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2203阅读
  • 2回复

无抗畜产品:养殖业发展的主流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近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已经证明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复杂程度和动物的生长速度成反比例的关系,即一个活跃的免疫系统会减少动物体重的增加。
       无数的科学研究结果已经证明,类似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病原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再通过细菌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使得抗性基因在细菌之间扩散,从而导致耐药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增高。
       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新建的鸡场在第一年里传染病很少,从第二年开始以后逐年增多,抗生素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环境中的耐药病原菌数量不断堆积,造成了动物的感染。为了扑灭致病菌和致病菌的传播渠道,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又导致动物自身抵抗力下降,动物得传染病的机会也就逐年升高。
       与抗生素相比,新型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功效不尽相同。除了中草药及其复合制剂的协同作用具有抑菌效果之外,其他种类,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都不具有直接的杀菌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发现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完全具有抗生素的疗效和功能。全面放弃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唯一的有效出路在于综合治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养殖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变革。生产安全饲料与发展有机、绿色动物产品成为养殖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赢得市场的焦点。养殖行业不但要化解饲料价格上涨、饲养和管理成本加大、动物产品的价格偏低的不利因素。还要迎合市场对动物产品安全卫生、营养丰富、风味原始、价格适中等多方面的要求,以此来赢得人们消费肉食品的信心。在国际市场,我国的养殖业同样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进口国设置的高技术壁垒和严格的附加的限制性条款,制约着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我国的养殖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阵痛,承受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双重压力。面对着不可逆转的市场需求,如何走出困境,已很现实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人们摒弃了前二十年追求产品数量型和降低成本为目标的经营模式,已经转移到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这种更高层次的要求上来。纵观近十年来国际上养殖业发展的趋势证明,2l世纪将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大力提倡有机食品的时代。我国养殖业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遵循世界贸易组织(WTO)游戏规则,追求和适应国际发展的趋势,保持我国动物产品和禽蛋类产品出口才能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养殖业水平和先进国家的差距。转变养殖观念和经营思路,认识这种陈旧的养殖观念造成的差距给养殖行业带来的危机和给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的潜在威胁。通过养殖业同仁的认识,改善饲养方式,逐步放开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依赖性。认真改进生产方式,提升畜禽产品的质量。

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传播扩散


       根据全球抗生素药物的主要销售渠道和利用环节统计分析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另一半用在畜牧养殖业。两个各异的抗生素消费渠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滥用问题。就养殖业而言,减少抗生素滥用的途径之一就是降低饲料和动物生产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量。面对养殖环节随处可见的抗生素以及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菌株的传播扩散,正在逐步加害我们的养殖业。人们对滥用抗生素导致环境的恶化和人体内耐药细菌数量增加,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新的提高。抗药性基因的扩散及抗药细菌数量的飚升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和担心。特别是近五年来抗万古霉素的超级细菌的频频出现,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促使各国政府痛下决心,纷纷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并尽量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和品种。
       抗药基因的产生、传播及跨宿主之间的传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而言,饲料中长期使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会引起动物肠道内抗药病原菌数量的增加。屠宰之后,动物胴体内和表面不可避免地被肠道内容物污染。据美国2002年年底的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市场上出售的肉鸡中,检出致病性弯曲杆菌的达63%,检出沙门氏菌的达16%。在这些分离出来的病原菌中,90%的弯曲杆菌和34%的沙门氏菌对一种或多种医学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也就是说,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生猪肉和鸡肉有可能已成为抗药细菌传播的大本营。
       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和取信于民,世界各国近期纷纷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或坚决禁止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并且以抗生素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量作为限制产品进口的贸易壁垒。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职能部门和养殖业同仁们的高度重视。有的养殖专家甚至还在认为,只要解决了产品中残留量的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就是安全的。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在国内现有的条件下,只有加大抗生素用量,才能保证养殖业的利润。这种观点是非常危险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对抗生素的依赖性呢?

为什么养殖业离不开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


       追求畜禽的快速生长和更高的饲料转化率是养殖业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影响养殖业利润的两大决定因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动物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在畜禽的育种过程中,育种专家很自觉地把体重高、生长快、抗应激作为育种筛选的首要目标。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古语永远在起作用。近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已经证明,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复杂程度和动物的生长速度成反比例的关系,即一个活跃的免疫系统会减少动物体重的增加。我们一代又一代不自觉地选育长得又快又大的动物,意味着我们不自觉地选育免疫水平低下的品种。免疫水平的下降必然会导致动物对细菌和病毒的侵染更加敏感。最终的结果只有通过大量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疾病的蔓延。这无疑是养殖业依赖抗生素的首要原因之一。
       无数的科学研究结果已经证明,类似大肠杆菌 门氏菌、弯曲杆菌等病原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再通过细菌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使得抗性基因在细菌之间扩散,从而导致耐药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增高。如果动物接受大剂量(治疗剂量)的抗生素,所有的病原菌在短时间内全部被消灭。理论上讲可以避免耐药细菌的大量繁殖。反之,如果抗生素以亚治疗剂量长期、连续不断地从饲料中饲喂动物,只有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突变的菌株才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其他大部分细菌由于对抗生素敏感而无法繁殖。其结果是在使用一段时间的抗生素之后,肠道中的大部分病原菌在抗生素饲料的不断筛选之下携带抗性基因,临床表现上就是抗生素的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抗生素的效果,我们只能加大使用剂量或改换新的品种。但新剂量使用一段时间后,细菌又会产生抗药性,逼得我们不得不再次提高剂量。从此,抗生素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们无法摆脱对抗生素的依赖性。该现象成了养殖业离不开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新建的鸡场在第一年里传染病很少,从第二年开始以后逐年增多,抗生素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环境中的耐药病原菌数量不断堆积,造成了动物的感染。为了扑灭致病菌和致病菌的传播渠道,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又导致动物自身抵抗力下降,动物得传染病的机会也就逐年升高。反过来,更离不开抗生素了。这构成了养殖业离不开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的第三个主要原因。
上述三个原因相互作用形成了累积性的恶性循环。

为了利润还是为了安全


       饲料中滥用抗生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人体构成威胁。第一是产品的药物残留;第二是耐药菌数量的增加,导致人类感染之后治疗难度加大。前者通过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遵守停药期就可以圆满解决。后者只有停止用药才有可能降低耐药细菌的数量。而且,真正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是耐药细菌数量的升高。这一点,已经是全世界各国科学家们普遍的共识。
       不能否认40年前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全方位的推广使用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抗生素的出现使得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成为可能。正是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加大,养殖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在近20年间,生猪和鸡的成本下降了几倍,广大城乡居民不再把享用肉食品作为一种奢侈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细菌数量的增加,人们受到这些细菌感染的几率也在加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也相应提高了。以前,人体被病原菌感染之后,比如感染了肺炎,只要使用对肺炎球菌有效的窄谱抗生素就可以奏效。而如今,由于细菌携带多种抗性基因,医生在开始治疗时就不得不动用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联用来控制感染。这样一方面导致了患者病程延长,治疗费用升高。另一方面广谱抗生素或多种抗生素的联用又会造成医源性人体内耐药菌数量的增加。我们在得到廉价食品的同时,却为此付出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并且是以健康的身体作为代价的。
       减少或停止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增加成本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以下三个方面:(1)动物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会略有提高,治疗费用会相应加大;(2)采用新型饲料添加剂的成本比抗生素略高;(3)饲养管理过程更加严格,管理费用也会略有增加。美国科学家Witte教授2002年的统计结果表明,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可以使喂养的动物平均增重4~ 5%。如果停止使用,肉鸡的饲养过程每年将多花费30亿美元。据统计,美国肉鸡年产值达140亿美元,如果停止使用抗生素,肉鸡的价格将提高2%左右;瑞典和丹麦在1998年全面停止使用抗生素作为猪饲料添加剂之后,猪肉的价格只上涨了3%左右。欧洲的经历告诉我们,停止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并不会给养殖业造成灾难,也不会影响市场的有效供给。与其反面作用相比,动物产品的价格略有提升是值得的。所以,有的科学家对此直言不讳:“把我们用来救命的抗生素喂给鸡和猪吃,只是为了鸡和猪多长几斤肉,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做法。”
       停止使用抗生素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的副作用,除了肉产品价格上扬外,可能给工业界,尤其是制药行业带来连锁反应。随着抗生素销售量的下降,药品制造商不能通过销售抗生素的利润来弥补新药开发的费用,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药开发速度的减缓,新药价格的提升。这也是西方国家关注的问题。

新型饲料添加剂能否替代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美国于1999年已禁止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泰诺菌素、林可霉素、维吉尼亚霉素和杆菌肽锌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欧洲目前只允许使用4种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并决定2006年全面禁止使用。2001年到2002年间,美国4家大型肉鸡生产商、英国两家大型生产商分别宣布在养殖全程中不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同时,政府允许肉鸡生产商,在经过食品卫生部门的审查之后,鲜肉制品可以使用“无抗生素肉制品”样的标志。在西方国家,肉制品中无抗生素残留是早已解决的问题,所以标签上“无抗生素肉制品”的字样是指在养殖全程中不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
       近年来,我国政府把食品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农业部和国家经贸委去年联合发文决定在5年内全面推行无公害食品计划,严格控制肉制品中的违禁药物和药物残留,大力推广以微生态制剂为代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在这个大前提下,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始受到养殖业的注意。一般认为,新型饲料添加剂门类包括酶制剂、益生素、中草药添加剂、有机酸和免疫调节剂等。在大趋势的感召下,国内许多业内人士认识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后,惯性思维往往是努力寻找新型替代品的可能性,指望这个替代品具有抗生素一样的疗效和功能,从而全面替代抗生素的位置。那么,目前世界范围内,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呢?同时又有着和抗生素相媲美的功效?下表(见表一)比较了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功效以及促生长作用的效果。
表一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功效以及生长作用的效果比较
名称
功能
实例
促生长功效%
(与抗生素相比)
安全性评价
酶制剂
促进饲料中部分营养组分的消化,从而更易被动物体吸收
植酸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
60%
对环境无污染,对动物及人体安全,但对基因工程菌株需进行严格评估
微量元素添加剂
高含量可以促进幼畜生长,改善饲料报酬,加大日采食量
氧化锌、硫酸铜等
60%~80%
高含量对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有机酸
降低胃肠道的酸碱度,促进幼畜生长,并能防止饲料霉变
戊酸、甲酸、延胡索酸、柠檬酸、乙酸、乳酸等
20%
对环境无污染,对动物及人体安全
益生元
干扰病原菌在肠壁表面细胞上的定值,提高动物机体免疫活性
低聚甘露糖、低聚果糖等
40%~60%
对环境无污染,对动物及人体安全
益生菌
增加肠道中有益菌数量
乳杆菌、酵母菌、肠球菌、芽孢杆菌等
40%~50%
对环境无污染,对动物及人体安全,但要禁止使用基因工程菌株
中草药提取物
抑制病原菌生长,提高动物机体免疫活性等多方面效果
大蒜素
60%~80%
有效组分结构复杂,对动物及人体安全需做长期评估

       与抗生素相比,新型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功效不尽相同。除了中草药及其复合制剂的协同作用具有抑菌效果之外,其他种类,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都不具有直接的杀菌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善动物胃肠道菌群结构,增强消化能力或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来促进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不能指望这些新型饲料添加剂像抗生素一样在恶劣的卫生条件和粗放的管理水平下发挥杀菌作用。在一个较差的养殖条件下,环境中存在大量病菌,抗生素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养殖管理,尤其卫生管理方面的不足。新型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和抗生素不具有同类型的可比性。在一个管理不善、卫生环境很差的养殖环境中,杀灭病原菌、控制疫情仍然依赖抗生素,同等条件下,新型饲料添加剂所起到的作用有限。这也是国内部分实验发现新型饲料添加剂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发现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完全具有抗生素的疗效和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抗生素滥用的现状束手无策。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改善养殖过程各个环节上的管理,改进卫生条件,减少生长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再配合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有可能减少或者放弃使用抗生素。全面放弃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唯一的有效出路在于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我们应当树立一种新的认识,不能再希望寻找到一种新的药物取代原有的药物,来达到绿色、安全、环保的终极目标。养殖过程中疫情的控制是一项生物安全的系统工程。要从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加管理,才能凑效。以蛋鸡生产为例,要从种鸡的饲养及疾病防治,雏鸡的选育,严格的免疫程序,饲料的安全控制和鸡舍的合理布局以及严格的卫生消毒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只有保证种鸡肠道内不存在沙门氏菌,才能保证鸡蛋中不含有沙门氏菌,雏鸡感染沙门氏菌的机会才能降低为零。现在有的孵化场被耐药性大肠杆菌污染严重,五个小时之后孵化的雏鸡的肠道内发现大量耐药性大肠杆菌。这种雏鸡的饲养过程中是不可能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的。
       另一方面,现有的养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动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健康状况。和过去母鸡孵化小鸡的过程相比,在现代化养鸡场洁净的孵化条件下,雏禽出壳后难以及时得到天然菌群,易受到某些病原菌,如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等的感染。在雏鸡体内菌群尚未建立之时,沙门氏菌极易在体内定植。但雏鸡肠道菌群发展形成后,可以抵抗103~1 06个沙门氏菌的感染。这个例子说明,随着我们对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生理阶段的深人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养殖方式会不断提高。无抗畜禽产品必将成为养殖业发展的主流。
(摘自《北方牧业》2004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交流群(203831340、179890399)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5-09
有些事,我们知道怎么做,却总是觉得有困难或不可能而不去做,而只能看着别人去做,然后看别人成功,最后悔恨当初自己想到了而没有做!
交流群(203831340、179890399)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5-1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