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335阅读
  • 0回复

桂枝汤

楼层直达
级别: 精灵王
桂枝汤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桂枝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桂枝汤

是否处方药
非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
降低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和CAmp的含量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主要用药禁忌
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剂型
注射

运动员慎用
慎用

目录
1歌诀
2组成
3用量
4功用
5用法
6主治
7方义
8配伍特点
9运用
10加减化裁
11禁忌
12附注
13杂病论中原文
折叠编辑本段歌诀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 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

折叠编辑本段组成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折叠编辑本段用量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折叠编辑本段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折叠编辑本段用法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

折叠编辑本段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折叠编辑本段方义
本方证为风寒伤人肌表,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所致。治疗以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为主。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折叠编辑本段配伍特点
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

折叠编辑本段运用
本方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应用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为辨证要点。

折叠编辑本段加减化裁
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折叠编辑本段禁忌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均当忌服,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折叠编辑本段附注
折叠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去皮)6g,芍药6g,生姜(切)9g,甘草(炙)6g,大枣(劈)3枚,葛根12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出处:《伤寒论》

附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组成:桂枝(去皮)9g,芍药9g,生姜(切)9g,甘草(炙)6g,大枣(劈)3枚,厚朴(炙 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出处:《伤寒论》

折叠桂枝加桂汤
组成:桂枝(去皮)15g,芍药9g,生姜(切)9g,甘草(炙)6g,大枣(擘)3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过多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

出处:《伤寒论》

折叠桂枝加芍药汤
组成:桂枝(去皮)9g,芍药18g,生姜(切)9g,甘草(炙)6g,大枣(劈)3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

出处:《伤寒论》

折叠鉴别
上述四方皆为桂枝汤类方,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前二方主治证以外感风寒表虚为基本病机,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经;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虚证兼见肺失肃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后二方因药量之变化,已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痛,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折叠编辑本段杂病论中原文
桂枝汤是整本《伤寒杂病论》中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次数最多,推泛衍生出方剂最多的一个汤剂。以“桂本伤寒杂病论”为例,其中有22条出现了桂枝汤。条目如下[1]

【5.21】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

【6.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6.14】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6.16】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予之。

【6.25】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

【6.26】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此处宋本为“与桂枝汤”,但此处历来争议甚多,按笔者理解,似应以白虎汤为正,但仍将此条附于此。);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7.11】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7.13】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7.14】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7.22】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

【7.23】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汗自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7.25】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7.26】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紧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7.64】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7.67】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8.42】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其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9.58】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9.64】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虐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大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10.14】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1.9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2.19】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

【16.1】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此为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而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禁忌有三个条目,分别如下:

【6.18】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若酒客病,亦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注:此条”得之必呕“与后条“【6.20】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相对应,应多加注意。治疗中,可先与黄芪建中汤补之,再与桂枝汤。

【6.20】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7.32】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