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4970阅读
  • 11回复

如何鉴别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症。

楼层直达
级别: 骑士
        
     一、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过去曾称为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或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英国的Pattison等于1957年发现以来,已在世界广泛流行。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是集约化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

      
      1  、【病原特性】
            本病病原以前称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 P1europeumoniae,HPP)。因分离的年代和时间不同,曾称为副溶血嗜血杆菌(H.parahaemolyticus)。1983年将之列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1europeumoniae,APP)。
      本菌(APP)是革兰氏阴性,有荚膜的多形性小球杆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呈不透明扁平的圆形菌落,其大小为1~1.5mm,周围呈β溶血,用白金耳触之有粘性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增强其溶血性(CAMP实验阳性),兼性厌氧,无运动力,生长需要V因子。迄今已发现两个生物型共15个血清型,其中生物Ⅰ型中的1、5、9、10、11五种血清型致病力最强。血清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荚膜多糖和菌体的脂多糖,生物Ⅱ型(13和14)分布于欧洲及美国,其致病性比生物Ⅰ型要弱。
            
      目前该病已广泛分布于各主要养殖国,且多数国家为复合型感染。根据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发现或流行的血清型有1、2、3、4、5、7、8、9、10 等型,但以1、3、7型为主。免疫学研究证明,主要血清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这给本病的诊断及疫苗防治带来困难。

      本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将之杀灭。
      
      2 、【 流行特点】
            
      APP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而无症状有病变猪或无症状无病变隐性带菌猪较为常见。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肺部和扁桃体,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气温剧变、潮湿、通风不良、饲养密集、管理不善等条件下多发,一般无明显季节性。研究表明,细菌在4周龄便可定居在猪的上呼吸道,而发病一般在6~12周龄之后的生长育肥猪,尤其是在应激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同一猪群可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 。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即通过咳嗽、喷嚏喷出的分泌物和渗出物经空气飞沫传播,在大群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最易接触感染,而接触传播可能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外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猪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如本病与猪伪狂犬、兰耳病、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霉形体、嗜血杆菌等病原的混合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发病率视各地的饲养管理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同,初次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趋向缓和,但一般较高(8.5~100%),病死率根据环境和菌株毒力不同,可在0.4%~100%之间。据近几年各地的发病情况分析,哺乳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而生长育肥猪死亡率并不高,仅略高于正常死亡率。
            
      
      3 、【致病因子】
            
      APP引起猪致病有很多毒力因子,包括溶血毒素、荚膜多糖、脂多糖、蛋白酶、转铁结合蛋白、通透因子及外膜蛋白等。通过对上述毒力因子及其免疫原性成分的分析,发现溶血毒素、荚膜多糖、脂多糖在胸膜肺炎发生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也是主要的免疫原性物质。
      
      4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依据菌株的毒力和感染量而定,根据并住的临床经过不同,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4种。
            
      (1)最急性型:猪群中1头或几头仔猪突然发病,并可在无明显征兆下死亡。随后,疫情发展很快,病猪体温升高达41.5℃以上;精神萎顿、食欲明显减退或废食,张口伸舌,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带血性的炮沫样分泌物,鼻端、耳及上肢末端皮肤发绀,可于24~36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也有的猪由于突发败血症而猝死。
            
      (2)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40.5—41℃;呼吸困难,喘气和咳嗽,鼻孔部间可见明显出血或血样分泌物。整个病情稍缓,通常于发病后2~4天内死亡,耐过者可逐渐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3)亚急性或慢性:常由急性转为而来,体温不升高或略有升高,食欲不振,阵咳或间断性咳嗽,增重率降低。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隐性感染猪,当受到其它病原微生物侵害时(如肺炎霉形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蓝耳病病毒),则临床症状可能加剧。

      5、【病理特征】

     剖检病变主要见于胸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和胸膜炎,多为典型的出血性肺炎变化。

      (1)最急性病例:眼观病猪鼻孔流有血色样的分泌物,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脏的前下部有不规则的周界清晰的出血性实变区,坏死灶常见于肺脏的后上部,突出于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部位。肺泡和肺间质水肿,肺充血、出血,肺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并堵塞,淋巴管扩张。

      (2)急性病例:肺炎多为两侧性病变。常发生于心叶、尖叶和隔叶的一部分。病灶界限清晰,肺炎区呈紫色的红色肝变和灰色灰白色肝变;切面形成大理石花纹,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肋膜和肺炎区表面有纤维素物附着,胸腔有混浊血色液体。

      (3)亚急性或慢性病例:肺脏能够发生干酪样病灶或坏死性空洞。感染后期肺脏的病灶有脓肿;病猪的气管内有大量的黄白色化脓性纤维素性假膜,的纤维素性胸膜炎,大量的结缔组织粘连于胸壁与肺脏之间。


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症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症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运输疲劳或一些不良应急诱因存在时,因此也有称为猪运输病之说。在临床和病理学上,病猪多以多发性浆膜炎变化出现,即多发性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和伴发肺炎为其特征。
  1、【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为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suis).格兰仕染色呈现阴性反应,美篮染色呈两极浓染,着色不均匀状。猪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本病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多种消毒制剂和较低的热力温度能将其杀灭,对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杆菌肽等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磺胺类药物、阿米卡星、硫酸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等敏感。
    

  2、【流行特点】
            猪副嗜血杆菌(HPs)是猪体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菌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早春和深秋即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最易发病,因为其气候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日夜温差较大,在保温和通风不能同时兼顾的情况下,促使了该病的流行和蔓延,还可以激发猪的一些呼吸道以及胃肠道疾病。本病一般感染2周龄到4月龄的仔猪和青年猪居多,但以3周龄到8周龄的仔猪和保育猪最易感染,发病率达10~50%左右,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猪,亚临床症状猪,临床康复猪,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即病菌通过飞沫随呼吸运动而进入健康的仔猪内,或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而经消化道侵入体内,在断奶、运输、注射疫苗、疲劳、天气突变等应激造成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病原体就在机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使猪只致病并出现临床症状。
      
  3、【临床症状】
           
      急性病猪中,经常发生于膘情较好的猪只,病猪发热,体温升至40.5~42°C,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尖发紫,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出现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常于发病后的2~3天死亡,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天气骤变等。也有的猪可以耐过急性期,但会表现出慢性关节炎、脑膜炎等,耐过急性期的猪有的也可以因腹膜粘连而引起肠梗阻等胃肠道疾病。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不振,咳嗽,消瘦,背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
      
  4、【病理变化】
          
      死于本病的猪,体表常有大面积的淤血和瘀斑,病情严重的病猪,在全身性淤血的基础上,四肢末端、耳朵和胸背部的皮肤呈蓝紫色。病猪活体剖解可见全身多发性浆膜炎,即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尤其以心包炎、胸膜肺炎的发生率最高,其次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笔者剖诊的约300头病猪中,有238头有心包炎、胸膜肺炎或轻微腹膜炎,发生率79%),而且常以不同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剖解可见大量的心包液,胸腔液,呈淡黄色,较透明,也有的因为混有红细胞而略带红色。腹腔积液,呈黄色透明状或灰白色浑浊状,胸腔粘连,肺脏表面和心脏表面布满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的纤维蛋白绒毛,肺脏出血、充血或水肿,严重者整个腹腔也粘连,肝脏、脾脏、肠道等各脏器也布满黄色的纤维蛋白,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发炎和水肿,关节囊肿大,关节(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液增多,浑浊,由于有纤维蛋白渗出,而使关节液很粘稠,内含呈黄绿色脓性渗出物。脑有脑膜炎病变:大量积液,有的充血,淤血或者轻度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尤其肺门淋巴结有充血、肿胀,甚至出血而发黑。


5、【诊断要点】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借助实验室诊断,实验室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如乳胶凝集、间接血球凝集、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荧光抗体、ELISA和补体结合反应等方法。

       
 6、【类症鉴别】


        猪副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与猪链球菌、猪支原体性多发性浆膜炎一关节炎、猪肺疫等病相区别。
           
      (1)猪链球菌病:本病除可见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和化脓性脑脊髓脑膜炎外,还可见到脾脏显着增大,并常伴发纤维素性脾被膜炎。用病变组织进行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可发现链球菌。

      (2)猪支原体性多发性浆膜炎一关节炎:
           
      本病是由猪鼻支原体、猪关节支原体等所引起,发病比较温和而不是呈高死亡率的急性暴发,一般缺乏脑膜炎病变;而猪副嗜血杆菌病一般有80%的病例伴发脑膜炎。
           
      (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程较长的慢性APP病例,也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胸腔积液,胸膜表面履有淡黄色渗出物,心包液和胸水增多,呈粉红色,部分患猪肺脏与胸膜粘连,肺尖区表面有结缔组织化的粘连附着物。但胸膜肺炎病猪一般没有伴发关节炎,而猪副嗜血杆菌病大多伴发关节炎。

      (4)猪肺疫:咽喉型颈下咽喉红肿发热坚硬,口流涎,剖检可见颈部皮下炎性水肿,有多量淡黄色透明液体。胸膜肺炎型有痉挛性咳速,肺肿大坚实,表面呈暗红色或灰黄红色,肺脏切面大理石花纹,病灶周围一般均表现淤血、水肿和气肿。
      
         
           
     在临床上鉴于呼吸道疾病是一个长发常见一类症候群,目前由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普遍存在于养猪场,很多鸡病的经过中都伴有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因此在剖检时应重点关注二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是源发性还是继发性,方能确切的作出其初步诊断,作到有的放矢,确保针对性治疗。 目前由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 此帖被兽医007在2010-04-09 10:55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骑士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4-10
学习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4-11
很不错的资料啊,谢谢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4-11
缺了猪肺疫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4-12
还得靠多实践才好区分。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7-18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6-28
3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要点与治疗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3.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该病俗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传播迅速,危害广泛,造成的损失严重。该病自1987年在美国和1990年在欧洲先后被发现以来,现已传遍所有的养猪国家。1995年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地区已查出有本病存在,1997年在全国各地普查出不同程度的阳性率。目前全国阳性率35.85%,山东阳性率26.27%。

  3.1.1临床症状

  公猪表现厌食,精神差,性欲减退、精液质量下降。母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产后发情推迟,甚至不发情;怀孕母猪前期流产,后期产木乃伊胎和弱仔;产的弱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几天内死亡。母猪发病本身呈良性经过,很少死亡。断乳前后的仔猪最易感染。感染后体温升高,呼吸严重困难,呈腹式呼吸;眼球突出,眼睑发青,耳尖边缘呈紫色,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有些仔猪呈“八字形”呆立,鼻有分泌物,渐进性消瘦,少部分仔猪皮肤发紫,死亡率高达80%—100%。育肥猪体温突然升高41℃上下,食欲减少或废绝,多数皮肤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眼结膜水肿,潮红,极少数两耳发蓝或发紫。10天左右能自愈,很少死亡,但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

  3.1.2剖检

  可见下颌、颈、腋下、眼结膜及后肢内侧水肿;胸腔有淡黄色清亮液体;心包积液,心肌变软;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脾呈紫色,脾头肿大,切面增生。

  3.1.3防治

  3.1.3.1疫苗预防

  受本病威胁和流行地区,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或上海奉县兽医站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将每瓶疫苗用专用稀释剂稀释到25ml,在耳后肌肉注射,种猪在配种前每头注射2ml,育成猪每头2ml,仔猪每头1ml。

  3.1.3.2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用30%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控制体温升高;可用磺胺类药和恩诺沙星抗菌消炎,防治继发感染;可用卡那霉素、地塞米松消除肺部炎症,解除呼吸困难。

  3.2猪伪狂犬病

  该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又名猪疱疹病毒I型)所引起的猪的一种发病急、传播迅速的烈性传染病。欢迎访问猪场动力网www.powerpigs.net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它季节也有发生,这是因为低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对生产危害较大。

  3.2.1临床症状

  1~20日龄的新生哺乳仔猪最易感染,体温升到41~42.5℃,运动不协调,全身发抖,爬在地上口吐白沫,腹泻,痉挛抽搐,同窝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21日龄以上及3~4个月龄幼猪患本病时,体温也升高、且稽留,呼吸困难,状如狂犬病,但不攻击人畜,只在垫草上乱钻,间或跳墙,前撞后冲,或转圈;唇肌、耳肌及四肢肌肉麻痹,不能吞咽,声音嘶哑或发出尖叫声,一般于病后4~6 d死亡。4个月以上的育成猪发生本病时,仅见打喷嚏、咳嗽及体温升高等轻微症状,不采用药物治疗,一般经过4~5 d能自愈。公猪感染后可引起睾丸鞘膜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母猪患本病时,伴发便秘、厌食、眼睑水肿,呼吸困难;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爆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秋季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期。自愈后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也有超过预产期2l d的才产出弱仔。

  3.2.2剖检

  肺部暗红色;胃底部粘膜有炎症;脾脏肿胀、充血、出血;肝暗紫色,胆囊肿大1—2倍;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脑膜明显充血。

  3.2.3防治

  3.2.3.1疫苗预防

  在疫区、疫点及受威胁区,使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紧急接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暴发和流行。使用时每瓶疫苗用生理盐水40 ml稀释,肌肉注射,乳猪每头0.5 ml,断乳仔猪每头1 ml,成年猪每头2 ml。生产母猪于每次配种前接种为宜,其所产乳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不接种疫苗,但待断奶后仔猪需再次接种,每头1ml。

  3.2.3.2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可试用刺激疗法,即皮下注射枸椽酸钠马血或猪血(3%枸豫酸纳1份加马血或猪血3份),每头猪用量是:15日龄以内乳猪10~15 ml,16~30日龄16~20ml,31~60日龄21~25ml,2个月龄以上3l~40ml。另外,采用磺胺类药和抗菌素治疗可防治细菌性继发感染。

  3.3猪气喘病

  该病又名猪霉形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在国内部分省、市猪场检查,阳性率在30%~50%。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率下降12%,饲料利用降低20%。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是流行爆发的早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猪只抵抗力降低,继发性病原体感染也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给发展养猪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3.3.1临床症状

  体温、食欲通常无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咳嗽和气喘。咳嗽在早晚或吃食明显,呈连咳,呼吸增数,后变慢而加深。全身皮肤苍白,病猪贫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寒冷、多雨、潮湿或气温骤变时,猪群发病率上升。尤其通风不良,潮湿和拥挤的猪舍,最易发病和流行。

  3.3.2剖检

  病变特征是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前缘呈“肉样”实变。病变部切面湿润而致密,常从小支气管流出微浑浊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粘性液体,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病变部的颜色变深,呈淡紫色或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粘性液体,半透明的程度减轻,坚韧度增加,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恢复期,病变逐渐消散,肺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硬化,表面下陷,其周围肺组织膨胀不全。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湿润,有时边缘轻度充血。肺部病变的组织学检查可见典型的支气管肺炎变化。小支气管周围的肺泡扩大,泡腔内充满多量的炎性渗出物。并有多数的小病灶融合成大片实变区。

  3.3.3防治

  3.3.3.1疫苗预防

  用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研制的猪气喘病无细胞培养168弱毒冻干苗(每瓶疫苗用20 ml生理盐水稀释),在猪左侧第6肋骨至肩甲骨后缘部位,刺透胸壁,仔猪每头注射1ml,仔猪首免时间是10~15日龄,二免于40~45日龄;公、母猪每头2 ml,母猪于怀孕2个月内接种,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1次。

  3.3.3.2药物治疗采用由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提供的治喘灵或息喘平进行治疗。治喘灵的用法及用量:颈部两侧分点深部肌肉注射,每5 d注射1次,一般1~2次,重症3次。息喘平的用法及用量:按0.1 ml/kg体重肌肉注射,l~2 d1次,注射2次。

  3.4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该病是近十几年来才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病,病原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当前危害集约化猪场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3.4.1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随后呼吸次数增加,并以腹式呼吸为主,特别是起卧或运动时表现最为明显;鼻孔中流出血液和粘液,并带有泡沫,有时呈犬坐姿势;体温41—42℃,耳、腹部皮肤和粘膜暗红。严重病例食欲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气喘、阵发性咳嗽,卧地不起,2—3天内死亡。

  3.4.2剖检

  皮肤、粘膜发紫;胸腔内有纤维索性渗出物,血液暗红色,凝固不良;胸腔、肺和胸膜及3.4.3防治

  3.4.3.1疫苗预防采用湖北省农科院牧医所生产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活疫苗预防接种,怀孕母猪按预产期推算,在产前1个月耳根部皮下注射2 ml,其所产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不接种疫苗,但待50日龄时需再次接种1 ml。如果母猪没有注射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仔猪30日龄时每头耳后皮下注射1 ml,隔8 d再注射1次。

  3.4.3.2药物治疗

  同场的猪全部投药。在猪的基础日粮中按说明书的剂量,添加庆大霉素原粉和在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原粉,连续6~7 d;同时按每50 kg体重分别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l0 ml,2.5%恩诺沙星注射液l0 ml,连续3~4 d。

  3.5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该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猪的鼻腔内感染症。传染性强,患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其危害主要是降低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3.5.1临床症状

  病初打喷嚏,咳嗽,呼吸有鼾声,鼻腔流出透明粘性至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鼻孔发痒,摇头不安,用鼻掘地,或用前肢抓鼻孔,或在硬物上磨擦。后期,鼻镜周围的皮肤发生皱褶,鼻甲骨萎缩,使鼻腔弯向一侧,两侧鼻孔大小不一。

  3.5.2剖检

  剖检可见鼻甲骨萎缩,鼻甲骨与鼻中隔失去原形,有的完全消失。

  3.5.3防治

  3.5.3.1疫苗预防

  选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油佐剂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注射,母猪于产前4周注射,每头2 ml;新引进未经本疫苗免疫接种的后备母猪应立即接种,每头1 ml。仔猪生后1周龄每头0.2 ml(未经本疫苗免疫的母猪所生),4周龄时每头0.5 ml,8周龄时每头0.5 ml。种公猪每年2次,每头每次注射2 ml。

  3.5.3.2药物治疗

  对可疑病猪和假定健康猪,投服阿散酸(对氨基苯砷酸),按每1 kg饲料添加80 mg的比例,混合拌料均匀,现配现用,日服3次,连续5~6 d。将出现临床症的病猪隔离治疗,按规定剂量交替使用先锋霉素和林可霉素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5~6 d。

  3.6 猪链球菌病

  该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猪的多种链球菌病。在猪常发生化脓性淋巴结炎、败血症、脑膜脑炎及关节炎。其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以E群引起淋巴结脓肿最多常见,流行最广。以C群引起败血性链球菌危害最大,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较大。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仔猪和成年猪均有易感性,以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多为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以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当它们互相接触,可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传染。

  3.6.1临床症状

  败血症型最急性病例,往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亡;一般病例,体温41~42.5℃,但此时有的猪还有食欲,很容易被忽视。病情较重的猪,呼吸促迫,咳嗽,叫声嘶哑,嘴角有白泡沫,流浆液性鼻液;眼结膜潮红,有脓性分泌物;关节肿胀,热痛,曲屈困难;四肢、耳末稍及腹部皮肤有出血斑;血尿,粪便干硬附有粘膜、粘液。脑膜脑炎型病初体温升高,不食,便秘,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汁。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仰卧于地,四肢游泳状划动,甚至昏迷不醒。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病程1~2 d。死后剖检,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浑浊,增量,有多量的白细胞,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

  3.6.2病理变化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猪皮剥离后,可见全身肌肉似煮熟样。肺充血、出血肿胀,表面有纤维蛋白附着。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紫黑色;肾脏表面多为灰褐色,有出血点。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附着物;胆囊充满胆汁。

  3.6.3防治

  3.6.3.1疫苗预防

  采用广东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猪链球菌病活疫苗,按瓶签注明的头剂量,每头份加1ml铝胺盐水稀释液稀释,每头皮下注射1ml,免疫保护期为6个月。为保证免疫效果,注苗前后10 d不饲喂或注射抗菌素药物,确因需要使用这些药物的,在停药10d后,再用疫苗免疫1次。

  3.6.3.2药物治疗

  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首次用的抗菌素剂量比常规用的剂量要大2~3倍,待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3d,以免复发。对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同栏、同群猪,按常规剂量逐头用抗菌素治疗,连续2~3 d。

  3.7猪肺疫

  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可对养猪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3.7.1临床症状体温升高,但少有超过41.5℃的;咳嗽,常由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呼吸促迫,呈犬坐姿势;颈部的咽喉区域常肿胀,可见该处高热红肿;耳、颈及腋部皮肤有出血点,按之不退色。

  3.7.2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肺呈纤维素性肺炎变化,切面呈大理石样。

  3.7.3防治

  3.7.3.1疫苗预防

  选用广东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猪巴氏杆菌活疫苗,按瓶签注明的头份,每头份加1ml铝胺盐水稀释液,每头皮下或肌肉注射1 ml,免疫期为6个月。为保证免疫效果,注苗前后10 d不饲喂或注射抗菌素药物,确因需要使用的,在停药10d后,再免1次。

  3.7.3.2药物治疗

  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交替使用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4~5 d,同时加注退热药。对同群、同栏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假定健康猪,在日粮中添加环丙沙星原粉和在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原粉,连续4~5 d,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蔓延。

  3.8 猪流行性感冒

  该病是由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呼吸器官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或春季,气候变化是主要诱因。常突然发病,可波及全群。体温40.3~41.5℃,不食,精神高度沉郁,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咳嗽,眼鼻流出黏液样分泌物。肌肉变硬,触摸似有疼痛。同场的成年猪中,发病率很高,几乎达100%,但病死率低,一般只有2%~3%。

  3.8.1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并迅速蔓延全场。体温41~42.5℃,呼吸困难,呼吸和心跳次数增加,最后严重气喘,呈腹式呼吸;食欲废绝,四肢乏力,喜卧懒走;眼结膜潮红,眼分泌物粘染眼睑,眼角有黑眼屎;阵发性咳嗽,打喷嚏;大便干燥、秘结,尿少、发黄。

  3.8.2剖检

  鼻、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呈紫红色,似鲜牛肉样;淋巴结肿大、充血性炎症。

  3.8.3治疗

  当前尚无疫苗预防本病。用药物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吗啉双胍粉(病毒灵)和在饮水中添加恩诺沙星原粉;同时使用5%病毒灵注射液、30%安乃近注射液和2.5%恩诺沙星注射液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4~5 d,一般可痊愈。

  4综合防治措施

  生产中应尽可能地消除整个猪群中病原,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4.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4.1.1健康猪群的建立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无论是从国外直接引种,还是从国内引种或引进精液,都应确保从非疫区、健康猪场引进,对某些特定病原最好提前进行血检,经隔离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场。采取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血清阳性猪,早期断奶,不同年龄猪群严格隔离等措施从猪群中消除病原。

  4.1.2环境控制:对于设计规模较大、饲养数量较多的猪场,应考虑建立多个生产线或分场,并确保生产线或分场间的距离在500米以上,以防进行交叉传播。

  种猪场选址要远离养殖场、屠宰加工厂,排污方便,避风向阳,最好有自然隔离带。猪场布局合理,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从上风向到下风向,各生产车间依次为配种舍、妊娠舍、产仔舍、育成舍、育肥舍、出猪台,避免各猪群间交叉感染。

  控制好猪舍小环境气候,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可以采用喷雾降温、水帘降温等;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可以采用暖风炉供暖、暖气管道供暖等。处理好通风换气与温湿度的矛盾。适度控制饲养密度,减少交叉哺乳。做好卫生清扫工作,保持猪舍整洁干净。定期灭鼠灭蚊蝇,定期驱虫,严禁在场内饲养其它动物。注意净化传染病,妥善处理好病死猪。

  4.1.3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根据猪场生产要求,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为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应经常更换消毒药的种类,同时应考虑不同病原对消毒剂的敏感性。

  4.2 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猪场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参观,减少人流物流。饲养人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次数,禁止串舍串栋和借用生产工具。

  4.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利用实验室常年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监测,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4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4.4.1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最大限度地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4.4.2从仔猪、保育、育成、育肥到出栏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每批猪转出或出栏后必须对猪舍按消毒程序严格消毒。研究表明:应用全进全出饲养技术,可以切断多种疾病在猪群间的传播,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4.4.3均衡的营养水平对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十分重要,因此,要配制满足适合各阶段猪群营养需要的全价饲料。同时注意饲料的保存条件,避免饲喂腐败发霉变质的饲料,霉菌毒素会造成猪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下降。所以,饲料厂应严格监督饲料原料质量,猪场工人每天都应检查饲槽中残留的饲料并及时清除,防止霉烂变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因为有资料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强畜禽机体抵抗力,防治猪霉形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4.4.4母猪在分娩前后各1周,每吨饲料添加80%支原净125 g、15%的金霉素2.5 kg、阿莫西林150 g,连续饲喂2周。临产母猪上栏时,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百菌消,进行严格冲洗消毒,严防由母猪体表携带病菌进入分娩舍。

  4.4.5尽量减少单元间哺乳仔猪的并窝和寄养,如果需要并窝和寄养,一定要在24 h内进行,防止交叉感染。

  4.4.6预防仔猪腹泻,避免发生肠炎等胃肠疾病,这些疾病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加大某些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机会。在仔猪去势和断奶前后3 d,避免注射各种疫苗。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注射疫苗时要轻抓轻放,减少一切应激因素。

  4.4.7每批仔猪转群后一周开始使用仔猪料。做好断奶猪与育成猪的饲料过渡,以减少饲料应激。一般需要7天时间,乳猪料和仔猪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逐步过渡,对于弱小仔猪可适当延长乳猪料的饲喂时间。

  4.4.8预防接种:预防接种仍然是目前防治猪的呼吸道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比如预防和治疗支原体肺炎可选用其双相(水包油包水)油乳剂灭活苗,效果不错。

  4.5 发病猪群的治疗

  4.5.1有些呼吸道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但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和进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4.5.2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经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要及时淘汰,妥善处理。

  4.5.3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药品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应严格执行药物的休药期,以防药物在体内残留。

  4.5.4对于由肺丝虫、蛔虫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在饲料中添加虫力黑、伊维菌素粉剂,连喂1周。连续2周饲喂,间隔7~10d。

  综上所述,猪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因素十分复杂,种类较多,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发生疾病时,有条件最好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做药敏实验,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只有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长期坚持下去,才能降低疾病带来的损失,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本篇文章来源于 猪场动力网(http://www.powerpigs.net)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www.powerpigs.net/tech/201111/42278_2.html
级别: 风云使者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6-28
肺间质疾病的鉴别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马大庆
  
  
一、

肺间质疾病的解剖基础
  
肺间质是疏松结缔组织,位于气道与血管的外围,包绕静脉和淋巴管,并位于毛细血管与肺泡
上皮之间。正常肺间质一般分为三部分:

1
)中轴间质,又称轴心间质。所有的气道,从主支气管
到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伴随的肺动脉分支,均被轴心间质围绕。这些结缔组织,可从肺门部沿支
气管分支,
到小叶内支气管周围
,
甚至连向肺泡导管及肺泡囊。
(2)
外围间质,
外围间质分布在肺脏表
面,与脏层胸膜有关,并伸入肺内构成小叶间隔。小叶间隔的结缔组织内含有肺静脉和淋巴管。在
肺脏的前、侧和膈面小叶间隔最厚,在肺脏的外围部比中心部较厚。上叶比下叶明显,小儿比成人
显著。
正常成人小叶间隔最厚之处为
0.1mm


3

间隔间质,
又称肺泡间质。
肺泡壁含有毛细血管、
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各种细胞。
  

正常肺的
HRCT
仅能显示轴心间质,偶见小叶间隔,而间隔间质不能显示。

二、

间质性肺水肿
  
冠心病引起的左心功能不全、
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及肾功能不全均可引起间质性肺水肿。

X
线
胸片上,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反复的间质性肺水肿引起小叶间隔的明显增厚,在两下肺野外带、肋膈
角上方出现
K

B
线,
即长
1-2cm

水平走行、
与胸壁相连的线状阴影。
还可见肺门及肺纹理模糊,
中下肺野中内带磨玻璃密度影,上肺血管增粗、下肺血管变细改变。并可见胸膜增厚。
HRCT
显示
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密度影像。
小叶间隔增厚边缘光滑,
受重力影响在肺脏、


下部显著。
磨玻
璃密度影像在肺门旁及肺脏下部明显。在肺脏的上部肺血管增粗。几天后复查,随着心脏功能的改
善,肺内的影像明显吸收。
  
三、

肺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由多种疾病引起
,
比较常见的有: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慢性支气管炎、
胶原病、

节病和尘肺等。胸部
X
线片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的细线状、网状、网质结节影像、肺纹理增重及肺气
级别: 风云使者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6-28

间质性肺疾病应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
  


一、

病史、职业史
  


间质性肺疾病中约
1/3
致病原因已明确,其中以职业环境接触外源性
  


抗原占相当比重,所以病史、职业史可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要详细收集职
业、爱好、用药等过去史资料。



二、

临床表现



多为隐袭性发病,
渐进性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症状,
通常伴有干咳、
易疲劳感。主要体征为浅快呼吸、以双下肺为著的爆裂音、唇指紫绀及杵状指
(

)

晚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常死于呼吸衰竭或
(

)
心力衰竭。



三、

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片的早期异常征象有磨玻璃样阴影、肺纹理增多,常易被忽视。病变进一步
发展,可出现广泛网格影、网状结节影、结节状影等,晚期呈蜂窝肺样改变,病变
常累及两侧肺野。
  


计算机体层扫描
(CT)
,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
CT(HRCT)

  


助于分析肺部病变的性质、分布及严重程度,还可显示肺内血管、支气管、胸

-
肺界面的异常征象,主要征象分为四种类型:
1
、不规则线状阴影,呈网状、放
射状
;2
、囊状型,呈多个大小不一的薄壁囊腔,直径范围为
2~50mm;3
、结节型,结
节直径为
1~10mm;4
、磨玻璃样改变。



四、

肺功能检查
  


特征性改变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如肺总量、肺活量和功能
残气量减少,不伴有气道阻力的增加,
CO
弥散量下降,轻症患者于休息时可无低
氧血症,
但运动负荷时或重症患者通常存在低氧血症,
PCO2
可正常或降低,
终未期
可出现
II
型呼吸衰竭。
  


五、

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  



BAL
收集的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及上清液中纤维连结蛋白、
白介素及其
受体等的生化、免疫测定,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活动性判断及疗效评估有一定
价值。如活动期结节病的
BAL
液中,淋巴细胞所占百分率高,多超过
24%
,以辅助
T
淋巴细胞
(CD4)
为主,
CD4/CD8>1.5

IPF

BAL
液中以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为主。



六、

镓扫描
  


活动性肺泡炎区域通常有镓
-67
的浓集,
对判断病变的活动性有价值,
为非创伤
性检查,
安全度较高,
但难以鉴别间质性肺疾病的类型及与非间质性肺疾病
(
如肺恶
性肿瘤、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
)
进行鉴别。



七、

肺组织活检
  


经支气管肺活检
(TBLB)
创伤性小、
对肉芽肿性病变尤其是结节病的阳性率可达
60~70%
,如结合应用特殊组织病理技术或染色,对鉴别恶性疾病、感染、过敏性肺
泡炎、肺组织细胞增多症
-X
等有一定价值。但因取材标本小
(2~5mm)
,尚不足以评
估肺组织纤维化和炎症的程度,其总体诊断率约为
25%

  


开胸肺活检
(OLB)
的取材理想,可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组织学检
查,
对明确间质性肺疾病类型、
致病因子及研究发病机制均有重要价值。
但创伤大,
医疗费用高,重症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难以承受。
  
级别: 风云使者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6-28

摘要:猪呼吸道疾病是养猪生产贯穿始终的一个征候群,为了在临床上能够更好、更快捷、更简便、详实将病史资料和将其临床症状一病理剖检三者分析、推理和判断而快速鉴别诊断。本文将猪的正常呼吸道生理解剖结构与呼吸道疾患常发病变部位做了对照图解,上呼吸道疾病,气管和支气管疾病,肺脏疾病,胸膜疾病等等图是变化,并将各种微生物感染的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并将疾病的特征性病变预示病做一简要的临床介绍。
关键词 :呼吸系统、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合理用药。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VA
TS)
具有创伤小、合并症轻的优点,与
OLB
有相似的
诊断价值,应成为今后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鉴于目前肺组织活检的开展极为有限,面对庞大的间质性肺疾病病谱,尚无统
一的诊断标准,应结合上述各项进行程序性逐步评估,最近
A
TS

ERS
的联合专
家委员会达成共识,提出了
IPF
诊断依据,可供参考。
  


在尚未作外科肺活检且诊断不能确定的免疫功能健全成人,如符合下列全部主
要诊断标准及
4
项次要标准中的
3
项,

IPF
的临床诊断正确率明显增加。

主要诊断
标准:
1

除外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
;2

肺功能异常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
(

)
气体交换障碍
;3

HRCT
见双肺基底部网状阴影,伴轻微磨玻璃样改变
;4

TBLB

BAL
无支持其它疾病的证据。

次要诊断标准:
1
、年龄大于
50

;2
、隐匿起病、不
能解释的运动后呼吸困难
;3
、病程在
3
个月以上
;4
、双侧肺底部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
(velcro

)

  


在外科手术肺活检呈现有
UIP
组织学改变且病因不明病例,
如符合下列三方面
条件,
可明确诊断
IPF

1

除外其他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
;2

肺功能异常包括: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VC
↓伴
FEV1/FVC

)

(

)
气体交换障碍
(PA-aO2
↑或
DLCO

);3
、胸片及
HRCT
异常:胸片示肺周围区域的网状阴影
,
主要是双肺基底部及不
对称分布并伴有肺容积降低。
HRCT
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阴影,伴较为局限的不同程
度磨玻璃样阴影,严重病变区常可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
(

)
胸膜下蜂窝肺形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