接影响脾胃的功能。很多人说这五行多么的不科学啊?其实,这只是表达方法,实际上西医也这么认为,消化系统受植物神经控制,而情绪郁闷,会导致植物神经的紊乱,因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我们中国人用:“肝木横逆克脾土”就说清楚这个道理了。

     所以肝气不舒的人,脾胃会出问题,很多人会饮食减少,胃口不佳,会脾胃疼痛,有的人会越来越消瘦。有的人会嗳气,会呕吐等等。

     很多女性顽固便秘,其实这里面很多人与肝气不舒是相关的。这在年轻女性里面特别多见,很多人常年吃泻药,这都是治标的方法,是不恰当的。

      在逍遥丸这个方子里面,又配了茯苓和白术来补脾,这样就防止了肝木的侵袭,这是张仲景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

      那么,如果脾胃虚弱,又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我们知道,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其中的饮食精微物质,就是好的东西,会被我们吸收,一部分上输于肺,在肺的作用下化为气;另一部分,上输心,在心的作用下化为血,然后气推动这些血液,供养全身四肢百骸。如果我们的脾胃出了问题,那么,我们的气血的来源就出问题了,尤其是血的来源,因此肝气不舒会影响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失常,会导致血虚。

      然后血虚反过来会加重肝气不舒,因为肝藏血,血不足了,肝经失养,又会更加暴戾,因此再次加重问题。

      这是一个三角形的关系,互相影响,一环扣一环。而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坏。

      在逍遥丸里面,又配了当归来养血,结果就阻止了血虚的情况。

      所以大家看了,这个恶性循环的三角形,所谓:肝郁——脾虚——血虚——肝郁,被逍遥丸这个方子全部给拆解了,逍遥丸针对这个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解决的药物,可见古人出方,是多么的周全。

      我遇到很多女性的身体,其实都是被这个怪三角所干扰,从表面看上去,症状复杂,无从下手,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就是这个怪三角在作怪。女性情绪敏感,很容易受到波动,因此肝气不舒的情况很多,然后就会导致脾虚,接着就会血虚。然后血虚导致肝火更旺,然后脾胃再次受伤,于是更加血虚。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个整体的过程,单纯只去解决一个环节的问题,效果往往不好。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女性的身体总是调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其实,这一团乱麻并不乱,只要找到了这个规律,总是可以调理清楚的。



      那么如果肝郁化火呢?古人又配了栀子和牡丹皮,这是清火的药物,其中栀子泻三焦之火,丹皮清肝胆之火,加上这两个药物以后,这个方子就叫加味逍遥丸,又叫丹栀逍遥丸。

         我们可以用清代医家张秉成,在《成方便读》里面分析逍遥丸的话来总结,他说:“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这个逍遥丸就是女性的专利,是调经用的,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只要是有肝郁、脾虚、血虚这三个问题的人,其实都可以用,无论男女。 在古代医书上也有不少关于男性使用逍遥散的医案。在明代李士材就治疗过这样的患者,有一名男子浑身发热,并且咳嗽得十分严重,请了不少大夫来看,有的用金匮肾气丸补肾,有的用化痰的办法治肺,都没有什么起色,最后请来了当时很有名的医生李士材,也就是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写的李中梓。李士材分析这个患者的发热、咳喘,实际是因为肝气不舒引起的,这在中医叫肝木反侮肺金,肝气不舒,很多时候还会引起肺经的问题。那么李士材用逍遥散,然后加了点牡丹皮,服了两副药,这个咳喘马上就止住了,可见其用方之高明。

      那么实际上呢,你看,无论分男女,古代就没有给它分成男女,这是男女通用的方子。但是现在人慢慢给它变成好像女性用得更多了。实际上大家不要用这个顾忌,无论男女,只要有这个情况都可以用这个药。

    另外,这个逍遥散这个药,实际上大家也不把它当做保健品,因为是这样的,它从古到今,整个中医发展历史上,它都是做为一个方剂出现的,是做为一个治病的药出现的。有的它鲜明地适应症,它一定是肝气不舒、脾虚、血虚这种情况才用的。所以呢,我们自己不要自己主观的去判断,应该找附近的中医师去进行分析。看您的身体是不是属于这种情况。如果是的话,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那么这个方子会很见效的。

       另外,研究表明,对于乳腺增生这样的疾病,加味逍遥丸也有治疗和调理的作用,大家可以咨询一下医生后使用。

        下面,我把相关资料里面提到的注意事项贴给大家:

  1、服药期间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2、孕妇服用时请向医师咨询。

  3、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

  4、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5、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7、服药二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



      在今天,我们有可能用到逍遥丸或者加味逍遥丸的地方太多了,因为我们的情绪太容易受到影响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是,药物只是在我们身体无法渡过难关的时候拉我们一把,但是我们不能靠药物活着,真正想要没有问题,还要靠我们自己的调节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心情困苦,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想清楚,不会摆脱负面情绪,结果自己陷在里面,无力自拔,最终导致了身体的受伤。

      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想清楚,其实活在这个世界上,好事儿坏事儿都有,关键视乎你怎么看待它。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儿,有很多时候,即使你做得是好事,全心为他人服务,还是会有人骂你。那天我听说陈光标捐了上亿的钱了,还是有人骂他,而骂他的人可能连一分钱都没有捐过。这种事儿太多了,如果你真的在意,就没法活了。所以,我们遇事还是要看到光明的一面,秉持“但行善事,莫问吉凶”这样的原则,相信心中的不快会消失很多的。

      所以,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很关键,用悲观的眼光看世界,即使满天阳光白云,在这个人的眼里可能也是一片黑暗;如果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可能即使阴天下雨,也会觉得格外有情调。

      所谓“相由心生”,说的并不是人的长相是从心里生出来的,这个“相”,指的是我们眼前看到的世界,这句话的一层含义就是:你眼前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如何,是由你的心境决定的。

      此话讲得岂不是很有道理?

      所以,我这篇博文讲的,实际并不是一个叫逍遥丸的方剂,而是一种叫做逍遥的生活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我们可以保持心灵和身体的健康,可以不用再去吃药,可以生活的更加幸福安宁。
黑喜鹊博客:http://gaofahui521.blog.163.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