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3748阅读
  • 17回复

小柴胡汤治疗低热

楼层直达
级别: 精灵王
— 本帖被 辽吉黑 设置为精华(2020-05-25) —
小柴胡汤治疗低热


低热是 临床 上常见 的一种 症状,原因比较复杂。引起 低热的常见 疾病有:结核病、慢性泌 尿道感 染、慢性肝胆疾病、慢性局 灶 性感染(包括:扁桃 体炎、副鼻窦炎、肛门周围脓肿、慢性盆腔炎),甲亢、风 湿病,癌肿等器质性疾 病和植物神经紊乱所致的神经性低热,手术后感 染 低 热,夏季热(俗称 疰夏、入 夏时低 热,伴 胃纳差乏力,入 秋 后热退)等功 能性的 低热。此外,还有难以确定的 病被称为“原因不明”的 低热等。
祖国 医学 对低热的认识早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记载。《内经.素 问·调 经论》说:“阳虚 则外寒,阴虚则 内热”,指 出低热 产生的原因是
“阴虚”。具体又说“内热”是由“……有所劳倦,形气衰 ,谷气不盛,上 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重胸中”所产生的机理。《理 虚元鉴》认为“虚劳发热,皆因内伤 七情而成。”关于 低的治疗,古代 医家 也也 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伤寒论》第一百条 说:“手足温 而 渴 者,小柴胡汤主 之”;第一 O二条又说:“伤寒二、三日,心 中悸而烦者,小建 中汤主 之”。李东垣 创立了“甘温除热”,而朱 丹溪 则创“滋阴降火”法等,说明了历 代医家 对木 症的起因和 治疗作了较科学的论述,为今天用中医 治疗低 热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古今医家 治疗低热理 论的 启示下,临床上对此 类病症,用小柴胡汤加减进 行 辨证 施 治,取 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用小柴胡 汤加减治疗低热症之典 型病 例
〔例一〕唐X,男,4岁,一九七四年十月初 诊。高热3 9℃,面 色暗 黄,精神不振
,面部有浮肿。体查:肝大助下二公分
。肝功麝浊(++)麝絮(+++)锌 浊 1 6个单位,G、P、T50 0 单位。在xx传 染病院
诊断为急性肝炎。经住院治疗高热退后转
为低热五十余天,继 续用西医治 疗无 效,出院后转 中医。证见:精神烦燥,右胁疼痛,时 寒 时热(体温3 7℃)、纳差、体倦、腹 胀满,便 稀(日二~三次),舌质胖,苔 厚腻,脉弦 濡。治 宜和解少阳佐以利湿疏肝,用小柴胡汤(系成人量三分之二),加 郁金五克、内金五克、白术七克、川朴三 克,服 三剂,效果 显著。原方
减川朴 连服九剂,低 热已退,少阳 证全
解,精 神安定。后改用逍 遥散为基 本方 加
减治疗。服药 三个月 经查 肝功,上述四项
均为正常,肝 炎已愈,至今未见 复发。


〔例二〕巴×,女,19岁,学生。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初诊。半月前左颌下创 伤 感 染,高 烧(体温39.5℃),用青霉素和四环素进 行治疗五天后高烧已退,但却有低热(体 温37.8℃±)。经 中西医治序低热半月不解,后转用 本方治疗。证见:恶寒,午后微热,咽干 纳 差,胸 闷、体瘦、体倦,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治 宜和解少阳佐以清热,用小柴 胡汤加双花十五克、地丁十二克、连壳十二克,服药一剂见 效(体温3 7.6℃),三 剂后热退,少阳证全解,再服三剂以巩固疗效,后低热再未 复发。

〔例三〕冯
xx,女,3 0岁,工人。产后七天高热,后来突然两乳房痛疼,可扪及肿块,诊断为急 性乳腺炎。曾用卡那 霉素六天,高热退后转 入低热(体温38.1℃±),两 乳房 肿疼焮热,摸之 肿块如小鸡蛋大。舌质红,苔厚腻,脉弦 细数。治宜和解少阳,佐以软坚。用小柴 胡汤加双花十五克、浙贝十克、瓜蒌十五克,服三剂后低热已退,少阳证已解。再服四剂(另外敷止痛膏),疼痛减轻,又服上方五剂,本病巳愈。


〔例四〕路××,男,32岁,工人。西医诊断左侧付睾结核。在x医一院治疗效果不大。低热(37.8℃±)缠绵五年不退。转中医证见:左侧睾丸酸疼,午后微热,烦燥 易怒,眩晕耳鸣,纳 差,嗜睡梦多,心悸盗汗,体倦消瘦,腰酸,时遗精,脸颧暗红无光泽,舌质红无苔,脉弦细。辨证:少阳证兼阴虚火旺。治宜和解少阳佐以滋阴清热。用小柴胡汤加生地十克、知母十克、鳖甲十五克、地骨皮十克,减去辛温而燥的生姜、半夏。服三剂后效果显著,连服十二剂,低热已退,体温 正常,少阳证已解。后 改 用六 味地黄汤加龟板、鳖甲、浙贝、牡蛎等治疗,连服上方 达半年之 久,本 病基 木治 愈。


〔例五〕李××,男,27岁,伐木工人。右侧付睾丸疼痛,左侧付睾丸坏死已经 六年。西医诊 断为付睾结核,用链霉素
、异 异烟脐 等 治疗,病状有所好转,但低热(体温在3 7·7~38℃)缠绵三年不退。西医建议手术,患者 拒绝,于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日转中医 治疗。证见:体瘦、微热恶寒、头 晕 目眩,少腹挛 疼而胀,腰酸膝冷,有时滑精。左侧付睾坚硬如石,舌质 淡 红、苔薄 白,脉沉 细 弦。治改和解少阳佐以理气止痛。用小 柴胡汤加川楝子十二克、百部六克、橘 红九克、荔核九克,共服十五剂,低热已退,少阳证已解。随之 辨证为阳虚型子痈,改用金医肾气汤为基 本方加味,坚持一日一剂,共服一年以上,诸证消失,身体恢复健康,左侧 坏死睾丸已有知觉,能正常上班,本病基 本治愈。


二、小柴胡汤治疗低热之探讨
(一)小 柴胡汤治疗是《伤寒论》治疗少阳证的主方,在临床上应 用很广,早为广大中西医工作者所重视。根据《伤 寒论》所说:小柴胡汤主证有三方面:
1、胸胁证,即胸胁苦满或兼胁下硬或 疼。
2、标准热型证,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3、胃肠证,即 胃部不舒,食欲不振、呕 吐等。
根据《伤寒论》所 说“伤 寒中风,有柴 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说明运用此方 的重点是“不必悉具”。根据这一原则,在临床上对低热证患者,尽管病 症复 杂,病程、低热多久,只 要见有小 柴胡汤证之一、二症状 者,即可投用木方加 减治疗。从上举典型 病例的第一、二、三例 完全 可以说明。同时不仅对低热有应手之 效,而且还有 促 进其 它慢 性病 治 疗之 效果。
(二)凡是低热证患者,往往多伴有柴胡汤证“少阳证”。必须从 小柴胡汤发生机理和低热 证发生的原因来讨论。因为《伤寒论》第 九十七条说:“血弱气尽 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结 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又第九十八条 说:“得病六、七日,脉迟浮 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 满痛,面目及 身黄,颈 项 强,小便难者,与小柴胡汤,它 们 在病因上有共同之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 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低热和少阳 证虽是两个不同病证,可 在发病机理上有着算根 本的共同点,即“正虚”。因为低热证患 者就 诊往往 是病程已之,气阴两伤,少阳之邪容 易乘 虚而入。古人说“邪气 所凑,其气必虚”,指出了低热患者 为什么多伴有 少阳症之 根 本原因。在临床实践中,依据 低热证和少阳证的内在联 系,根据辨证 论治和标本 同 治的方法,选用了和解少阳、扶 正祛邪的小柴胡汤为基本方,进行灵活 加减以对症治 疗,因而都有 较理想的效果。如上 举之典型病例中的第四、五两例,低热都有三至五年的历史,说明病程已久,气阴两伤,用本方加减治疗,不仅服药后低热很快治愈,且对睾丸结核这样的慢性疾 病疗效 也较满意。这 也表明了一些 慢性疾患与低热存在互为因果 的辨证关系。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4-12
小柴胡散的临床猪病应用



概述:一般情况下个例临床应用小柴胡散需辩证而用,伤寒邪气在表者,一般用发汗法,如银翘散、荆防败毒散之类的解表方剂。邪气在里者,治疗宜泻下法,如黄连解毒散、大承气汤之类的。而不外不内,半表半里,临床表现为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反胃呕吐等,皆可以此和解方
少阳证


一般情况下个例临床应用小柴胡散需辩证而用,伤寒邪气在表者,一般用发汗法,如银翘散、荆防败毒散之类的解表方剂。邪气在里者,治疗宜泻下法,如黄连解毒散、大承气汤之类的。而不外不内,半表半里,临床表现为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反胃呕吐等,皆可以此和解方剂。更多情况下养殖户使用柴胡注射液治疗一些发热疾病,这也是比较实用的方法,但要注意伤寒之邪多发生在换季与寒冷时节,如暑热实邪,或者出现其他临床表现的佐证需辩证施治等,不可只单单理解为柴胡用于发热的体征变化。对于一些反胃呕吐而日渐消瘦的猪只,也可灌服或掺入饲料当中治疗。


僵猪调理


久病消瘦的保育猪或者成年猪,在用药不愈需要集中调理的时候,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预后不良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散配合氨基多维等营养药物。通过现代医学研究理论得知可用以调节免疫、刺激肝组织再生,疏肝理气则可达到排毒解毒的效果。使用小柴胡散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以后再补益脾胃,则更利于开胃消食,病后恢复。


霉菌毒素中毒证


霉菌毒素可造成猪群免疫抑制,肝胆失和,脾虚脱垂等症,而霉菌毒素对机体造成的病症也分有各阶段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可根据临床表现辩证用药,猪群出现散发性脱肛、呕吐症可选用小柴胡散,种猪群出现猪毛色枯黄、背有铁锈色、时有发热不退病症可选用茵陈蒿散,猪群出现典型霉菌毒素中毒、流产、高烧不食、有败血症状等,可选用黄连解毒散配以小柴胡散和其它解毒药剂治疗。随症用药,也正是中药方剂之特点,同时“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也是中医之特色。并不是以一句霉菌毒素中毒可一语解之,“底色病”也好,“泛毒论”也好,指导临床方剂的使用应该更能让养殖户受益。


寒热交际保健


在寒热季节交际之期,大多养殖户因基建不足,管理不及等情况下多会出现个例猪只出现呕吐现象,使用胃药和西药大多治疗效果不是很好,这正是邪郁于内,不能外达。保健则以“不治已病治未病”为中心思想,寒热交际时节,以冬春为例,冬气主寒,春气主风,风夹寒邪,易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利,经气不畅。春季阳气回升,方中柴胡可升阳疏肝,冬季密闭养殖,方中黄芩清肺安胎,寒冬耗气,党参补中益气,甘草调和诸药。


用法用量:1000g可拌料1000斤,连用7-10天即可。可去兽药店购买,要学会辨认该方剂的具体成分。也可去中药店自配,煎煮饮水拌料皆可,比较适用于小型猪场,也可检验该方剂的实用性。


注意事项:中药方剂随证应用,在养殖应用上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愿意使用中药的养殖户提供更多的使用心得。



黄芩味苦性寒,可治疗上焦实火,善清肺火,兼可安胎。可用于肺热咳嗽,胎动不安,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如临床上遇到母猪不明因素不食,可首选芩连注射液配合抗生素治疗。


半夏生用具有毒性,其味辛性温,多为炮制后用,姜半夏善于和胃止呕,祛寒痰,镇咳。生用半夏中毒也是服用生姜汁解毒。姜半夏可临床用于治疗风寒犯肺,胃逆呕吐等症。


党参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等作用;炙甘草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等。


临床用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免疫调节、刺激肝组织再生、保护肝脏等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4-26
卫气行于三焦,是人体第一道屏障,于外抵御外邪,于内固护营阴,不使其外泄。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所以,对于出血病,你们《内科学》学过气不摄血的病理,那么这个气不摄血说的是,行于脉外的阳气不足了,不能裹行营血,使其行于脉内如常运行,所以营血外泄,这就叫做气不摄血。
现在我们推而可知,比如现在查小便,有蛋白,那不就是从这个脉管里漏出的嘛,既然气都能摄血,那气咋不能固精呢,所以,可以从气不摄精来理解,所以卫气十分重要。[font=&quot]判断内参CT值处于20-30之间,那么正常唯裂猪样。[font=&quot]阳性CT在18-30,是可以[font=&quot]判断阳性,[font=&quot]阳性CT在30—35,是可以判断弱阳性,复测。[font=&quot]阳性CT在3[font=&quot]5-40,是不是污染了也建议[font=&quot][font=&quot]复测,在判断。[font=&quot]因为[font=&quot]内参正常值20-30,那[font=&quot]么猪发病了,按照检测数据[font=&quot]经验判断,核槐阳性CT多数在30以内,超过了就一定要指氏闭问下采样情况和实验室污染。
少阳三焦是流通津气的通道
少阳三焦虽是津气运行的通道,津气的摄纳、生化、运行、排泄之权,却仍凭借脏腑的协同合作,操之于五脏之手。
我们为什么不治疗少阳三焦,偏偏去治疗其他五脏呢?因为少阳三焦仅仅是个通路。
那为啥我们要对少阳三焦喋喋不休呢?因为少阳三焦有无形质非常重要!所以我要多讲点。
因为,如果三焦没有形质,你怎么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联系起来呢,从组织结构上如何联系呢?
如果少阳三焦没得形质,没有这个通路,那么精气如何到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成为他们的动力呢?
如果少阳三焦没有形质,那么众多症象你怎么能够解释的一清二楚呢?
比如少阴肾阳虚了,不能化气行水,所以水饮停蓄在少阳三焦,通过少阳三焦的通路,外泛体表则肢体酸软疼痛;内浸胃肠则出现腹泻、腹痛;凌于心则悸;犯于肺则咳;上干清阳则眩。
那么水饮如何造成这些症象,学生们也一头雾水,这个水饮怎么就流于心、胃肠了,就是从少阳三焦这个通路上去的!
这下就可以豁然开朗了,如果没有少阳三焦这个通路,那该如何解释?
比如你说痰浊凌心,你说脾胃是生痰之源,那怎么一下子就去心里面了?没有少阳三焦这条通路就讲不清楚!
不明白少阳三焦,对这个根据某一脏的病机来拟定的方,怎么能治疗五脏病变,你就不知所云了。
比如我们要讲的小柴胡汤,一般就说治胆经,胆经就治胆囊炎就行了嘛,那怎么能治疗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中痛等等很多问题嘛。


小柴胡汤
主治:邪踞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亦治热入血室,黄疸,便秘,失血,项强,眩晕、妊娠恶阻,风丹,虚人感冒等证。
适用体质:体质虚弱。
这个病,它适用于体质比较虚的人,因为行于少阳三焦、半表半里、腠理的卫气虚损了,抵御外邪的功能就低下,外感风寒以后邪气就趁虚而入,客于少阳三焦的半表半里。
所以我说如果落实到足少阳胆经,那么胆经如何成为人身的半表半里,简直百思不得其解。你只有从手少阳三焦去理解,到处都是半表半里存在,凡是夹层中空的都是半表半里存在。
所以在伤寒论里有“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此条是说明了①平素气血不足,腠理不密,邪气所以能乘虚而入。②邪气客盘踞于少阳三焦的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而寒热往来。
它是什么基础物质发生了病理改变?津、气!那么除了津气还有什么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没有?你们想一下手少阳三焦包括了哪两个部分?包括了腠理、膜原。
由于机体发生了病理改变后影响到了膜原,它不仅仅是手少阳三焦发生了病理改变,它还从少阳三焦内归胆经、胆腑,发生了胆经的病变。
症状分析
我们把小柴胡汤证归纳下,它就有四组症状,可以概括为气郁、津凝、筋膜失柔。


1、气的病理改变


寒热往来,正气邪气相争,如果说正气弱,邪气盛,则病人恶寒;那么正气郁结了一定时候,正气欲通,阳气欲达表,就发热,所以这种病人,寒热往来,往往一天2~3次改变,他不像疟疾,隔一天发一次。
阳气郁而化热。烦、发烧都是阳气郁结的现象,气有余便是火,阳气郁结,郁而不升,郁而不达,那么就会发热。
胁下痞硬,胆囊部胀痛不舒,既可以说它胆液流通受阻了,也可以说气机阻滞不通了。
你看发热、寒热往来,胁下痞硬,都是气的病理改变。


2、水津病理改变


水津湿浊阻滞,或者说胆的疏泄失调,不能帮助消化,故嘿嘿不欲饮食。
邪踞少阳,津液流通受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影响到肾以致小便不利,凌心而悸,犯肺而咳,上干清阳而眩晕,内侵胃肠而喜呕,这是水津病变。


3、胆系经络病变


邪从三焦内归胆腑,胆经气郁,胆道不利,胆汁流通受阻,遂呈胁下痞硬、胀满、疼痛,这是胆系病变。


4、膜原病变


膜原是三焦的组成部分,邪犯少阳,气郁津凝,影响了筋膜和柔而呈目眩、干呕、项强、疼痛等证,这是组织结构病变。
所以诸多症候的病理改变可以总体概括为气郁、津凝、筋膜失柔。


病机


邪踞少阳。这个病证既不在表,又不在里,既不完全属寒又不属热,就在半表半里。所以最后只能下个诊断,邪踞少阳。


治法


和解少阳法。此证既有正气不足,又有邪气趁虚而入侵袭的病理同时存在。
有正虚又有邪实,那么就要祛邪扶正,双管齐下,补泻同施。有半表之寒与半里之热同在,所以应当表里同治。
气郁化热与津凝为湿同时存在,所以应寒温共用。既有清阳不升,又有浊阴不降病理同时存在,就该升降并调。
就像《封神榜》那个姜子牙坐骑一样,四不像,所以这个治法姑且称之为和解少阳法。


方义


小柴胡汤原方剂量,柴胡是八两,黄芩、生姜、人参、甘草各三两,半夏是半升,大枣12枚。
陈修园长沙歌括里讲,柴胡八两少阳平,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
柴胡这个药用八两,有疏畅气机、升发阳气、透邪达表、解除郁热几大功效,本方用它宣发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发泄气郁所化之热,疏畅三焦气郁之胀,升发郁结不伸之阳,作用全面而用量独重,所以是方中主药。
黄芩有清肺胃肝胆之功,与柴胡相配,则柴胡能舒展阳气而消除发热之源,黄芩能清泄肝胆而专门清掉已郁之热。
半夏是个燥湿运脾,和胃散水的药物;生姜温散水津,少阳三焦湿郁而独取中焦,是因为中焦为水液升降之轴。
这个病,有正气不足一面,正是因为表卫气虚了,邪气才会趁虚而入,那么扶正就用人参、甘草、大枣。
人参这个药是大补元气的,之前讲到人的卫气生发于下焦的元气,恰恰人参是大补元气的药。通常说人参是大补肺脾之气的药,我觉得不全面,因为肺脾之气都是根源于肾中的元气。
那么你想治疗心衰时,用人参,你看到汗水收了,人也就清醒了,如果是补中焦谷气的话,那要等到吃得饭了,慢慢谷气升起来,那人都死了。
那可以说人参是补下焦元气,五脏六腑之气根于下焦元气。那么,所以说它补下焦元气就可以充实五脏六腑,所以《本经》言: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那么为啥能补五脏?就是因为它能补下焦元气。
那么这里面大枣、甘草这些甘味的药物,按照《素问·五脏法时论》所言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疗原则,就不仅有甘味增强人参补气的作用,更有缓解筋脉挛急的作用。


体现治法


表里同治:我们现在讲这个方可以表里同治,现在看这个方是不是表里同治呢?用柴胡、生姜去解表,宣畅气机,让气机出表,能够散去半表之寒;黄芩清半里之热;生姜、半夏针对半里的津液凝聚之湿。


补泻同施:刚刚我们讲到这个是补泻同施,它是不是体现了这个结构呢?你们看,柴胡可以舒达气机,黄芩清泻郁热,半夏、生姜泻去津凝之湿,体现了祛邪。人参、甘草、大枣体现了扶正。此方是不是体现了扶正祛邪,补泻同施的方法?


寒温共用:我们再看,还有一个寒温共用,半夏、生姜,是辛温的药;柴胡、黄芩是寒凉的药,体现了寒温并用的结构没有?体现了!一个是针对气郁之热,一个针对津凝之湿。


升降并疗:升降并疗,柴胡是升浮之药,半夏、生姜是降泄浊阴的,体现了升降并调。
这个方的结构简直是太完善了!所以,我在写这个方剂的时候,就说古今方剂罕与其匹,它考虑得很周到,想得那么完善,实在太难了。
有些人还没有学好,就大言不惭地说:“我记啥子方剂哦,以后就依法立法嘛”,你要是能依法立法的话,你就是上工的水平咯。我都不敢说我能依法立方,我只敢说我能做到依法用方。
所以说,你把古人的方剂学了,别人用了一千多年都有行之有效的,你记住后能用几十年,你花一小时就能记住,一个小时可能都多了,最多最多花一个小时把它背一背。你花一个小时背一个方,可以用几十年,这种便宜都不晓得捡,你还要去依法立方。我觉得我们要记方,不记方的是笨蛋,这种便宜都不知道捡。
随证加减治百病
你再看,这个方结构那么完善,一半主寒,一半主热,那么应用起来就可表可里,你加解表药就可以治疗表证,你加里药就可以治疗里证。
还是寒温共用的结构,如果你少用点、偏一点,你加温药就可以治疗寒证,你加清热药就可以治疗热证。
还是一个祛邪扶正、补泻同施的方,你如果加帮助祛邪的药,它就成了一个攻邪的方剂;你如果加上补益的药,它就成了扶正的方剂。
就是说它可补可泻。它还是一个升降并调的方剂,所以说它可升可降。所以说,这种结构应用起来,它可上可下,可虚可实,可表可里,可升可降。
而且,它既然针对的是津气发生的病理改变,津液病变可怎么加,气机阻滞可以怎么加,你就可以偏津、偏气来加。
这样子的话,偏表偏里,偏寒偏热,偏虚偏实,偏津偏气,你都可以加减变化。
然后它是一个治疗少阳三焦的方,少阳三焦是上面肺系,下面肾系,那你就可偏上焦怎么加,偏中焦怎么加,偏下焦又怎么加。
这样子加减的话,你说这个方用起来广泛不广泛?


小柴胡汤加乌梅治疗诸热出血


不仅如此,它不仅仅是治疗津气发生病变,你看杨仁斋的《直指方》里面用来治疗出血,它在这个方里加乌梅,治疗诸热出血。这个杨仁斋,我很推崇他,这个医家很了不起,他加得太妙了。
你们学过《内科》,《内科》里讲的出血,最常见的是机理不外乎三个,一个是血分有热,血热妄行;二个是肝的疏泄太过,肝不藏血;三个是,气不摄血。


现在再来看这个方,他加这个乌梅妙绝了。你说这个病,是热迫血热妄行吗,他有清热的黄芩,黄芩这味药不仅能清气分的热,他在古书里面的主治就有一个治疗崩症,可见这个药也是有清热止血的作用的。《本经逢源》就是黄芩一味就可以治疗崩症,治疗血热妄行的,它有黄芩。


肝的疏泄太过,血外溢了,它用乌梅去收敛止血。气虚了,就用人参、甘草、大枣啊。你看,别人加一味药,就把清热止血、收敛止血、益气摄血三种机理同时照顾到了。
所以说杨仁斋这位先生把一个治疗津气的方剂,发展到一个治疗血证方面的一个方剂了,了不起!像这种医生,就算是上工了。他就可以依法立方了。


临床用法:治疗咳嗽


我就不再多举例了,但是我再讲临床上的两个用法,一个就是这个方还可以治疗咳嗽。
治咳嗽,我们讲过了,五脏六腑都能令人咳,咳嗽就是肺的宣降津气的功能失调了,才引起咳嗽。
既然少阳三焦是流通津气的场所,其他任何一脏的功能有障碍了,都会引起少阳三焦津气的失调,如果它犯于肺,就会咳嗽。
所以这个方,张仲景就提出来了,或者咳,就可以用这个方,确实是可以的。
你看一下《苏沈良方》,就是苏东坡和沈括两个大文豪写的,他就讲到,在元祐二年的时候,京师无论长幼都咳嗽,他说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换干姜,加五味子,“服之皆验”。
我常常就用这个方,把生姜换成干姜,再加细辛、五味子、茯苓,我就把《金匮》里面的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在里面,加这几味药就变成了苓甘五味姜辛半夏了,用它治疗咳嗽就比较合适。
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临床指针
这种咳嗽,有两种指针用小柴胡汤,一种是,在临床上,有时咳的是稀痰,有时咳的是黏痰,这种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方,按照我刚才那种方法来应用。
还一种就是,一咳就把胆汁咳出来了,所谓“胆咳之状,咳呕胆汁”,那这就是小柴胡汤。
记得81年,还是82年,我给西学中班的人上课,春熙路那边有个女医生来学中医,她就咳了一个多月,一咳黄胆(胆汁)都要咳出来,我说你这个嘛,《咳论》就讲“胆咳之状,咳呕胆汁”嘛,小柴胡汤加了一味芦根,一吃就好了。
所以我觉得在治疗咳嗽方面,你们也可以用这个方。
其他,在临床应用还多,你们看我写的第三版的《中医治法与方剂》,列了三十二个临床应用;后面的加减变化,以这个方变化出来的,又列了十几个。
如果你把这些都记熟了,你都还不会用,不会加减变化,我都不相信了。加减变化就是按照偏表偏里,偏寒偏热,偏虚偏实,偏上焦、偏中焦、偏下焦,偏气偏津,你就可以加减变化。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05-05
【兽药名称】通 用 名:小柴胡散

               汉语拼音:Xiaochaihu San

【主要成份】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甘草等。

【性    状】本品为黄色粉末,气味香、味甘、微苦。

【功    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和解少阳、扶正祛邪、解热。

【主    治】少阳证,寒热往来,不欲饮食,口津少,反胃呕吐。

证见精神时好时差,不欲饮食,寒热往来,耳鼻时冷时热,口干津少,苔薄白,脉胘。

【用法用量】马、牛100-250g;羊、猪30-60g。

【贮    藏】密闭,防潮。

【包    装】500g/袋

【批准文号】兽药字(2011)270325018

使用建议:

临床用于防治家畜病毒、细菌及原虫引起的高烧高热等病症或高热综合症;特别对猪蓝耳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以及不明原因的病毒引起的高热、免疫力低下,呼吸衰竭、混合感染有特效。临床表现为病猪高热不退,体温40-42℃,食欲不振甚至完全不吃,呼吸困难,喜伏卧,患猪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有的皮肤表现点状出血,后期有鼻液或出血,部分猪有神经症状,大便干硬、小便赤黄,耳朵边沿坏死;有时出现后躯麻痹,关节肿大、疼痛等。



用药方案:

1、母猪保健:防治母猪圆环病毒、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感染、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及仔猪的黄白痢和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选用方案:母猪产前一周至产后一周,在每吨饲料中添加20%氟苯尼考500g+小柴胡散1kg,连用5-7天;

    2、仔猪保健:针对断奶应激和各种细菌和圆环病毒、蓝耳等混合感染及细菌性呼吸道疾病采用方案:断奶前一周至断奶后一周,在每吨饲料中添加20%氟苯尼考500g+5%杆呼消500g,连用5-7天;

    3、保育猪保健:每吨饲料中添加20%氟苯尼考500g+小柴胡散1kg连用5-7天;

    4、育肥猪保健:转群前后各一周每吨饲料添加添加20%氟苯尼考500g+替米考星预混剂500g; 110日龄时每吨饲料添加添20%氟苯尼考500g,连用5-7天。








【产品特点】小柴胡散4大功效:1、主要用于家畜因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及其混合感染引起的高烧高热,不明原因发热,反复高热。2、各种顽固性重复感染及常规退烧药久治不愈的高热,愈后厌食,精神不振等。3、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具有(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损伤作用;(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4、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
功能主治

【功 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主 治】少阳证,寒热往来,不欲饮食,口津少,反胃呕吐。证见精神时好时差,不欲饮食,寒热往来,耳鼻时冷时热,口干津少,苔薄白,脉弦。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内服:马、牛100~250g;羊、猪30~60g;拌料:畜本品每1000g拌料500kg,禽本品每1000g拌料250kg,连用7~ 10天,治疗量加倍。

补充说明
【规格】1000g、100g

用药方案
【专家推荐配伍】1、高烧高热疾病导致全场免疫力下降:小柴胡散2000g+维生素C可溶性粉500g拌料1000斤。2、混合感染疾病:小柴胡散2000g+混感专治500g拌料1000斤。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05-05
1、猪场保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机体抵抗力,促进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疫苗的效价,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防止亚健康状态发生,调整机体各器官机能状态,使机体处于最佳生理状态,长期使用净化猪场病毒性疾病。

2、调整机体免疫机能,降低和消除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抑制性药物及其它免疫抑制因子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效解决免疫抑制性疾病;长期使用本品,可减少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猪群成活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3、保肝护肾,解毒排毒:对长期饲喂化学药物和久病不愈的猪群,有解毒脱毒、保护肝脏的作用;降低药物对肝、肾等器官造成的损害和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度,促进毒素的排泄,从而促使食欲的恢复

4、有效解决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先天性震颤,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口蹄溃烂水泡病,温和型猪瘟,伪狂犬,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等造成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和免疫抑制;提高生产性能、促进生长发育。

5、提高对天气突变、免疫接种、转群运输、惊吓等应激因素引起的食欲减退、体虚发冷发热、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利用率低等有很好的疗效。

折叠编辑本段用法用量
混饲:本品按0.1%-0.3%添加饲料中;连用7-15天。本品可长期添加无任何毒副作用,无残留,可促进生长,符合出口标准检测。
级别: 骑士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0-05-05
【药理作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极易溶于水。 为乙酰水杨酸钙与脲的络合物,代谢特点和药理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同,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 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由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适应症】 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月经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或其它手术后血栓形成。

折叠编辑本段药品服食
【用法用量】 口服给药,解热镇痛成人用量每次0.6g,一日3次,必要时4小时一次,一日总量不超过3.6g;抗风湿每次1.2g,一日3-4次,儿童遵医嘱。 小儿剂量:初生~6个月50mg/次;6个月~1岁50-100mg/次;1~4岁 0.1-0.15g/次;4~6岁 0.15-0.2g/次;6~9岁 0.2-0.25g/次;9~14岁 0.25-0.3g/次 需要时2-4小时后可重复。

【注意事项】 1、溃疡病,有水杨酸过敏史、先天性或后天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2、妇女妊娠期和哺乳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妊娠头3个月最好不用,最后4周禁用。 4、肝肾功能不全、哮喘、月经过多、痛风不宜用,拔牙及饮酒前后不宜用。 5、抗凝治疗患者慎用。

【规格】 散剂,每袋600mg (0.05g,0.1g,0.15g,0.2g,0.3g,0.6g)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0-05-25
达原饮
达原饮原名达原散,为明朝中医吴又可所创,载于《温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用于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每日一至三发者。吴又可指出,槟榔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草果除伏邪,"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以后四味,不过调和之品"。达原饮主药应为草果与知母,这里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热"。临床以之治湿热中阻,枢纽失职,以致寒热起伏,连日不退,胸脘痞满,呕恶,甚则便溏之夏秋季胃肠型感冒颇验。



药品名称
达原饮

主要适用症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用法用量
上用水二盅,煎八分

组成
槟榔(6克)厚朴(3克)草果仁



【方名】达原饮

【出处】《瘟疫论》


【分类】和解剂-和解少阳

【组成】槟榔(6克)厚朴(3克)草果仁(1.5克)知母(3克)芍药(3克)黄芩(3克)甘草(1.5克)

【功效】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本方常用于疟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脑炎属温热疫毒伏于膜原者。)

【用法】上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

【加减】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苦,加柴胡3克;腰背项痛,加羌活3克;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加干葛3克。

【方歌】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本方常用于疟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脑炎属温热疫毒伏于膜原者。)



该方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重订通俗伤寒论》说:"膜者,横膈之膜;原者,空隙之处。外通肌腠,内近胃腑,即三焦之关键,为内外交界之地,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瘟疫论》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瘟疫邪入膜原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故见憎寒壮热;瘟疫热毒内侵入里,导致呕恶、头痛、烦躁、苔白厚如积粉等一派秽浊之候。此时邪不在表,忌用发汗;热中有湿,不能单纯清热;湿中有热,又忌片面燥湿。当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为法。方用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为君药。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共为臣药。以上三药气味辛烈,可直达膜原,逐邪外出。凡温热疫毒之邪,最易化火伤阴,故用白芍、知母清热滋阴,并可防诸辛燥药之耗散阴津;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共为佐药。配以甘草生用为使者,既能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故以"达原饮"名之。



吴又可《温疫论》卷上:"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品,乃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


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苦,加柴胡3克;腰背项痛,加羌活3克;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加干葛3克。



对于病毒感染性发热,目前尚缺乏针对性强、作用显著的药物,临床观察到单纯用中药达原饮,治疗中医辩证为湿热郁遏的病毒感染性发热,效果较好。

临床观察16例,其主要症状具备恶寒发热,舌苔厚腻。另外可具有头晕口苦,身重倦怠,胸闷纳呆,恶心欲吐,便秘,脉弦滑,体征上可具有肝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血象检查末梢血白细胞数偏低,并作了相关的化验检查,排除了细菌感染、胶原病与变态反应、肿瘤、血液病和药物反应等引起的发热。本组辩证为湿热郁遏,治以清热燥湿,方用达原饮加减,根据邪传部位再加引经药。临床运用时要注意,舌无苔者禁用,舌苔出血白燥或黄燥者禁用。

临床所见病毒感染性发热约半数以上属湿热内蕴,表现出一系列邪伏少阳及阳明的症状。因湿热之邪为患,如油裹面,难解难分,病势缠绵,一般病程长,难以速愈。以达原饮为基础加用柴胡、葛根,达到了清里解表,逐秽燥湿的作用。

开达膜原法及达原饮来自吴又可所著《瘟疫论》,它是祖国医学文献中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的专著。全书基本观点以逐邪为第一要义。重视攻下法,尤其推崇大黄。历代医家对大黄都很重视,大黄类攻下药,能增加肠壁的蠕动,促使内毒素的排泄,并有较强的解毒抑菌作用。加用葛根有清解阳明,解肌退热之功;加用柴胡和解退热,抗病毒,抗感染。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0-05-25
1  中医温病学家如何发现膜原

  1.1  明代杰出的传染病学家吴又可独辟鸿蒙,贯通古今,创造性地将《黄帝内经》五大论膜原说应用于临床,成功地辨治了崇祯辛己(1642)年前后,江南的烈性传染病——湿热疫疠,扬弃了伤寒辛温发汗法,指出温疫与伤寒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守古法则不合今病”,“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

  温疫外感疠气从口鼻吸入,伏于“经胃”之间,舍于伏膂之内的半表半里层次,首创疏利透达法,达原饮组方原理。自明季以降,有清一代,直至当今中医药辨治临床感染性疾病,烈性传染病,吴氏首创的疠气膜原发病说为我们承传中医温病经典,运用中医中药辨治当今的急性热提供了可借鉴思路。

  审视《黄帝内经》五大论膜原的初始理论,这就是《素问》的:①太阴阳明论,②举痛论,③疟论,《灵枢》的:④百病始生论,⑤岁露论。这五大论膜原说,始处于原创的朴散状态,同时又具备了膜原的系统复杂性原型。

  1.2  中医温病学家发现膜原可以划分为 :① 前《黄帝内经》时期,医家应用简陋的技术工具解剖人体,从局部器官,粗朴、直观视域:分、离、析、别、剥入手,发现了人体肠胃胸膈腹膜等形态结构空间阻隔与联接的“膜”结构与“原”空隙的腔子系统。②《黄帝内经》时期医家运用气一元论整体恒动说,尤其是道家黄老学派,以浑沌式聚、合、齐、同惟象思维,直觉玄览,揆度奇恒,道在于一。③此五大论膜原说,已从形而下的形态组织器官,提升为形而上的藏象视域:即人体表里之间,刚柔相济“膜”屏障阻隔系统的有形结构组织无形空隙通道,贯通内外流注上下的“原”空间隙、空阔、大、小、微,有序的气、血、痰、火、水、湿、宣化疏泄、决渎管道。吴又可是如何发现了“经(胃”之间的半表半里膜原?

  1.3  吴氏终其一生是站在临床一线的实践医师,他直面明崇祯辛己,1642年前后,天下瘟疫横流,于悲跄之极“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亲验一生累积“个案”,试用太阳病辛温法,阳明病清气、攻下法、少阳病小柴胡汤和解法皆不治。“不死于病,乃死于医”直指某些庸医误用伤寒论法套治湿热疫疠的弊端。直觉揆度,返观内证,终究发现了半表半里——膜原证。

  2  运用现代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重审邪伏膜原证

  2.1  清代医家戴北山叹惜当时天下医家不识吴又可真面目,“见其书而不能信者,或知而不用者”,独俱慧眼,鼎力推广《广温疫论》。迨至民国初,何廉臣再广其说《重订广温热论》。现代急性传染病:SARS、人禽流感、手足口疫、肠病毒、甲型N1H1诸病毒,中医称之谓瘟疫疠气,虽与四时温热同属温病范畴,但于四时温病属性相异。疫疠之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流行性、致病传变迅疾,以高热、神昏、窍闭、动风、出血、痉厥等症状,与一般温病“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治法有别,须对症应变,早期考虑选用清热解毒,芳香辟秽,宣泄,攻里通下,以尽早截断,阻止病势蔓延为第一要务。

  2.2  吴氏膜原证发现于江南太湖流域“湿地”,属于湿热类温病中,其性酷烈,其气氤氲、弥漫之特异性——湿热疫疠。指出此类疠气,从口鼻吸入,始虽外受,直趋中道→胃上口→膜原→胸膈→胃(肠)阳明。章楠认为“始于膜原,终归脾胃”,以太阴脾湿,阳明胃热而终。并认为膜原处于肺以下胃上口,与膈膜迫近,但决非膈膜证,又非胃肠阳明证。独识膜原的半表半里病位,自吴又可提出以后受到历代有心医家的追踪、探索。试问这有什么价值?太有临床价值了,凡是现代解剖技术无法显示的形态结构,必是中医独占的无形的关系结构。须知关系大于结构,关系决定功能功能层次,并衍生证候状态;证候状态分化为若干证型,证型延伸治法、方剂、药物组合系统。最终凸显病机,“方证”对应机理,由此试看邪伏膜原证——达原饮七个“方证”对应类证系统。

    ① 吴又可开创湿热疫疠半表半里,“经胃”邪伏膜原证,疏利透达法,达原饮理法方药系统思维。从而扬弃了半表半里伤寒少阳小柴胡汤法,辛温发汗解表太阳病麻桂法,亦不可用风温辛凉解表银翘、桑菊饮法。② 薛生白承传吴氏创制仿达原饮法,把四时皆可流行的湿热疫疠延伸到长夏湿热类温病证治的半表半里膜原证。③ 叶天士创制暑湿秽浊芳香宣透膜原法,揭示了夏暑亢热兼湿浊的新感暑秽,半表半里膜原证辨证立法制方模式。④ 樊开周,身为何廉臣恩师,绍派温病樊氏创制了新定达原饮,为辨治湿热邪伏,蛰踞于半表半里之膜原,在吴氏原方上增损:山栀、淡豆鼓、桔梗、鲜荷叶包六一散,强化了伏邪膜原疏利达外清泄药队。⑤ 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创制柴胡达原饮,俞氏以柴、芩为君,柴胡疏达膜原气机,黄芩苦泄膜原之郁火。证治湿重热轻半表半里的伏气膜原证,俞氏思路企图将湿温膜原证回纳到伤寒六经系统少阳病中,以柴胡替代疏利透达之槟榔,制方立法旨趋显然有别。⑥ 雷少逸作为倡导时令时间维第一性的温病家,立足临床撰作《时病论》,推进五运六气四时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的四时温病学。他是浙江衢州人氏,行医于浙地。辨治感而即发的新感湿热半表半里膜原证,特创雷氏芳香宣透膜原法,被现代教科书公认为湿热类温病半表半里证辨治经典范式。⑦ 丁甘仁,清轻宣透膜原法,作为孟河学派一代温病大家,以叶天士为楷模承传吴有性膜原学说,推广了江南“湿地”温病,以质轻灵动俱流通之药性再创吴氏膜原类证辨治模式,更有刘松峰自定新方除湿达原饮等,不一而足。现代以蒲辅周为代表的温病医家对吴又可膜原证,疏利透达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临床“个案”资源,并推进到内、外、妇、儿多学科,多病种;主客交浑,湿热交织的复杂性疑难病——邪伏膜原证辨治模式中去。

  3  系统膜原论复杂性研究:一个经典命题的现代猜想

  3.1  系统复杂性研究的方法论是,针对西方传统科学还原论方法失效的情况下提出的。当整体的复杂系统关系结构、功能层次,优化选择,特殊显象涌现,生命气化过程的非线性多元复杂性叠加突显,西方的还原论传统实证科学对此已无能为力。

  引入这一方法论审视膜原三焦理论体系:人体三焦气化的升降、出入、沉浮、转输,早在二千年前《内经》时代就提出了,但至今仍不能加以廓清、规范地表达为完整的系统。清代医家薛生白(1681—1770)提出的“膜原为三焦之门户”,这一经典命题已有350年之久,作为历史的公案,悬案至今无人解答,我将此比之为数学界的歌德巴赫猜想——“薛生白猜想”。

  3.2  膜原为什么是三焦的门户呢?用援物类比说,有门户必有其内室,还有其室间隔之廊道,有巨、大、中、小、微的室间结构单元,更有其隐态的玄奥堂屋、密室,有待我们去探秘寻宝。薛雪的“膜原为三焦之门户”的猜想,并非独出心裁,而是接着吴有性的半表半里之膜原证候学,再转换一个视角的直觉透视。“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亦多归膜原”。吴又可指出膜原处于“经胃”之间的半表半里,薛氏点明膜原位于“肌肉胃腑”之夹间,是湿浊之邪由口鼻而入,直趋中道,径由中道而直达膜原巢穴,这“中道”指的是什么部位?更紧要的是中道与膜原是处于何种关系结构?三焦的门户——膜原具有什么样生理功能,病变机理?三焦膜原中道门户这四者互动依存关系具有什么样功能层次与关系结构。

  3.3  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还说:“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风木”。阳明、太阴二经之“表”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0-05-25

【方剂名】达原饮,出自明·《温疫论》。本方又名“达原散”。

  【组成】槟榔二钱(6克)、厚朴一钱(3克)、草果半钱(1.5克)知母一钱(3克)、芍药一钱(3克)、黄芩一钱(3克)、甘草半钱(1 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或1日3次,或1日1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囊,脉弦数,舌苔垢腻。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癌性发热等病症。

  1.病毒感染性发热:应用达原饮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226例,发热1周以内86例,1~2周84例,2周以上56例,水煎浓汁300毫升。每日2剂,每6小时服150毫升,在服药期间发现舌光无苔阴虚者禁用,舌苔黄燥或干煤者慎用。禁食辛辣厚味油腻之品。结果:226例患者均痊愈,多数患者服4~6剂后热退,肝脾肿大也随体温下降而回缩,淋巴结缩小及消失。(《四川中医》2001年第4期)

  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将1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达原饮各80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为感冒夹滞症给予达原饮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疗程5日。以3日内体温下降至正常不再反复者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陕西中医》2013年第3期)

  3.癌性发热:应用中药达原饮加减治疗癌性发热42例,与萘普生治疗40例作对照。以患者连续服药7日,发热消失,体温正常,并且坚持中药治疗,1个月内未再发热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8%,对照组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江苏中医药》2010年第4期)

  【方解】本方用槟榔辛散宣湿,化痰破结,疏利蕴伏之邪;厚朴苦降行气,燥湿化浊,破邪气之所结;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以除秽浊之湿,三药辛开苦降,舒畅气机,秽湿浊气消散,湿消热自除。知母滋阴液,白芍养营血,黄芩清燥热,甘草和中。全方合用可使秽浊得化,热邪得清,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故以“达原饮”名之。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各种发热、肺脓肿、艾滋病合并症、急性支气管肺炎、慢性荨麻疹、逆行性胆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盗汗、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便秘、淋证、病毒性脑炎、2型糖尿病、失眠、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等证属邪伏膜原的病症。

  【方歌】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对于病毒感染性发热,目前尚缺乏针对性强、作用显著的药物,临床观察到单纯用中药达原饮,治疗中医辩证为湿热郁遏的病毒感染性发热,效果较好。

临床观察16例,其主要症状具备恶寒发热,舌苔厚腻。另外可具有头晕口苦,身重倦怠,胸闷纳呆,恶心欲吐,便秘,脉弦滑,体征上可具有肝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血象检查末梢血白细胞数偏低,并作了相关的化验检查,排除了细菌感染、胶原病与变态反应、肿瘤、血液病和药物反应等引起的发热。本组辩证为湿热郁遏,治以清热燥湿,方用达原饮加减,根据邪传部位再加引经药。临床运用时要注意,舌无苔者禁用,舌苔出血白燥或黄燥者禁用。

临床所见病毒感染性发热约半数以上属湿热内蕴,表现出一系列邪伏少阳及阳明的症状。因湿热之邪为患,如油裹面,难解难分,病势缠绵,一般病程长,难以速愈。以达原饮为基础加用柴胡葛根,达到了清里解表,逐秽燥湿的作用。

开达膜原法及达原饮来自吴又可所著《瘟疫论》,它是祖国医学文献中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的专著。全书基本观点以逐邪为第一要义。重视攻下法,尤其推崇大黄。历代医家对大黄都很重视,大黄类攻下药,能增加肠壁的蠕动,促使内毒素的排泄,并有较强的解毒抑菌作用。加用葛根有清解阳明,解肌退热之功;加用柴胡和解退热,抗病毒,抗感染。

级别: 风云使者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0-06-04

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一、关于小柴胡汤所治病证——少阳病    


   1、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成因:      
(1)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2)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3)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5)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6)、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7)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8)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9)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10)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