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707阅读
  • 0回复

止嗽散的临床应用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止嗽散的临床应用
止嗽散载于程钟龄《医学心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前胡、甘草、陈皮组成,常用于治疗风寒犯肺,肺失宣肃,津凝为痰所致的咳嗽。沈师常取用此方适作加减,治疗外感所致的新久咳嗽,其用方经验简报如下。

一、按证灵活加减用药

沈师认为,止嗽散为止咳化痰兼解表邪之方剂,按该方的药物组成可知此方应用于外邪基本已除,然咳仍不止者。因此方中疏风解表药仅为荆芥一味。当风邪盛而又兼挟他邪而引起的咳嗽,需要适作加减。

风寒初起,咳嗽见头痛、鼻塞、恶寒重、发热者加防风、苏叶、生姜、葱白等。

风热袭肺,头胀痛、身热、恶风、咽痛者加牛蒡子、蔓荆、蝉蜕、象贝母、连翘。

秋令季节感受燥邪致咳属凉燥者去荆芥、前胡,加苏叶、杏仁、款冬、瓜蒌皮。

温燥者去荆芥、陈皮,加桑叶、杏仁、贝母、瓜蒌皮、芦根、枇杷叶。

外感风寒表邪虽去大半,然咳嗽痰多、气喘、口淡、饮食减少、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去紫菀、百部,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法半夏、茯苓;当证见痰饮者去荆芥、紫菀、百部,加桂枝、炒白术、茯苓、干姜。

二、治疗外感咳用药当应轻灵为贵

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故选方用药宜清轻不宜重浊,这就是“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道理。

因此,虽属风热咳嗽但不宜过用苦寒、寒凉之品,否则外邪不易透散。如寒包火所致咳嗽,治疗时也应注意宣肺和清肺之品结合运用,不可用一派苦寒直抑之药,使邪入里而咯痰不爽,咳嗽不宁。当见痰黏稠或口渴、便干有燥象时,可取润肺轻清之品,如瓜萎皮、芦根之类的药物。

外感咳嗽初期不宜过早使用远志、枇杷叶之类肃肺药物,即使伴见肺气上逆之喘症也当宣肃同用,使外邪有宣透之途。否则易郁积于里,肺气郁闭更甚,招致咳痰不爽,欲止咳而咳不宁。

三、病程中注意证型演变

当及时调整方药

应用止嗽散当注意随病程中证情的演变而调整原基本方的药味、药量。因为外感咳嗽,邪多有余,治疗用药当以辛散为主。若外感咳嗽迁移日久,已邪伤肺气,病证由实证转为虚实夹杂时,治当辛散与补益兼顾。如再一味辛散祛邪则耗伤气阴,咳嗽不易治愈。因此必须扶正祛邪兼顾治之方能见效。

四、中西医合参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提高临床疗效

外感咳嗽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弱,气候寒暖失常,气温突变情况下,外邪侵袭肺系,肺气失宣而致。外感咳嗽此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早期疾病所致的咳嗽。临证中可借助X线、血象检查等现代医学诊断工具,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辨证选用具有抗感染的中药,协助疗效的提高。

如解表宣肺止咳的中草药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香薷、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连翘、牛蒡子、胖大海、紫菀、佩兰、野菊花、柴胡、薄荷、浮萍、黄芩、射干、百部、蔓荆子、穿心莲、紫草等。

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如:葱白、苏叶、桔梗、牛蒡子、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黄芩、鱼腥草、蒲公英,瓜萎、大蒜、山豆根、厚朴、侧柏叶、野菊花、玄参等。

五、验案简介

(一)、急性支气管炎

陈某,女性,28岁,2007年10月6日初诊。

10天前因天气骤变寒冷而感冒,恶寒发热,咽痒咳嗽,痰白稀,经中西药治疗3天后,恶寒、发热已除,然咽痒、咳嗽频作。曾服用止咳糖浆等镇咳药,咳嗽未见减轻,咽痒甚,痰多而黏不易咯出,胸闷,气急,身困重,纳食不香苔滑腻,脉弦滑。查血常规无异常。X光胸部摄片示:两侧肺纹理较粗重。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外感咳嗽。乃因表邪尚未全除,过早应用敛肺镇咳药而致肺气宣肃失常,致痰湿郁阻于咽喉,喉痒而咳,故取止嗽散合二陈汤化裁治之。

处方:苏叶10g、杏仁10g、桔梗10g、茯苓13g、厚朴10g、法半夏10g、白前10g、前胡10g、陈皮6g、炒枳壳6g、生甘草6g。

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咳嗽显减,已无胸闷气急,咯痰爽利,苔较膩,脉弦细。上方去前胡,法半夏改为6g。5剂,巩固调治。



“无风不咳,无痰不嗽”,本案例因外感风寒,肺气失宣而致发热恶寒,咳嗽。发热恶寒虽已除,然咳嗽仍甚表证尚未全解。欲求速效止咳,过多服用镇咳止咳闭肺敛肺之药,致留邪在肺,痰湿瘀阻,咳嗽久久不愈,气逆作喘,取用止嗽散合二陈汤化裁治疗。

程钟龄云:“止嗽散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又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该方中祛痰有明显作用的是桔梗,经实验证实其祛痰机理似同氯化铵,白前、前胡善治痰壅气逆之咳喘,处方中又取用二陈汤加强祛痰之力度,且半夏具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据报告镇咳机理可能是中枢性的。本例治疗效果甚佳,功在注意宣肺豁痰。

(二)、百日咳

王某,男性,10岁,2006年9月15日初诊。

低热,干咳1个月,经治疗后体温正常,然咳嗽已月余不愈,为阵发性痉挛性干咳,经多方诊治,诊断为“百日咳”,曾应用红霉素治疗两周,未见好转,咳嗽夜间尤甚,口渴,大便干结。停用红霉素后食欲已经正常,舌淡红稍欠津,脉细稍数。此乃外感咳嗽失治,迁移反复,肺阴已亏损,治当标本兼顾,取止嗽散合二母散加减。

处方:知母10g、贝母10g、紫菀10g、款冬10g、百部10g、白芍10g、桔梗10g、沙参10g、前胡10g、瓜皮13g、芦根13g、枇杷叶13g、陈皮6g、炒壳6g、生甘草6g。

7剂,水煎服,日1剂。

上方按证情适作加减,经治约2周余,咳嗽痊愈。



治疗外感咳嗽,一般取用止嗽散为基本方化裁,患儿病情迁移日久,肺阴已亏损,故方中加用益肺润肺止咳之药,标本兼治。

处方中取用百部,中医认为不仅可润肺止咳,又可杀百虫(月华丸中取之杀虫),据现代药理药效证实具有抗百日咳嗜血杆菌作用和抗结核杆菌作用。白芍可解而止咳,也具有抗百日咳杆菌作用。知母、贝母、紫菀、瓜皮、沙参等药不仅具有养阴润肺之功效,且有校强的镇咳作用。药症相符,病愈甚速。

(三)、支原体肺炎

张某,男性,25岁,2008年10月15日初诊。

低热,咳嗽反复发作月余,经多方诊治,胸部X光片与有关抗体及抗原检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曾用阿奇霉素治疗未见显效。查见体温37.3℃,脉细弱,苔薄,舌暗稍红,咳嗽少量黏痰,色黄,身乏,动则汗出,纳食不香。

中医辨证病起外感致咳,但咳已损伤肺气,久病不愈,肺病及脾,耗伤脾气,证属虚实夹杂,当祛邪扶正兼顾,取玉屏风散和止嗽散化裁治之。

处方:炙黄芪13g、生白术10g、防风6g、紫菀10g、百部10g、桔梗10g、枇杷叶10g、黄芩6g、山楂13g、麦芽13g、生甘草6g。

7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体温正常,咳嗽显减,已无黄痰,脉细弱,苔薄。原方去黄芩,加百合13g、炒山药13g。14剂,水煎服,日1剂。

经治二十余天,咳嗽宁,纳食增加,身乏汗出诸症均已消失,胸部X光摄片炎症病灶已吸收,有关抗体及抗原检测已恢复正常。



支原体肺炎后期,久病未愈,损及肺脾,治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取补中兼疏之玉屏风散合温润平和止嗽化痰之止嗽散加减调治,先后二十余日治疗,药症相合,遂使热退咳除而病愈。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