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733阅读
  • 5回复

浙江医院中医门诊避瘟香囊源

楼层直达
级别: 精灵王
— 本帖被 辽吉黑 设置为精华(2020-07-06) —


yoyowx4578
2014-02-23
关注
浙江医院中医门诊的避瘟香囊源于唐代的《千金要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结合杭州湿温天气,改良了方子,又添加了藿香、佩兰等,精心研制而成,在杭州乃至浙江范围内临床效果都很不错。此香囊处方曾应媒体要求公布在多家报纸和论坛,为经常闻其药气,不仅可以激发粘膜免疫反应,调整人体免疫系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还可以改变口、鼻粘膜酸碱环境,有效遏制禽流感病毒的侵入,并有驱蚊功效。现在流感频发,3月份开始就有病人开始来要求配药粉制作香囊佩戴避瘟除秽;5号《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建议方案》出台后,我们又特地加制一批药粉,供市民急用。
  药方:艾叶9克、苍术9克、菖蒲9克、佩兰9克、藿香9克、山柰9克、丁香3克、檀香5克、肉桂5克。
  注意事项:
  1)每天嗅闻香囊数次,香囊有效期为1-2周,药效挥发后需更换药材。
  2)家里用或公交车上用,每个房间香囊药粉量10g左右。私家车用,香囊药粉量可减少到5g。
  3)孕妇忌用,过敏患者慎用。
  4)可与茶饮、煎服方配合使用预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4月7日对H7N9禽流感“开药方”:桑叶、金银花、黄芩,该院根据此药方结合用药经验自制出了预防禽流感中药香囊。
南京市秦淮中医院自制中药香囊内的中药材为:藿香、艾叶、肉桂、山柰、苍术、金银花、紫苏、冰片、薄荷等,功效为芳香避秽解毒。每人1个(5-7克/个),挂在前胸,每日上下午各置于鼻前闻1次,每次3分钟,晚上睡觉时放置枕边,每周更换一次。[3]
      



                 传统香囊常用药物有: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还可加入:丁香公(母)、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沉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除虫菊、樟脑、陈皮等。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配方:
1、苍术30g、川芎30g、辛荑20g、山柰30g、草果30g、白芷30g、细辛15g、艾叶15g、薄荷20g
2、白芷30克、陈皮70克、甘松60克、山柰50克。
3、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音nài)300克。
4、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陈皮150克。
5、公丁香100克、白芷100克、山柰100克、甘松100克、檀香100克、陈皮100克。
6、甘松100克、三奈60克、白芷60克、苍术60克。
7、雄黄60克,菖蒲80克,桂皮50克,朱砂20克。
8、川芎、白芷、苍术、零陵香各50克。
其他各种香囊:
◎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能力: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寇仁各2克
◎解春困:
1、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3、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川芎闻鼻散(预防感冒、受寒):
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黄1.5克。
◎三香散(防治四时流感):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细辛各3克。
◎山奈苍术散(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山奈、苍术、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辰砂囊(治不寐多梦、失眠):辰砂适量。
◎雄黄嗅鼻散(治魇寐不寤,又称嗜睡):雄黄适量
◎早春散(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挂在脖子,香袋里处在天突穴的位置):
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樟脑1克,碾末入袋。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甘松: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菖蒲:辟秽开窍,宣气逐痰
桂皮: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 高良姜: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樟脑: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
◎调理吐泻:麝香、丁香、檀香 等量若干(根据需要自己调整)
◎防流感配方(粉碎后研成细面,每次取药3~5克,最好15天换一次药):
1、板蓝根、夏枯草、野菊花、桑叶、金银花、藿香、薄荷 各20克。(这个有治鼻塞和鼻炎的附加功效)
2、白芷、丁香、佩兰、艾草、木香、菖蒲、冰片、川芎、檀香、陈皮、茴香、肉桂 各10克
3、零陵香2钱、檀香1钱、丁香皮、辛夷花各5钱、茴香1钱、冰片、麝香少许。(孕妇忌用)
4、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蒿本10克、桂皮5克、高良姜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潮脑1克。(孕妇忌用)
5、高良姜15克,佩兰、橘皮各5克,加冰片1.5克。
6、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藿香、艾叶、红景天、石菖卜。薄荷、芦根、苍术十种,每样3克包成小香囊
7、贯众10g、藿香10g、菖蒲10g、 冰片10g、丁香10g、艾叶10g、百部10g、荆芥10g、细辛10g。
8、丁香公、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朮、薄荷、藿香。
9、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蔻仁各2克。(挂胸前,睡觉时放枕边)
◎儿童防感冒
1、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2、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预防手足口病: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量,烘干、磨粉包成4克/袋
◎驱蚊虫:
1、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陈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
2、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比例为1∶1∶1∶1即可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3-07
中医运气学说与圣散子方的涅槃
作者 / 张立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1 圣散子方与苏东坡
宋代元丰年间,苏东坡谪居黄州,时逢当地瘟疫流行。在黄州连岁大疫中,东坡故人巢谷所藏秘方圣散子方,屡建奇功,救人无数。东坡为之所动,而求方于巢氏,巢氏以东坡誓而不传他人为条件,将其方相授。之后,苏东坡在任杭州知州时,又逢疫病流行,圣散子方再建奇功,杭州民众“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苏东坡几次亲历圣散子的奇效,于是怀着一颗普济众生的伟大胸怀,不顾所立誓言,将其方传于当时的名医庞安常,并著《圣散子方》将之公诸于世,推而广之。在《圣散子方》一书,苏东坡对圣散子方之用做了论述,论曰:“用圣散子者,一切不问,阴阳二感,或男子女人相易,状至危笃,连饮数剂,而汗出气通,饮食渐进,神宇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瘥……若时疫流行,不问老少良贱,平旦辄煮一釜,各饮一盏,则时气不入。平居无事,空腹一服,则饮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济世之具,卫家之宝也。”可见苏东坡对圣散子的推崇。但是其以“一切不问”“不可以常理而诘”“不问老少良贱”来论方,其于圣散子方的认识可谓粗浅。即便如此,圣散子方还是随着苏东坡的名字流传开来。其方之用,盛极一时。

2 圣散子方之用流弊迭起
被苏东坡百般推崇的圣散子方,在后人的应用中却屡出意外。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宣和间,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医顿废之。”在宋人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及明代医家俞弁《续医说·第三卷·圣散子方》中,都提到了宋末辛未年时,永嘉瘟疫流行,服圣散子被害者“不可胜数”“不可胜纪”的悲惨局面。此外,俞弁还清楚的记载了圣散子方在明代的一次应用:“弘治癸丑年,吴中疫疠大作,吴邑令孙磐,令医人修合圣散子遍施街衢,并以其方刊行,病者服之,十无一生”。昔日“活人无数”的济世良方,摇身一变成了“杀人无数”的侩子手。其原因为何?有人将矛头指向了苏东坡。苏东坡对圣散子方的传承、推广,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情。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对圣散子方推崇过度,虽有治验而不甚明其理,竟以“一切不问”的武断方式来传播其方,误导了人们对于圣散子方的认识。然而,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究医药之毒,实因于医,而非因于方药本身。正如伊广谦先生所说:“平心而论,这不是圣散子之误,乃应用圣散子不当之误”。然而,“圣散子方”在这个时候还是被人们遗弃了。

3 “圣散子”其方
“圣散子方”自明代后,为世人所遗弃,流传已为罕见。时至今日,《圣散子方》一书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收藏有宋代刻本以及旧山楼赵氏的抄本。在《苏沈良方》《伤寒总病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书,也可看到圣散子方的面目,但所载的圣散子方在药味、药物炮制、服用方法上略有差别。以药味而言,宋刻本《圣散子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伤寒总病论》(其所载“吴术”即“苍术”)所载22味药物相同。而《苏沈良方》所载药物为二十味,少了“吴茱萸”和“苍术”;钱曾《读书敏求记》中记载圣散子方不过二十八味;《金匮翼》所载又无白术、半夏,而多了升麻、羌活、川芎、白芷。这些不同的记载,可能是后世之人在应用过程中做了适当的变通,但其方义并没有改变。

据宋刻本载,其方药有高良姜(麻油拌炒)、白术(去芦)、白芍(去皮)、藁本(去皮)、茯苓(去皮)、柴胡(去芦)、麻黄(去根节)、防风(去芦)、泽泻(去皮须)、猪苓(去皮)、藿香(去枝土)、细辛(去苗)、吴茱萸(汤洗七次)、独活(去芦)、苍术(去黑皮,米泔水浸)、枳壳(去皮,麸炒)、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炙)、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附子(炒制,去皮脐尖)、石菖蒲(忌犯铁器)以上各半两、甘草(炙,一两)、草豆蔻(十个,去皮)等22味,用以“治伤寒时行疫疠、风温、湿温,一切不问,阴阳两感,表里未辨,或外热内寒,或内热外寒,头项腰脊拘急疼痛,发热恶寒,肢节疼重,呕逆,喘咳,鼻塞声重及食饮生冷伤在胃,胸膈满闷,伤肋胁胀痛,心下结痞,手足逆冷,肠鸣泄泻,水谷不消,时自汗出,小便不利,并宜服之”。

分析:方以麻黄、细辛、附子、吴茱萸、高良姜温阳散寒,以苍术、厚朴、藿香、半夏、石菖蒲、草豆蔻燥湿,以茯苓、猪苓、泽泻渗湿,白术健脾化湿,防风、藁本、独活以风胜湿;柴胡、枳壳、芍药、甘草合为四逆散,调畅气机之用。以方测证,不难看出此方是为寒湿之邪而设。虽然我们不能从记载中得知当时在黄州、杭州流行的是哪种疫病,但是据理而论,当是寒湿疫病。若以此辛热燥烈之药治疗温热疫病,怎么能不为祸害呢?

4 运气学说与圣散子方
“圣散子方”自苏东坡而得以传世,并达到了其辉煌的顶峰。但是,短暂的辉煌之后就被人们弃用了。分析起来,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在后世的不恰当应用中,“圣散子”遭人误解,多遭诋毁,而被束之高阁;其二,运气环境的改变,寒湿疫病销声匿迹,“圣散子”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幸运的是,“圣散子”没有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后世一些杰出医家的,以运气学说的原理对其重新解读,使“圣散子方”获得了新的生命。

苏东坡曾将圣散子方,最早传予了当时的名医庞安时。但是,庞安时并未加入己论,而是将其方及苏东坡之论一并收入其书《伤寒总病论》中。

宋代医家陈无择,认识到苏东坡所论的不足之处,并开始从“理”上分析圣散子方。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六》中说:“辛未年,永嘉瘟疫,被害者不可胜数,往往顷时,寒疫流行,其药偶中,抑未知方土有所偏宜,未可考也。东坡便谓与三建散同类,一切不问,似太不近人情。”并首次提出了圣散子治疗寒疫的观点,并强调在疫病的诊治中“不可不究其寒、温二疫也。”此时,对圣散子方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圣散子自此开始了其新的生命。

至明代,俞弁在《续医说》对苏东坡当时所在的黄州的寒湿环境做了更进一步地分析,强调了辨阴阳二证的重要性,认为若不辩阴阳二症,一概施治,杀人利于刀剑。张凤逵在《增订叶评伤暑全书》一书,明确地指出:疫多病于金水不敛之年,圣散子寒疫挟湿之方而设,永嘉、宣和年间服此方殒命者,是因为以寒疫之方,误施于温疫而致。其二人之言,可谓切中肯綮,发人深省。

清代,伤寒医家尤怡认识到因为运气环境不同,疫病有表、里、寒、温、热、湿之分,不可一概而论,并明确指出苏东坡圣散子之证,是属“寒湿”之疫,强调“法不可不备,惟用之者得其当耳”。至温病学说兴起,中医在外感热病的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温病与疫病是有差别的,但温病的发展带动了疫病的发展,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温病学家吴鞠通,就指出了寒疫与温病的不同,并揭示出了寒疫与运气的关系,认为“六气寒水司天在泉,或五运寒水太过之岁,或六气加临之客气为寒水”,是寒疫发生的运气环境。清乾嘉年间的名医王朴庄,以《内经》“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凡三十岁而为一纪,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为依据,扩而大之,提出了“六气大司天”理论即,“以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六十年为一大气,五运六气迭乘,满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其中,王氏就运用“大司天”理论,对“圣散子方”在宋代治疗疫病前后迥异的效果做了分析,认为自黄帝甲子前三十年厥阴风木司天,后三十年少阳相火在泉开始,至苏东坡以圣散子治疫时,正值第六十三甲子太阴湿土在泉,而至辛未年时已交六十四甲子,相火已开始用事。运气环境变了,而仍以温燥的“圣散子”治疫,难免会有贻误。陆懋修承其外曾祖王氏之学,对“六气大司天”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其著作《文十六卷·卷六·附:瘟疫病选方》中,再一次重申了这一观点:“公谪居黄州,尚在六十三甲子,湿土运中,方必大效。至五十岁后,又值六十四甲子,相火之运,故至辛未而即有被害者矣。”

无论是传统的运气学说对寒湿运气环境的关注,还是王、陆二人提出的“大司天”理论,尽管其自身的科学性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但还是为我们认识“圣散子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在后世各家对圣散子方的不断地深化认识中,“圣散子”脱去了神秘的外衣,以在寒湿的气化环境下,治疗寒(湿)之疫的定位,而获得了新生。

5 小结
在圣散子方历经功、过的历程中,后世医家对圣散子方的认识不断地深化,不但总结出了其方的“理”与“用”,还原了圣散子方的本真面目,同时也为寒疫,挖掘出了一张经典的主方。寒湿之疫流行较少,后世医家积累的经验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圣散子”治疗寒疫的经验就显得尤为可贵了。我们不妨采纳陈无择之言“不妨留以备寒疫,无使偏废也”。除此之外,我们从中吸取了教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是,在疫病的诊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运气的大环境详加辨证,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巨大疗效。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3-08

二、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西医治的是人生的病

都是危重症,两个新闻,两种治法,两个结果……写到这笔者抑制不住内心的难受,泪流满面。

每天新闻中报告的死亡病例,那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他(她)可能是一位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未婚夫、未婚妻……他们的亲人该是怎样的悲痛。

很多时候,我们在争论用中医还是用西医,不为别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我们希望减少死亡率,希望一个都不少,虽然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减少死亡是完全能做到的。因为,中医抗疫是在抗击历史上500多次的瘟疫(有确切记载的300多次瘟疫)中成长起来的,它是能救命的!

中医对瘟疫和病毒的认识与西医是不一样的。张伯礼院士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解释到:“中医治疗它,往往不仅仅或者说不主要针对病毒,针对的是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正气,让人体自己调动内源性保护物质,来跟病毒做斗争。”

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西医治的是人生的病。


三、新冠肺炎喝白开水都能治好?扯吧你!

中医黑喜欢说:“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喝白开水也能好;甚至有中医黑说中医药参与率90%多,白开水参与率100%还没吱声。”真的吗?

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不假,但不治疗你试试看!伊朗43例新冠肺炎病例中短短四日已经死亡8例,其中15个新增的确诊病例是在24小时内出现3人死亡,死亡率近20%。死亡速度之快,死亡率之高,如何解释?

张伯礼院士在谈到中医药作用时,指出两个指标:第一,病人痊愈的时间缩短。它是自限性疾病,8-9天自己好了,中医干预5-6天好了,这可以说明中医药的疗效。

笔者从新闻上看到:2月19日,贵州省遵义市2名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药全程参与治疗,从确诊入院到出院时间仅用5天。贵州省新冠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由中医药介入前的16.1天下降到介入后的10.2天。贵州的数据可以为中医药疗效背书。

张伯礼院士前不久参与的一项对照研究,也显示中医药的参与缩短了病程。

(点击查看大图)
中西医结合组多个指标好于纯西药组

第二个指标,是轻症转重症比例。轻症不转重症,截断了病势,这个指标比痊愈时间缩短更关键。2月19日晚在同样的节目中,白岩松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当白岩松问道:方舱医院轻症转成重症的比例高吗?王辰院士回答是2%-5%左右。张伯礼院士的回答则是:364名中医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江夏方舱医院,中医为主导的治疗中,近400名患者中无一例转重症,治愈50人。这个数据可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中医药早介入、全程深度参与的广东省,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大部分转轻症,有的则治愈出院,也可以说明中医药的疗效。


四、中医清理的是垃圾,西医清理的是垃圾吸引的虫子

屋里有垃圾,垃圾招了好多虫子,有人(西医)不断去研究杀虫剂,虫子杀死了,新一代虫子又来了,对杀虫剂耐受了,于是又去研究新的杀虫剂,这样循环往复……

中医则不杀虫子,它把垃圾清理出去,让屋里干净,屋里就没虫子,虫子垃圾送到外边去,病毒很难适应外边的环境,冻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中西医的差异,中医不管你病毒怎么变,重视的是改变病人的内在环境,注重的是求因治病。西医重视的是那个结果,也就是病毒。见病毒就要杀,必须去研究“特效药”,研究“疫苗”才能行。在没有研究出来之前,只能是支持性治疗,靠自身免疫系统自己工作。而病毒可能会变异,于是陷入到不断的研究中。

中医是标本兼治,而西医则只是治标。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中医宝藏!


五、中西医到底怎么结合?

对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疫病,中医关注的是人命,让更少的人死亡,让更多的人得救。这次轻症患者占有很大比例,中医药改善轻症患者的发烧、咳嗽、乏力症状效果非常好,能全部拿下,这个阶段可以不需要西医介入,已经有不少纯中医治疗的案例报道。中医药早介入,端口前移,就可以减少轻症转重症的概率,就可以减少生命支持系统的使用。

对于重症患者,西医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生命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些支持才能挽救生命,中医这时是配角,但又是不可或缺的。张伯礼院士举了两个例子:中药生脉饮、生脉注射液或者独参汤可以改善血氧饱和度。血必净可以延缓炎症风暴的发展。

而在2月18日召开的广东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谈到:他个人很重视中药在实验室对新冠病毒的作用情况,正在关注中药是不是能杀病毒,能不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以及减少炎症风暴。一旦实验室有一些证据的话,他认为这些中药是可以放心使用的,特别是一些早中期的病人。张伯礼院士的回答,钟院士可别再听不见了。

中西医争论,有的是糊涂,也有是因为利益。笔者希望有更多中医在新冠肺炎中的积极作用能被报道出来,让国人对中医从不了解到了解,从偏见——中医只能“治未病”,中医是“慢郎中”到正见——中医不慢,它能救命,它能大大节约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03-08
金花清感颗粒:用于发热,恶寒轻或不恶寒,咽红咽痛,鼻塞流涕,口渴,咳嗽或咳而有痰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连花清瘟胶囊:用于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首先,从药物组成上看,金花清感颗粒与连花清瘟胶囊中均蕴含着一个经典古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在《伤寒论》辨治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六经辨证”(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可以借助此法来判断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邪正消长的趋势。

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处于太阳病变证中的热证阶段。

简单点说,一个人在外边受了寒,我们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也许都会选择喝些热水,来杯姜茶或者是捂上棉被发发汗,多排尿,把寒邪散出去,病自然就好了,这样的方法当然没错,这正是太阳病的最初阶段。

但是,如果受寒的人身体较弱,这发汗、利尿的尺度没有把握得当,就会出现一种问题,这时候的“寒邪”为了躲避围捕,就会使劲使劲地往里面跑,它把自己也跑“热”了,也成功躲开了追捕,从“皮毛”就钻到了“肺脏”。

这时候那个体弱的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他的出汗会变少,发热的程度也会减低,只是略高的体温,但是会出现或喘或咳嗽,口中干渴等不适症状。

这是因为热邪壅塞在肺部,热迫津出所致。就好像“小火烧开水”,散发出的热量不高,也会使水沸腾,沸腾的水蒸气也会顶得水壶盖子发出“咕咕咕”的声响,是一个道理。那想要解除这样的困境,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撤掉水壶下面的小火了。

医圣张仲景告诉我们可以用辛凉透表之法。



四药相合,正是“肺中郁热咳嗽、喘息”之证的克星!

银翘散

我们再来看下,金花清感颗粒与连花清瘟胶囊中蕴含的另一经典名方——“银翘散”。

银翘散被现代尊为“温病第一方”,是由温病四大家之一的吴鞠通所创制,此方最早出现于《温病条辨》之中。

银翘散出自温病学派,那我们就要用温病的思路去理解。上面说到“邪气”使劲使劲地跑,跑热了,休息在肺脏中,成了一团内蕴的热邪,这热邪就是温病的病因了,温热之邪最易伤阴(温病发展进程从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邪每进一步,阴液就损伤一分,而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阴津对温热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那怎么样才能守得住阴津呢?就是给邪气找出路,祛除温邪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或透风于外,或渗湿于下,或攻逐于里,务求保津、生津、不伤津。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的区别

从功效来看,金花清感胶囊功效为疏风宣肺,清热解毒;而连花清瘟胶囊功效为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也就是说,连花清瘟胶囊更适用于发热重,恶寒重,表现严重一些的患者。

从药物组成来看,除了银翘散和麻杏甘石汤之外,金花清感胶囊多了黄芩、浙贝母、知母、青蒿;连花清瘟胶囊则多了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

金花清感胶囊中疏风解表药更多,少佐些许苦寒护阴药,更适用于干咳、口渴、头痛症状明显者;

连花清瘟胶囊清热利咽药物更多,又加了藿香、大黄,更适用于咽痛、咳吐浓痰、脘腹不适、便秘或大便粘腻者。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04-26
佩戴香囊的注意事项
□李伯群

   夏至将至,湿温正甚。依据传统习俗,古时候人们觉得在暑天最容易被邪物侵袭,特别是儿童、妇女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伤害,于是就把中药或有驱邪作用的各种香草填充成香囊,夏季佩戴在身上,祈福纳祥。
    根据本地天气特点,采用散风祛寒、芳香化湿、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中草药,调配制成具有芳香化浊、驱虫避瘟等功效的中药香囊。香囊中的中草药有藿香、山柰、佩兰、薄荷、苍术、菖蒲、艾叶等,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具有开窍提神、化湿醒脾等功效。
    端午节佩戴的香囊并不是普通散发芳香的香包,它是将芳香开窍的中草药研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制成。香囊中中草药的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不仅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预防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生。
    佩戴香囊时常在香囊中添加中药材,注重防病保健的功效。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佩戴香囊也是有讲究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预防过敏 佩戴香囊时,使用者是否有过敏性疾病,香囊中是否含有让使用者过敏的药品;如果使用后有过敏或不适,应该及时去掉香囊,找出原因和采取对策。
    注意防潮 香囊里的药物不可受潮,受潮后药效会降低或丧失,此时应更换新的香囊。
    注意高温 香囊在常温下可以持久释放香味,遇到高温会加速药味释放、挥发,或破坏部分药效;有些药物及香囊的材质易燃,要预防着火。
    对症应用 香囊因药味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效,要对症应用,不可盲目。即使是预防同一种疾病的香囊,也要根据体质来选择使用。严重气虚者、气阴两虚者、慢性病患者、重急病患者以及某些特殊体质者,使用香囊时要谨慎。
    防霉防蛀 挂在室内的香囊要注意防霉防蛀。没有佩戴的香囊最好过一段时间检查一次;过了有效期的香囊要妥善处理,不可闲置太久。[font=&quot]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他人有过不究,于人有恩莫念,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对待伴侣需要包容,对待朋友需要宽容。君子有容人之雅量,不会为小事而一争高下。
级别: 骑士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0-07-22
以往,我害怕有一天,我们坐在同一个地方,可是却只剩下沉默,以往,我害怕有一天,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可是却没有等待,以往,我害怕有一天我们伫立在同一个路口,可是却走向各自的方向。此刻,我所害怕的都兑现了,我很好,只是很想你。



[font=&amp]官场也就是利欲场,它拥有着无穷的魅力,可从人生追求的角度来说,它又充满了污秽。更多的,官场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这里充满着社会上所有的黑暗。往往表面上越是光明的东西,实际上越发黑暗。




[font=&amp]我们人生要追求真理,可是在官场中千万不要追求真理,更不要探询事物的本来面目。官场中的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领导说了算。一般深在仕途的人觉得官场中只要对自己有利的,那就是正确的。但一般人无法把握,所以就简化成一句话:上级领导提倡的就是正确的。[font=&amp]    可实际上领导的话真的就是真确的吗?所以这又引出了第二个理念,在官场中不但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人在仕途,要把说假话当成一种习惯,甚至当成事业,说到自己也相信的程度。其实做官有点像妓女卖肉,说到底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为别人服务。[font=&amp]    而要想说假话,就不能独立思考,想得太多是从政的大忌。领导与学者完全是两类人,真学者当不了领导,而领导更不可能成为学者。别看现在的领导都有学问在身,但其实那些只是挂个名而已,什么硕士、博士,那都是说出来增光的,其实都不学无数。如果真学得太精,那就是学问家了,真学者永远做不好官。就像有很多官场小说家,写起官场智慧来头头是道,其实他们都是官场的失意者,要论做官,他们都是失败的人。

[font=&quot]   人在官场,之所以要做到这些,与本身利益不无关系。因为个人的利益就是在官场中的成就,只有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利益,才能表明你在官场中的生机勃勃。在某些人看来,当官的目的就是攫取各种利益的行为,而且是唯一的目的。华夏有句老词:升官发财,说的就是这个。华夏还有一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领导提拔你,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的下属服从你,还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周围的同僚朋友关照你,也是因为你带给他们的利益。你自己可以不要,但别人的你必须给。[font=&quot]    想到这里,张清扬不禁摇头,这就涉及到了在官场中做人的问题,因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会做事。官场中的会做人与普通人的会做人有些差别,这里面的做人做事可不是德才兼备,这些林回音能够理解吗?[font=&quot]    官场中的做人,就是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只要学会了做人,能否做事就不重要了,反正总有人捧着你。官场中的处关系,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点融入身边强大的关系网中,只要成为这个网中的一部分,你就不会倒下去。这和商场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说某个人工作能力强,其实不是他做事能力强,而是说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懂得拉拢能够帮助他的人。[font=&quot]    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让领导赏识、信任你,这就要牵扯到更高一级的艺术,那就是拍马屁。张清扬知道,林回音就是一个不会拍马屁的菜鸟。[font=&quot]    有人觉得拍马屁很简单,拍领导的马屁不就是厚着脸皮说好听话的吗?其实拍马屁可不是豁出脸皮就行,还要讲究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就像现在的女人,能豁得出去的女人太多了,天下凤姐、芙蓉遍地是,可真正傍上大款、嫁人豪门或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女人太少了,大部分还是成为了那些娱乐场所的夜莺。这与拍领导的马屁是一样的,领导不是什么样的马屁都喜欢,除了你个人的魅力外,还要讲究技巧,拍对领导的心思。女人要想取悦男人,不是得摸透男人的心思吗?[font=&quot]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的官场中人胡作非为,就不怕出事,就不怕没人管吗?新闻中天天都有贪官落网,不是贪污就是搞女人,难道这样的为官理念就是对的?确实有贪官落网,可这些都是官场斗争的失败者,要么被领导抛弃,要么被下级出卖,也就是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被自己人给阴了。贪官都是为官失败者,那些没有倒下的并非不是贪官。[font=&quot]    都说现在是法治社会,可是对于领导来说,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没必要严格遵守。确切地说,任何法律都可以变通。不要忘了制订这些法律的人就是当权者。这些制订者可从没想过要用这些来约束自己,而是想约束他人——那些不听话的人。当然,这不是说人人都可以违反规矩,什么规矩都可以违反。什么时候坚决遵守,什么时候偷偷违反,让谁违反,要审势而定,否则宽严皆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