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634阅读
  • 1回复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2018.09.05净月沙庄

楼层直达
级别: 精灵王
散养土鸡,约有几十羽趴窝不起,腹泻。送一羽2斤多重青年鸡活体宰杀剖检,可见关节和脚垫切面有粘稠状粘液。 "'U^8NA2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9-05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W`[VLi}fe  
B 添加义项 ? @NM0ILE  
所属类别 : 疾病 Xh8U}w<k6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又称滑液支原体感染、病原为滑液囊支原体,是鸡和火鸡 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该病病程长,病鸡表现为精神差,羽毛粗乱,消瘦,喜卧,死亡率低,关节肿大,滑液囊和腱鞘 发炎症状明显,严重影响鸡的生产能力。 HxO+JI`'3  
JN 8Rh  
基本信息 sl$6Zv-l%0  
中文名称 wq?"NQ?O<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 <V^o.4mOg>  
RvR.t"8  
别名 g:!U,<C^a  
滑液支原体感染 a4s't% P  
y3;M$Jr  
|sGJum&=  
对鸡影响 }XUL\6U  
粗乱,消瘦,喜卧,死亡率低 N:B<5l '  
>~,~X9   
词条类型 M[qhy.  
疾病 u0W6u} 4;  
3FvVM0l"  
目录 VP!4Nob  
1鸡病简介 ;=joQWNDm  
2病原学 jTS8 qu  
3流行病学 5@RcAQb:  
4临床症状 >,Y+ 1  
5病理变化 0:Bpvl5  
6疾病诊断 Ab[o~X"  
7疾病防治 Wu6'm &t  
折叠编辑本段鸡病简介 i=/hLE8T*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MS)又称滑液支原体感染、滑液囊霉形体感染、滑膜囊霉形体感染、传染性滑液囊炎、传染性滑膜炎.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关节肿大,滑液囊和腱鞘发炎症状明显。该病病程长,笼养鸡不易被发现,经常给养鸡生产造成难于弥补的损失,该病分布于全世界,近几年该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有的地区或季节还相当严重。 bj`GGxzOb  
8d$|JN;)  
折叠编辑本段病原学 <cZ/_+H%C  
该病病原为滑液囊支原体,呈多形态的球形体(直径约0.2~0.4unr)比鸡毒支原体(MG)稍小.革兰氏染色阴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差异.引起的症状也因病原的趋向性而不同。病原具有一般支原体特征。即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利用尿素。人工培养时,MS的营养要求比MG高。首次培养,培养基内必须加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NAD),传代后可以由烟酰胺(Nicotinamide)代替:另外还需加入牛或猪的血清,以猪的血清尤好,用鸡血清则不能成功培养.最适温度为37.C。初次分离时.由于组织抗原、抗体和毒素的存在一般需在24h后继代移植1次,转移至Frey氏培养基上培养3~7d后.可见生长。用30倍解剖镜观察,可见圆形、隆起的、略似花格状、有或无中心的菌落,直径为1~3mm。该病的病原体在5~7日龄鸡胚卵黄囊中和鸡的气管培养物上生长良好。 ekY)?$v3  
u3 Z]!l  
折叠编辑本段流行病学 }8AH/  
该病原体自然情况下仅感染鸡和火鸡,人工感染可致雏鸡和鹅发病。外来引进品种或品系发病高于本地品种。经蛋感染的雏鸡可见1周龄内发病.4~16周龄的鸡和10~24周龄的火鸡多见。初期为急性经过.急性期过后的慢性感染或隐形感染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成年鸡偶见。人工感染,经足掌或静脉注射,2~3d后出现症状,可复制该病。该病主要通过健康鸡和病鸡的接触水平传播,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水平传播途径.气管是主要的靶组织。经蛋的垂直传播危害更大。一群雏鸡中有10%~20%经蛋感染的鸡.则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传遍整群鸡。经蛋传染的最高峰在种群感染后的1~2个月,病原潜伏在鸡体内数天到数个月,一旦鸡群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则很快发病。另外,鸡群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衣物、动物和饲养器具而被感染。气溶胶、风媒等也可能传播该病。以普通鸡胚培养制造的疫苗中常有滑液囊支原体的污染.用该疫苗接种.可致被接种的健康鸡感染发病。 E!ZLVR.K  
>!qtue7B  
滑液囊支原体对冷、热、干燥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因没有细胞壁保护,在宿主以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差。在湿冷的环境中可能存活几天.但在干燥和热的环境里只能存活几个小时。如果空舍时间长,就没有能力存在于鸡舍里。对于非全进全出的鸡场来说,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的鸡群终生处于感染状态,外观正常鸡的气管中也能分离出病原体。持续不断的循环感染是造成该病绵延不绝的主要原因.连续的药物和疫苗防治也只能减少发病.而不能彻底净化。全群淘汰和空舍是根除病原体的唯一办法。鸡和火鸡的发病率达90%~100%,但死亡率通常在1%以下,最高不超过10%。该病对产蛋的影响小,即便是在产蛋鸡场中有大比例的鸡群感染发病,也不会见到明显的产蛋减少。尽管如此,在家禽生产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也决不能忽视。对商品肉鸡来说,增加人力和用药成本,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较高的淘汰率和屠体质量下降;对育成鸡来说,还表现为鸡群个体和生殖器官发育不整齐,没有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延迟;对种鸡来说,造成较多的死胚、弱雏,较低的孵化率。 xyo~p,(~t  
4RctYMz  
折叠编辑本段临床症状 xKUWj<+/  
自然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0~20d,经蛋垂直感染的雏鸡可在1周龄内发病。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有较大差异,故临床上,有些病例表现为严重的关节病症,而另外一些病例则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关节型病例:感染初期,病鸡精神尚好,饮食正常;病程稍长,则精神不振,独处,喜卧,常呆在料槽和水槽边,食欲下降,生长停滞,消瘦,脱水,鸡冠苍白,严重时鸡冠萎缩,呈紫红色。典型症状是跗关节和跖关节肿胀、跛行,甚至变形;慢性病例可见胸部龙骨出现硬结,进而软化为胸囊肿。成年鸡症状轻微,仅关节肿胀,体重减轻。呼吸型病例:表现为打喷嚏,咳嗽,流鼻涕,常在接种活疫苗或遭受其他应激如断喙、大风降温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排绿色粪便。 8+Tv@  
T-yEn&r4)  
折叠编辑本段病理变化 :@5{*o  
关节型病例 =p5]r:9 W  
CH(Y.Kj-  
常出现腱鞘炎、滑膜炎和骨关节炎,病初水肿,有渗出物,呈黄色或灰色,清亮,有黏性,随病程发展,渐次混浊,最终呈干酪状。严重病例甚至在头顶和颈上方出现干酪物。受影响的关节呈橘黄色,有时关节软骨出现糜烂组织病理学检查,软组织水肿腱鞘和滑液囊腔有异嗜性细胞浸润随后因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变厚,有时异嗜性细胞炎性变化扩展到下层骨,形成纤维素样变性。内脏器官一般不见特征性病变。 /pkN=OBR  
~)#E?:h5  
呼吸型病例 uO]|YF  
$aEv*{$y  
气管内有黏液,由于单核细胞浸润和网状细胞增多,而出现肝脾肿大,肝呈斑驳状玫瑰绿色,肾脏也可能肿胀,变白。淋巴细胞变性,可能导致胸腺和法氏囊萎缩,有时出现心包炎、心外膜炎和心内膜炎。 .Y2Hd$rs  
>&fD:y'&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诊断 A",}Ikh='`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由于该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并不是特征性的,故确诊需将初步诊断结果与血清学检测结果相结合。 O13]H"O_  
Ohj^Z&j  
用于病原分离的组织包括气管、气囊、肝脏、脾脏滑液囊和病变关节渗出液等。渗出液必须取自于发病初期的病变关节,否则可能检测不到病原体。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平板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与血凝抑制试验等。也有关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扩增技术等的报道。最常用的方法为平板凝集反应。 l z"o( %D  
uv-O`)  
病原分离 I9L3Y@(f6m  
D^h! ].3 T  
取急性发病鸡的关节渗出液、肝脏、脾脏等为材料,用营养肉汤1:10倍稀释后接种于Frey氏培养平板上3~7d后观察结果或接种于5~7日龄鸡胚卵黄囊中,5~10日后观察结果。 '/XP4B\(E  
&?Erkc~#  
血清学检查 {S+?n[1r\  
2gklGDJD  
取病原分离物接种于滑液囊支原体平板抗原上作凝集试验。呈现阳性即可做判定。该病应与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菌引起的关节炎及病毒性关节炎相区别,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时,还应与鸡毒支原体(MG)相区别。 I74Rw*fB  
'hWA&Xx +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防治 4a& 8G  
控制该病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和疫苗免疫两种方法。 bh5P98 s  
N LQ".mM+  
药物控制已经应用许多年,之所以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毒株致病力的差异和抗药性有关,故间歇用药和轮换用药很有必要。但必须认识到,没有一种抗生素,无论使用多大的剂量,多么长的治疗时间,都不能将存在于鸡群中的病原体根除掉,而只是基本不发病。 r?Mf3U^G  
E<tR8='F  
折叠治疗 3rFku"z T$  
常用的药物有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本尼考等等。拌料、饮水均可。强力霉素、支原净链霉素等喷雾用药,效果也很好。 LKI\(%ba#  
^/}4M'[w  
折叠预防 "8uNa  
疫苗免疫方面,国内尚无成功的疫苗上市,国外已有滑液囊支原体灭活苗和滑液囊支原体H 株活疫苗用于生产,价格较高。滑液囊支原体H 株疫苗本身没有致病性,通过点眼方式免疫,可以永久性的定植于鸡体内,并能减少由野毒引起的垂直传播,对种鸡来说很有必要。加强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生机率。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增加批间隔,加强消毒和检疫,淘汰病鸡,也能降低该病发生机率,减少经济损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