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803阅读
  • 1回复

中医基础方与常用方 (转载)

楼层直达
级别: 精灵王
中医基础方与常用方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698人已读

一.木(肝.胆)

1.1基础方:

1.1.1开胸汤:

A.方药:

川棟子20.元胡20;瓜蒌15.薤白10.丹参30.

赤芍12.郁金15;柴胡15.生白芍30.川芎15.
当归15.丹皮12.山栀12.

B.歌诀:

疏肝泄热开胸汤,

豁痰散结又通阳,

清肝和营气痛康。

金铃(散)蒌薤丹芍郁,

柴芍芎归丹栀齐。

1.1.2五金汤:

A.方药:

生白芍30.茵陈15.鸡内金15.郁金15.川楝子20.元胡20.海金砂30.金钱草30.炙甘草10.

.柴胡15.香附15.山栀9.大黄6.

加减:

肝郁气滞:加柴胡.香附;

湿热:加龙胆草.山栀..黄芩;

热毒:加蒲公英;

便秘:加生大黄;

黄疸:加重茵陈.虎杖;

脘腹痛:加乌药.木香.槟榔;

肝病:全程治疗加山栀.大黄。

B.歌诀:

疏肝芍茵五金汤,

内郁金铃(散)医胆囊,

金砂金钱炙草匡。

肝郁气滞柴胡香;

胆草栀芩湿热尝;

热毒:公英;秘:生黄;

黄疸:重茵加虎杖;

脘腹痛:乌香槟榔;

肝病全程用栀黄。

1.1.3舒肝丸。

1.2常用方:

1.2.1加味逍遥丸。

1.2.2镇肝熄风汤∶

A.方药:

白芍15g.天冬15g.怀牛膝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赭石30g.玄参15g.川揀子6g.生龟版15g.茵陈6g.生麦芽6g.甘草5g.山楂6g.

1.2.3小柴胡汤:

A.方药:

柴胡9g.黄芩6g.法半夏9g.党参6g.甘草3g.生姜5片.大枣5个.

1.2.4柔肝丸。

1.2.5茵陈蒿汤:

A.方药:

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黄柏12g.银花25g.黄芩30g.连翘15g.

1.2.6平消片。

1.2.7七制香附丸。

1.2.8痛泻要方:

A.方药:

炒陈皮30g.炒白芍6g.防风6g.炒白术9g.炒升麻2g.

1.2.9四逆散:

A.方药:

柴胡9g.枳实6g.白芍9g.炙甘草6g.香附12g.郁金15g.陈皮30g.

1.2.10补肝汤:

当归9g.熟地12g.白芍9g.川芎5g.酸枣仁6g.麦冬30g.木瓜6g.炙甘草6g.

1.2.11乳块消。

1.2.12龙胆泻肝丸。

1.2.13石斛夜光丸。

1.2.14明目地黄丸。

1.2.15天麻钩藤饮:

A.方药:

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山栀9g.黄芩9g.杜仲9g.川牛膝12g.桑寄生9g.益母草9g.茯神9g.夜交藤9g.

1.2.16二至丸:

A.方药:

女贞子30g.旱莲草30g.桑椹20g.

1.2.17泻青丸。

1.2.18消朦片。

1.2.19定痫丸。

1.2.20消炎利胆片。

二.火(心.小肠)

2.1基础方:

2.1.1导赤汤:

A.方药:

生地18.木通12.生甘草梢6.竹叶12.车前草15.

黄芩30.

B歌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

草梢竹叶四味用,

加入车前芩增能。

口糜舌烂胸烦热,

清心利尿热淋通。

2.1.2血府逐瘀汤:

A.方药:

桃仁24.红花18.赤芍12.川芎9.当归18.柴胡6.

枳壳12.桔梗9.生地18.牛膝18.甘草6.

B歌诀:

血府逐瘀医胸痛,

头痛心跳夜多梦,

失眠夜啼干呕病,

呃逆心热急躁症;

桃仁红花赤芍芎,

归柴枳壳与桔梗,

生地牛膝甘草中。

2.1.3归脾汤:

A.方药:

白朮9.人参5.黄芪9.当归3.炙甘草9.茯神9.远志3.酸枣仁9.木香5.龙眼肉9.姜枣引.

B.歌诀:

归脾汤用朮参芪,

归草茯神远志宜,

枣仁木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

2.1.4炙甘草汤:

A.方药:

炙甘草10.人参6.桂枝6.生姜10.大枣6枚.麦冬10.生地30.麻仁10.阿胶(烊)10.水酒各半煎.

B.歌诀:

炙甘草汤参桂姜,

大枣麦冬生地黄,

麻仁阿胶加酒服,

心悸脉结代堪尝。

2.2常用方:

2.2.1生脉饮。

2.2.2麝香保心丸。

2.2.3冠心苏合香胶囊。

2.2.4安神丸。

2.2.5天王补心丹。

2.2.6磁朱丸。

2.2.7血脂康。

2.2.8黄连上清丸。

2.2.9六神丸。

2.2.10甘麦大枣汤∶

A.方药∶

甘草9g.小麦30g.大枣10枚.当归12g.白芍12g.茯神15g.枣仁6g.龙齿15g.牡蛎15g.

2.2.11小建中汤∶

A.方药∶

白芍18g.桂枝9g.生姜9g.炙甘草6g.党参6g.黄芪15g.当归12g.

2.2.12丹参片。

2.2.13速效救心丸。

2.2.14丹参滴丸。

三.土(脾.胃)

3.1基础方:

3.1.1柴胡疏肝散:

A.方药:

柴胡9.白芍9.川芎6.枳壳6.陈皮30.制香附12.

炙甘草3.

B.歌诀:

柴胡疏肝白芍芎,

枳陈香附甘草逢;

脘胁胀痛因气郁,

疏肝理气可奏功。

3.1.2半夏泻心汤:

A.方药:

半夏9.黄芩6.黄连2.干姜3.炙甘草3.大枣4个.

人参3.

加减:

呕吐臭酸:减干姜.加生姜12;

脘闷滿:加重炙甘草6;

痞呕:减人参.甘草,加枳实(体壮者);

胸中烦热:黄连汤(减黄芩加桂枝)。

B.歌诀:

半夏泻心汤芩连,

干姜草枣人参全;

辛开苦降和肠胃,

痞滿呕利自安然。

若加生姜散水气,

肠呜泄泻呕臭酸;

加重炙草补中气,

肠呜泄泻脘闷滿;

体壮参草易枳实,

痞呕急慢性胃炎。

本方去芩加桂枝,

黄连汤治胸热烦。

3.1.3越鞠保和丸。

3.2常用方:

3.2.1木香槟榔丸。

3.2.2平胃散:

A.方药:

炒苍术9g.厚朴6g.陈皮30g.炙甘草3g.黄芩15g.黄连3g.莱菔子6g.枳壳9g.生姜3片.大枣5枚.

3.2.3保和丸。

3.2.4健脾丸。

3.2.5疏肝和胃丸。

3.2.6理中丸。

3.2.7附子理中丸。

3.2.8王氏保赤丸。

3.2.9鸡内金片金。

3.2.10干酵母片。

3.2.11大黄苏打片。

3.2.12小儿健脾散。

3.2.13胃苓汤:

A.方药:

茯苓9g.猪苓9g.苍术9g.白朮9g.泽泻12g.桂枝9g.厚朴6g.陈皮30g.甘草3g

3.2.14承气汤:

A.方药:

枳实12g.厚朴9g.当归6g.生地12g.白芍15g.知母9g.

3.2.15丹参饮:

A.方药:

丹参30g.檀香6g.砂仁6g.

3.2.16黄土汤:

A.方药:

灶心黄土30g.甘草9g.黄芩9g.白术9g.炮附子9g.阿胶珠9g.焦艾叶9g.

四.金(肺.大肠)

4.1基础方:

4.1.1美容汤:

A.方药:

银花25.黄芩30.白芷30.连翘15.生地15.麦冬20.玄参30.花粉15.山栀12.大黄9.女贞子30.旱莲草30.仙茅15.仙灵脾15.

加减:

疹多:加五味消毒饮.苦参30.蝉蜕6;

面青黑:加肉苁蓉15.知母12.黄柏12.黄连6.

B.歌诀:

美容汤方能清面,

能祛痘疹或瘀斑:

防风通圣.上清丸;

银芩芷翘地冬玄,

粉栀黄二至二仙。

疹多:五味苦参蝉;

青黑:苁蓉知柏连。

4.1.2皮炎汤:

4.1.2.1当归饮:

A.方药:

当归6.生地12.白芍9.川芎6.生首乌12.刺蒺藜9.黄芪6.甘草3.荆芥5.珍珠母30.玄参30.

B.歌诀:

皮燥夜痒当归饮:

刺蒺藜芪草荆屑甚,

四物生首乌风疹,

常加珍珠母玄参。

防风通圣五消饮。

4.1.2.2消风散:

A.方药:

蝉蜕5.防风6.栀子仁9.黄芩30.赤茯苓12.赤芍15.丹皮12.木通5.

加减:

疹鲜红:加生地.大青叶.红花;

初起寒热:加薄荷.荆芥;

糜烂:加冬瓜皮.茯苓皮.土茯苓;

化脓:加银花.连翘;

上身痒:加菊花.刺蒺藜;

下身痒:加苦参.地肤子;

时好时发:加土茯苓。

B.歌诀:

消风散医皮炎病:

皮肤疮疹蝉防风,

栀仁黄芩赤茯苓,

赤芍丹皮及木通。

疹鲜红:地叶红;

初起寒热:加簿荆;

糜烂:瓜苓皮土苓;

加银翘,医化脓;

上身痒:菊刺中;

下身痒:苦肤用;

时好时发:土茯苓。

4.2常用方:

4.2.1泻白散:

桑白皮12g.地骨皮12g.生甘草3g.粳米12g.黄芩30g.川贝母3g.知母12g.生地12g.麦冬15g.

4.2.2五味消毒饮:

银花25g.野菊花20g.蒲公英15g.紫背天葵15g.紫花地丁15g.黄连3g.黄芩30g.黄柏12g.山栀9g.

4.2.3银翘解毒丸。

4.2.4退热汤:

A.方药:

生石膏30g.连翘15g.银花25g.大青叶15g.柴胡12g.茵陈15g.黄芩30g.羌活6g.知母12g.葛根15g.芦根30g.

4.2.5普济消毒饮。

A.方药:

黄芩30g.黄连6g.玄参6g.生甘草6g.桔梗6g.僵蚕3g.薄荷3g.陈皮6g.板蓝根15g.升麻2g.柴胡6g.牛蒡子9g.马勃3g.连翘9g.

4.2.6绿豆解毒汤:

A.方药:

绿豆150g.生甘草15g.丹参30g.连翘30g.大黄9g.石斛15g.茅根90g.

4.2.7川芎茶调散:

A.方药:

川芎15g.荆芥12g.防风5g.细辛3g.白芷30g.薄荷3g.甘草6g.羌活6g.茶叶2g.

4.2.8清热解毒口服液。

4.2.9防风通圣丸。

4.2.10黄连上清丸。

4.2.11参苓白术散。

4.2.12橘红丸。

4.2.13小檗碱片。

4.2.14急支糖浆。

4.2.15藿香正气水。7

4.2.16三黄片。

4.2.17双黄连口服液。

4.2.18槐角丸。

4.2.19润肠丸。

4.2.20冰硼散。

4.2.21锡类散。

4.2.22清咽丸。

4.2.23金灯汤:

A.方药:

掛金灯6g.山豆根9g.甘草3g.桔梗9g.射干12g.牛蒡子12g.野菊花20g.黄芩30g.

五.水(肾.膀胱)

5.1基础方∶

5.1.1二仙汤:

A.方药:

当归9.仙茅15.仙灵脾15.黄柏9.知母9.巴戟天9.女贞子30.旱莲草30.桑椹15.

B.歌诀:

二仙汤,宜男女,

当归仙茅仙灵脾,

黄柏知母与巴戟,

二至桑椹加入益;

男女高血压,

在于更年期。

5.1.2壮骨汤:

A.方药:

黄芪30.三七12.胆星9.鳖甲15.珍珠母30.杜仲30.川断15.牛膝12.骨碎补15.狗脊15.

B.歌诀:

壮骨汤:芪三七,

胆星鳖甲珍珠宜,

杜仲川断与牛膝,

骨碎补及狗脊;

益气益血增记忆,

各种骨病均可医。

5.2.1.六味地黄丸。

5.2.2八正散:

A.方药:

木通3g.车前子3g.萹蓄3g.大黄3g.滑石3g.甘草3g.瞿麦3g.栀子仁3g.灯芯2g.柴胡15g.黄柏12g.五味子15g.

5.2.3秦艽鳖甲汤:

A.方药:

秦艽15g.鳖甲30g.地骨皮30g.柴胡30g.青蒿1g.当归15g.知母15g.乌梅1个.

5.2.4穿靴戴帽汤:

A.方药:

参苓白术散×3合 饭前半小时服1包.

济生肾气丸×3合 饭后半小时服1丸.

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当归15g.仙茅15g.仙灵脾15g.黄柏12g.知母12g.巴戟天15g.车前子30g.滑石30g.白术9g.桂枝6g.泽泻15g.茯苓15g.猪苓15g.

5.2.5桑螵蛸散:

A.方药:

桑螵蛸15g.人参2g.茯神15g.龙骨30g.龟版6g.石菖蒲10g.远志15g.当归15g.乌药15g.益智仁12g.复盆子15g.山药15g.仙茅15g.仙灵脾15g.

5.2.6萆薢分清饮:

A.方药:

川萆薢12g.石菖蒲9g.甘草梢6g.乌药9g.益智仁9g.茯苓15g.食盐1g

5.2.7地黄饮子:

A.方药:

熟地12g.远志5g.肉苁蓉9g.石菖蒲5g.五味子3g.麦冬9g.茯苓9g.肉桂3g.制附子6g.山茱萸12g.巴戟天9g.石斛9g.生姜5片.大枣1个.薄荷2g.

5.2.8蠲痹汤:

A.方药:9g

羌活9g.防风9g.当归9g.赤芍9g.炙甘草3g.炙黄芪9g.片姜黄9g.生姜5片.大枣3枚.

5.2.9独活寄生汤:

A.方药:

独活9g.桑寄生6g.秦艽20g.防风6g.细辛6g.川芎6g.当归6g.干地黄6g.白芍6g.肉桂心6g.茯苓6g.杜仲6g.牛膝6g.人参6g.甘草6g.忍冬藤15g.鸡血藤15g.

5.2.10济生肾气丸。

5.2.11知柏地黄丸。

5.2.12四神丸。

5.2.13龙牡壮骨冲剂。

5.2.14右归丸。

5.2.15左归丸。

5.2.16杞菊地黄丸。

5.2.17明目地黄丸。

5.2.18四妙丸。

5.2.19五子衍宗丸。

5.2.20金锁固精丸。

5.2.21首乌延寿片。

5.2.22金匮肾气丸。

5.2.23尿毒清。

5.2.24肾着汤:

A.方药:

甘草3g.干姜6g.茯苓12g.白术9g.桑寄生15g.

B.歌诀:

甘姜苓术肾着汤,

腰痛冷重食如常。

痰多姜夏辛味良,

亦可合入二陈汤;

水肿泽泻独苓芪;

党参黄芪医脾虚。

5.2.25青蒿鳖甲丸:

A.方药:

青蒿6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桑叶6g.天花粉15g.

B.歌诀:

青蒿鳖甲地知丹,

夜热早凉身无汗,

热自阴分仔细看,

养阴透热服之安。

5.2.26二仙汤:

A.方药:

当归9g.仙茅12g.仙灵脾12g.黄柏6g.知母6g.巴戟天9g.

5.2.27二至丸:

A.方药:

女贞子30g.旱莲草30g.桑椹20g.

六.气(阳)

6.1基本方:

6.1.1六磨汤:

A.方药:

乌药3g.沉香3g.木香3g.槟榔3g.枳实3g.大黄3g.

B.歌诀:

食欲不振四磨汤,

乌药沉香参槟榔,

补气降逆煎温服,

体虚气喘等份尝。

参易枳实木槟黄,9

攻补体壮六磨汤。

6.1.2四七汤:

A.方药:

法半夏9.厚朴6.茯苓9.生姜9.紫苏叶6.枣3个.郁金15g.枳壳12g.

加减:

脘胁痛:加香附.佛手片;

胸闷:加郁金.枳壳;

气急咳嗽:加旋复花;

呕吐:加砂仁。

B.歌诀:

半夏厚朴气方祖,

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治同名四七,

梅核气吐尽能舒。

胁痛:香手;闷:郁壳;

气咳:旋复;砂呕恶。

6.1.3越鞠丸:

A.方药:

川芎6g.苍朮6g.神曲6g.香附6g.山栀6g.木香6g.槟榔9g.

加减:

气郁重:加木香.槟榔;

血郁重:加桃仁.红花;

湿郁重:加茯苓.泽泻;

夹寒:加吴茱萸;

痰郁重:加半夏.胆星.瓜蒌;

食郁重:加砂仁.山楂.麦芽;

火郁重:加黄连.黄芩;

胁痛:加佛手.郁金;

痞闷胀满:加枳壳.厚朴。

B.歌诀:

六郁宜使越鞠丸,

芎苍曲附并栀餐,

食痰湿火分途治,

气郁宣通血郁安。

木香槟榔气;

桃红治血郁;

湿苓泽;寒吴萸;

火郁:连芩祛;

胁痛:佛手郁;

枳朴治胀痞。

6.2常用方:

6.2.1木香顺气丸。

6.2.2玉屏风散。

6.2.3牡蛎散:

A.方药:

煅牡蛎30g.黄芪30g.浮小麦30g.麻黄根30g.

6.2.4白虎汤:

A.方药:

石膏30g.知母9g.甘草3g.梗米9g.人参10g.

6.2.5补中益气丸。

6.2.6香砂养胃丸。

6.2.7木香槟榔丸。

6.2.8乌鸡白凤丸。

6.2.9痛经宁。

6.2.10透脓散:

A.方药:

川芎9g.当归6g.生黄芪12g.穿山甲3g.皂角刺5g.银花25g.白芷20g.牛蒡子12g.

6.2.11小金丹。

6.2.12四君子汤:

A.方药:

人参3g.白术3g.茯苓3g炙甘草3g.食盐1g.

七.血(阴)

7.1基础方:

7.1.1少腹逐瘀汤:

A.方药:

当归9g.川芎3g.赤芍6g.干姜3g.炒五灵脂6g.元胡3g.

小茴香2g.没药3g.官桂3g.蒲黄9g.

加减

偏热者:去干姜.官桂.小茴,加丹参.香附.郁金.益母草。

寒癥积块:加熟地18.白芥子3.麻黄6。

B.歌诀:

不孕少腹逐瘀汤,

经崩带病少腹乡,

归芎赤芍与干姜,

灵脂元胡小茴香,

没药官桂及蒲黄。

热:姜桂茴易丹香,

郁金益母草效良。

寒癥积:合阳和汤,

熟地白芥子麻黄。

7.1.2温经汤:

A.方药:

当归9g.赤芍9g.桂枝6g.吴茱萸9g.川芎3g.生姜3g.半夏9g.丹皮9g.麦冬9g.党参1g.炙甘草3g.阿胶9g.

加减:

小腹冷痛:加官桂.炒小茴.炒艾叶,去桂枝.丹皮.麦冬。

漏下色淡不止:去生姜.丹皮,加熟地.艾叶炭.炮姜。

B.歌诀:

温经归芍桂萸芎,

姜夏丹皮麦门冬,

参草扶脾阿益血,

调经亦可治崩中,

傍晚手心热烦停,

久不受孕有效能。

官茴艾小腹冷痛,

去桂枝丹皮麦冬。

去生姜丹漏不停,

加熟地艾炮姜终。

7.2常用方:

7.2.1活络效灵汤:

A.方药:

当归15g.丹参15g.生明乳香15g.生明没药15g.

7.2.2通窍活血汤:

A.方药:

桃仁9g.红花9g.赤芍3g.川芎3g.鲜姜9g.大枣5g.白芷30g.老葱3g.

7.2.3补阳还五汤:

A.方药:

赤芍6g.川芎3g.当归尾6g.地龙3g.黄芪60g.桃仁3g.红花3g.

7.2.4复元活血汤:

A.方药:

柴胡15g.天花粉9g.当归9g.桃仁9g.穿山甲6g.红花6g.大黄9g.甘草6g.

7.2.5膈下逐瘀汤:

A.方药:

红花9g.当归9g.甘草9g.桃仁9g.赤芍6g.川芎6g.枳壳5g.元胡3g.香附3g.炒五灵脂9g.丹皮6g.乌药6g.

7.2.6身痛逐瘀汤:

A.方药:

秦艽3g.桃仁9g.川芎6g.红花9g.没药6g.牛膝9g.羌活3g.当归9g.炒五灵脂6g.香附3g.地龙6g.甘草6g.

7.2.7黄连解毒汤:

A.方药:

黄连3g.黄芩6g.黄柏6g.栀子9g.

7.2.8桂枝茯苓丸。

7.2.9归脾乙义。

7.2.10当归丸。

7.2.11八珍益母丸。

7.2.12龙血竭。

7.2.13小活络丸。

7.2.14下瘀血汤:

A.方药:

大黄9g.桃仁9g.土鳖虫9g.

7.2.15四物汤:

A.方药:

当归9g.熟地9g.白芍9g.川芎9g.艾叶1g.阿胶1g.

7.2.16四生丸:

A.方药:

生柏叶3g.生艾叶3g.生荷叶3g.生地3g.小蓟1g.白茅根5g.鲜藕节3g.仙鹤草1g.

7.2.17五味子合剂:

A.方药:

五味子9g.酸枣仁9g.桂圆肉15g.当归6g.山药9g.

7.2.18大活络丸。

7.2.19阳和汤:

A.方药:

熟地30g.鹿角胶9g.姜炭2g.肉桂3g.麻黄2g.白芥子6g.生甘草3g.

7.2.20当归补血汤:

A.方药:

黄芪30g.酒当归6g.

八.液(津)

8.1基礎方:

8.1.1五苓散:

A.方药:

白朮15g.桂枝6g.泽泻12g.茯苓9g.猪苓9g.

加减:

猪苓汤:减桂枝.白朮,加入阿胶9g(烊).滑石9.以滋阴利水。

四苓散:去桂枝.湿邪内停,大便溏泄。

春泽汤:加人参.治小便不利,癃闭及水肿,

见有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表现。

胃苓汤:合入平胃散(苍朮9g.厚朴6g.陈皮30g.

甘草3g)。

B.歌诀:

五苓散水液代谢和剂,

通内外上下各处气机,

汗尿渴涎吐泻肉上粟,

外郁滞则表里不和兮,

内阻滞则上下不通利。

五苓散治太阳腑,

术桂泽泻茯苓猪。

猪苓汤除桂与术,

加入阿胶滑石煮。

去桂四苓(散)医溏泻,

尿短湿邪内停故。

加入人参春泽汤,

气虚癃闭水肿除。

合平胃散胃苓汤,

能医诸泻与臌胀。

8.1.2二陈汤:

A.方药:

半夏6g,陈皮6g,茯苓9g,炙甘草3g,生姜3片,乌梅1个;当归6g,熟地15g(金水六君煎)。

加减:

杏苏二陈汤:加杏仁,紫苏子,治咳嗽、痰多、气喘。

香砂二陈汤:加木香.砂仁,治胸脘滿闷、胃寒呕吐、不思饮食;加乌药.槟榔.香附.枳壳,治气滞胃痛。

温胆汤:加竹茹.枳实,治胆虚痰热内扰所致的失眠、惊悸、眩晕、胸闷呕恶;加酸枣仁,治失眠多梦。黄连温胆汤~本方加黄连,治痰热重而口苦、心烦者。

导痰汤:加制南星.枳实,治风痰上逆,痰多胸闷,头晕头痛;加苏子,治慢性气管炎,喘咳多痰,胸闷呕恶。加苍朮.香附,治妇女体质肥胖,湿痰内阻,胸闷,腹胀,纳差,倦怠乏力,久不受孕或月经停闭。

B.歌诀:

二陈汤用夏和陈,

益以茯苓甘草臣,

加入归地金六君,

利气调中兼去湿,

诸凡痰饮此方珍,

生姜乌梅作为引。

杏苏二陈(汤)治咳嗽,

痰多气喘胸舒顺。

方内再加木香砂,

脘滿寒呕能安稳;

香砂二陈加乌槟,

香附枳壳气胃痛。

若加竹茹与枳实,

名温胆汤可宁神,

惊晕闷呕能得诊,

失眠多梦酸枣仁。

温胆汤内加黄连,

口苦心烦痰热泯。

导痰汤内加星枳,

顽痰胶固力能驯;

本方再加入苏子,

喘咳痰呕及胸闷。

导痰汤内加苍附,

女胖经闭能受孕。

8.1.3增液汤:

A.方药:

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

加减:

通便:加栀子9.大黄6.肉苁蓉15.

口干:加天花粉15.

B.歌诀:

增液玄参地麦冬,

热病津亏便不通,

补药之体作泻剂,

一定重用方有功。

通便栀黄肉苁蓉;

口干天花粉津生。

8.2常用方:

8.2.1生脉饮。

8.2.2消渴丸。

8.2.3麦味地黄丸。

8.2.4麦门冬汤:

A.方药:

麦门冬35g.制半夏5g.人参5g.大枣4枚.甘草3g.粳米5g.沙参30g.玉竹20g.银柴胡12g.地骨皮12g.

8.2.5猪苓汤:

A.方药:

猪苓9g.泽泻9g.茯苓9g.阿胶(烊化)9g.滑石30g.车前子30g.

8.2.6清燥救肺汤:

A.方药:

桑叶9g.沙参9g.甘草5g.胡麻仁9g.石膏15g.阿胶9g.杏仁9g.麦冬9g.枇杷叶9g.

8.2.7桑杏汤:

A.方药:

桑叶9g.杏仁9g.浙贝母9g.山栀皮6g.北沙参9g.香豆豉9g.梨皮9g.

8.2.8首乌延寿片。∵

九.随症加减:

9.1木(肝.胆):

9.1.1开胸:

A.方药:

瓜蒌15g.薤白15g.元胡30g.川楝子30g.

B.歌诀:

开胸:瓜蒌15薤白15与金铃,

元胡.川楝(子)30用。

9.1.2疏肝:

A.方药:

柴胡15g.生白芍30g.茵陈12g.

B.歌诀:

疏肝:柴(胡)15(生白)芍30茵(陈)12;

仙茗散,益肝肾。

9.2火(心.小肠):

9.2.1生津:

A.方药:

天花粉20g.生地20g.麦冬20g.玄参30g.

B.歌诀:

生津:花粉20(生)地20(麦)冬20玄(参)30,

麦味(地黄丸)消渴(丸)益口干。

9.2.2通便:

A.方药:

山栀12g.大黄9g.生地20g.麦冬20g.玄参30g.生白术20g.肉苁蓉15g.

B.歌诀:

通便:(山)栀12(大)黄9.地冬玄,

生白术20苁蓉15添。

9.3土(脾.胃):

9.3.1食滞:

A.方药:

焦山楂18g.神曲6g.麦芽6g.鸡内金9g.莱菔子12g.木香6g.砂仁6g.

B.歌诀:

食滞:炒(山)楂18(神)曲6(麦)芽6,

(鸡)内金9(莱)菔子12木香6砂(仁)6。

9.3.2胃热:

A.方药:

竹茹6g.黄连3g.

B.歌诀:

胃热:竹茹6黄连3佳。

9.3.3胃痛:

A.方药:

丹参30g.檀香6g.砂仁6g.炒五灵脂6g.蒲黄6g.高良姜6g.香附6g.乌药6g.百合6g.

B.歌诀:

痛在心口窩,

三合共四合:

丹参(饮)失笑(散)卓,

良附(丸)乌(药)百合(散)。

9.4金(肺.大肠):

9.4.1清面:

A.方药:

白芷30g.银花25g.黄芩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仙茅15g.仙灵脾15g.山栀9g.大黄6g.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

B.歌决:

清面:(白)芷30银(花)25(黄)芩30,

二至二仙栀黄津(地冬玄)。

9.4.2痘疹:

A.方药:

银花15g.野菊花3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30g.紫背天葵9g.黄连3g.黄芩30g.黄柏12g.栀子9g.苦参30g.蝉蜕6g.

B.歌诀:

痘疹:五味消毒饮(银花15野菊花30蒲公英15紫花地丁30紫背天葵9.加黄连解毒汤),

再加蝉蜕6和苦参30。

9.4.3青黑:

A.方药:

知母12g.黄柏12g.黄连6g.肉苁蓉15g.

B.歌诀:

面青黑:知(母)12(黄)柏12(黄)连6,

再把苁蓉15添。

9.5水(肾.膀胱):

9.5.1增液:

A.方药:

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天花粉20g.

B.歌诀:

增液:玄(参)(生)地(麦)冬(天花)粉。

9.5.2.通下:

A.方药:

山栀9g.大黄6g.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

B.歌诀:

通下∶(山)栀(大)黄津(玄地冬)。

9.5.3壮骨:

A.方药∶

杜仲30g.川断15g.牛膝12g.骨碎补15g.

B.歌诀∶

壮骨∶杜(仲)30(川)断15(牛)膝12,

骨碎补15狗脊15。

9.5.4穿靴:

A.方药∶

车前子30g.滑石30g.

B.歌诀∶

穿靴∶车前.滑石研,

济生肾气(丸)清消散。

9.6气(阳):

9.6.1敛汗:

A.方药∶

麻黄根9g.浮小麦30g.黄芪15g.煅牡蛎30g.五味子20g.

敛汗∶服用牡蛎散,

麻黄根9(浮小)麦30(黄)芪15牡

(蛎)30煅,

加入五味子效显。

9.6.2免疫:

A.方药∶

黄芪18g.白术9g.防风6g.

B.歌诀∶

免疫∶(黄)芪18(白)术9(防)风6,

玉屏风散誉美名。

平消(片)球蛋白与胸(腺肽)。

9.6.3补气:

A.方药∶

党参12g.黄芪15g.白术15g.甘草6g.

B.歌诀∶

补气∶(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四君子汤益气好。

9.7血(阴)

9.7.1血毒:

A.方药∶

黄连3g.黄芩30g.黄柏12g.山栀12g.

B.歌诀∶

血毒∶黄连解毒药四味,

黄芩黄柏山栀齐。

9.7.2生发:

A.方药∶

女贞子30g.旱莲草30g.首乌15g.桑椹20g.侧柏叶15g.当归20g.生地15g.

B.歌块∶

生发∶二至首乌桑椹益,

侧柏叶(当)归生地。

活血散能增力。

9.8津(液):

9.8.1自汗:

A.方药∶

党参20g.白术20g.

歌诀∶

自汗∶党参白朮兮。

9.8.2盗汗:

A.方药∶

炒枣仁6g.熟地20g.太子参10g.五味子20g.

B.歌诀∶

盗汗∶枣仁和熟地。

太子参或五味。

9.8.3止汗:

A.方药∶

五味子20g.麻黄根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浮小麦30g.

B.歌诀∶

止汗∶五味(子)麻黄根;

五味(子)龙(骨)牡(蛎)盗汗诊;

麻黄根(浮小)麦增效甚。

9.8.4养阴:

A.方药∶

玄参30g.麦冬30g.知母12g.龟版6g.

B.歌诀∶

养阴∶玄(参)(麦)冬匡,

知(母)(龟)版滋阴又潜阳。

9.8.5口干:

A.方药∶

消渴丸.生脉饮.麦味地黄丸.

B.歌诀∶

口干∶消渴(丸)生脉饮,

麦味地黄(丸)肉桂粉(2g酒调贴涌泉)。

9.8.6久咳喘:

A.方药∶

桔梗12g.蝉蜕6g.杏仁15g.川贝母6g.甘草15g.桑白皮6g.茯苓6g.知母6g.

B.歌诀∶

久咳喘∶桔梗12蝉(蜕)6,

杏(仁)15(川)贝6(甘)草15桑(白皮)6(茯)苓6知(母)6研。

滋阴散增效显。

15.18附:五郁证治

2015-07-11 17:22:50

一.木郁(肝.胆):

1.1证一两胁不舒,胃脘痛,咽膈不通,饮食不下。

1.2治一“木郁达之”(达者,舒达也),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1.3方一

A.越鞠丸+木香.槟榔。

B.柴胡疏肝散。

C.加味逍遥丸。

D.开胸顺气丸。

二.火郁(心.小肠):

2.1证一目赤心热,胸背胀痛,疮疡痈肿,血溢精少,神志异常。

2.2治一“火郁发之”(发者,发越也,使火毒外泄之义),清泻火毒,疏通经络。

2.3方一

A.越鞠丸+黄连.黄芩。

B.泻心汤。

C.大青龙汤。

D.火郁汤。

E.三黄片。

三.土郁(脾.胃):

3.1证一两胁苦闷,心腹胀滿,肠呜腹泻,呕吐尿频,体重肢肿。

3.2治一“土郁夺之”(夺者,取也,使其改变原来的郁结状态),通腑导下,祛除湿邪。

3.3方一

A.越鞠丸+焦山楂.六曲.炒麦芽.郁金.鸡内金。

B.越鞠保和丸。

C.承气汤。

D.健脾丸。

E.胃苓汤。

四.金郁(肺.大肠):

4.1证一咳嗽.气逆.呕吐,心胸滿闷,咽干,

面如灰尘,卧不能转侧。

4.2治一“金郁泄之”(泄者,发散发泄也),

肃降肺气,祛痰通络。

4.3方一

A.越鞠丸+胆星.半夏.瓜蒌。

B.通宣理肺丸。

C.枳朴大黄汤。(枳实.厚朴.大黄)

D.泻白散。

E.葶苈大枣泻肺汤。

五.水郁(肾.膀胱):

5.1证一腰间憋闷痛,心胸寒痛,关节不利,

四肢厥逆,腹滿痞坚,行走不便。

5.2治一“水郁折之”(折者,断也,断其病路之谓)。

5.3方一

A.五苓散+杜仲.川断.牛膝.秦艽.鸡血籐。

B.十枣汤。

C.大.小活络丸。

D.独活寄生汤。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10-14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15076
导航: X技术> 最新专利>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由板蓝根、大青叶、葛根、白头翁、附子、干姜、甘草、黄芪、党参、石膏制备而成。该中药组合物可以是口服液,其制备步骤是:(1)将中药粉碎至30-60目,按配方量称取,三维混合得中药粉;(2)将混合后的中药粉投入到提取罐中,加5-15倍量乙醇水溶液浸泡2-10小时,其中,乙醇与水的重量比为1∶1。过滤收集浸提液;(3)二次向药渣中加入5-10倍量的乙醇与水重量比为1∶1的酒精水溶液,浸泡2-10小时,过滤收集浸提液;(4)合并2和3步浸提液,30-70℃减压浓缩至原体积10%-20%;(5)灌装成瓶,每瓶250ml,即得成品。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可有效防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治愈率90%以上。本组方具有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益气固表、回阳救逆的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兽药制剂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成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PRRSV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的传染病。其临床症状特征为厌食、发热、母猪繁殖障碍,怀孕期发生大批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与育成猪发生严重呼吸道症状、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新的猪传染病,又称猪蓝耳病。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巨噬细胞,极易感染并损伤免疫器官致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患病猪极易继发各种疾病。本病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包括流产、死产及哺乳期前后猪只死亡的损失、饲料利用率低下、药物费用及劳动力费用增加等。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及向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以防细菌性继发感染,如土霉素,金霉素,阿莫西林和利高霉素等。但此类药物普遍存在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等缺陷。
[0003]在我国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的猪场。中药具有毒副作用低,无药残,绿色环保的优点。因此开发中药抗PRRSV药物,克服上述抗菌药物的缺陷,已成为我国猪养殖业急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无药残、安全可靠的猪用中药组合物。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配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猪用中药组合物的口服液制剂的制备方法。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板蓝根10-20份,大青叶5-10份,葛根5-10份,白头翁5-15份,附子10-20份,干姜5-15份,甘草5_10份,黄芪5_15份,党参5_15份,石膏5_15份。
[0008]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的最佳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
[0009]板蓝根15份,大青叶5份,葛根10份,白头翁10份,附子15份,干姜10份,甘草5份,黄苗10份,党参10份,石膏10份。
[0010]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是含有或不含有药用辅料的各种常规中药口服药物制剂形式。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制剂可以是口服液,此时乙醇水溶液的投入量为1000-2500份。
[0012]进一步地,该组合物的口服液制剂的制备方法是:(I)将中药粉碎至30-60目,按配方量称取,三维混合得中药粉;(2)将混合后的中药粉投入到提取罐中,加5-15倍量乙醇水溶液浸泡2-10小时,其中,乙醇与水的重量比为1:1。过滤收集浸提液;(3) 二次向药渣中加入5-10倍量的乙醇与水重量比为1:1的酒精水溶液,浸泡2-10小时,过滤收集浸提液;(4)合并2和3步浸提液,30-70°C减压浓缩至原体积10% -20% ; (5)灌装成瓶,每瓶250ml,即得成品。
[0013]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4](I)本发明依据中药理论,科学配伍,保留了中药方剂辨证论治的组合效应,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中大部分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半定量检测,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是一种无公害无药残的绿色兽药。
[0015](2)本发明含有的中药成分可有效防治猪蓝耳病,对母猪繁殖障碍,如流产、早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以及仔猪与育成猪严重呼吸道症状的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见表
I。本组方具有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益气固表、回阳救逆的作用。同时避免了化学药物的耐药性和药物在猪肉中的残留问题。
[0016](3)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是:
[0017]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
[0018]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001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0020]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0021]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0022]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0023]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0024]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0025]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0026]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0027]配方之中,板蓝根,大青叶和白头翁均为清热解毒,凉血之常用药,为治疗外邪内陷之要药。另外大青叶还具有消斑的作用,可缓解病猪出现的耳部、腹部、尾部和腿等处皮肤发绀现象。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与干姜,甘草同用,有回阳救逆之功效,阳气盛而强心通阳,对爆发性母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有回阳之效。另外干姜还能清热润肺,能缓解病猪呼吸道症状。葛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能缓解病猪出现高热症状,升阳同时控制腹泻。黄芪性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且兼有益气固表之作用,其中含有的黄芪多糖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党参主补脾肺之气,且可气血双补,多与黄芪配伍。生石膏清热泻火,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可有效缓解病猪高热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口服液,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板蓝根15份,大青叶5份,葛根10份,白头翁10份,附子15份,干姜10份,甘草5份,黄苗10份,党参10份,石骨10份。其制备方法是:(I)将中药粉碎至40-50目,按配方量称取,三维混合得中药粉;(2)将混合后的中药粉投入到提取罐中,加10倍量乙醇水溶液浸泡8小时,其中,乙醇与水的重量比为1:1。过滤收集浸提液;(3) 二次向药渣中加入8倍量的乙醇与水重量比为1:1的酒精水溶液,浸泡8小时,过滤收集浸提液;(4)合并2和3步浸提液,45°C减压浓缩至原体积20% ;(5)灌装成瓶,每瓶250ml,即得成品。
[0031]实施例2
[0032]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口服液,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板蓝根10份,大青叶10份,葛根5份,白头翁15份,附子20份,干姜5份,甘草10份,黄苗5份,党参15份,石骨5份。其制备方法是:(I)将中药粉碎至50-60目,按配方量称取,三维混合得中药粉;(2)将混合后的中药粉投入到提取罐中,加15倍量乙醇水溶液浸泡10小时,其中,乙醇与水的重量比为1:1。过滤收集浸提液;(3) 二次向药渣中加入10倍量的乙醇与水重量比为1:1的酒精水溶液,浸泡8小时,过滤收集浸提液;(4)合并2和3步浸提液,45°C减压浓缩至原体积15% ; (5)灌装成瓶,每瓶250ml,即得成品。
[0033]实施例3
[0034]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口服液,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板蓝根20份,大青叶7份,葛根8份,白头翁5份,附子10份,干姜15份,甘草5份,黄苗15份,党参5份,石膏10份。其制备方法是:(I)将中药粉碎至50-60目,按配方量称取,三维混合得中药粉;(2)将混合后的中药粉投入到提取罐中,加8倍量乙醇水溶液浸泡8小时,其中,乙醇与水的重量比为1:1。过滤收集浸提液;(3) 二次向药渣中加入10倍量的乙醇与水重量比为1:1的酒精水溶液,浸泡10小时,过滤收集浸提液;(4)合并2和3步浸提液,45°C减压浓缩至原体积15% ;(5)灌装成瓶,每瓶250ml,即得成品。
[0035]临床试验
[0036]实验1:
[0037]四川某母猪养殖场,存栏量3000只,发病母猪300只。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高热、嗜睡、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已有妊娠晚期母猪发生早产,流产。经临床诊断为猪蓝耳病。对其中100只病猪使用实施例1所制得产品。每瓶兑水250公斤,每日二次,治疗七天。用药第三天母猪症状明显减轻,第七天除个别妊娠晚期母猪外,大群治愈。治愈率达到95.5%。另100只使用阿莫西林合用硫磺酸,治疗七天。第三天开始起效,第七天大群治愈,治愈率85.3%。还有100只使用恩诺沙星合用利巴韦林,治疗七天。第三天开始见效,第七天大群治愈,治愈率达到83.3%。
[0038]实验证明实施例1所制得产品疗效明显优于市面上常用的治疗猪蓝耳病的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
[0039]实验2:
[0040]廊坊某养猪场,存栏量1000只,发病仔猪200只。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体温升高,共济失调,厌食,腹泻,眼脸水肿,生长缓慢或停滞。已有断奶前仔猪出现死亡。临床诊断为猪蓝耳病。其中80只使用实施例1所制得产品。每瓶拌料量200公斤,每日二次,治疗七天。用药第三天仔猪水肿明显减轻,第七天大群治愈。治愈率达到93.0%。另60只使用阿莫西林合用硫磺酸,治疗七天。第三天开始起效,第七天大群治愈,治愈率82.8%。还有60只使用恩诺沙星合用利巴韦林,治疗七天。第三天开始见效,第七天大群治愈,治愈率达到83.5%0
[0041]实验证明实施例1所制得产品疗效明显优于市面上常用的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
[0042]其他试验结果见表1。
[0043]表1
[0044]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板蓝根10-20份,大青叶5-10份,葛根5-10份,白头翁5-15份,附子10-20份,干姜5-15份,甘草5-10份,黄苗5-15份,党参5-15份,石膏5_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最佳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 板蓝根15份,大青叶5份,葛根10份,白头翁10份,附子15份,干姜10份,甘草5份,黄苗10份,党参10份,石膏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含有或不含有药用辅料的各种常规中药口服药物制剂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可以是口服液,此时乙醇水溶液的投入量为1000-2500份。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是:(1)将中药粉碎至一定目数,按配方量称取,三维混合得中药粉;(2)将混合后的中药粉、乙醇水溶液投入到提取罐中,浸泡一定的时间,过滤收集浸提液;(3) 二次向药渣中加乙醇水溶液,浸泡一定的时间,过滤收集浸提液;(4)合并2和3步浸提液,在一定温度下减压浓缩至一定体积;(5)灌装成瓶,即得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目数为30-60目。
7.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次浸泡时间均为2-10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浓缩温度为30-70°C。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浓缩体积为原体积10% -20%。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4069478SQ201410361131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6日
【发明者】李琳, 曲荟芬, 黄健, 刘志辉, 赵亚泽, 陈丽, 桑慧霞, 关晓春 申请人:施瑞客(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