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299阅读
  • 5回复

冬不藏精  春必温病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藏精,就是贮藏阴精,以达到养精蓄锐、敛阴护阳的目的。《黄帝内经》云“”,意思是说,如果冬天没有很好地“藏精”,春天就会犯“温病”。南怀瑾先生认为,春季容易爆发的甲型H1Nl流感,从中医的角度而言就是“温病”,部分原因是人们“冬不藏精”,所以他建议用小柴胡汤来对抗这一疾病。
      冬季的“藏精”,指的是“有形之精”,即不要过度消耗肾精,青年人的性生活要适当,不要频繁;中老年人可以根据情况确定,体弱者尽量避免性生活,体力充沛者可以减少性生活。未婚男女要减少自慰,以免损耗肾精。 藏精的同时,要注意养阴,涵养人体的阴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作。在饮食上,要多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鱼类、鸡蛋、乳制品等等,辛热耗阴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尽量少吃。 ※补肾 “冬令进补,翌年打虎”,这个谚语说明了冬令进补的重要性。而冬季进补,最关键的就是补肾。这不仅因为冬季在五脏上和肾相对应,还因为肾藏精、生髓,在人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黄帝内经》认为肾脏为“作强之官”,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搞基础建设的;它不把人体的基础建设搞好,其他所有单位都无法在人体这个大厦内“办公”。 补肾也是有原则的,不能乱补。 第一个原则是“补阳为先”。现代人多肾虚,但很少出现单纯的肾阴虚或者单纯的肾阳虚,阴阳两虚者更为常见。对阴阳两虚者,首先要补阳。这是因为,阳气是人体生存的根本,没有了阳气,人的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再者,补肾阴的东西,多为性寒之品,需要阳气的鼓动才能发挥作用。 在人体内部,和阳气相比,阴气的“物质属性”更为明显,不像阳气那么虚无。如果把阴气比喻为具体的汽油,那么,阳气就是相对虚无的点火系统、燃烧方式。汽油如果没有点火、燃烧,不会产生任何能量。阴气也只有通过阳气来“点火”,才会发挥自己的效力。 第二个原则是,脾胃不佳的,补肾之前先补脾。这个原则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如果脾胃不好,补肾的食品吃得再多,吸收不了,吃了白吃。中医有“虚不受补”之说,也是这个意思:人体如果某些器官机能衰弱,即便吃了补品,恐怕也“消受不起”,难有效果。所以,脾胃等消化系统运转正常,是饮食补养的大前提。 在咨询医生后,可以采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参苓白术散由太子参、白术、扁豆、山药、莲子、茯苓、砂仁、陈皮、炙甘草等制成,具有调理脾胃之功效。 摘自《黄帝内经养生手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12-10
中医有句话叫做“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这话的意思是到了冬天,我们身体的气机收敛,应该藏精,如果冬天不能收藏精气,来年春天体内正气不足,就很容易生病。

《黄帝内经》指出,冬季养生主要就是顺应“闭藏”的规律。在冬天,动物要冬眠,花儿要凋谢,大树为了“藏”,也把树叶都收了回去。对于人体来说,冬天要藏什么呢?

答案是藏精!

这里说的“精”,也就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础的精华。


那么,到底什么是藏精呢?什么行为又是不藏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精”这个东西,首先是我们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这种“精”具有我们以后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叫先天之精。

但是,仅仅接受了遗传还不行,我们自己还要生长发育。所以,我们的脾胃开始工作,吸收了食物中的水谷之精,加上我们呼吸的空气中的清轻之气,和先天之精结合在一起,成为了我们人体的根本,这叫后天之精。

人体内的“精”被收藏在哪里?

《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所以,人体的“精”是封藏在肾脏的。

在肾精的作用下,我们开始生长发育,此时,精气充盈身体,精气也会散布在五脏,帮助五脏完成自己的建设,这就是五脏之精,分别保存在五脏之内。

《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这个五脏之精在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反过来滋补先天之精。所以,不了解中医的人一提到“精”,就以为讲的是生殖的精液。不是的,中医“精”的范围更广泛。








人体的“精”都有哪些作用?

1、繁衍生命

肾精会产生生殖之精,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这是精的重要作用。

2、濡养作用

精能滋润濡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

3、化血

精为阴阳合体之物,可以化生阴阳,成阴,则可以为阴血。所以,精可以转化为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

4、化气

精可以化生为气。气可以充盈脏腑,保护体表。因此,精是生命之本原。《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可见精足则正气旺盛,抗病力强,不易受病邪侵袭。

5、化神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精充则神足。只有保精,才能全神。

这样说,大家就明白了,“精”是人体的生长发育,保证健康的根本。所以,固护精气,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行为会伤“精”呢?

放纵性欲

现在人一提伤精,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问题。这是对的,纵欲在很大程度上会损伤精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无节,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意思就是纵欲过度会耗损精气,人体精气不足,人就会早衰。

尤其是在冬天,气机闭藏的时候,如果纵欲,则精气不藏,根柢不固。到了春天,自然是正气不足,容易感受外邪,抵抗力差。


劳费心神

这个大家可能没有想到过,多思考问题,殚精竭虑,也会伤精?

当然了!

《灵枢·本神》说:“心藏神,肾藏精。”心与肾的关系,是水火既济,心火与肾水相交才是正常。可是,如果人心火过大,则会耗干肾水,这样,肾精何藏?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在冬天,活得不要那么“踌躇满志”的,整天殚精竭虑地想宏伟的计划,怎么一鸣惊人。而是要尽量保持一种心静如止水,不为琐事劳神的状态。

为什么?

因为冬天最好不要太劳费心神,思虑过度会消耗肾精,不利于冬藏。


受寒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冬三月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这话说的是,冬天要保持身体的温暖,不要被寒邪伤到。为何会如此呢?因为精化气,内可充盈脏腑,外可保护体表。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人体抵抗寒邪那是要动用精气的。如果精气受伤,外邪会侵入身体潜藏起来,到了春天,再随着气机的外浮而发病。所以《内经》里面更著名的一句话是:“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熬夜

这就是《内经》讲的“起居无节”,也是“以欲竭其精”的途径之一。夜里心神清净,阴血归藏,在冬天,这种收藏尤其必要。所以《内经》告诉我们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可是,现代人事情太多了,夜里躺在床上都要看朋友圈,熬夜追星追剧的就更多了;半夜在地摊上吃烤串的也不少见;夜里酒吧两点还喝着酒的,时有耳闻。这样,阴血不得休息,精气损伤,得不偿失。

胡吃海塞

有朋友会吃惊,这也能伤精?是啊,估计这是大家想不到的,可是,我们要了解肾精的来源,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种。我们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华会成为我们的后天之精。所以,如果脾胃受伤,则很容易导致后天之精的来源出现问题。



在自然界,动物基本都是秋天多多积累营养,冬天的时候,能吃的就少了,此时脾胃负担不重,其实,人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也是有着这样的规律。只不过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冬天可以顿顿红烧肉了,各种肥甘厚味,则很容易使得脾胃出现淤积,导致脾胃受伤,只是我们想不到的是,最终伤的其实是精气。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12-10
“春必病温”中的“温”即“温病”。古代医家认为,冬天里不注意顾护精气,阳气被扰,人体易感受外邪,寒邪郁久化热,到了春天阳气升腾,伏热外发就会生“温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细数。从西医学角度看,多属细菌和病毒性感染,往往发病急、发展迅速、病情严重,有的时候还会造成流行性疾病传播。

既然冬季“藏精”非常重要,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早睡晚起 睡眠充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冬天的时候应该早睡晚起,不要扰动人体的阳气,要等到太阳出来了才起身。这主要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自然界万物肃杀,人体机能处于封藏阶段,早睡晚起可以顾护阳气。因此,在农历十月、十一月的时候,提倡成人在晚上十点半之前就应该上床休息,每天睡眠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特别是女性朋友。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12-10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是什么意思?
bfbfbfbfbf9级分类:人文社科被浏览236次2014.09.23
满意答案

呆呆2804
采纳率:57%10级 2014.09.24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教你立冬养生

    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nbs
p;  风俗:谚语说:“立冬晴,一冬凌(严寒);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古人认为立冬看气象,可卜得一冬的冷暖。谚云:“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雨。”“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主来年五谷丰。”

    起居:传统观念“冬”即“终也”,结束之意。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睡觉前,先用温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除了能御寒保暖外,还有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以及防治感冒、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作用。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顺应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曹慈山《老老恒言》说:“背日光而坐,列子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明确提出了“负日之暄”的健身养生作用及科学原理。

    饮食:在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增加热量。在蛋白质、高糖和脂肪这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时的需求水平,热量增加部分靠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此时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但是,由于人们不熟悉进补的真谛,盲目进补,因而造成虚者更虚,实者更实,使人体内平衡失调,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为此,冬令进补必须按照“春夏补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进行,视机体阴阳的盛衰而进行调补。

    中医认为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冬季食补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阴气不足者,则宜食鸭肉、鹅肉。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的作用。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12-10
春季天气回暖 为何易多发温病


H7N9禽流感是感受外邪引起、以发热为主证的急性外感性疾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应该是寒冷的季节,然而不够寒冷,甚至有些温暖,有大雾,有雷声等等,这就是伤了冬天的寒气节令。这些地区,就容易有温病的发生,是木气治病,春属木。

根据中医学理论,天地间的大气是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气主生,夏气主长,秋气主收,冬气主藏。生长收藏是针对自然界阳气而来的,生物的生命,全是靠太阳照射到地面的热量所产生的,今年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气,即是来年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根。并且这个热能会经过秋天的金气降入地面之下;再经过冬季的严寒,藏于地下的水中,此时蕴藏在土地中的热量非常巨大、非常火热,岂不知这些能量便是第二年地球上所有生物成长的原动力,中医学叫“阳气”。

大寒节气过后,春气当值,大气升发,阳气会逐渐升到地面上来。此时,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人们的精神焕发,都源于这种阳气的回升。再经过夏气的浮升规律,直达天空之巅,上下气流交通,形成雷电风雨。接着与本年度太阳照射的热量一同随金秋之气降入土地下面,完成一个圆的气流运动,造化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如果冬天天气不冷,天地间的阳热不能沉降到地下,人也如是,人体的相火不能降到肾水里,导致第二年生命之气亏损,发生温病。正因为鸡鸭猪狗等动物最先感受这种温病(生命力不足之病),它们最先发病,最先死亡,人体的中气离地面比较远些,发病在动物之后。

在这个季节,我们要学会养生保健,以保养肾阳为主,也就是生命中的阳气,因为冬季阳气外泄,生命中的阳根不足。男人要强身健体、多喝附桂、狗肉、羊肉、乌梅、黄豆汤等,已婚人士要严格节制房事;女人天生元阳不足,更要注意,多用熟地、当归、黄芪、山茱萸、乌梅煲汤喝;更重要的是老人与小孩,这是最容易得温病的人群,多吃人参、海参、黑豆、乌梅之类。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12-11
黑喜鹊博客:http://gaofahui521.blog.163.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