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4157阅读
  • 1回复

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病理组织学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来源:中国兽医网  

摘 要:近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在猪圆环病毒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小成就,但到目前为止,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控制猪圆环病毒对养猪业的危害。文章对猪圆环病毒的病理组织学和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以便能进一步了解猪圆环病毒感染的正确诊断技术,为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感染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病理组织学;致病机理


猪圆环病毒是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它是一种小而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共价闭合,环状单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平均为17 nm,是目前兽医学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根据其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非致病性圆环病毒(PCV-1)和致病性圆环病毒(PCV-2)。非致病性圆环病毒(PCV-1)是德国学者Tischer于1974年在多株连续传代的PK-15细胞中发现并于1982年鉴定的一种新病毒,命名为猪圆环病毒。致病性圆环病毒(PCV-2)是Harding 1996年首次从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中鉴定出来的病毒,但目前回顾性抗体调查证明[1],PCV-2感染猪的历史至少已经历了30多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采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测定(IPMA)和单克隆抗体竞争性ELISA,从1969年以后存档的血清中检测出PCV-2抗体。而且PMWS也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Tischer等证实,在西班牙、英格兰1986年就已有PMWS,但由于当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直到1997年Clark才首次报道PMWS在加拿大的发生,并命名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PCV-2除与PMWS相关外,还与临床上很多疾病有关,如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症、增生和坏死性肺炎、仔猪先天性震颤、猪皮炎肾病综合症、增生性肠炎、渗出性表皮炎、坏死性淋巴结炎等。由于PCV-2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pH 3的酸性环境中可存活很长时间,在高温环境(72 ℃)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所以[CM22-22]PCV-2在世界各地的感染率都比较高。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均有与PCV-2相关疾病的报道,血清学调查研究显示国外猪场中PCV-2抗体阳性率达20%~80%[2],在我国也多次证实存在与PCV-2相关的疾病,朱骏等[3]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海市松江区的19个规摸化养猪场,以及12户个体饲养户,送检的589份猪血清进行了PCV-2抗体检测,共检出抗体阳性血清329份,其中经产母猪血清144份,后备母猪血清82份,2月龄猪血清103份;总抗体阳性率为55.86%,经产母猪杭体阳性率为62.07%,后备母堵抗体阳性率为57.34%,2月龄猪抗体阳性率为 48.13%,表明松江区猪场 PCV-2的感染情况较为普遍。


1 病理组织学变化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猪圆环病毒PCV-2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认为单独从临床症状和肉眼病变很难准确诊断与其相关的疾病,虽然现在也能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PCV-2的DNA和抗原,但这最多只能证实有猪圆环病毒的感染,而不能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诊断PCV-2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标准:①临床上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症状与病变;②可以观察到特征性的显微病变;③在病变组织中检测到PCV-2。这三条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猪圆环病毒病的参考标准,由此可见,猪圆环病毒病的病理组织学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1.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其特征性的病变为:①淋巴结、肝、脾、扁桃体、胸腺、派氏结出现肉芽肿性炎症;②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胞浆中经常会出现大量具有多样性的嗜碱性或两性葡萄球状包涵体。顾名思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就是在患猪的多个组织器官出现病变,但主要病变组织为淋巴结。Chianini等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发现,患PMWS猪的淋巴结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B细胞依赖的淋巴滤泡区轻微萎缩,B淋巴细胞减少,主要为IgM+减少,滤泡区的树突状细胞和并指状细胞的数量也减少;在旁滤泡区,T淋巴细胞开始减少,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没有明显变化;在淋巴结滤泡的胚层中心可看到少量组织细胞和多核细胞渗透。中期阶段:B淋巴细胞依赖区的淋巴滤泡衰竭加重,B细胞大量减少,T细胞依赖区(旁淋巴滤泡和副皮质区)也开始萎缩,淋巴细胞继续减少,滤泡间有少量的树突状细胞和并指状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滤泡区和旁滤泡区,髓样组织区增大,但仍以淋巴区占优势。后期阶段:淋巴滤泡区减少或缺失,淋巴细胞衰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髓样组织,组织细胞内含大量包涵体,髓样组织占优势。肝组织的病变有:炎症细胞渗入门区域,部分肝细胞形成空泡或膨胀,甚至塌陷。肾组织的病变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间出现很多病灶,间质性肾炎和肾盂炎,炎症周围出现纤维素性增生区。肺组织的病变有单核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偶尔有多核巨细胞)和Ⅱ型肥大细胞浸润,使肺泡间隔增厚[4-6]。


1.2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弥漫性局灶性脉管炎,呈典型的Ⅲ型过敏反应。大体病变为,患猪会阴部和后肢皮肤出现圆形至不规则的红色或紫色斑块,直径为1 mm~ 20 mm。并且随着病情的恶化,这些斑块会连成一片,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皮肤病变首先出现在后躯和腹部,然后涉及到胸部、两侧和耳朵。PDNS除了特征性皮肤病变外,主要病变还包括肾肿大,皮质苍白,有大量直径为2 mm~4 mm的红色点状出血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关节出血和肠道出血。显微病变为,真皮和皮下组织出现坏死性血管炎,常涉及到毛细血管、小血管和中等大小血管,甚至动脉,并常伴随有表皮坏死和溃疡;肾出现纤维素性肾盂肾炎和间质性肾炎[4,6]。


1.3 呼吸道综合征


常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区出现很多病灶,而且可扩展到开放的气管层,其特征性病变是出现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肺泡间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量减少,而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入,使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很多肺泡内含有大量坏死碎片,充满Ⅱ型肥大细胞,使肺泡粘连[4,6]。


1.4 繁殖障碍


没有特征性病理变化,但常见肺泡中渗入单核细胞,心肌变性水肿和纤维素性坏死,而且常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入并分布其中[4,6-7]。


1.5 增生和坏死性肺炎


特征性病变为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形态多样的、体积较大的嗜碱性或两性葡萄球状包涵体。另外,也常可见到小肠和大肠派氏结的淋巴细胞减少和出现肉芽肿性炎症[6]。


1.6 渗出性表皮炎


渗出性表皮炎其主要病变为皮肤表面覆盖有一层具有芳香气味的血清样和脂肪样物质,角膜出现脓疱性皮炎[4,8]。


1.7 坏死性淋巴结炎


其主要病变为淋巴结的滤泡中心出现坏死,坏死的细胞表现为细胞变小,细胞浆和染色体萎缩,有些含有核碎片和大小不等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4]。


1.8 仔猪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性震颤除了在脑和脊髓腔出现脱髓鞘的病理变化外,其他组织均未见有显微病变[4,6]。

2 致病机理


2.1 PCV-2的来源


很多学者对PCV-1与PCV-2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虽然它们之间的同源性不超过80%,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PCV-1与PCV-2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并且可以大胆的推测,PCV-2是由PCV-1在外界压力的选择下变异而来也不是不可能。马相如等[9]通过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发现,同一国家或地区的PCV毒株亲缘关系比较近,说明PCV-1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变异成不同的毒株,证明PCV-2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那么PCV-1又是从何而来,有学者认为PCV-1可能来自于猪肾原代细胞,即在1974年Tischer发现PCV-1之前PK-15细胞中早就存在有PCV-1,就像PCV-2和PMWS一样,回顾性调查发现其早在1969年和1986年就已经存在。到目前为止,PCV-1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还未见有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但马相如等[9]通过对PCV ORF1所编码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进行搜索,结果发现玉米线条病毒属与PCV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PCV-1有可能来源于植物性饲料。并由此得出PCV-2的来源设想,即植物圆环病毒→猪→猪体内变异为PCV-1→污染猪肾原代细胞→1974年发现PCV-1→外界选择压PCV-2→外界环境和PCV-2组织嗜性的不同,临床上出现了与其相关的各种疾病。


2.2 PCV-2感染


研究结果表明,PCV-2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而且小猪可以通过垂直传播而感染PCV-2,当然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传播途径。不同年龄的猪也可能其主要感染途径不同,哺乳猪和育肥猪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这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机体内的抗体水平有关,通常是因为免疫空白期的出现,病毒乘虚而入,然后在黏膜的巨噬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中复制,再将病毒分布到机体相关的组织和器官,引起临床上很多与之相关疾病的出现;成年猪主要通过交配感染PCV-2,而刚出生小猪则主要通过垂直传播感染PCV-2,然后将病毒分布到机体的相关部位,引起临床上相关疾病的出现。病毒的复制部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疾病的发生


有些学者已经在实验室复制出了PMWS[10],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试验表明,单独接种PCV-2在猪中不能复制出具有严重临床症状的PMWS[11-14],说明PCV-2的单独感染可能还不足以引起PMWS,必须要有其他因素的参与才能促进疾病的发生。Chae C[4]也推测,圆环病毒的普遍存在可能比其自身的致病性对疾病的发生更重要。其疾病的发生可能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抑制免疫功能发挥的病原,如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等促进PCV-2的复制[15]。


(2)能在免疫细胞中复制并损伤其功能的病原,如猪细小病毒(PPV)、猪流感病毒(SIV)、非洲猪瘟、沙门菌等,能激活免疫系统,促进巨噬细胞的分化,使PCV-2在其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的复制加强[15]。


(3)环境和化学应激等因素使机体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过度分泌和释放,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促进PCV-2的复制。


(4)PCV-2感染机体后,在机体内复制,然后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引起B细胞凋亡[16],CD4+和CD8+T细胞减少[17],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免疫抑制,然后在外界环境中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出现临床上与PCV-2相关的疾病。


(5)PCV-2感染后诱导细胞凋亡[16],改变细胞表达的方式[17],从而改变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方式,间接促进淋巴细胞衰竭,抗原递呈树突状细胞和并指状细胞减少,导致病毒抗原不能被T细胞识别和出现免疫抑制。


(6)猪圆环病毒存在组织嗜性[18]。Maurice B等通过试验对不同胎龄的胎儿和刚出生的仔猪接种PCV-2,结果发现,胚胎期攻毒的胎儿的心肌炎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中均能检测到PCV-2,而出生后再攻毒的仔猪却只能在巨噬细胞中检测到PCV-2,说明猪圆环病毒在机体内存在着组织嗜好性,这也可能是多种不同临床疾病与PCV-2相关的原因之一。


(7)宿主遗传性状的影响。周继勇等[18]对浙江8个地区2 039份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发现猪的品种与感染强度有关,长白猪阳性率为44.83%,杜洛克猪为33.33%,大约克猪介于其间。同时也发现同一猪场的猪,某些猪群表现了PMWS而在另一些猪群则不表现临床症状,说明猪的遗传性状与PMWS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3 结语


迄今为止,尚未找到有效治疗PCV-2的方法,也无有效疫苗可供选用,而且PCV-2是能引起猪免疫抑制的疾病之一,也有学者称其为猪的“艾滋病”,可见其对养猪业的危害非同一般,所以及早的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对预防和控制此病显得非常重要。期望能通过研究其致病机理而寻找到能够有效地防控此病的方法和措施。(来源:《动物医学进展》 作者:尹业师,黄伟坚等)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5-26
现在研究该病的很多,多数在病毒的生长优化 和 实验室发病模型的复制上遇到困难,不知道楼主能否提供些建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