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236阅读
  • 4回复

猪群亚健康状态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楼层直达
级别: 总版主

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提出的一种医学新思维,1996年我国学者王育学首次提出“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于是,亚健康被医学界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目前,关于人的亚健康研究较多,而对于猪群亚健康研究和关注却较少。当前,动物疫情肆虐、猪场疫病频发,不断刺激着养猪人的神经,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在的猪越来越难养了?是猪群抵抗力下降了,还是饲养管理水平降低了?难道亚健康也是21世纪影响猪群健康的头号大敌?现就猪群亚健康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阐述。

1  亚健康的产生机理

1.1中医机制

医学界比较认可的机制学说有:①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与脾胃的功能失调相关;②多是由于肝郁气滞、肝脾不调、心脾两虚、脾虚痰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等所致;③属于中医虚损、虚劳的范畴,且多为气虚;④应从肝脾论治等。

1.2西医机制

一般认为亚健康是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低下所致,应着重从生物因素人手,重点关注是否与病毒细菌的感染、免疫抑制、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联。造成动物亚健康的根源是动物机体本身的抗逆性较弱和各种应激程度相对较强的结果,

当应激程度减弱或机体抵抗力增强的时候,朝着健康的方向转化;如果应激程度加强,机体抵抗力下降,则朝着疾病的方向转化。

2猪群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2.1采食障碍

食量时多时少,食欲时好时坏,食感时强时弱。

2.2运动障碍

不爱运动,甚至驱赶也不愿走动。

2.3繁殖障碍

发情异常,屡配不孕,返情,流产,产死胎、弱仔,成活率低,少乳或无乳,产程长等。

2.4排泄障碍

排粪尿量减少,尿液呈黄色至黄红色,异味很浓,粪便干硬,呈球状,或排粪便量正常,但水分不足,粪便中心部分发软,外部表面发硬有一层硬皮,不按时定点排泄。

2.5营养障碍

生长缓慢,皮肤发白,被毛粗乱无光泽,消瘦,膘情差,饲料转化率低。

2.6视力障碍

眼角分泌物增多,有泪痕,红眼。

2.7免疫障碍

接种疫苗后抗体产生少或不产生抗体,正常免疫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应激反应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免疫力低下,易生病。

2.8应激障碍

如遇到免疫接种、转群、去势、药物注射、高温等应激因素,就会暴发疾病、皮肤淤血、体表脓肿(或针包)、“规律性发病”(如仔猪从产房转至保育舍发病;疫苗免疫、去势后就发病等),易发生呼吸道病、腹泻等。

2.9精神障碍

精神状态不好,眼无神,不太愿意朝人看,尾巴平直或下垂,抬头不高,转头无力。

2.10行为障碍

站时不活跃,卧时不躺下;体表不干净,圈内有异味或臭味;叫声高或嘶哑;夜间有叫声或明显气喘等。

3亚健康对猪群造成的危害

3.1生产性能下降

仔猪和育肥猪采食量下降,导致营养缺乏,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发情迟缓,受胎率低,仔猪初生重小,弱仔、死胎增多,预产期推迟或提前;泌乳母猪食欲时好时坏,泌乳量减少,造成哺乳仔猪腹泻多,断奶体重小,母猪不爱运动,易造成便秘;猪群免疫系统低,抗病能力严重下降,极易感染疾病;同时,对特异性免疫接种的应答能力相对降低。

3.2成为潜在疾病发生的导火索

如果机体防御能力强于外界应激因素,则猪群不会发病,从而使猪群发展到健康状态或维持亚健康状态;若外界应激因素占优势,会使猪群迅速发展到疾病状态,因此,如何调整机体的亚健康状态,即成为控制整个猪群是否发病的关键。

3.3猪肉产品质量下降

如形成PSE猪肉和猪肉产品中脂肪含量增加,风味和口感下降,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3.4导致免疫力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体内代谢紊乱,条件性致病菌会引起猪只发病,慢性传染性疾病也会呈现急性发作。在应激因素长期刺激下,接种某些活疫苗也引起猪群中出现疫病的非典型性症状,确诊困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font=&amp]气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血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阴虚损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意见建议:[font=&amp]虚劳多发生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及大病久病,精气耗伤的患者。病程一般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了便于临床运用,治疗 虚劳的辨证论治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 生冷凉都不要吃用

4猪群亚健康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案

4.1生产方式改变,饲料质量不过关,动物福利少是最主要原因

目前,规模化养猪主要采用舍内圈栏饲养和定位饲养模式,这种模式多采用限位、笼架、圈栏以及漏缝地板等设施,饲养密度大、集约化程度较高,便于管理和降低成本,但往往忽略猪只福利。在饲养过程中,常常由于空间不足,饲养环境相对较差甚至恶劣,猪只缺乏散步、嬉戏、炫耀以及同附近猪只进行社交等各种活动的场合或机会,使猪只本身的一些行为需要受到限制,猪只生理机能、行为、习性等与环境难以协调,从而导致极大的心理压抑和抵抗力下降。如母猪限位栏饲养,致使母猪蹄病、胃溃疡、发情障碍、产程长、难产等频发;环境过于单调。饲养密度大,猪只活动空间不足,导致猪只尾部损伤、身体斑块或损伤,跛足猪,咬斗频率显著增加,肉质下降;漏缝地板的应用,既凉又滑,致使猪只摔倒、引发腿及关节炎病变、母猪乳头受损、蹄部及肘部的损伤;舍内小气候环境差,夏季高温高湿,冬春低温高湿,舍内空气污浊,长期处于各种应激源的作用下,致使猪易患呼吸道等疾病和行为异常,如啃栏、咬耳、咬尾、咬蹄、拱腹、啃咬异物等,又影响生产性能,由于改变了猪只的本性,使其免疫力下降,出现亚健康状态。此外,饲料质量不过关,饲料使用不当,营养缺乏或过剩时,均可影响机体免疫力,呈现亚健康状态。

该场的生产系统非常完善,猪舍利用率非常高。每周需要人工授精的母猪数量,都是根据其分娩时可以空出的圈舍数量计算出来的,这样可以保证每一批次的母猪在分娩时有足够的圈舍,而且又不会有圈舍空出很长时间而没有待分娩母猪进驻。从而保证了每周3000~4000头断奶仔猪的稳定出货量,确保了持续的供货。

美国的生猪养殖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整套十分完善的经营系统、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同时兼顾市场行为对养殖场的影响,有完善的风险应对措施,可以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2-12
虚劳的病因
  禀赋薄弱
  因虚致病多种虚劳证候的形成,都与禀赋薄弱,体质不强密切相关。或因父母体弱多病,年老体衰,或胎中失养,孕育不足,或生后喂养失当,水谷精气不充,均可导致禀赋薄弱。先天不足、禀赋薄弱之体,易于罹患疾病,并在病后易形成久病不复的状态,使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甚,而成为虚劳。
  烦劳过度
  损伤五脏适当的劳作,包括脑力及体力的劳动,为人的正常生活以及保持健康所必需。但烦劳过度则有损健康,因劳致虚,日久而成虚劳。在烦劳过度中,以劳神过度及恣情纵欲较为多见。忧郁思虑,积思不解,所欲未遂等劳神过度,易使心失所养,脾失健运,心脾损伤,气血亏虚,久则形成虚劳。而早婚多育,房事不节,频犯手淫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久则形成虚劳。
  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饮酒过度等原因,均会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日久形成虚劳。
  大病久病
  失于调理大病之后,邪气过盛,脏气损伤,正气短时难以恢复,日久而成虚劳。久病而成虚劳者,随疾病性质的不同,损耗人体的气血阴阳各有侧重。如热病日久,则耗伤阴血;寒病日久,则伤气损阳;瘀血日久,则新血不生;或病后失于调理,正气难复,均可演变为虚劳。
  误治失治
  损耗精气由于辨证诊断有误,或选用药物不当,以致精气损伤。若多次失误,既延误疾病的治疗,又使阴精或阳气受损难复,从而导致虚劳。在现今的临床实践中,也有过用某些化学药物或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过多,使阴精及气血受损,而形成虚劳者。
  以上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而其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更为重要。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

症状
虚劳的症状
  1、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肺痨及真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检查
虚劳的检查
  结合原发病进行相关检查,一般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X线测定、免疫功能测定等。

诊断
虚劳的诊断
  1、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肺痨及真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鉴别
  1、肺痨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宋代以后,即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抗结核)为主要治则;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
  2、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其主要的区别有二:
  ①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而其他病证的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例如:眩晕一证的气血亏虚型,虽有气血亏虚的症状,但以眩晕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水肿一证的脾阳不振型,虽有脾阳亏虚的症状,但以水肿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
  ②虚劳一般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虽然也以久病属虚者为多,但亦有病程较短而呈现虚证者。例如泄泻一证的脾胃虚弱型,以泄泻伴有脾胃亏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病例中有病程长者,但亦有病程短者。

治疗
虚劳的治疗
  肺气虚:治则:补肺益气。方药:补肺汤加减;如气阴两虚,可用黄芪鳖甲散加减。
  脾气虚:治则:健脾益气。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如清气下陷,便泻不止,可用补中益气汤。
  心血虚:治则:养血安神。方药:养心汤或炙甘草汤加减。
  肝血虚:治则:补血养肝。方药:四物汤加味。
  心阳虚:治则:温通心阳。方药:桂枝甘草汤加味。
  脾阳虚:治则:温中健脾。方药:附子理中汤。
  肾阳虚:治则:温补肾阳。方药:右归丸、金贵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味。
  肺阴虚:治则:养阴润肺。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心阴虚:治则:滋阴养心。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脾阴虚(胃阴虚):治则:养阴和胃。方药:益胃汤加味。
  肝阴虚:治则:滋阴养肝。方药:补肝汤加减。
  肾阴虚:治则:滋补肾阴。方药:左归丸。

保健
虚劳的保健
  一、护理
  凋摄护理对虚劳的好转、治愈具有重要作用。
  1、避风寒,适寒温。虚劳过程中,感受外邪,耗伤正气,通常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而虚劳病人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又容易招致外邪入侵,故应注意冷暖,避风寒,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2、调饮食,戒烟酒。人体气血全赖水谷以资生,故调理饮食对虚劳至关重要。一般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伤脾胃为原则。对辛辣厚味,过分滋腻、生冷不沽之物,则应少食甚至禁食。吸烟嗜酒有损正气,应该戒除。
  3、慎起居,适劳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根据自己体力的情况,可适当参加户外散步,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活动。病情轻者,可适当安排工作和学习。适当节制房事。
  4、舒情志,少烦忧。过分的情志刺激,易使气阴伤耗,是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持情绪稳定,舒畅乐观,则有利于虚劳的康复。
  二、饮食
  虚劳食疗方:
  方1〖组成〗鲜生姜120克、糖糟500克。〖用法〗取上好糖糟打烂,和姜再捣,做小饼晒干,放磁瓶内备用。每日清晨,将饼1枚,泡滚水内,15分钟后,当茶饮。〖主治〗气虚阳微,饮食不下,面色苍白,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肿,腹胀不适,舌淡苔白,脉象细弱者。
  方2〖组成〗生姜汁240克、蜂蜜300克、人参末120克。〖用法〗上药煎熬成膏,每次1匙,每日3次,用米汤送服。
  方3〖组成〗大蒜200克(剥去皮)、白酒60毫升、冰糖200克。〖用法〗先蒸大蒜,入白酒、冰糖,1月后饮,每取5毫升,加浓缩果汁适量,再加凉开水,即成饮料,每日1~2次。
  方4〖组成〗制首乌60克、白酒500毫升。〖用法〗上一味细切浸酒密封,每天摇动数次,3~5日可饮,每次10~15毫升,每日3~5日。
  方5〖组成〗茵灵芝30克(切碎)、白酒500毫升。〖用法〗浸泡密封15日以上,每天摇动数次,每日饮1~2次,每次10毫升左右。
  方6〖组成〗芜菁子500克、烧酒。〖用法〗浸一夜,取出上药蒸20分钟,晒干研末制蜜丸,如小豆大,每服6克,米汤送下,每日2次。〖主治〗虚劳、夜盲。
  方7〖组成〗莲实、白酒适量。〖用法〗上一味去皮,酒浸一夜,入大猪肚内,水煮熟,取出焙干,研为极细未,酒调为丸,如芡实大,每服50~70丸,食前温酒送下。
  方8〖组成〗葱根、豆殴各适量,米酒适量。〖用法〗葱根、豆鼓浸酒煮饮。〖主治〗虚劳烦热。
  方9〖组成〗鹿茸(切片)10克、山药30克、酒500毫升。〖用法〗浸酒密封7日后开取,每日3次,每次空腹饮1~2小杯。〖主治〗精血两亏,虚劳精衰。
  方10〖组成〗生地黄1000克、白酒2000毫升。〖用法〗鲜生地捣汁去渣,酒和匀,同于瓷器中煎熬以熟为度。每日1次,每服1小盅,温服。〖主治〗骨髓虚冷痛。
  方11羊蜜膏,具体做法:肺痿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姜汁100毫升,生地黄汁500毫升。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腹温酒调1匙,或做姜汤或做粥食亦可。补虚润肺,祛风化毒。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虚劳瘦弱,咳嗽肺痿,还有润肺润肤的功效。

预防
虚劳的预防
  1、防外邪,避风寒,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2、调饮食,戒嗜欲,根据体质和脾胃状况,酌配食疗;阴虚、血虚者宜清补,阳虚、气虚者宜温补;少食或忌食辛辣厚味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并应戒除烟酒。
  3、适劳逸,慎起居。生活有规律,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御邪能力。
  4、畅情志,少忧烦,保持情绪乐观,稳定。节制房事,以免耗伤真精。
  5、彻底治疗各种慢性疾病,防止脏腑气血损伤而病发虚劳。

并发症
虚劳的并发症
  虚劳多发生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及大病久病,精气耗伤的患者。病程一般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
  虚劳以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损所致的虚弱、不足的证候为其特征,在虚劳共有特征的基础上,由于虚损性质的不同而有气、血、阴、阳虚损之分。气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血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阴虚损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2-12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2009-07-30 14:19:16)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学术交流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ZYYXH/T2-2006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提出、起草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孙涛、王天芳、何丽云、王斌、王超、王鲁民、孙军辉、张明、庞军、罗仁、候东芬、郝瑞福、徐文波、徐军、常海沧、焦扬、薛晓琳。

    本《指南》附有附录A及附录B。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引言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亚健康研究及干预的文件。该指南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干预亚健康状态提供参考,使亚健康的诊断和干预科学化、规范化、为寻求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方案及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促进我国亚健康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亚健康的概念对应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及疾病概念的界定,对此概念的提出源于高节奏生活带来的机体与心理的反应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临床上存在有一组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就诊的人群,通过现代的仪器或方法检测却未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被苏联学者称为“第三状态”这个新概念以来,得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和重视,并将其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及居住环境的污染等,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导致上述不适的确切原因未明,临床上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与手段,这常常使得医生在面对病人时感到尴尬,病人就诊后感到不满。因此,人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建立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方案。

    西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它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当然也可通过积极的治疗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认识恰好与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为特色,且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根据中医学理论,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阴阳平衡。健康意味着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阴阳双方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疾病的发生,是在某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的“阴平阳迷”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阴阳失调”所致。中医学在《黄帝内经》时代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素闻·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亚健康虽属当代新概念,但其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由于中医关于“病”的概念,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治未病”中的“病”不仅仅是±见代医学所言“病”的概念。中医关于“治未病”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④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虽然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我们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

    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亚健康,但是由于对亚健康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导致人们对亚健康的概念认识不统一、干预不规范,干预亚健康的产品市场存在混乱。同时,尽管中医在干预亚健康方面具有优势,但应用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和深化。

    为便于开展亚健康相关的临床与科研工作,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正式对“中医学亚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立项,并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承担该项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织和《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起草小组,在全国,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亚健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全国从事亚健康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国内外著名中医专家百余人对该项目进行论证,形成了“中医学亚健康评价标准与分类”的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以书面形式征求了国内近20位知名专家的意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讨论、修订,又征求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的意见。最后由《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审定组验收通过。

    审定组组长王永炎,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琦、王庆国、邓铁涛、田金洲、刘保延、孙塑伦、朱文锋、张伯礼、张学文、李连达、陈可冀、陈绍宏、季绍良、武留信、姜良铎、晁恩祥、翁维良、葛洪、谢雁鸣。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亚健康的概念及相关诊断方法与手段、规范亚健康的干预及其市场有熏要意义,适用与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者及相关人士使用。



l、范围

本指南规范了亚健康的术语及定义、亚健康的范畴、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亚健康的分类与中医辨证、亚健康的判定及亚健康的中医干预原则。

本指南实用与亚健康状态的评定和干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亚健康Sub—health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    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3、亚健康的范畴

西医学描述亚健康状态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③微生物失衡状态;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

4、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分类与中医辨证

4.1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分类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躯体方面可表现有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腕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①以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②以抑郁寡欢,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慌胆怯,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③以人际交往频率减退,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

上述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目前可分别被判断为处于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I临床上,上述三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

4.2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根据中医学理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由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夫和所致。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是,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

4.3亚健康的中医常见症候

4.3.1肝气郁结证

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部异物感,月经不调,痛经,舌苔薄白,脉弦。

4.3.2肝郁脾虚证

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部异物感,周身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不爽,或大便秘结,舌淡红或黯,苔白或腻,脉弦细或弦缓。

4.3.3心脾两虚证

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自汗,头晕头昏,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

4.3.4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潮热盗汗,月经不调,遗精早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4.3.5肝脾气虚证

胸闷气短,疲乏无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或弱。

4.3.6脾虚湿阻证

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或咣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缓。

4.3.7肝郁化火证

头胀头痛,眩晕耳鸣,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4.3.8痰热内扰证

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亚健康的判定

在亚健康的判定过程中,可利用现有的医学诊断方法,如病史采集、神经精神状况和整体功能的评定,影像与实验室检查等,为是否存在亚健康及亚健康的分类判定奠定基础。有关综合评定亚健康的流程参见附录A。

在亚健康的判定时,要特别注意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及精神心理性疾病的鉴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见附录B。

6、 亚健康的中医干预原则

6.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6. 2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筑牢五大健康基石。掌握健康技能,努力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和戒烟限酒。

6.3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调摄。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的体质状况及具体不适表现特征与轻重,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中药、针灸、推拿按摩、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药膳及传统健身等。

6.4针对个体情况开展心理疏导与行为指导。对于存有精神心理不适,或社会交往困难的亚健康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或认知行为方面的指导。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2-12
中医如何调理亚健康

发表者:欧洋 13747人已读

亚健康,一个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灰色地带,越来越为现代人们所关注,亚健康像一个被拉伸了的弹簧,解除拉力,还可恢复到原状,重新获得健康,但是不予重视,一旦超过了弹簧的弹性形变范围,那么弹簧将很难恢复如初,健康将远你而去。众所周知,对于亚健康西药束手无策,中药的优势却凸显出来,那么中药究竟是如何调理亚健康的呢?
1 平衡观与亚健康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人应是平衡协调的有机体,《素问·生气通天论》有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里的“平”与“秘”均指平衡,以阴阳为纲指出平衡是“精神治”即身心健康的根本。《素问·调经论》也对平人进行定义:“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正常机体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出现一定限度内的偏失,未成显著疾病的状态即为亚健康。
2 平衡观在亚健康调治中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即健康”的理念,为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指明了方向。临证做到“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理应收到较好效果。

  2.1 指导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以阴阳为代表的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和功能协调是最佳状态,一言以蔽之:“阴平阳秘”,即完全健康。一旦阴阳之间这种平衡状态出现偏离,可以概括为阴虚、阳虚、气虚、痰湿等诸证,人体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亚健康状态。病理体质的证型成为中医论治亚健康的依据。调治从整体的平衡观出发,使阴阳平衡,脏腑气血失调恢复正常。

  2.2 指导药物干预 利用药物“温、热、寒、凉”之气,“升、降、沉、浮”之性,可单味,也可复方,逆其病势,“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期平衡。如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精神萎靡之气虚证,可补气以调虚。对于声高气急,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燥的郁热证,可泻实以调情志。

  2.3 指导保健品的选择及饮食调节 市售保健品标注功能繁多,都声明无毒副作用,但其性能多有寒热之异,偏补者居多,偏泻者亦不乏。黄氏认为中老年亚健康的发生与乱用保健补品相关。因此在使用时,要全面了解它的功效特点,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选用。饮食要营养全面合理,既要重视五味对人体的促进作用,又要防止五味太过而损伤五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当是对合理饮食的极好指导。

  2.4 指导养生 中医几千年的养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多种方法:运动、气功、导引吐纳、情胜疗法等。平衡观要求大家在方法选择上注意劳逸结合,平衡适度。例如喜可让人情志愉悦,血脉通利,但过喜则“气缓”。适量运动可促进血行,疏通经络,改善体质,增强机能,但过劳则伤津耗气。总之要“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适合个体为度,以“阴阳平和”为法。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2-12
一概述
我国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其中陈国元、陈青山、刘保延、陶茂萱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二流行病学
国内对亚健康的研究多限于横断面调查,使用的工具多为自评量表或调查问卷。这些调查涉及到教师、公务员、企业人员、社区居民、医务人员等不同人群。由于各研究采用的亚健康定义不统一、应用的调查问卷或量表不统一,各研究报道的亚健康检出率差别也较大,大多在20%~80%之间。亚健康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上有一定差异,与出生地、民族无关。一般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40~50岁年龄段较其他年龄段高发,教师、公务员高发。

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

三临床表现
亚健康的主要特征包括: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③微生态失衡状态;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躯体方面可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四分类
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类:①以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②以抑郁寡欢,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③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上述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可分别被判断为处于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临床上,上述3种亚健康表现常相兼出现。

五鉴别诊断
有些学者认为,亚健康与国外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回事,都是对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躯体心理症状的研究,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美国是最早开展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研究的国家。199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正式命名了“慢性疲劳综合征”并确定了定义。1994年,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组(由美国牵头,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研究者共同组成)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

慢性疲劳综合征定义:临床评定的、不能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慢性疲劳。该疲劳是新发的或有明确的开始(不是终生的);不是持续用力的结果;经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导致工作、学习、社交或个人活动能力较以前有明显下降。

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不能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明显,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以下症状中,至少4项同时出现,并不先于疲劳症状出现,所出现症状至少连续6个月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明显下降;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④肌肉疼痛;⑤多处关节疼痛,但不伴有红肿;⑥头痛,但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往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不适继续超过24小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