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5118阅读
  • 3回复

有事相求

楼层直达
级别: 新手上路
我是畜牧兽医毕业生想找个门诊实习希望各位老师能帮忙推介。 QQ515873532电话13791140139[font=&quot]心态上的浮躁和轻狂,必定会浮于猜疑,混乱心智,心中郁结而难以自拔,最终会成为一个浅薄无知的愚者。因此说,坦坦荡荡过生活,就是走好正路,不歪不邪,不媚不惑,不胆小怕事,也不妄自菲薄,这样日常生活中,就会吃得香,睡得甜,开开心心简简单单走一生。
<DIV hm?>

我国养鸡业现状及未来鸡病控制的方向


2009-7-29 10:01| 发布者: 曹锦萍| 查看: 1437| 评论: 0




  我国现在的养鸡业,头号的敌人是鸡病问题。谁战胜了鸡病,谁就能养好鸡,谁就能生产安全的鸡蛋产品,谁就能赚钱。经营管理的好坏决定企业的利润高低,疫病防控的好坏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蛋鸡业的区域化结构基本显现,逐步形成了河北、山东、河南北部、辽宁东部以及江苏海安周边等几个蛋鸡养殖优势区域,这些地区蛋鸡业的发展,为保障群众生活供给、繁荣城乡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由于我国的高产蛋种鸡几乎全部从国外引进,引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鸡病,特别是一些高密度地区养鸡生产的无序化,加剧了毒株的繁衍与变异。养鸡业发展几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兽医队伍,培养了一个大的兽药市场、一个大的疫苗市场,国内外的兽药疫苗厂商都看好中国市场。20多年前,养鸡500天,接种疫苗4次,用量仅需4羽份;现在养鸡500天,在高密度地区需要接种15次,用量达30羽份之多,而且没有原来的防控效果好,还常得非典型性新城疫等鸡病。这就是目前养鸡业的现状,这就是目前兽医业的现状。
  高密度地区养鸡业带来的严重问题
  污染了环境
  由于行业不规范,养鸡业的门槛低,不同规模的养鸡场户连成一片,一个村养几十万只鸡,在人与鸡粪、人与死鸡交错混合的环境下,由于细菌、病毒的繁衍变异,导致鸡发病增多、增强,人畜共患几率增加。
  养鸡业的门槛低,淘汰率高,造成了一些地区大量养鸡场舍的废弃和劣质养鸡设备的淘汰,“固体垃圾”遍地。
  低劣的产品
  鸡病多,用药用疫苗多,致使疫病、药残、油苗残超标,产品质量低劣。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工农业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都是先数量后质量。但是到目前为止,工业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是同步上升,而农畜产品却是数量上升,质量下降,畜产品质量事故频发。
  高昂的成本
  由于鸡病多发,养鸡生产中的疫苗费用增加,兽药费用增加,行业企业的管理费用增加,而养鸡生产中的死淘率提高,鸡只的成活率下降,鸡只的生产性能下降,导致养鸡生产的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大大增加。
  鸡病多发的根源是空气质量等空间环境问题
  从饲养密度的角度看空间环境
  鸡病多发在高密度地区 同“先数量后质量”、“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业生产相比,30年来,我国的养鸡数量是大大地增加了,但是产品质量非但没有全面提升,反而部分产品的质量却下降了,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并没有跟上。我国养鸡业缺乏整体的统一的规划,或者说没有执行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致使我国养鸡业的门槛很低,在所谓的养鸡“专业村”、“专业乡”内,场与场、户与户、场户之间没有防疫隔离带,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高负荷载畜量,不可能实行“全进全出”制,导致一户发病,谁也不能逃脱。即使除去市场行情的因素,也注定了“一哄而上”与“一哄而下”的恶性循环。
  在一些高密度区域内,雏鸡、青年鸡、产蛋鸡并存,同一饲养阶段不同日龄的鸡群并存,接种疫苗的批次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加上鸡粪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跟不上,大环境的污染使场与场之间的疫病传染不可避免。
  蛋鸡场几乎全是笼养,其饲养密度都在每平方米13只左右。在这样高密度饲养的条件下,养鸡场本身选址不科学,鸡舍设计不规范,设施设备简陋,供温降温条件差,喂料、饮水、清粪、饲养管理操作不严格,造成外界的自然风吹不到,人工通风不畅,鸡舍单位体积内羽毛、皮屑、料末、粪末、细菌、病毒、尘埃大量聚集,鸡只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质脆弱、免疫力下降,加剧了鸡病的发生、传播、蔓延。
  我国低密度地区的养鸡业在快速发展 与一些高密度地区“养鸡难”状况相反的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和养鸡业欠发达地区,鸡病的问题并不严重,养鸡数量依然在快速增加,养鸡业依然作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快速发展,这是市场调节和生物调节的结果,这也是我国目前养鸡业区域性结构出现的新变化:高密度地区的养鸡数量在下降,规模在缩小;低密度地区的养鸡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高密度地区的养鸡企业在微利经营甚至在亏本,低密度地区的养鸡企业正在收获较好的利润。地区性的低密度,为我国养鸡业提供着发展空间。
  当然,从鸡蛋市场供应的层面上讲,尽管高密度地区的养鸡数量下降,但由于低密度地区养鸡业的不断发展,增加了鸡蛋产品的总供给量,它又成为我国养鸡业整个市场行情较长时间持续低迷的一个主因。
  高密度地区内的低密度庭院养鸡仍然能够生存 在一些高密度地区,农户传统的庭院式养鸡,由于每只鸡占用面积非常大,密度非常小(一个庭院10只~30只鸡),它们很少发生鸡病。
  国内外的大规模高密度的养鸡场的生产效率仍然很高 饲养密度每增加1倍,鸡病发生的几率就增加4倍,这是密度与鸡病之间的关系。但是,国外的高密度饲养情况(舍内高密度)和目前国内大型养鸡企业,他们采取的“强通风”、“远隔离”等措施,即使是很高的饲养密度,其病源体的浓度也达不到致病的程度,其养鸡效率仍然很高。比如国外的八层笼养蛋鸡,其饲养密度高达每平方米20只~30只,由于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设施设备,保证了足够的通风、足够的温度,国内的一些大型养鸡企业,虽然养鸡规模很大,但由于整个鸡场坐落在远离村庄的野外,场内的小气候控制得较好,鸡病就少,鸡只的生产性能也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高密度地区的“养鸡难”,还是低密度地区养鸡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高密度地区内低密度庭院式的正常饲养,还是在远离村庄的大规模高效率生产或者是在强通风的条件下高密度高效率经营,都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鸡病是否多发,取决于空气质量等空间环境的优劣。

    从畜牧学的角度看空间环境
  从畜牧学角度列出养鸡的六大因素:饲料、光照、饮水、空气、空间、卫生。取高密度地区的工厂化养鸡场与高密度地区内的农户庭院式养鸡进行对比,发现养鸡生产中的有害气体、尘埃浓度和生存空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并不是工厂化养鸡场在饲料、光照、饮水、卫生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他们往往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农户庭院饲养优秀。二者的区别是在另外两个因素:空间和空气。工厂化养鸡场鸡只所占的空间低于农户庭院养鸡所占的空间,鸡舍内的空气质量远不如农户庭院养鸡的空气质量。从畜牧学角度看,高密度地区工厂化养鸡场鸡病多发的原因是其饲养空间小和空气质量差造成的,而农户庭院养鸡之所以能够正常生存,是因为其养鸡的空间大和空气质量优良。
  如果我们再把养鸡的“营养”分成三大块:固体的饲料、液体的饮水和气体的空气,工厂化养鸡场的饲料大多是合格的全价饲料,饮水大多是经过消毒处理,那么造成一些地区工厂化养鸡场鸡病多发的原因就只有空气质量等饲养环境问题。而农户庭院饲养的鸡只虽然在饲料营养和饮水质量方面不如工厂化的养鸡场,但由于其空气质量、空间环境的优良,鸡只得以正常地生存。
  从传染病学的角度看空间环境
  从传染病学看,疫病的传播流行有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经和易感动物。在我国的一些高密度地区,养鸡场户多、从业人员多、大环境污染,机械化程度低、通风不良、小环境控制差,加上养鸡场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和行业的无序化管理,死鸡、病鸡、带菌毒鸡等污染源很多;粪便、尘埃,孵化厂、养猪场、屠宰厂和近距离的饭店、工厂,大量的兽医人员、经销商、进出车辆和进出货物以及养殖场户人员之间的频繁流动,为鸡病传播提供了媒介;鸡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病力非常脆弱,这样的环境使得鸡病多发就成为必然,并且随着鸡病的发生传播,随着易感鸡变成传染源的不断发展,传染源越来越大,鸡病也就越来越多。可见,鸡场大环境的改善(隔离)、鸡舍小环境的净化(通风)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经,提高鸡只抗病力的根本途径。
  从兽医综合防治的角度看空间环境
  我们从兽医综合防治角度列出养鸡的六大条件:隔离、消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疫苗预防、药物预防、药物治疗。目前我国的养鸡场户最注重的是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养鸡业的无序化,宏观管理的不规范,一些高密度地区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严重污染,导致一些养鸡场户好像是在用疫苗和药物养鸡,这不但没有也不可能控制鸡病,相反只能会导致病源体泛滥,导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根除鸡病,就必须更加注重兽医综合防治中的隔离、消毒、增强机体抗病力以及药物预防,在这个前提下再加上疫苗预防,才是真正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兽医学中的增强机体抗病力与畜牧学条件中的前五项饲料、光照、饮水、空气、空间相对应,第六项卫生又与兽医学相对应,畜牧、兽医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我们从兽医综合防治角度看,目前存在的最薄弱环节是隔离、消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而这几个环节的工作都是为了控制鸡场的大环境(隔离)和鸡舍的小环境(通风),都是为了优化鸡只的空气质量和空间环境。
  战胜鸡病的路线图
  我们把养鸡比做在高速公路上行车,养鸡场的布局选址就是高速公路(隔离),鸡舍结构及配套设备就是车辆状况(饲料、光照、饮水、空气、空间),饲养员就是驾驶员。要想在公路上正常行驶或者高速安全行驶,就必须保证公路状况、车辆状况和驾驶员素质三优化三配套,任何一项条件存在问题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我国一些地区养鸡业最大的问题是养鸡场布局选址不科学,以及鸡舍结构及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不先进,这就造就了大量的兽医从业人员,不可能做到正常行驶、安全行驶。由此可见,控制鸡病、消灭鸡病必须按照鸡的生物学特性要求,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设计营造良好的生物安全“行车路线图”。
  实行科学的规划布局
  政府要对养殖业的发展制定一个整体的规划,比如哪些地区哪些地方可以建设养鸡场,哪些地区哪些地方不可以建设养鸡场。就全国而言,这个规划应体现的是将规模化标准化的养鸡场分散地相对均匀地摆布在全国各地;就现实状况而言,这个规划应体现出养鸡业要退川进岭上山甚至进军荒原;在规划的区域内还要像林区设置防火隔离带那样设置动物防疫隔离带,一旦某个区域发病也不至于传染其他区域。政府还应结合规划布局与养鸡业的发展,保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等等。
  加强行业规范与政策
  正如我国的煤炭、化工、造纸、水泥等行业,现在已经步入“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的阶段,即便如此,安全事故仍然不时发生,而养鸡业至今还没有真正的行业规范,或者说至今还没有真正地执行行业规范,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和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已是对我们的严重警告,实行准入制度,规范行业行为,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已迫在眉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养鸡场,要经环境评估,技术和管理能力达到要求的才能领证从事生产,达不到要求的或者不能上马或者必须退出,法律法规要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要跟上。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规模化标准化养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采用贴息,设立投资基金,按比例给予投资补贴,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优先安排规模化标准化养鸡场用地,给予良种补贴、无害化处理补贴和疫病防治补贴等配套扶持政策。
  严格选址建场
  布局是政府的工作,选址是企业的行为;规划布局是宏观,选址建场是微观。企业在政府的规划区域内选址建场,首先要保证养殖场与养殖场,养殖场与孵化厂、屠宰厂、废污处理厂、公路、医院、居民生活区之间的生物安全距离。其次是保证地势高燥、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远离噪音。这样的选址建场虽然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基本建设投资,但它的投资是一次性的,收益是长期性的,与节约用药用疫苗等生产成本,提高养鸡业的生产效率,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推行鸡舍与设备的标准化
  几十年来,简陋的鸡舍和粗糙的设备是影响我国养鸡企业生产潜能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就像标准化的工业企业那样,养鸡舍的建筑要推行标准化,养鸡设备也要推行标准化。用标准化的防寒保温防暑降温设施设备为鸡只创造安静舒适环境;用标准化的消毒、防疫和死鸡、鸡粪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净化养鸡场生物环境;用标准化的料线、水线、鸡笼、通风、光照等设施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对鸡只的应激。鉴于目前状况,最重要的当属能够保证较低的饲养密度(载畜量)和舍内足够的通风量,主要是提高鸡只的占有面积(包括空间面积)和在防止忽冷忽热的基础上保证每千克体重的通风量。
  落实消毒、免疫接种、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在具备上述条件或做好上述工作的前提下,养鸡企业还要切实落实防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人员、设备、物品、饲料进出要严格消毒,要实行全进全出制,做好防鸟防鼠等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防疫程序,实施免疫接种,统一处理粪便,统一处理病死鸡只等等。尽管如此,养鸡不可能不得病,只是在或多或少的鸡病中经营下去。我们只有把各层面各环节的工作都做好了,鸡病才能得到较好地控制,鸡只的生产性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才能壮大,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总之,控制消灭鸡病,保障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任何单一的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这里面既有政府的工作,又有企业的工作;既有畜牧方面的工作,又有兽医方面的工作,它的核心是为鸡只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空气空间环境。
  结论与意义
  我国未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实现由污染的环境、高昂的成本、低劣的产品,向环保、节能和生产大量绿色安全食品的转变,实现由小规模大群体、先发展后规范,向在规划规范的前提下实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的转变,实现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我国未来鸡病控制的方向应有三大转移:一是养鸡生产从耕地面积比例大的平原地区向非耕地面积大的丘岭、山区、荒原地区转移;二是从人口、养殖密度高的地区向人口、养殖密度低的地区转移;三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三大转移可实现六大目标:其一是退川进岭上山,实行远距离规划建场的养殖模式,可以大大减少鸡病,降低人畜共患病的几率;其二是可以少占耕地,让好的土地发展种植业,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其三是在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同时,在山区丘岭甚至荒原上建设大规模的养鸡场、畜禽良种场,提高非耕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其四是在边远山区建设养鸡场,可成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好项目和有效途径;其五是远距离建场,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实施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可以大大降低疫苗兽药人工等生产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其六是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绿色安全食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生活需求。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精灵王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6-11
回 楼主(小雨888) 的帖子
想学就和网站报名。
养鸡场兽医工作
          
1、鸡场兽医的基本职能
2、鸡场或养鸡小区的现状及问题
3、当前流行鸡病的诊断与防治
3.1鸡病流行特点
3.2主要流行鸡病的诊断与防治
3.2.1低致病性禽流感
3.2.2中毒病
4、鸡场兽医工作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大规模养鸡场,设置了专职兽医服务,但大量的中、小规模养鸡场,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设置专职兽医。虽然各处都建立了兽药经营点和兽医门诊部,但不能真正地发挥兽医工作基本职能,不能及时掌握鸡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和合理选择用药。   因此,有人认为“养鸡容易,治病难”,实际上,养、防、治是一个整体,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兽医技术工作结合养鸡者积累的丰富饲养管理经验,充分开展好、发挥好兽医工作的作用,会使养鸡业健康发展,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本人结合多年来临床兽医工作,谈谈对鸡场兽医工作的认识。
1、鸡场兽医的基本职能
1.1  负责鸡场的计划免疫、疾病预防、疾病诊治和用药管理。
1.2  协助鸡场建立良好的饲养规范,监督指导鸡场的饲养管理。
1.3  认真做好兽医每日工作记录,监督检查饲养日志。
1.4  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异常情况,通报疫情。
1.5  协助质检部门完成疫病和药残检测样品的采集及其他与兽医专业有关的工作。
1.6  严格审批各种报表。
2、养鸡场或养鸡小区的现状及兽医工作存在问题

2.1缺乏全面的市场分析、市场规划不力、养殖结构设计和布局不合理,规模化程度低,规范化力度小
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严重缺乏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的现状,越来越显示出规模化程度低的弊端。大部分散养农户盲目饲养,在进行养鸡之前缺乏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规划,造成目前养鸡业零散、规模不一,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相关性很弱,防疫水平参差不齐,区域性养殖观念不一致;占养殖绝大比例的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由于疾病综合防控能力较低,形成了疾病多,病情复杂,兽医基础工作趋于空白,很多畜牧小区疏于统一管理和统一规范导致疾病防控难度增大,生产性能普遍较低的状况比比皆是,这与养鸡业的良性发展规律相违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初衷很好,但往往建设好之好其发展就事与愿违。
2.2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在疾病综合防控方面的基础条件薄弱,诊治水平较低.科学养殖观念淡薄,缺失系统的畜牧兽医技术理论培训,往往是出了问题找兽医,而不是将兽医的常规工作落实到实际养殖生产的整个过程。
大部分养殖场(户)或基层兽医工作者在饲养管理、疾病诊断与防控、品种选育、饲料配制、疫苗和兽药应用等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高水平的技能或基本常识.对不断发生的新病缺乏创新性诊断与防控措施,从而导致这类疫病的蔓延和流行。
近一年多年,北方区域平均死淘率高达20%~25%,其中传染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与寄生虫性疾病)引起的约占85%、普通病(包括营养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约占15%;在传染病中,病毒病约占80%、细菌病及寄生虫病只占20%左右.以病毒性传染病为主的多种鸡病混合感染是造成鸡病复杂、防控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最终引起病淘率高、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关联到人们餐桌上食品安全方面民生大事。
2.3国内养殖结构仍然处于面广、点散的饲养格局,兽医指导性工作辐射面狭窄,兽医工作盲区仍然很多,养鸡场(户)疾病防控人员的观念落后,缺乏基本技术和技能,对区域性流行病认识不足,防控创新力度不大,自然就形成了某些疫病的新疫源地,造成了难以根除的痼疾。
近年来养鸡业经济效益趋向微薄,而决定养鸡业能否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于疾病的防控,因为市场行情是不可预测的,对于每个养鸡场(户)的机遇来说都是公平的,所以养鸡场(户)都非常重视疾病的防治.但是由于相当数量从业人员技能不高、又缺乏相应的检验设备(甚至有些技术人员不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加之于某些药业公司和饲料公司的利益驱使而局限于产品的宣传和误导,造成了防疫体系薄弱、不健全,导致疾病防控水平低下;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及某些致病性野毒株变异的鉴别诊断等水平相当低,甚至于个别防治人员就不懂这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形成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而忽视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及进行有效的病原隔离、环境消毒以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等综合防治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局面;而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又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如免疫失败、免疫覆盖面狭窄、免疫副作用、疫苗研发速度跟不上病原变异速度、细菌抗药性增加、药物残留比较多等的局限性),甚至防治人员和相关的实验设备的兽医常规工作面向养殖场或户仍然是空白。
2.4种鸡选育、疫病净化观念或工作滞后
一些种鸡场在注重高产性能选育的同时,忽略了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另外,一些经种蛋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等在很多养殖场(户)均有发生,这与种鸡场净化不力,非SPF胚疫苗和粗制卵黄抗体的应用也有很大关系,比如鸡痘疫苗接种之后而诱发肿瘤性疾病的现象屡见不鲜。。
2.5饲养环境差
很多中小鸡场建设初期就违背生物安全措施的基本要求。饲养环境包括卫生隔离条件、场区环境控制水平、舍内环境控制水平、养殖密度、粪便污水处理情况等方面.在养殖环境落后的鸡场,即使选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最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只应有的生产水平,反而为疾病的频发创造了条件。
2.6饲养管理水平低
鸡场的直接饲养管理人员90%未进行过专业养殖培训,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鸡群的抵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导致了疫病的不断发生.饲养管理差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2.6.1鸡群免疫的不确切性
免疫时机和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差、疫苗毒力选择不当、应激反应强等原因引起免疫失败,致使传染性疾病的频繁发生。
2.6.2不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兽药产品质量不稳定、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不确定等增加了临床兽医处置难度和养殖场(户)乱投药。滥用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对症、给药方法不恰当、不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最后致使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人为造成耐药菌群的形成,终极肉食品药物蓄积残留,最终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不断引发一些药物中毒性疾病。
2.6.3饲料问题较突出
很多饲料场(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认识短浅、过分讲成本、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出现了饲料营养含量不平衡、饲料营养浓度低、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仅造成了鸡群生产性能差、蛋重低、生产成本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鸡只对疾病的抵抗力,引发各种营养代谢病、各种营养缺乏症和传染病等的不断流行.尤其霉变饲料的使用和劣质脂肪油导致鸡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起群体疾病的发生,增加了养殖成本,经济效益降低。
2.6.4兽医防疫观念淡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不健全,不曾有生物安全措施之概念。
很多养鸡场、(户)或养殖小区缺乏兽医工作的具体指导,对疫病传染的三大环节认识的空白,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再加上养殖环境的不良,人畜的无序流动,养殖场或养殖户各扫门前雪,引进畜禽注意消毒隔离,而往外出时不顾及群体的状态,无一进行消毒处理的行为,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这一点是一些常发疫病滋孽的根本原因。
2.6.5鸡群应激反应严重
有些养鸡场(户)在养鸡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缺水、免疫接种、光照不合理等)、环境改变(如高温、噪音、气候突变)等各种因素,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使之抵抗力差,影响了鸡只正常代谢和免疫应答,缺乏动物福利的认识,从而也易引起各种疾病的流行。
2.6.6缺乏实验室诊断和疫病监测技术手段,目前90%以上的中小规模养鸡场和100%养鸡户的疾病检测实验室是空白,甚至于某些区域当地的兽医工作职能部门的实验室的设备也束之高阁无一发辉应有的作用,业内没有一个兽医工作部门具有疫病监测资质或行之常态疫病监测兽医工作单位,因此,缺乏必要的实验室诊断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能及时准确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导致检测和临床诊断结果失误或延误最佳诊疗时间,造成防控措施不当或错失防控最佳时机,增加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会。。
3当前流行鸡病的诊断与防治
3.1鸡病发生的主要特点
3.1.1鸡传染病危害严重。随着从国内外频繁地引进鸡的新品种,新的鸡病也随之带了进来;同时随着养鸡场年限的增长,某些“畜牧小区缺乏实质性的管”,疫病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如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的鸡禽流感(其中最危险的血清型有H5、H7型)、传染性法氏囊病(1BD)、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以肾和腺胃病变为主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B)、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CIA)、禽脑脊髓炎(AE)等。
3.1.2疾病种类繁多复杂。新城疫、禽霍乱、鸡白痢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和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鸡传贫、减蛋综合征等等新病又不断出现。如传染性法氏囊病过去只独发于鸡,而现在发现鹅、鸭、雉鸡等也可发生;鸡白痢过去认为只发生于雏鸡,现在中鸡也感染;大肠杆菌病现在还出现了脑型、肿头型、眼型等新类型;过去禽流感和禽副黏病毒病在水禽鸭与鹅不发病,但现在也能造成大量死亡。多原因的混合感染增多,尤其因为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因素的发生如应激因素往往引起诱发或继发传染病的蔓延。集约化养鸡的特点决定了禽病发生的复杂性,往往呈现多发性、并发性感染,很少单独发病。如坏死性肠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常与球虫病有关;大肠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与病毒(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有关;支气管炎病毒或喉气管炎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引起呼吸道病;法氏囊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禽流感经常与大肠杆菌、新城疫等并发或相继感染。混合感染后会产生混合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会随各种病原体之间的比例改变而改变,而很少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给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或根除造成了困难。
31.3典型疾病非典型化。某些疫病在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发生了新特点:如以前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典型临床症状发生的鸡新城疫,现在逐渐被非典型性新城疫所代替,表现为发病率不高、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剖解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低,这给本病的诊断、防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又如鸡白痢已由雏鸡逐渐发展到成年鸡,可造成产蛋率下降。兽医实践中常常发现不少疾病不像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即非典型化。如鸡新城疫、鸡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都出现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较高,给诊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1.4混合感染危害加剧。临诊中常有混合感染病例。病毒性混合感染,如禽流感与新城疫和/或大肠杆菌病、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支、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小鹅瘟等;病毒性与细菌性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等;细菌性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等。
3.1.5条件性病原变为非条件性病原。在主要病毒性疾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细菌性疾病越来越严重。如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鼻炎等。据初步统计,鸡细菌性疾病大约占30%~40%,且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大肠杆菌病由于污染严重,血清型多,易变异,传播途径多,表现的类型多,已成了当今养鸡业很棘手的病。由于某些鸡场药物品种少,长时间使用单一抗生素,致使抗药菌株不断出现,治疗效果普遍较差,给集约化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众所周知,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时,才使动物发病,而现在发现它也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它不仅通过消化道而且多数通过呼吸道感染。又如葡萄球菌病不一定要具备夕L伤这一条件,只要环境或饲料遭污染也可发病。条件致病性病原引起的疫病增多(如鸡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肉鸡矮小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以前人们不曾重视,但由于集约化鸡场饲养密度大,禽舍潮湿,通风不良等因素,引起疾病的暴发,特别是在一些环境卫生条件差、防疫水平低的鸡场易发生。据调查,白羽白壳蛋鸡和白羽肉鸡对鸡葡萄球菌病非常易感,可造成20%-50%的死亡率;雏鸡,特别是新生雏鸡的绿脓杆菌感染可造成25%-50%的死亡率。
3.1.6饲养管理水平对疾病影响突出。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饲料营养成分不全会造成营养物质缺乏症,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药物使用不当会产生抗药性或中毒,如磺胺类、痢菌净中毒;饲料加工、管理不当也可引起中毒;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管理程序改变所致应急性疾病的发生,甚至诱发相关疾病。
3.1.7营养代谢和中毒性疾病必须引起养鸡工作者的关注。这类疾病种类繁多、发病机理复杂,具有发病慢(一般要经过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发病率高(往往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病程长等特点且多伴有酸中毒和神经症状、体温偏低,病鸡多有生长发育受阻、营养状况不良、消化机能紊乱和生产性能降低等各种各样的表现,没有传染性,比如饲料的营养不均衡、某些药业公司或放雏公司以鸡病早期预防为噱头的用药程序累计添加导致药物慢性中毒。该类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一般情况下以下因素会导致营养代谢病的发生:日粮中营养物质不全、不足或比例不当;患了慢性胃肠道疾病(尤其腺胃炎)、肝病等造成消化不良;特定时期的营养需要量增加(如在应激、发热、疫苗注射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饲料中抗营养物质的作用(如豆科植物里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导致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利用机能障碍等);污染因素(如工业三废中的劣质脂肪油、农药化肥、霉菌毒素等);长时间、大剂量的应用磺胺类及抗生素,造成肠胃微生物区系的紊乱而影响消化吸收等。
3.2主要流行鸡病的诊断与防治案例
3.2.1低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特点
1、潜伏期 : 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病毒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应激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影响因素是日常管理程序的改变有关。一般为3~5天。临床常见病程多为25天左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临床症状一样差异很大,通常表现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
2、传播方式 :粪尿、病死禽、种蛋、物品器具、人员流动。局部区域以不间断零星流行,大区域面积爆发流行极少;某些中小规模种鸡场的种蛋垂直传播,某些养殖小区的和养户的蛋产品在广大的市场流通、发病鸡或病死鸡、循环用的蛋箱、鸡舍内的粪便和污物在公共的场所经过流通,在区域范围内的严重破坏了疫病的三大链条,这也是该病屡阻不断、总防总发的主要原因。
3、免疫预防效果不佳 : 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很大困难。目前预防禽流感还没有理想的疫苗,现有的疫苗有弱毒疫苗、灭活油乳剂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使用弱毒疫苗具有突变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危险,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差、成果高,而且这些疫苗的应用还会影响禽流感疫情监测。
4、易感鸡:近一年来,某些区域的鸡流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蛋鸡、肉鸡多为疑似新城疫病的表现形式而所识,在产蛋鸡的高峰期引起的产蛋性能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继发感染导致批量死亡成为养鸡场(户)的头疼问题。肉鸡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很普遍,若并发或继发禽大肠杆菌病、慢性支原体病、曲霉菌病等时,就会出现高死亡率。蛋鸡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初期产蛋的蛋质的性状有所改变、产蛋率轻微下降,中期蛋壳质量变化突出、产蛋率明显下降,出现零星死亡,死亡率为5%~15%。
临床症状
1、急性感染,死亡率为5%~15%,可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等其中一组或多组症状。初期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叫声减小,缩颈,嗜睡,采食量减少或急骤下降,嗉囊空虚,排黄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眼流泪,有气泡。后期部分鸡有神经症状,表现头颈向后仰,抽搐,运动失调,瘫痪等。产蛋鸡感染后,蛋壳质量变差、畸形蛋增多,会出现软壳蛋、无壳蛋、退色蛋等。2~3天产蛋开始下降,7~14天产蛋可下降到30%~60%,严重鸡可停止产蛋。恢复后鸡群持续1~5周产蛋开始上升,但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平。一般经1~2个月逐渐恢复到70%~85%的水平。种鸡还表现种蛋受精率下降20%~40%,并导致10%左右的死胚,雏鸡弱雏率增加,10%~20% 的雏鸡在一周内出现死亡。感染后往往造成鸡群的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降低,常常易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当这类毒株感染伴随有其他病原的感染时,死亡率的幅度急剧上升,高死亡率主要出现在青年鸡、产蛋鸡或严重应激的鸡,损伤主要发生在呼吸道、生殖系统、肾或胰腺。
2、慢性感染,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无毛皮肤发绀,神经紊乱和拉黄白、黄绿或绿色稀粪等顽固性腹泻。
3、隐性感染  不表现任何症状,疫区感染率能够达到50%左右、非疫区感染率可达到40左右%,多集中在夏末秋初。
  病理变化
①广泛性出血。可见腹膜、肠、胸腹浆膜表面及嗉囊皮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从小淤点到大块血肿。
②窦炎、头部和睑部水肿。皮肤发绀,皮下胶样浸润,尤其是头颈皮下。在皮肤、冠和肉垂上常有充血出血和坏死性的变化。
③泄殖腔充血、出血、坏死。
④典型的腹膜炎。常见在气囊、腹膜或输卵管上有灰黄色渗出液及纤维素蛋白性干酪样渗出物,或有脓性纤维素性蛋白性心包炎和气囊炎。急性型者还可见到腹部脂肪、腿肌、胸肌出血、心包积液,心包增厚和肝出血等。
⑤腺胃、肌胃出血,胰腺有黄白色花斑样坏死斑。
⑥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卵黄液变稀薄;初始卵泡变性坏死,严重者卵泡破裂,卵黄散落到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腹腔中充满稀薄的卵黄。输卵管水肿、充血,内有浆液性、粘液性或干酪样物质。公鸡睾丸变性坏死。
⑦有病毒性脑炎症状,后枕骨出血。
三、诊断
     本病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 1、2、3等   )和典型病理变化(1、2、3等  )可做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诊断意义主要集中在生殖系统尤其输卵管内的絮状凝固蛋白的出现。但确诊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实验室诊断
3.4.1实验室工作规程
3.4.2实验室必备设备
3.4.3血清学检查
3.4.4微生物学检查
3.4.5寄生虫检查
3.4.6营养成分及毒物分析
快速诊断试剂盒或条少,现有的快速诊断方法结果不准确,操作不简便,价格偏贵,尤其禽流感和新城疫病的快速鉴别试剂条的临床应用匮乏,导致临床误诊率升高,引起临床处置不当增加病死率。
    本病应注意与新城疫鉴别(列表)。
3.2.禽流感的预后
禽流感的预后因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低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只要没有并发或继发其他疫病,病禽一般可耐过,但体况和生产性能差。
3.5..1..防治措施。
3.5.1.1.隔离消毒 ①发病舍内消毒1日l~2次,发病舍周围环
境消毒1日1次,全场环境消毒1周2次。②发病舍进行封闭,有
关人员出入必须洗手消毒,脚踏消毒池,每次出入必须喷雾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③固定专用料车,进场、出场也应喷雾消毒,防止
交叉感染。
3.5.1.2无害化处理对病死鸡、污染物集中烧毁。
3.5.1.3饲养管理 ①封闭式管理,消除发病因素,减少应激。
②应保持良好通风,防止因保温而减少通风量,继发大肠杆菌病及
慢性呼吸道病。③舍内应尽量保持暗光照,尽量勿惊吓鸡只,减少
因应激引起的鸡只死亡。
3.5.1.4疾病预防治①口服抗病毒药及中草药,同时口服电解多
维,增加抗应激能力。②防止继发感染,口服肠道易吸收的药物防止大肠杆菌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
3.5.1.5 治疗 抗病毒、预防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
(1)抗病毒,感染初期投用干扰素辅以转移因子等如病毒唑或盐酸吗啉胍(病毒灵0.01%~0.05%饮水,连用5~7d,或盐酸金刚烷胺或盐酸金刚乙胺0.05%~0.08%拌料连用5~7d(产蛋鸡慎用)。也可用荆防败毒散、柴葛解肌汤或板蓝根2g/只·日,大青叶3g/只·日,粉碎后拌料,配合防制。
    (2) 预防并发或继发感染,双黄连辅以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配伍恩诺沙星和免疫增强剂等0.005%饮水,连用5~7d,以防止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继发感染与混合感染。
(3)增强机体抵抗力,清瘟败毒散多味制剂、配制调节体液平衡的营养液,倍量添加维生素C等。
3.24.1.6、免疫预防  
  不推荐使用疫苗。

3.2.2中毒病
  在鸡病防治过程中,由于用药不慎或用药过量引起药物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常给养鸡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尤其目前很多放养公司的用药程序的使用,造成了高药费成本的支出,增加了鸡体的药物残留,人为驯化出耐药菌株群,提升了食品的不安全性,现将鸡群常见药物中毒救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土霉素慢性中毒土霉素广发用于防治鸡群传染病和肠道疾病。但如果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引起鸡群中毒,造成鸡只死亡。  

   1.中毒表现鸡多表现为慢性症状,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嗉囊内充满液体;拉稀并带有血丝;羽毛干涩,无光泽;肌体逐渐消瘦,腿瘫软;鸡冠萎缩,皮肤呈紫色;母鸡产蛋量降低或停产。  

   2.救治方法⑴用土霉素防止鸡的某些传染病和肠道疾病时,一般一个疗程用药时间不能超过5天,且要间隔1个月后方能再次使用。⑵对于个别病鸡的治疗,一般按每公斤体重1次灌服土霉素25~50毫克,每日2次,连续时间不能超过5天。⑶一旦发现鸡只土霉素中毒,应立即给鸡只饮用绿豆水或甘草水,同时每只鸡内服维生素b1或维生素c10~20毫克。  
     二、磺胺类药物中毒鸡病防治常用的磺胺药物主要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恶啉、磺胺异恶啉(菌得清)、磺胺甲基恶啉(新诺明)、磺胺咪和增效敌菌净等。这类药物具有性质稳定、使用方便、药效发挥快,疗效好、治愈率高等优点。一般可用于防治鸡伤寒、鸡霍乱和鸡球虫病等多种疾病。但如果使用量过大或连续使用时间过长,有些磺胺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也会产生毒性反应。  

   1.中毒临床症状及病变
⑴急性中毒:患鸡表现为兴奋、腹泻、拒食、痉挛、麻痹等出血性综合征一些临床症状。
⑵慢性中毒:常见于超量用药连续1周左右发生,鸡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量增加,冠及肉髯苍白,头肿大并发紫,便秘或下痢,产软壳蛋或薄壳蛋,产蛋量明显下降。
(3)剖检可见皮肤、肌肉和内部器官出血为常见的病变。轻度中毒的病鸡,骨髓由正常的暗红色变为淡红色,严重中毒的病鸡变为黄色。全部肠道有弥漫性出血斑点。盲肠可能含有血液。腺胃和肌胃角质层下可能出血。肝肿胀呈现淡黄色并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脾脏肿胀,有出血性梗死和灰色结节区。心肌出血呈现刷状,心肌中的灰色结节区与肝脏、脾脏、肾脏和肺中所检病变类似。

   2.防治方法⑴使用磺胺类药物除首次量加量以外,其它情况下均不可超剂量使用。常用的磺胺类药物一般混饲量为0.1~0.2%,连续用药时间不可超过1周,并且要求用量准确,拌料混药要均匀。⑵如果发现鸡群中毒,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大剂量的饮水。同时在饮水中添加0.5~1.0%的碳酸氢钠或5%的蔗糖。饲料中同时添加0.05%的维生素k,b族维生素的用量要增加1倍。内服适量的维生素c以对症治疗出血。一般经过3~5天的治疗,大部分患鸡均可恢复正常。  

三、霉变饲料中毒,是鸡吃了霉变饲料后,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中毒性疾病,是现代养鸡业中最多见的中毒性疾病之一。小鸡以下痢、生长发育缓慢、病弱鸡层出不穷、死亡迅速增加为特征,近几年的所谓“腺胃炎”的发生也与霉菌饲料污染砣不离干系。
    1.病因
    致病霉菌产生的霉菌霉素是致病的原因。已知有3种对家禽危害最大,即黄曲霉霉素、褐黄曲霉毒素与镰刀菌毒素。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夏秋霉雨季节发病率最高,因为这两个季节气温高、湿度大,饲料极易霉变。如一批饲料被霉菌污染,所有食用该批饲料的鸡群都会发病,发病时间一般在食用该批饲料的3-5天内出现。品种与日龄不同,管理条件的好坏,则发病迟早有一定差异,但最迟不会超过7天。
    2.临床症状
    小鸡食用霉变饲料后的3-5天内,鸡群首先表现食欲下降,挑食,料槽内剩料较多,同时群内出现相互啄食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鸡群中出现较多精神不振、羽毛松乱、行动无力、藏头缩颈、双翅下垂的病鸡。严重的病鸡,冠脸苍白,排出的粪便带有黏液或为绿白色稀水状,并逐渐消瘦,5-7天后出现死亡,逐渐增多。部分食用霉料过多、中毒较重的鸡,发生急性死亡。
    青年鸡发病症状基本与小鸡相同,但其中相互啄食、瘫腿等症状比小鸡严重得多。
    产蛋鸡食用霉变饲料5-7天后出现病状。开始时许多鸡的粪便表面上覆盖着一层铜绿色的尿酸盐此时鸡的粪便大多数成形。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粪便迅速增加,并逐步变成为稀水状的黄褐色与绿白色粪便,较严重的病鸡则排出茶水状的潜血便。由于严重下痢,病鸡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不食,嗉囊内有酸臭的宿食水,冠脸颜色由鲜红丰润变为暗红干皱,失去光泽,最后变为黑紫色,严重者开始零星死亡,较大的鸡群会出现啄食癖,它们相互啄食羽行、肛门等,其中以脱肛、啄肛危害最大,可使许多产蛋鸡输卵管、肠道被啄出而死亡。这是霉菌中毒引起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此时鸡群的产蛋量迅速下降,开产不久的新母鸡产蛋量停止上升,同时出现较多的软皮蛋、薄壳蛋与砂顶蛋。此期种蛋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显著下降。
    种公鸡食用霉变饲料后,冠体由鲜红色逐步变为深红色,失去红润光泽,极像长时间缺水引起的变化。采精时,精液数量明显下降,质量降低,稀薄透明。
    3.解剖病理改变
    (1)小鸡与青年鸡:慢性中毒者营养不良,十分消瘦,胸肌淡红色,严重者胸部皮下有浆液性渗出,胸肌和大腿部肌肉有红色、紫红色出血斑点。腺胃肿胀,肝脏变化比较突出,肝肿大,褐紫色,表面有许多灰白色小点或黑紫色斑点,严重者肝表面出现一层白色渗出物。心脏水肿、晶亮,脂肪消失。
   (2)产蛋鸡与种公鸡:嗉囊内容物酸臭,肝脏表现淡黄褐色,肿大,表面许多红色、黑紫色出血点。卵巢上的卵子变为甘蓝菜花样或破裂,卵黄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种公鸡肝脏与肾脏表现均匀肿大与紫红色,胆大、充满胆汁,睾丸萎缩,肠黏膜严重充血、出血。
    4.诊断
    根据鸡群症状、解剖病理变化、饲料霉变史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停用霉变饲料鸡群病状消失,即可确诊为霉变饲料中毒。
    5.预防
    饲料存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低层与靠墙壁的地方设置隔潮设备。粉碎后的配合饲料,不可存放时间过久,湿度大的季节要随配制随应用并添加优质降霉制剂。
    6.治疗
    确定或疑似霉饲料中毒,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优质饲料,同时在饲料中加入0.06%的土霉素、0.2%的食母生、0.03%的痢特灵,连续使用5-7天,可用绿豆加甘草熬水喂饮鸡中。
4鸡场兽医工作制度的建设
4.1兽医室管理
4.2废弃物处理
4.3疫情报告
4.4无害化处理
4.5场区卫生管理
4.6合理用药
4.7防疫
4.8检测工作
4.8.1水质检测
4.8.2抗体检测 主要检测新城疫、禽流感抗体。
4.8.3药敏试验
4.8.4病原分离
4.8.5饲料分析
49消毒制度
4.10重要传染病的应急预案
4.11解剖室的管理
4.12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观念是指预防临床或亚临床疾病发生的一种养鸡生产体系。核心是预防(防止)病原体进入鸡群体形成危害,是疾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生命的安全,包括鸡体的舒适、安宁、福利。因此,也可以说生物安全就是养鸡生产处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
生物安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实践证明,鸡场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要比因不建立或建立不完善而发生疫情所造成鸡的生产性能下降,用药、消毒、扑杀、死亡等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小得多。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养鸡业更要提高鸡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生产体系迫在眉睫。
鸡场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环境及设施控制、严格人员控制、严格鸡群控制、加强消毒及废弃物与污物的处理。


5、主要参考文献(略)
1、王泽岩 鸡病培训教材
2、视频兽医网病例报告
3、史志诚  动物毒物学
4、廖明   中国兽医发展论坛专题报告文集


世界粮农组织监测禽流感H5N1病毒已出现变异,目前正在亚洲等地扩散,有可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越南及中国的部分地区已出现该变异毒株,目前认定为H5N1-2.3.2.1毒株、232x也就是目前我们所用疫苗RE6株所对应的一个分支,由于H5疫苗接种频繁,具有多血清型的H5N1,就会产生逃逸变异现象,出现不同血清型、新变异型流感毒株流行。RE-6不同毒株间的交叉保护性也有差异,因此RE-6疫苗只能保护一部分RE-6毒株。世界卫生组织把禽流感分为09十个分支。在20002005年在我国各个分支都有感染,情况非常复杂。2005年我国对禽流感采取强制免疫。结果导致,在2005年~2009H5中的2.3.42.3.27分支成为主要的感染毒株,其他的分支减少了。其中这三个分支的病毒也存在此消彼长的发病情况。例如,之前我国北方以7分支为主要发病的分支,但是0910年的发病情况都是以2.3.2为主。我国多个科研机构都得到了相似的研究结果。这表明,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在不断重组、变异。一些科研院所实验显示,现有疫苗在保护不发病方面是100%不保护,在保护不死亡方面是10-100%保护。据笔者最近走访了河北、聊城、德州等华北近千家鸡场所见所闻,无一幸免。如果说有谁家没闹流感,那要看所谓没闹的标准是什么呢?
关于市场上高价的所谓地方毒株制备的疫苗,毒株采集的是哪里的呢,我感觉不同地区毒株是存在差异的,有人说做了高价的流感疫苗就闹得很轻或者不闹,可是笔者认为没有证据显示这和高价苗有关,因为只做免费苗的人也有闹得很轻的,做了高价苗的死亡率也有很高的,好多人有个认识误区有什么疫苗就有什么毒株,现在H5的变异株很多,没有制备疫苗的多了,制备成疫苗的只能说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所以不排除个别厂家炒作概念株的嫌疑。问题是流感、传支等病毒血清这么多型号,疫苗又能做几种,也许有的朋友会质疑我说的,拿H9流感苗为例,试问现在市面上有多少毒株制备的正规H9疫苗大家清楚吗,①H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p株,1998年分离自河南濮阳, 是国内厂家运用最多的毒株,从28个毒株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抗原谱广,免疫原性佳的特点②WD株于1998年分离自河北望都,支持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姜北宇教授。③SS株1994年广东分离,支持单位为华南农业大学 ④HL株2001年从洛阳的临床发病病例中分离到的⑤SD696株于1996年分离自山东,支持单位:哈兽研 ⑥Sy株西北区唯一的禽流感疫苗,支持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⑦LG1株于2000年分离自山东⑧L株奥兰百特采用⑨YBF003株青岛易邦采用⑩F株1998年分离自上海的,经过反向遗传改造的毒株,支持单位:扬州大学刘秀梵院士 (11)S2株支持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12) NJ02株,支持单位: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综上这些疫苗我们养殖户不可能都打吧!!!  由于频繁的免疫现在流感变异也就是很正常的了。估计疫苗采购者才不管流行什么毒株呢,他们不养鸡。
今后养殖业还要从自身找问题,饲养管理是重点(如病鸡还放在大群笼里,相当放了个传染源),机体免疫,现在免疫抑制也是一个大问题 肿瘤病毒、传染性贫血等病毒隐性感染率极高,直接影响到蛋禽的抗病力、免疫力问题;导致禽群极易感染传染性病毒病等,如流感病毒。同时也导致接种疫苗后特异性抗体产生受阻,或抗体滴度维持时间短(免疫球蛋白形成受限);导致接种效果不佳现象的产生,从而更易造成疫病流行。饲料霉变导致毒素中毒现象(便宜的脱霉剂用了不如别用),部分鸡毒素中毒后,免疫组织受到损害;抗体水平出现异常,导致个体出现感染,并由个体感染波及全群。禽群接种次数、密度不佳 (基础免疫差)。部分养户(场)重视度不够。到夏季后一般接种H5疫苗间隔4-5个月者居多,注射剂量偏小(成鸡建议做到近1毫升,油苗在鸡体承受的范围内注射的次数和剂量和抗体的高低是成正比的)。由于毒株类型较多:此次H5流行,是多个毒株同时在传播发生,不单纯是变异株,由于抗原性差异,即使抗体很高也不能提供很好的保护,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数量禽流感病毒存在侵袭易感鸡群,鸡群就会发病。建立非易感鸡群才是控制流感有效措施
笔者感觉有的打了多次抗体也没上来,可以适时做抗体检测,还有就是抗体水平不代表所有,只是一种检测疫苗效果的比较标准的方法,流感抗体检测只能检测现有病毒株,不能检测没疫苗的病毒,也就是说感染了疫苗之外的毒株,是检测不出来的,也不能测抗原,再说由于某些原因群体里有部分不产生抗体的鸡或易感鸡排毒,时间长了群体抗体下降导致发病已成为常见病。而流感和传支、新城疫等的关系我们以前已说了很多,不在累述。总之易感季节投一些抗病毒药是没亏吃的。希望我们的观点对于那些迷茫的养殖朋友对你们有所帮助,对于那些有时间看了这篇资料的朋友,希望对你们也有帮助!!!
还有就是兽医一定要了解你用的药品,厂家或者业务员告诉你的好多都不是真实成分,有时你觉得起作用了,其实是已经快好了,或者你有的药里面含指那个病的成分,但不是你理解的那个病。只有了解了药品,在鸡病确诊后,治疗上心里就更加心里有底了,对支原体、鼻炎等药物可以控制的的疾病能用到点上,而不是试探的用药,而对于流感来说,死亡率一旦起来,控制起来就很麻烦了。兽药是治疗疾病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新养殖思路,搞好管理才是可行之道。
以上内容好多是我摘抄论坛里网友和老师的观点,我抄录整理了一下。大家不要误会额!!!!

就目前而言,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用疫苗进行控制是普遍接受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其毒株的复杂性,使得其防不胜防。事实上是失败的,只个事实不容否认。但是也不能说是绝对没有效果。只能说用疫苗预防只是其措施之一。从发病诱因上寻求其预防办法才是最终的出路。疫苗控制病毒性疾病应该说是唯一有效措施,由于流感病毒的特殊性,亚型多,变异快,不同亚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就目前科学技术还不能研制出确实有效疫苗对付流感病毒不感染鸡群。综合这些因素,依靠疫苗控制流感是完全错误的事情。。                如果不使用疫苗来控制流感,那么发病鸡群就要封锁扑杀,但中国政府不愿意为这买单,所以政府只有研发疫苗来控制流感。使用疫苗带了的损失更大,疫苗的使用加剧了流感病毒变异,造成疫苗总是跟着流感病毒跑,每年流感发病有增无减,这部分损失只有养殖户自己买单。                         所以,依靠疫苗防控目前的禽流感应该说过不是明智之举,免疫只是对机体防御系统加了个不完整有漏洞的保护伞,疾病的发生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但是现实呢;死鸡处理不当、病鸡到处流通、环境污染严重、消毒小养殖场不重视等等,免疫只是心里安慰罢了。 流感疫苗免费强制免疫来说,免费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免了后还死鸡就不好了。好事变坏事、究其内部原因,我想我们这些基层兽医心里最清楚。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一错再错,先是禽流感,再是蓝耳病。目前花在疫苗生产、供应、采购、注射疫苗的钱比当初扑杀不知要多多少倍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捕杀赔偿措施。再来一个类似疾病还要重蹈覆辙。唯一的成果是拉动了疫苗、兽药、扎鸡队产业。
          我认为,国家应该利用疫苗厂的税收,建立烈性病捕杀赔偿基金,用于将来再有类似疾病时的扑杀赔偿。向高致病性禽流感这样的重大疫病,肯定应该按国际规则,走“检疫-捕杀-生物安全”的科学之路,但我国复员辽阔,家禽饲养量大,饲养方式多元化,饲养户(场)众多,疫情复杂,疫病防控体系、措施、技术落后,疫情不透明,其实难以透明,更确切的讲也不能透明,一句话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彻底消灭重大疫病的财力、能力、技术、体制........。更可惜的是已经错过了消灭像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佳时机。现实一点讲,疫苗免疫是没办法的办法,也是唯一可操作的防控高致病性疫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现今流行的疾病都比较复杂,使用疫苗防控只是在理论上可行!多数家禽是因为使用了疫苗之后病情加重的,我不赞同使用疫苗来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有三点:
1  目前的科学尚未对病原体有很深刻的认识,研制出的疫苗只是对特定毒株起保护作用,但事实上大多疾病都是混合感染的。2    没有系统有效的配送措施和检测方法来保障疫苗的质量。
3    没有有效的检测来保障受体在使用疫苗时是绝对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在免疫压力下都有变异逃逸的自然选择。所以不单单是起禽流感,所有的微生物传染病都会面临着这个问题。只是变异的速度和机率不同而已。难不成都不用疫苗了。禽流感之所以难防就是因为变异速度快,但是不用疫苗变异速度会减慢多少呢?只怕是对我们的鸡威胁更大了吧?
      中国的国情使得我们的养鸡现状不容乐观,但是这个国情中是不是更多体现在 养殖环境差 生物安全差 饲养管理能力差 饲料品质不理想 疫苗质量差 防疫思想差等等我们自身的很多方面呢?如果不做疫苗,我们还能靠什么保护我们那可怜的鸡啊!在标准化肉鸡场,用生物安全方法已基本上能控制H5了。这得益于环境中H5较少。H9则大行其道,估计是H9的抵抗力比H5强,病鸡病程长,排除病毒多,环境中病毒多有关。因此,如果环境中H5多了,生物安全还是不堪一击,因此还是需要扑杀,减少环境病毒含量.
     再说兽药问题,前年在‘兽药使用须探讨’中提到过,兽药厂好比兵工厂,必须生产出优质的兽药,前方的将士才能英勇杀敌。好兽药造就好兽医的话不无道理。挂羊头、买狗肉、偷梁换柱是兽药厂的一贯伎俩。说明书、药品标签和实际成份根本不一样,含量的不足,夸大疗效,这都给经验不足、初入兽医行业的朋友造成治疗失误的直接因素。有的厂家把提纯中药的废渣掺兑上价格低的西药,用华丽的包装,印上纯中药、中药的精品、绿色天然、无残留危害,靓丽登场。有没有效果只有鸡知道。在一家养鸡场中,老板拿出了从网上购的妥曲珠利,每瓶1KG价格80多元让我看看,我说看,看不出名堂。你用着效果咋样?老板说用完后还有西红柿样粪便。这说明此药无效。电话销药,是现在销药的时髦。娇滴滴的声音,把一些养户叫昏了头脑。给假兽药提供了进门的机会。虽说GMP的实施,对兽药行业进行了规范。假劣兽药困扰着养鸡行业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4-06
看帖回帖是一种应尽的义务,不错,支持了……



养鸡场兽医工作
          
1、鸡场兽医的基本职能
2、鸡场或养鸡小区的现状及问题
3、当前流行鸡病的诊断与防治
3.1鸡病流行特点
3.2主要流行鸡病的诊断与防治
3.2.1低致病性禽流感
3.2.2中毒病
4、鸡场兽医工作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大规模养鸡场,设置了专职兽医服务,但大量的中、小规模养鸡场,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设置专职兽医。虽然各处都建立了兽药经营点和兽医门诊部,但不能真正地发挥兽医工作基本职能,不能及时掌握鸡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和合理选择用药。   因此,有人认为“养鸡容易,治病难”,实际上,养、防、治是一个整体,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兽医技术工作结合养鸡者积累的丰富饲养管理经验,充分开展好、发挥好兽医工作的作用,会使养鸡业健康发展,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本人结合多年来临床兽医工作,谈谈对鸡场兽医工作的认识。
1、鸡场兽医的基本职能
1.1  负责鸡场的计划免疫、疾病预防、疾病诊治和用药管理。
1.2  协助鸡场建立良好的饲养规范,监督指导鸡场的饲养管理。
1.3  认真做好兽医每日工作记录,监督检查饲养日志。
1.4  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异常情况,通报疫情。
1.5  协助质检部门完成疫病和药残检测样品的采集及其他与兽医专业有关的工作。
1.6  严格审批各种报表。
2、养鸡场或养鸡小区的现状及兽医工作存在问题

2.1缺乏全面的市场分析、市场规划不力、养殖结构设计和布局不合理,规模化程度低,规范化力度小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严重缺乏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的现状,越来越显示出规模化程度低的弊端。大部分散养农户盲目饲养,在进行养鸡之前缺乏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规划,造成目前养鸡业零散、规模不一,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相关性很弱,防疫水平参差不齐,区域性养殖观念不一致;占养殖绝大比例的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由于疾病综合防控能力较低,形成了疾病多,病情复杂,兽医基础工作趋于空白,很多畜牧小区疏于统一管理和统一规范导致疾病防控难度增大,生产性能普遍较低的状况比比皆是,这与养鸡业的良性发展规律相违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初衷很好,但往往建设好之好其发展就事与愿违。
2.2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在疾病综合防控方面的基础条件薄弱,诊治水平较低.科学养殖观念淡薄,缺失系统的畜牧兽医技术理论培训,往往是出了问题找兽医,而不是将兽医的常规工作落实到实际养殖生产的整个过程。大部分养殖场(户)或基层兽医工作者在饲养管理、疾病诊断与防控、品种选育、饲料配制、疫苗和兽药应用等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高水平的技能或基本常识.对不断发生的新病缺乏创新性诊断与防控措施,从而导致这类疫病的蔓延和流行。
近一年多年,北方区域平均死淘率高达20%~25%,其中传染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与寄生虫性疾病)引起的约占85%、普通病(包括营养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约占15%;在传染病中,病毒病约占80%、细菌病及寄生虫病只占20%左右.以病毒性传染病为主的多种鸡病混合感染是造成鸡病复杂、防控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最终引起病淘率高、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关联到人们餐桌上食品安全方面民生大事。2.3国内养殖结构仍然处于面广、点散的饲养格局,兽医指导性工作辐射面狭窄,兽医工作盲区仍然很多,养鸡场(户)疾病防控人员的观念落后,缺乏基本技术和技能,对区域性流行病认识不足,防控创新力度不大,自然就形成了某些疫病的新疫源地,造成了难以根除的痼疾。
近年来养鸡业经济效益趋向微薄,而决定养鸡业能否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于疾病的防控,因为市场行情是不可预测的,对于每个养鸡场(户)的机遇来说都是公平的,所以养鸡场(户)都非常重视疾病的防治.但是由于相当数量从业人员技能不高、又缺乏相应的检验设备(甚至有些技术人员不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加之于某些药业公司和饲料公司的利益驱使而局限于产品的宣传和误导,造成了防疫体系薄弱、不健全,导致疾病防控水平低下;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及某些致病性野毒株变异的鉴别诊断等水平相当低,甚至于个别防治人员就不懂这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形成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而忽视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及进行有效的病原隔离、环境消毒以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等综合防治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局面;而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又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如免疫失败、免疫覆盖面狭窄、免疫副作用、疫苗研发速度跟不上病原变异速度、细菌抗药性增加、药物残留比较多等的局限性),甚至防治人员和相关的实验设备的兽医常规工作面向养殖场或户仍然是空白。2.4种鸡选育、疫病净化观念或工作滞后
一些种鸡场在注重高产性能选育的同时,忽略了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另外,一些经种蛋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等在很多养殖场(户)均有发生,这与种鸡场净化不力,非SPF胚疫苗和粗制卵黄抗体的应用也有很大关系,比如鸡痘疫苗接种之后而诱发肿瘤性疾病的现象屡见不鲜。。2.5饲养环境差
很多中小鸡场建设初期就违背生物安全措施的基本要求。饲养环境包括卫生隔离条件、场区环境控制水平、舍内环境控制水平、养殖密度、粪便污水处理情况等方面.在养殖环境落后的鸡场,即使选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最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只应有的生产水平,反而为疾病的频发创造了条件。2.6饲养管理水平低
鸡场的直接饲养管理人员90%未进行过专业养殖培训,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鸡群的抵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导致了疫病的不断发生.饲养管理差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2.6.1鸡群免疫的不确切性
免疫时机和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差、疫苗毒力选择不当、应激反应强等原因引起免疫失败,致使传染性疾病的频繁发生。2.6.2不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兽药产品质量不稳定、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不确定等增加了临床兽医处置难度和养殖场(户)乱投药。滥用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对症、给药方法不恰当、不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最后致使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人为造成耐药菌群的形成,终极肉食品药物蓄积残留,最终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不断引发一些药物中毒性疾病。2.6.3饲料问题较突出
很多饲料场(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认识短浅、过分讲成本、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出现了饲料营养含量不平衡、饲料营养浓度低、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仅造成了鸡群生产性能差、蛋重低、生产成本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鸡只对疾病的抵抗力,引发各种营养代谢病、各种营养缺乏症和传染病等的不断流行.尤其霉变饲料的使用和劣质脂肪油导致鸡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起群体疾病的发生,增加了养殖成本,经济效益降低。2.6.4兽医防疫观念淡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不健全,不曾有生物安全措施之概念。
很多养鸡场、(户)或养殖小区缺乏兽医工作的具体指导,对疫病传染的三大环节认识的空白,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再加上养殖环境的不良,人畜的无序流动,养殖场或养殖户各扫门前雪,引进畜禽注意消毒隔离,而往外出时不顾及群体的状态,无一进行消毒处理的行为,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这一点是一些常发疫病滋孽的根本原因。2.6.5鸡群应激反应严重
有些养鸡场(户)在养鸡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缺水、免疫接种、光照不合理等)、环境改变(如高温、噪音、气候突变)等各种因素,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使之抵抗力差,影响了鸡只正常代谢和免疫应答,缺乏动物福利的认识,从而也易引起各种疾病的流行。
2.6.6缺乏实验室诊断和疫病监测技术手段,目前90%以上的中小规模养鸡场和100%养鸡户的疾病检测实验室是空白,甚至于某些区域当地的兽医工作职能部门的实验室的设备也束之高阁无一发辉应有的作用,业内没有一个兽医工作部门具有疫病监测资质或行之常态疫病监测兽医工作单位,因此,缺乏必要的实验室诊断条件和技术水平,不能及时准确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导致检测和临床诊断结果失误或延误最佳诊疗时间,造成防控措施不当或错失防控最佳时机,增加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会。。
3当前流行鸡病的诊断与防治
3.1鸡病发生的主要特点
3.1.1鸡传染病危害严重。随着从国内外频繁地引进鸡的新品种,新的鸡病也随之带了进来;同时随着养鸡场年限的增长,某些“畜牧小区缺乏实质性的管”,疫病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如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的鸡禽流感(其中最危险的血清型有H5、H7型)、传染性法氏囊病(1BD)、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以肾和腺胃病变为主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B)、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CIA)、禽脑脊髓炎(AE)等。
3.1.2疾病种类繁多复杂。新城疫、禽霍乱、鸡白痢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和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鸡传贫、减蛋综合征等等新病又不断出现。如传染性法氏囊病过去只独发于鸡,而现在发现鹅、鸭、雉鸡等也可发生;鸡白痢过去认为只发生于雏鸡,现在中鸡也感染;大肠杆菌病现在还出现了脑型、肿头型、眼型等新类型;过去禽流感和禽副黏病毒病在水禽鸭与鹅不发病,但现在也能造成大量死亡。多原因的混合感染增多,尤其因为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因素的发生如应激因素往往引起诱发或继发传染病的蔓延。集约化养鸡的特点决定了禽病发生的复杂性,往往呈现多发性、并发性感染,很少单独发病。如坏死性肠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常与球虫病有关;大肠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与病毒(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有关;支气管炎病毒或喉气管炎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引起呼吸道病;法氏囊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禽流感经常与大肠杆菌、新城疫等并发或相继感染。混合感染后会产生混合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会随各种病原体之间的比例改变而改变,而很少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给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或根除造成了困难。
31.3典型疾病非典型化。某些疫病在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发生了新特点:如以前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典型临床症状发生的鸡新城疫,现在逐渐被非典型性新城疫所代替,表现为发病率不高、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剖解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低,这给本病的诊断、防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又如鸡白痢已由雏鸡逐渐发展到成年鸡,可造成产蛋率下降。兽医实践中常常发现不少疾病不像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即非典型化。如鸡新城疫、鸡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都出现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较高,给诊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1.4混合感染危害加剧。临诊中常有混合感染病例。病毒性混合感染,如禽流感与新城疫和/或大肠杆菌病、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支、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小鹅瘟等;病毒性与细菌性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等;细菌性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等。
3.1.5条件性病原变为非条件性病原。在主要病毒性疾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细菌性疾病越来越严重。如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鼻炎等。据初步统计,鸡细菌性疾病大约占30%~40%,且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大肠杆菌病由于污染严重,血清型多,易变异,传播途径多,表现的类型多,已成了当今养鸡业很棘手的病。由于某些鸡场药物品种少,长时间使用单一抗生素,致使抗药菌株不断出现,治疗效果普遍较差,给集约化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众所周知,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时,才使动物发病,而现在发现它也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它不仅通过消化道而且多数通过呼吸道感染。又如葡萄球菌病不一定要具备夕L伤这一条件,只要环境或饲料遭污染也可发病。条件致病性病原引起的疫病增多(如鸡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肉鸡矮小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以前人们不曾重视,但由于集约化鸡场饲养密度大,禽舍潮湿,通风不良等因素,引起疾病的暴发,特别是在一些环境卫生条件差、防疫水平低的鸡场易发生。据调查,白羽白壳蛋鸡和白羽肉鸡对鸡葡萄球菌病非常易感,可造成20%-50%的死亡率;雏鸡,特别是新生雏鸡的绿脓杆菌感染可造成25%-50%的死亡率。
3.1.6饲养管理水平对疾病影响突出。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饲料营养成分不全会造成营养物质缺乏症,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药物使用不当会产生抗药性或中毒,如磺胺类、痢菌净中毒;饲料加工、管理不当也可引起中毒;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管理程序改变所致应急性疾病的发生,甚至诱发相关疾病。
3.1.7营养代谢和中毒性疾病必须引起养鸡工作者的关注。这类疾病种类繁多、发病机理复杂,具有发病慢(一般要经过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发病率高(往往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病程长等特点且多伴有酸中毒和神经症状、体温偏低,病鸡多有生长发育受阻、营养状况不良、消化机能紊乱和生产性能降低等各种各样的表现,没有传染性,比如饲料的营养不均衡、某些药业公司或放雏公司以鸡病早期预防为噱头的用药程序累计添加导致药物慢性中毒。该类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一般情况下以下因素会导致营养代谢病的发生:日粮中营养物质不全、不足或比例不当;患了慢性胃肠道疾病(尤其腺胃炎)、肝病等造成消化不良;特定时期的营养需要量增加(如在应激、发热、疫苗注射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饲料中抗营养物质的作用(如豆科植物里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导致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利用机能障碍等);污染因素(如工业三废中的劣质脂肪油、农药化肥、霉菌毒素等);长时间、大剂量的应用磺胺类及抗生素,造成肠胃微生物区系的紊乱而影响消化吸收等。
3.2主要流行鸡病的诊断与防治案例
3.2.1低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特点
1、潜伏期 : 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病毒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应激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影响因素是日常管理程序的改变有关。一般为3~5天。临床常见病程多为25天左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临床症状一样差异很大,通常表现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
2、传播方式 :粪尿、病死禽、种蛋、物品器具、人员流动。局部区域以不间断零星流行,大区域面积爆发流行极少;某些中小规模种鸡场的种蛋垂直传播,某些养殖小区的和养户的蛋产品在广大的市场流通、发病鸡或病死鸡、循环用的蛋箱、鸡舍内的粪便和污物在公共的场所经过流通,在区域范围内的严重破坏了疫病的三大链条,这也是该病屡阻不断、总防总发的主要原因。
3、免疫预防效果不佳 : 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很大困难。目前预防禽流感还没有理想的疫苗,现有的疫苗有弱毒疫苗、灭活油乳剂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使用弱毒疫苗具有突变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危险,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差、成果高,而且这些疫苗的应用还会影响禽流感疫情监测。
4、易感鸡:近一年来,某些区域的鸡流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蛋鸡、肉鸡多为疑似新城疫病的表现形式而所识,在产蛋鸡的高峰期引起的产蛋性能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继发感染导致批量死亡成为养鸡场(户)的头疼问题。肉鸡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很普遍,若并发或继发禽大肠杆菌病、慢性支原体病、曲霉菌病等时,就会出现高死亡率。蛋鸡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初期产蛋的蛋质的性状有所改变、产蛋率轻微下降,中期蛋壳质量变化突出、产蛋率明显下降,出现零星死亡,死亡率为5%~15%。
临床症状
1、急性感染,死亡率为5%~15%,可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等其中一组或多组症状。初期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叫声减小,缩颈,嗜睡,采食量减少或急骤下降,嗉囊空虚,排黄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眼流泪,有气泡。后期部分鸡有神经症状,表现头颈向后仰,抽搐,运动失调,瘫痪等。产蛋鸡感染后,蛋壳质量变差、畸形蛋增多,会出现软壳蛋、无壳蛋、退色蛋等。2~3天产蛋开始下降,7~14天产蛋可下降到30%~60%,严重鸡可停止产蛋。恢复后鸡群持续1~5周产蛋开始上升,但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平。一般经1~2个月逐渐恢复到70%~85%的水平。种鸡还表现种蛋受精率下降20%~40%,并导致10%左右的死胚,雏鸡弱雏率增加,10%~20% 的雏鸡在一周内出现死亡。感染后往往造成鸡群的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降低,常常易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当这类毒株感染伴随有其他病原的感染时,死亡率的幅度急剧上升,高死亡率主要出现在青年鸡、产蛋鸡或严重应激的鸡,损伤主要发生在呼吸道、生殖系统、肾或胰腺。
2、慢性感染,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无毛皮肤发绀,神经紊乱和拉黄白、黄绿或绿色稀粪等顽固性腹泻。
3、隐性感染  不表现任何症状,疫区感染率能够达到50%左右、非疫区感染率可达到40左右%,多集中在夏末秋初。
  病理变化
①广泛性出血。可见腹膜、肠、胸腹浆膜表面及嗉囊皮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从小淤点到大块血肿。
②窦炎、头部和睑部水肿。皮肤发绀,皮下胶样浸润,尤其是头颈皮下。在皮肤、冠和肉垂上常有充血出血和坏死性的变化。
③泄殖腔充血、出血、坏死。
④典型的腹膜炎。常见在气囊、腹膜或输卵管上有灰黄色渗出液及纤维素蛋白性干酪样渗出物,或有脓性纤维素性蛋白性心包炎和气囊炎。急性型者还可见到腹部脂肪、腿肌、胸肌出血、心包积液,心包增厚和肝出血等。
⑤腺胃、肌胃出血,胰腺有黄白色花斑样坏死斑。
⑥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卵黄液变稀薄;初始卵泡变性坏死,严重者卵泡破裂,卵黄散落到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腹腔中充满稀薄的卵黄。输卵管水肿、充血,内有浆液性、粘液性或干酪样物质。公鸡睾丸变性坏死。
⑦有病毒性脑炎症状,后枕骨出血。
三、诊断
     本病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 1、2、3等   )和典型病理变化(1、2、3等  )可做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诊断意义主要集中在生殖系统尤其输卵管内的絮状凝固蛋白的出现。但确诊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实验室诊断3.4.1实验室工作规程
3.4.2实验室必备设备3.4.3血清学检查
3.4.4微生物学检查3.4.5寄生虫检查
3.4.6营养成分及毒物分析
快速诊断试剂盒或条少,现有的快速诊断方法结果不准确,操作不简便,价格偏贵,尤其禽流感和新城疫病的快速鉴别试剂条的临床应用匮乏,导致临床误诊率升高,引起临床处置不当增加病死率。
    本病应注意与新城疫鉴别(列表)。
3.2.禽流感的预后
禽流感的预后因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低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只要没有并发或继发其他疫病,病禽一般可耐过,但体况和生产性能差。
3.5..1..防治措施。
3.5.1.1.隔离消毒 ①发病舍内消毒1日l~2次,发病舍周围环
境消毒1日1次,全场环境消毒1周2次。②发病舍进行封闭,有
关人员出入必须洗手消毒,脚踏消毒池,每次出入必须喷雾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③固定专用料车,进场、出场也应喷雾消毒,防止
交叉感染。
3.5.1.2无害化处理对病死鸡、污染物集中烧毁。
3.5.1.3饲养管理 ①封闭式管理,消除发病因素,减少应激。
②应保持良好通风,防止因保温而减少通风量,继发大肠杆菌病及
慢性呼吸道病。③舍内应尽量保持暗光照,尽量勿惊吓鸡只,减少
因应激引起的鸡只死亡。
3.5.1.4疾病预防治①口服抗病毒药及中草药,同时口服电解多
维,增加抗应激能力。②防止继发感染,口服肠道易吸收的药物防止大肠杆菌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
3.5.1.5 治疗 抗病毒、预防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
(1)抗病毒,感染初期投用干扰素辅以转移因子等如病毒唑或盐酸吗啉胍(病毒灵0.01%~0.05%饮水,连用5~7d,或盐酸金刚烷胺或盐酸金刚乙胺0.05%~0.08%拌料连用5~7d(产蛋鸡慎用)。也可用荆防败毒散、柴葛解肌汤或板蓝根2g/只·日,大青叶3g/只·日,粉碎后拌料,配合防制。
    (2) 预防并发或继发感染,双黄连辅以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配伍恩诺沙星和免疫增强剂等0.005%饮水,连用5~7d,以防止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继发感染与混合感染。
(3)增强机体抵抗力,清瘟败毒散多味制剂、配制调节体液平衡的营养液,倍量添加维生素C等。
3.24.1.6、免疫预防  
  不推荐使用疫苗。

3.2.2中毒病
  在鸡病防治过程中,由于用药不慎或用药过量引起药物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常给养鸡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尤其目前很多放养公司的用药程序的使用,造成了高药费成本的支出,增加了鸡体的药物残留,人为驯化出耐药菌株群,提升了食品的不安全性,现将鸡群常见药物中毒救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土霉素慢性中毒土霉素广发用于防治鸡群传染病和肠道疾病。但如果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引起鸡群中毒,造成鸡只死亡。  

   1.中毒表现鸡多表现为慢性症状,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嗉囊内充满液体;拉稀并带有血丝;羽毛干涩,无光泽;肌体逐渐消瘦,腿瘫软;鸡冠萎缩,皮肤呈紫色;母鸡产蛋量降低或停产。  

   2.救治方法⑴用土霉素防止鸡的某些传染病和肠道疾病时,一般一个疗程用药时间不能超过5天,且要间隔1个月后方能再次使用。⑵对于个别病鸡的治疗,一般按每公斤体重1次灌服土霉素25~50毫克,每日2次,连续时间不能超过5天。⑶一旦发现鸡只土霉素中毒,应立即给鸡只饮用绿豆水或甘草水,同时每只鸡内服维生素b1或维生素c10~20毫克。  
     二、磺胺类药物中毒鸡病防治常用的磺胺药物主要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恶啉、磺胺异恶啉(菌得清)、磺胺甲基恶啉(新诺明)、磺胺咪和增效敌菌净等。这类药物具有性质稳定、使用方便、药效发挥快,疗效好、治愈率高等优点。一般可用于防治鸡伤寒、鸡霍乱和鸡球虫病等多种疾病。但如果使用量过大或连续使用时间过长,有些磺胺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也会产生毒性反应。  

   1.中毒临床症状及病变
⑴急性中毒:患鸡表现为兴奋、腹泻、拒食、痉挛、麻痹等出血性综合征一些临床症状。
⑵慢性中毒:常见于超量用药连续1周左右发生,鸡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量增加,冠及肉髯苍白,头肿大并发紫,便秘或下痢,产软壳蛋或薄壳蛋,产蛋量明显下降。
(3)剖检可见皮肤、肌肉和内部器官出血为常见的病变。轻度中毒的病鸡,骨髓由正常的暗红色变为淡红色,严重中毒的病鸡变为黄色。全部肠道有弥漫性出血斑点。盲肠可能含有血液。腺胃和肌胃角质层下可能出血。肝肿胀呈现淡黄色并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脾脏肿胀,有出血性梗死和灰色结节区。心肌出血呈现刷状,心肌中的灰色结节区与肝脏、脾脏、肾脏和肺中所检病变类似。

   2.防治方法⑴使用磺胺类药物除首次量加量以外,其它情况下均不可超剂量使用。常用的磺胺类药物一般混饲量为0.1~0.2%,连续用药时间不可超过1周,并且要求用量准确,拌料混药要均匀。⑵如果发现鸡群中毒,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大剂量的饮水。同时在饮水中添加0.5~1.0%的碳酸氢钠或5%的蔗糖。饲料中同时添加0.05%的维生素k,b族维生素的用量要增加1倍。内服适量的维生素c以对症治疗出血。一般经过3~5天的治疗,大部分患鸡均可恢复正常。  

三、霉变饲料中毒,是鸡吃了霉变饲料后,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中毒性疾病,是现代养鸡业中最多见的中毒性疾病之一。小鸡以下痢、生长发育缓慢、病弱鸡层出不穷、死亡迅速增加为特征,近几年的所谓“腺胃炎”的发生也与霉菌饲料污染砣不离干系。
    1.病因
    致病霉菌产生的霉菌霉素是致病的原因。已知有3种对家禽危害最大,即黄曲霉霉素、褐黄曲霉毒素与镰刀菌毒素。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夏秋霉雨季节发病率最高,因为这两个季节气温高、湿度大,饲料极易霉变。如一批饲料被霉菌污染,所有食用该批饲料的鸡群都会发病,发病时间一般在食用该批饲料的3-5天内出现。品种与日龄不同,管理条件的好坏,则发病迟早有一定差异,但最迟不会超过7天。
    2.临床症状
    小鸡食用霉变饲料后的3-5天内,鸡群首先表现食欲下降,挑食,料槽内剩料较多,同时群内出现相互啄食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鸡群中出现较多精神不振、羽毛松乱、行动无力、藏头缩颈、双翅下垂的病鸡。严重的病鸡,冠脸苍白,排出的粪便带有黏液或为绿白色稀水状,并逐渐消瘦,5-7天后出现死亡,逐渐增多。部分食用霉料过多、中毒较重的鸡,发生急性死亡。
    青年鸡发病症状基本与小鸡相同,但其中相互啄食、瘫腿等症状比小鸡严重得多。
    产蛋鸡食用霉变饲料5-7天后出现病状。开始时许多鸡的粪便表面上覆盖着一层铜绿色的尿酸盐此时鸡的粪便大多数成形。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粪便迅速增加,并逐步变成为稀水状的黄褐色与绿白色粪便,较严重的病鸡则排出茶水状的潜血便。由于严重下痢,病鸡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不食,嗉囊内有酸臭的宿食水,冠脸颜色由鲜红丰润变为暗红干皱,失去光泽,最后变为黑紫色,严重者开始零星死亡,较大的鸡群会出现啄食癖,它们相互啄食羽行、肛门等,其中以脱肛、啄肛危害最大,可使许多产蛋鸡输卵管、肠道被啄出而死亡。这是霉菌中毒引起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此时鸡群的产蛋量迅速下降,开产不久的新母鸡产蛋量停止上升,同时出现较多的软皮蛋、薄壳蛋与砂顶蛋。此期种蛋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显著下降。
    种公鸡食用霉变饲料后,冠体由鲜红色逐步变为深红色,失去红润光泽,极像长时间缺水引起的变化。采精时,精液数量明显下降,质量降低,稀薄透明。
    3.解剖病理改变
    (1)小鸡与青年鸡:慢性中毒者营养不良,十分消瘦,胸肌淡红色,严重者胸部皮下有浆液性渗出,胸肌和大腿部肌肉有红色、紫红色出血斑点。腺胃肿胀,肝脏变化比较突出,肝肿大,褐紫色,表面有许多灰白色小点或黑紫色斑点,严重者肝表面出现一层白色渗出物。心脏水肿、晶亮,脂肪消失。
   (2)产蛋鸡与种公鸡:嗉囊内容物酸臭,肝脏表现淡黄褐色,肿大,表面许多红色、黑紫色出血点。卵巢上的卵子变为甘蓝菜花样或破裂,卵黄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种公鸡肝脏与肾脏表现均匀肿大与紫红色,胆大、充满胆汁,睾丸萎缩,肠黏膜严重充血、出血。
    4.诊断
    根据鸡群症状、解剖病理变化、饲料霉变史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停用霉变饲料鸡群病状消失,即可确诊为霉变饲料中毒。
    5.预防
    饲料存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低层与靠墙壁的地方设置隔潮设备。粉碎后的配合饲料,不可存放时间过久,湿度大的季节要随配制随应用并添加优质降霉制剂。
    6.治疗
    确定或疑似霉饲料中毒,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优质饲料,同时在饲料中加入0.06%的土霉素、0.2%的食母生、0.03%的痢特灵,连续使用5-7天,可用绿豆加甘草熬水喂饮鸡中。
4鸡场兽医工作制度的建设
4.1兽医室管理
4.2废弃物处理
4.3疫情报告
4.4无害化处理
4.5场区卫生管理
4.6合理用药
4.7防疫
4.8检测工作
4.8.1水质检测
4.8.2抗体检测 主要检测新城疫、禽流感抗体。
4.8.3药敏试验
4.8.4病原分离
4.8.5饲料分析
49消毒制度
4.10重要传染病的应急预案
4.11解剖室的管理
4.12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观念是指预防临床或亚临床疾病发生的一种养鸡生产体系。核心是预防(防止)病原体进入鸡群体形成危害,是疾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生命的安全,包括鸡体的舒适、安宁、福利。因此,也可以说生物安全就是养鸡生产处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
生物安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实践证明,鸡场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要比因不建立或建立不完善而发生疫情所造成鸡的生产性能下降,用药、消毒、扑杀、死亡等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小得多。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养鸡业更要提高鸡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生产体系迫在眉睫。
鸡场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环境及设施控制、严格人员控制、严格鸡群控制、加强消毒及废弃物与污物的处理。


5、主要参考文献(略)
1、王泽岩 鸡病培训教材2、视频兽医网病例报告
3、史志诚  动物毒物学4、廖明   中国兽医发展论坛专题报告文集情缘分测试姓名配对姓名缘分测试星座配对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6-15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虽然各处都建立了兽药经营点和兽医门诊部,但都不能真正地发挥兽医工作基本职能,还不能掌握鸡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和选择用药。
      大规模养鸡场,设有专职兽医服务;但广大的中、小规模养鸡场,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设置专职兽医。        有人认为“养鸡容易,治病难”,实际上,养、防、治是一个整体,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兽医技术人员职能型工作结合自己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管理经验,充分的开展好、发挥好兽医工作的作用肯定会使养鸡顺利发展,就能够保障养殖经济效益大的提升。
      一、养鸡场兽医技术员的基本职能

第一,负责备案鸡场的免疫、防疫、疫病控制和用药管理。
第二,监督指导备案鸡场的饲养管理活动。
第三,协助鸡场建立良好的饲养规范。
第四,对饲养全过程的疫病控制、用药和鸡只保健进行指导,
并做好记录。
第五,对饲养日志进行监督检查并签字。
第六,饲养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通报疫情。
第七,认真做好兽医每日工作记录。
第八,协助质检部门完成疫病和药残检测样品的采集及其他与兽医专业有关的工作。
第九,严格审批各种报表。
二、目前养鸡场或养鸡小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全面的市场分析、市场规划不力、结构设计不合理,规模化程度低,规范化力度小.
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严重缺乏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的局面,越来越显示出规模化程度低,的弊端.大部分散养农户盲目饲养,在进行养鸡之前缺乏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规划,造成目前养鸡业零散、规模不一,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相差很大,防疫水平不一致;占养殖绝大比例的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由于疾病综合防控能力较低,形成了疾病多,病情复杂,兽医基础工作趋于空白,很多畜牧小区的疾病防控难度大,生产性能普遍较低的状况,这与养鸡业的发展规律相违背.
1.2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在疾病综合防控方面的基础条件薄弱,诊治水平较低.科学养殖观念淡薄,缺失系统的畜牧兽医技术理论培训。
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在饲养管理、疾病诊断与防控、品种选育、饲料配制、疫苗和兽药应用等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高水平的技能.对不断发生的新病缺乏创新性诊断与防控措施,从而导致这类疫病的蔓延和流行.
近几年,我国鸡只的年平均死淘率高达25%~20%,其中传染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与寄生虫性疾病)引起的约占80%、普通病(包括营养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约占15%;在传染病中,病毒病约占85%、细菌病及寄生虫病只占15%左右.以病毒性传染病为主的多种鸡病混合感染是造成鸡病复杂、防控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最终引起病淘率高、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1.3国内养殖结构仍然处于面广、点散的饲养格局,尤其各地的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出现了只建而疏忽管理的现象,在一个养殖小区内就发生散、乱、各自为战的局面,好事做成了坏事,目的是集中管理、集中防疫,提升养殖规模效益,但往往事与愿违,经过多年的接触和自身体验,这些规模养鸡场(户)在卫生防疫方面存在养殖环境选择不合理,不利于防疫,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差,自身污染严重;消毒不合理、不严格;免疫不严格、不科学等问题。。兽医指导性工作辐射面狭窄,兽医工作盲区的养鸡场(户)疾病防控人员的观念落后,缺乏基本技术和技能,对区域性流行病认识不足,防控创新力度不大.。一个养鸡小区内设若干个养鸡场(户),各个养鸡场(户)之间达不到疫病防疫所规定的距离,养鸡小区内缺乏消毒室、兽医室、病死禽无害化处理室等。每一个养鸡场(户)内根据生产需要设若干个养殖单元,养殖单元之间距离无序而又很近。在一个养殖单元内,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鸡又混合饲养,鸡舍之间距离密集。养鸡场(户)门前缺少消毒坑、消毒室、更衣室。鸡舍门前消毒坑、更衣室成为摆设。养鸡场(户)内没有洗涤池、消毒池、消毒室。养鸡场(户)内道路脏乱差。进入养鸡场(户)的人员要消毒、更衣意识缺乏常态甚至不存在的现象;进入养鸡场(户)的经过市场的蛋盘、蛋箱、周转笼等用具缺乏消毒;养鸡环境、鸡舍、设备、用具等缺乏消毒程序;死鸡、污染物在养殖区域内随意抛弃。养殖环境的不合理、各自为战的饲养人员日益频繁交流、外来人员的随意进出和兽医工作开展的一些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即造成一些疾病的循环发生,人们经常提出的全进全出的观念认识狭窄,生产的产品或人员及物品只进入时进行消毒,而一个养鸡场或养殖小区(户)生产的产品出场时100%的缺少消毒环节,潜移默化的将一些养鸡场的鸡群隐性病毒通过产品(蛋、白条鸡、蛋盘、蛋箱、鸡笼等等相关用具或用品流入社会市场中交流传播,疫病传播链条无形的增强、扩大,疫病防控难度增大。近期的温和性禽流感的蔓延与面广、点散,规范化养殖环境安全措施滞后和兽医工作薄弱有着直接关系,个人、与相关的兽医技术员缺乏大局观念,各扫门前雪,导致一个村、一个乡镇的鸡群疫病传播持久、疫源形成,增加了后期养殖防病的压力。

目前养鸡业经济效益趋向微薄,而决定养鸡业能否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于疾病的防控,因为市场行情是不可预测的,对于每个养鸡场(户)的机遇来说都是公平的,所以养鸡场(户)都非常重视疾病的防治.但是由于相当数量从业人员技能不高、又缺乏相应的检验设备(甚至有些技术人员不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造成了防疫体系薄弱、不健全,导致疾病防控水平低下;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及某些致病性野毒株变异的鉴别诊断等水平相当低,甚至于个别防治人员就不懂这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形成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而忽视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及进行有效的病原隔离、环境消毒以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等综合防治措施的局面;而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又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如免疫失败、免疫覆盖面狭窄、免疫副作用、疫苗研发速度跟不上病原变异速度、细菌抗药性增加、药物残留比较多等的局限性),这就要求防治人员的兽医常规工作扎实到具体的养殖场或户,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采取更加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1.4种鸡选育、净化观念滞后.
一些种鸡场在注重高产性能选育的同时,忽略了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另外,一些经蛋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在很多养殖场(户)均有发生,这与种鸡场净化不力,非SPF胚疫苗和抗血清的应用有很大关系.
1.5饲养环境差.
饲养环境包括卫生隔离条件、场区环境控制水平、舍内环境控制水平、养殖密度、粪便污水处理情况等方面.在养殖环境落后的鸡场,即使选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最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只应有的生产水平,反而为疾病的频发创造了条件.
1.6饲养管理水平低.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也影响鸡群的抵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导致了疫病的不断发生.饲养管理差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1.6.1免疫不科学:
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质量差、疫苗毒力选择不当、应激反应强等原因引起免疫失败,致使传染性疾病的频繁发生.
1.6.2药物使用不合理:
目前,不少养殖户普遍存在不注意饲养条件改善和养殖水平提高,却把畜禽健康寄希望于用药,有病吃药,无病也吃药,甚至用抗生素给动物保健。致使兽用抗生素用量远远超过动物疾病治疗的需要量,不但使耐药菌增加,疾病难以控制,增加了饲养成本,同时导致动物难养、病难治、拉料粪、赚不到钱的现状。也许有—天,一些普通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也会因为没有合适药物而束手无策,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滥用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对症、给药方法不恰当、不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最后致使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同时还不断引发一些药物中毒性疾病.
1.6.3饲料问题较突出:
很多饲料场(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认识短浅、过分讲成本、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出现了饲料营养含量不平衡、饲料营养浓度低、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仅造成了鸡群生产性能差、蛋重低、生产成本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鸡只对疾病的抵抗力,引发各种营养代谢病、各种营养缺乏症和传染病等的不断流行.尤其霉变饲料的使用和劣质脂肪油导致鸡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起群体疾病的发生,增加了养殖成本,经济效益降低。
1.6.4兽医防疫观念淡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不健全:
很多养鸡场、(户)或养殖小区缺乏兽医工作的具体指导,对疫病传染的三大环节认识的空白,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再加上养殖环境的不良,人畜的无序流动,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1.6.5鸡群应激反应严重:
有些饲料场(户)在养鸡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缺水、免疫接种、光照不合理等)、环境改变(如高温、噪音、气候突变)等各种因素,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使之抵抗力差,影响了鸡只正常代谢和免疫应答,从而也易引起各种疾病的流行.
2目前我国养鸡业兽医工作缺乏具体开展的措施
2.1缺乏规范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
缺乏引导发展规模化养鸡,加强标准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的具体措施,缺乏查找发生疾病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饲养模式,疏于管理.低水准坚持"防重于治、养防并重"的疾病防治原则,疏于病原隔离、卫生达标、环境消毒到位、防疫合理、药品使用恰当等日常工作.
2.2基层从业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养殖规模.
目前饲料场(户)禽病诊治人员多数是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和个体经营者,还有部分养殖户也加入到禽病诊疗的队伍中,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从业技术人员宣传教育,"要把产品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观念的空白

2.3缺乏培育高产高效的育种体系的认识,忽视蛋传疾病的净化工作.
在种鸡群选育时,既要注重生产性能的发挥,又要考虑抗病、抗应激等因素的潜在危害,建立严格标准化的育种体系,尤其不要仅因为某个种鸡场(户)的暂时利益而忽略了下一代鸡场(户)的长远利益.对于蛋传疾病要从种鸡场(户)开始严格做好净化工作.
2.4弱对养鸡鸡场(户)或养殖小区环境的监控.
环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生产中对鸡群健康和生产影响密切的环境因素有场区的外环境条件和鸡舍的小环境状况两方面.因此必须注重改善这两方面的环境条件,为维持鸡群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2.4.1轻视加强改善鸡场的外环境重要性.
改善鸡场外环境的措施包括:采取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有效措施,加强对鸡场粪便的处理;设置排水净化设施,及时排除污水,注意水源的保护,防止污染;做好灭鼠灭虫工作;严格执行病死鸡只的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搞好环境绿化工作,不断改善鸡场的饲养外环境.
2.4.2忽略鸡舍的内环境.
鸡舍内对鸡群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冷热环境、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灰尘、噪音等,因此要从这几方面着手做好环境控制.如通过提高鸡舍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适宜的饲养密度、适当的通风量等措施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应激;通过合理设计鸡舍、环境绿化、化学物质消除等措施来改善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污染;通过加强通风换气、鸡舍远离饲料加工厂、保持地面干净等措施减少舍内含有机微粒等的灰尘;通过选择安静的场址、噪声小的设备等措施来减小噪音的污染.
2.5缺乏科学饲养管理.
加强对鸡群的科学饲养管理,不断提高饲养水平,增强鸡只的抗病能力,从而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危害.
2.5.1缺乏优质饲料抗病营养的作用,忽视充足的营养供给: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调整日粮配方、科学设计加工工艺、适宜使用添加剂来保证营养全价性;同时要做好饲料的保管,防止霉变的发生,制定科学饲养规程,保证营养充足供应.
2.5.2日常管理重视程度弱、鸡体抗病力低:
包括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与喂养次数、选择优质的雏鸡、减少应激反应、注意观察与挑选鸡群、加强局部黏膜保护并做好日常记录等工作来提高鸡群疾病的预防能力.
2.5.3合理科学的用药及防疫制度认识不充分:
定期做好药物敏感试验,制定用药记录档案制度,避免不合理的用药,预防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通过选择疗效确实的药物、恰当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程等来控制疾病的发生.同时要落实科学的防疫制度,根据鸡场(户)所在地区、疫病发生情况、疫苗性质和其他情况等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另外,通过加强对鸡场的免疫抗体监测,作为免疫的主要依据来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更为有效.。医学界近期已经证实,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往往与肉类食品中的抗生素、激素及其它合成药物滥用后的残留有关。 据《全美新闻周刊》报道,每年大概有多达13万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因动物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然后再通过食物链将这种耐药病菌转给人类,从而使得某些抗生素对人类疾病毫无效力。 时下,畜牧产品是人类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肉类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 事实证明,唯有从饲料这一源头来控制抗生素、激素以及其它合成药物进入动物体内,使得众多畜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不复存在,养殖人员鄙弃某些药业公司或经销商的“动物养殖用药程序”,杜绝临床滥用抗生素,减少动物机体药物的蓄积,那么,危害人体健康的这一大杀手方能随之消亡。

我国的兽药生产、市场和使用都比较混乱。大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兽药或已被淘汰的兽药充斥市场,加之兽药在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中滥用现象十分严重,结果造成防治效果较差和兽药在畜产品中残留量严重超标的双重危害,不但对我国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且由于兽药残留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常常由于畜产品中兽药残留超出限量而被退货、销毁,甚至中断贸易往来。例如出口日本的肉鸡,由于“克球粉”残留量超标,相继被退货和中断贸易.
     我国的畜禽养殖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由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混乱,饲料的卫生质量得不到保障,兽医防疫措施落不到实处,畜禽疾病的种类多、发病率高,滥用兽药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我国还没有真正实行休药期的规定,这是当前我国肉品卫生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根本问题所在。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

   其一,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的建立,要获得产地环境条件认证,该认证要求无公害畜禽产地应当符合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区域范围明确,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其二,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的生产管理有章可循,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的标准要求,严格执行各种畜禽的兽药使用准则、兽医防疫准则和饲料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其三,无公害畜禽基地有标示牌,标明范围、产品品种、责任人。这样,就从源头上解决了我国当前肉品卫生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关键问题。

3今后我国养鸡业中兽医工作的发展趋势
3.1加强科学化管理,健全完善兽医职能性工作,进一步提高综合防控疾病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当前养鸡业真正的竞争焦点是养殖技术和兽医防疫技术的竞争.因此,养鸡业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生产者素质上来发展;提高生产者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防控等综合技能,养鸡业日益集约化、规模化的进程中,兽医化验是规模化养鸡场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化验室不仅能对病鸡作常规的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等作出快速而准确地诊断,而且还可以对某些传染病定期地进行抗体监测,化验室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人和发生,确保规模化养鸡场的安全生产。这是解决目前发病率高、死淘率高、生产性能低、生产成本高的养鸡业现状的最佳途经.
3.2生产标准国际化、防控措施规范化.
比如在饲料中必须杜绝使用国际和国内禁止使用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制定科学性、实用性、综合性监测与防控措施等.
3.3完善养鸡业信息互动平台,进一步提高疾病防控与市场信息等的交流.
通过完善养鸡业的信息网站、举行大量技术研讨(或畜牧业交易)会及扩大科普宣传力度等形式为养鸡业搭起信息互动平台,来提高广大养殖场的疾病诊断与防控技能,同时把市场信息与国家相关政策等也能及时得到交流与互动.
总之,:随着养鸡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迅速发展,越来越要求养殖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当前,制约我国养鸡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疾病问题.由于对新病的发生缺乏完善的快速应急反应体系,诊断与防控措施不力,从而导致一些疫病的蔓延和流行,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世界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的今天,加强鸡病诊断与防控研究及其技术应用推广,已刻不容缓.要改变我国养鸡业鸡病危害的现状、控制疫病发生、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只有让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能认真学习、研究和应用最科学、最先进、最实用的鸡病诊断与防控技术,才能使我国养鸡业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一起努力为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养鸡场兽医防疫保健工作的原则和依据。


(一)鸡病的分类
1.非传染性疾病
2、传染性疾病
(二) 鸡传染病的传播
1、 蛋传播
2、孵化室传播
3、空气传播
4、饲料和饮水传播
5、垫料和粪便传播
6、羽毛传播
7、设备用具传播
8、混群传播
9、其他动物和人传播
10、交配传播
(三) 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未发病鸡场(群)的调查
2、已发病鸡场(群)的调查

3、现症及其发展过程
4、病鸡的年龄
5、病史和疫情
6、平时防疫措施
7、饲养管理和卫生状况
8、生产性能
(四) 鸡病的诊断

1、全群状态的观察
2、病鸡个体检查
3、病理解剖学检查
4、实验室的基础工作须知
5、实验室简单操作方法
6、血清学检查
7、微生物学检查
8、寄生虫检查
(五) 鸡病防治通则
1、平时的预防措施
2、发病时的扑灭措施
3、鸡场场址的选择
4、鸡场的建筑和布局
5、饲料的配合及卫生
6、饮水卫生
7、鸡场的环境卫生
8、用具的消毒
9、纵向通风和正压过滤通风
(六) 鸡场的消毒

1、消毒药及其使用方法
2、消毒效果的检查
3、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七) 杀虫、灭鼠、控制飞鸟
1、杀虫
2、灭鼠
3、控制飞鸟
(八) 免疫接种
1、免疫的程序
2、疫(菌)苗的种类
3、疫(菌)苗的选择和使用
4、疫苗的接种途径和方法
5、紧急接种
6、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7、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
(九) 疫病监测和种鸡的疾病净化
1、疫病监测
2、种鸡的疾病净化
(十) 药物防治
1、家禽药物的使用方法
2、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药物残留
3、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十一)孵化卫生管理

1、 孵化场的设施建设和管理
2、防止管理用具和衣物污染
3、种蛋及孵化场的消毒
4、隔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5、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入
6、孵化场卫生状况的监测
(十二) 鸡场废弃物的处理
1、 搅拌发酵风干法
2、发酵烘干法
3、直接烘干法
4、膨化法
5、鸡场污水的处理
6、病死鸡的处理
7 孵化废弃物的处理
(十三) 鸡常见病的防治
病毒性疾病
新城疫
禽流感
马立克氏病
禽白血病
传染性喉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法氏囊病
禽痘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
产蛋下降综合征
病毒性关节炎
鸡传染性贫血
鸡包涵体肝炎
网状内皮增殖症
肉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征
禽肺病毒感染
细菌性疾病
鸡沙门氏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
禽霍乱
传染性鼻炎
鸡绿脓杆菌病
鸡葡萄球菌病
鸡坏死性肠炎
鸡弯曲杆菌病
第三节 其他微生物性疾病
禽曲霉菌病
禽支原体病
第四节 寄生虫病
鸡球虫病
鸡住白细胞虫病
组织滴虫病
第五节 营养缺乏症及中毒病
维生素A缺乏症
B族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症  
硒缺乏症
痛风
钙磷缺乏和钙磷失调症
食盐中毒
磺胺类药物中毒
笼养蛋鸡疲劳征
脱肛
肉鸡腹水症
氟中毒
附录1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
附录2 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中允许使用的药物
附录3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中允许使用的兽药
附录4 出口肉禽允许使用药物名录
附录5 种鸡及商品鸡参考免疫程序



四、兽医工作的制度建设 
(一)兽医室管理嗣度
第一,兽医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定,搞好自身消毒,防止散毒、散菌。在检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认真、仔细。
第二,兽医人员对死淘鸡只应认真按剖检要求剖检,并做好剖检记录,如有细菌性病(如大肠杆菌病),应按无菌操作要求取样做分离培养。
第三,兽医人员根据剖检或药敏试验进行治疗用药选择,开具治疗用药处方,并存档。
第四,对可疑病死鸡只如需送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诊断的,应密封处理,做好取样、送样记录。
第五,生产过程中如出现疑似重大疫情,兽医要及时上报,及时通知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和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并接受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监督。
第六,兽医室剖检鸡只前应严格消毒,完毕后,对剖检鸡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兽医室有关器具等应严格消毒。消毒完毕后,
兽医人员脱下工作服浸泡消毒,并进行喷雾消毒后方可离开。
第七,除兽医外,其他人员不经允许不得进入兽医工作室。
第八,搞好兽医室的清洁卫生和消毒。
(二)废弃物处理措施
第一,垫料和粪便应在固定地点堆集,进行高温堆肥发酵处理。
第二,病死鸡剖检后应先用塑料袋密封严实后装入密闭桶中,经喷雾消毒后方可运输到焚烧炉处焚烧。
第三,用完的疫苗瓶、药瓶、药物袋、包装袋、包装盒等废弃物应先消毒后集中销毁,不得乱丢。
第四,饲养过程中的垃圾及鸡出栏后清理清扫的垃圾,应运输到距饲养场1 000m以外的地方进行高温堆肥发酵处理。
(三)疫情报告制度
•第一,严格按照上级业务管理部门的规定,发现重大疫病或疑似重大疫病时应及时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擅自处理,对病鸡舍应隔离,专人管理,严格消毒。
第二,疫情报表中所涉及的数据必须经过核实,单位负责人和填表人必须签名,以保证上报数据的真实性。
第三,对需要文字说明的疫情报告,要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楚,数据详细,文字简洁、规范。
第四,各种疫情报表、文字材料,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分门别类及时归档。
(四)无害化处理崩度为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疫病的防控,促进养鸡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养殖污物处理,应坚持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
第二,对养殖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养殖场污物处理设施必须与饲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粪便、污水、病死鸡处理设施,要建在养殖场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第三,对鸡粪便及垃圾的处理。

①粪便是养鸡场的主要污染物,必须采用科学方法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后方能施入农田或作为他用。
②养鸡场清理出的粪便,要用专门运输工具从专门的污道及时运至贮存处理场所。
③粪便的堆积发酵,要根据养殖规模、处理方式,确定粪便堆积的体积大小、添加物比例、发酵时间,确保充分发酵。未能充分发酵的粪便,要经过严格消毒后方能使用。.
第四,对病死鸡的处理。病死鸡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点之一,病死鸡尸体要及时、规范、彻底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病死鸡处理应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应在专门地点或焚烧炉中烧至完全炭化,不易焚烧的应通过浇油等方式确保焚烧完全。特殊情况可将病死鸡投入深埋处理池进行填埋处理,在每次投入鸡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lOcm的熟石灰,处理池填满后,须用黏土填埋压实并封口。
第五,对污水的处理。冲刷鸡舍、环境的污水应经排水暗沟集中流入污水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
第六,做好无害化处理记录,要真实、准确和完整。
(五)场区卫生管理制度
场区卫生分工要明确,有专人负责。
第一,对所辖卫生区,每天清扫2次(早晨、中午各1次),保证干净清洁,无杂乱物品,无垃圾。并消毒2次。
第二,鸡舍内、休息间要求干净、整洁,没有与生产无关的物品。
第三,鸡舍之间无垃圾,每2天消毒1次,场区内保证杂草高度低于20cm。
第四,宿舍卫生由本室住宿人员负责。做到无垃圾、无杂物,衣被整齐,无异味。 + .
第五,伙房、餐厅及伙房仓库卫生由这些单位的管理人员负责,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灰尘、无蝇、无异味、无鼠害。
第六,办公室每天早晨上班前打扫1遍,保证地面干净,桌子上物品摆放整齐,电脑等公用物品保证无灰尘,门窗洁净。
第七,娱乐室每天打扫1遍,电视机等设施保养好。仓库保证干净,物资摆放整齐。另外,各处窗户玻璃始终保证整洁。
(六)用药制度
1.用 药
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家禽疾病是保持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家禽用药除了要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正确诊断疾病、合理用药外,还要注意家禽本身的一些生理特点,如个体小、消化道短、食物通过较快、无汗腺、不会呕吐等而导致的一些用药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减少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 禽类体表羽毛密集,不便使用膏剂、糊剂药物,杀灭体外寄生虫应利用禽类的洗洁习性在细砂中搀入适当浓度的杀虫粉。如杀灭虱时,用0.05%蝇毒磷混入砂土中进行砂浴杀虫。


2 禽类有丰富的气囊,气雾给药可获得较好疗效。

3 禽类的味觉、嗅觉不灵敏,如人的味蕾有9000个,而鸡的味蕾只有29个,因而家禽常会无鉴别地挑食饲料中的食盐颗粒而引起中毒。在饲料中添加食盐时,一定要注意其粒度大小,且要注意混合均匀并严格控制添加剂量。由于不能刺激味觉感受器,达不到反射性健胃作用,家禽消化不良时不宜使用苦味健胃药,而应选用芳香性健胃药(如大蒜)和助消化药(如稀盐酸)。


4 禽类无汗腺,热应激时,呼吸频率已经很高,用解热镇痛药来解救热应激效果不理想,所以应加强物理降温措施,也可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小苏打、氯化钾、维生素C、杆菌肽锌等药物。


5 禽类不会咳嗽,故慢性呼吸道病使用强力镇咳药如可待因等药是没有意义的,此时可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可缓解气管黏膜炎症反应。禽类不会呕吐,禽类内服药物或其他毒物产生中毒时,不能使用催吐药如硫酸铜、去水吗啡等排除毒物,而应采用嗉囊切开术,及时除去未被吸收的毒物。


6 禽类的肾小球结构较哺乳动物简单,有效滤过面积小,故对肌肉注射后经肾排泄的链霉素非常敏感。肌肉注射链霉素易造成家禽休克,甚至死亡,可以选用小剂量的庆大霉素。


7 禽类对磺胺类药物的平均吸收率较其他动物高,当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家禽特别是外来纯种禽或雏禽会产生很强的毒性反应,表现为雏禽脾脏肿大、出血、梗死,成禽食欲下降、产蛋下降、蛋壳变薄,蛋破损率和软蛋率升高。因此,磺胺类药物一般不宜作添加剂长期使用,在治疗家禽肠炎、球虫病、禽霍乱、传染性鼻炎等疾病时应选择乙酰化率低、与蛋白结合程度低、乙酰化物溶解度高而容易排泄的磺胺类药物,并同时使用小苏打以碱化尿液促进乙酰化物排出。使用磺胺类药物复方制剂可减少药量,降低毒性反应。由于硫可以加重磺胺类药物对血液的毒性,引发硫络血红蛋白血症,因而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少喂或不喂含硫的饲料添加剂,如人工盐、硫酸镁、硫酸钠、石膏等。


8 禽类缺乏充分的胆碱酯酶贮备,对抗胆碱酯酶药如有机磷酸酯类都非常敏感,故家禽驱线虫时应慎用敌百虫,禁用敌敌畏,最好选用左旋咪唑、苯骈咪唑类,如阿苯达唑。在用敌百虫驱虫时应忌喂含有小苏打的饲料添加剂,因为在碱性环境中敌百虫可生成毒性较强的敌敌畏而引起严重的中毒。

9 禽类不耐乳糖,产蛋家禽对乳糖尤为敏感。饲料中含乳糖15%时,产蛋会被明显抑制;超过20%时则生长停滞,同时发生严重腹泻。



10 由于禽类的大肠吸收维生素K的能力较弱,或是为了控制球虫病,长期服用磺胺类药物的缘故,禽类很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故在饲料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维生素K。同时,治疗球虫病时添加维生素K有利于控制血痢。


11 禽类对锰元素的需要量较高,相对来说是哺乳动物的100倍,而小肠对锰的吸收率却很低。因此,在饲料中应足量添加,同时要注意饲料中钙磷水平过高对锰元素的不利影响。

12 家禽长期大剂量使用四环素可以引起肝的损伤,甚至引起肝脏急性中毒而造成家禽死亡;四环素还可以引起肾小管的损伤、尿酸盐沉积造成肾功能不全代谢障碍。长期口服四环素和金霉素可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强,影响营养物质吸收,造成呕吐、流涎、腹泻等症状。此外,四环素、金霉素能与血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的钙盐排出体外,阻碍蛋壳的形成,使蛋鸡的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


13 肉禽一般饲养周期较短,应避免长期使用易形成残留的药物如一些含铅、汞、砷、有机氯的药物。肉禽在用氯苯胍治疗球虫病时,剂量为每1000千克饲料添加60克氯苯胍,当超量长期应用时,禽肉会产生异臭味,影响肉质的适口性,所以一般使用本品作为禽球虫病的预防用药,添加量为每1000千克饲料中添加30克盐酸氯苯胍。


14 产蛋禽应禁用降低血钙水平、影响产蛋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四氯化碳;也不能使用影响子宫机能的药物,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肾上腺索和巴比妥类药物,同时也不能使用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药物,如丙酸睾丸酮、己烯雌酚。产蛋禽不能使用莫能菌素,因为本品容易在蛋中残留,而且剂量过大会大大降低其产蛋率。


15 禽类之间有种属差异性,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或槟榔煎剂驱家禽肠道的吸虫和绦虫时,鸭比鸡敏感,内服一次量,按每千克体重计,鸡可用100~200毫克,而鸭只能用30~50毫克;槟榔煎剂鸡可用1~1.5克,鸭只能用0.5~0.8克,而鹅用0.5克就会中毒。用硫双二氯酚给雏禽驱虫,一次投服量过大,轻则引起拉稀等症状,重则引起肠炎、脱水与心力衰竭。喹乙醇尽管对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作用,但由于休药期长、安全范围小、家禽敏感,其中鸭、鹅比鸡更敏感,已被禁止用作鸡和其他家禽的饲料添加剂。

(1)预防用药 商品鸡根据鸡常发病及饲养周期制定用药程序,采取阶段用药。
第一阶段(1~10日龄),防治因垂直传播带来的疾病。育雏初期重点防治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病,选择肠道易吸收的药物。为减少用药应激及降低劳动强度,一般采用饲料给药和1日龄孵化厅注射。
第二阶段(11~20日龄),预防因免疫接种、应激降低机体抵抗力,以预防呼吸道病和球虫病为主。
第三阶段(21~30日龄),以控制呼吸道病感染和病毒性疾病为主。必须选用广谱、易吸收的抗菌和抗病毒药物。
第四阶段(31~40日龄),选择肠道易吸收的抗菌、抗病毒的药物控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种鸡用药依据生产及发病规律制定预防用药程序。
(2)治疗用药兽医根据每日死淘鸡只进行剖检,初步做出诊断,经确诊后确定用药治疗方案。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肠道易吸收的药物进行口服用药,连用3~5天。用药必须在许可范围内选用,不得超范围。
(3)应激用药规定 ①应激指扩群、防疫、寒流、大风、暴雨、高温、抓鸡、转群所引起的病理性反应。②为防止上述应激所带来的损失,以上情况发生前应及时用药,连用2~3天。③防止应激的药物可选用维生素C、维生素E、电解多维。

16.药物的使用、保存、发放为保证用药的效果,防止出现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有关用药做出如下规定:
①根据用药方案申请用药,审批后由药库统一发放;
②各舍用药,到保管处领药必须由领药人签字并由保管员按需清点(药名、用量)是否符合,符合时方可发药;
③各舍用药,现用现发,并由专人配对,专人监督使;
④用药结束,各舍将药品包装统一退回保管人员,由保管人员清点,复核其领用数量,必须一致,不得乱扔,饲养员和保管同时签字;
⑤全场用药结束,兽医应检查、落实用药量,确定是否正确,一旦发现差异应及时查明原因。
17.监督检查兽医监督保管人员发放药物是否正确,检查各舍是否按要求使用药物,杜绝药物使用错误或流失。
18.药物效果的评定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及时对用药作出评定,使用前、后病情是否稳定,如果无效,查明原因并及时上报,及时更换用药,防止耐药性产生。
5.用药注意事项
①明确病因,对症下药(临床诊断、药敏试验)。
②正确的给药方法,科学用药。
③确证用药的剂量及疗程。
④经常了解用药疗效,及时修改治疗方案。
⑤联合用药注意配伍,一种药物有效时无须联合用药,
⑥注意轮换用药,防止耐药性产生,坚持批批不重复。
⑦不要同时使用同一类药物或作用机制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⑧不得将同一种药物或禁止配伍的药物同时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
⑨注重辅助治疗、营养支持和护理,以提高疗效。
⑩严格遵守休药期,按国家规定用药,休药期长的药物可以前期应用,休药期短的药物后期应用。
(七)防疫制度
疫病是制约养鸡业的重要因素,养鸡的健康发展有赖于采取下列综合性防疫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合理免疫接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等以提高家禽的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检疫、隔离、消毒等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康鸡群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疫的基础。从鸡场的选址、布局到饲料的供给、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调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鸡群的健康。要从无疫病区引种,加强检疫。全进全出、隔离饲养的方式有利于防疫。

2.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消毒能有效地消灭散播于环境、鸡体表面及工具上的病原体,是切段传染的重要途径。养鸡场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这对环境的净化和疫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3.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

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要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疫苗的种类、疫苗的质量、免疫的时间、免疫的方法等都很关键。各地鸡病流行情况不同,各鸡群的抗体水平不同,目前尚无适合所有鸡场的通用免疫程序。雏鸡母源抗体的不同,免疫首兔时间不能一致;季节或年份不同,疾病发生程度不一,免疫程序应作适当的调整。每个养殖场要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种类、接种方法等情况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以下程序仅供参考。

4.进行合理的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控制鸡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尤其对尚无有效疫苗或疫苗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鸡白痢、鸡霍乱、大肠杆菌病、鸡败血支原体病和鸡球虫病等,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往往可收到显著效果。

在育雏阶段20日龄的小鸡最易感染鸡白痢和鸡曲霉菌性肺炎,而鸡白痢3日龄就可在雏鸡中发现。若1日龄鸡普遍拉稀多为胎粪的排出,与鸡白痢不能混为一谈。1周龄的雏鸡,若忽视通风,平时不注意消毒卫生,雏鸡就可以感染曲霉菌性肺炎。养到20日龄后的中雏鸡直到青年鸡阶段,球虫病和法氏囊病是危害最大的传染病。鸡球虫病最早在15日龄就能感染,70~80日龄也有发生,但后期感染没有威胁力。鸡法氏囊病常在1月龄易感,40日龄左右为感染高峰期。鸡在产蛋期,鸡痘、鸡寄生虫病、鸡霍乱和鸡慢性新城疫是易发生的主要疾病。

从季节上来看,鸡的一些传染病也有其流行规律。春末夏初是鸡法氏囊病、鸡球虫病发病高峰期,夏秋季节易发鸡痘,秋冬季节易发禽霍乱,早春雏鸡易感染新城疫。另外,鸡的一些应激因素影响也能引起一些传染病爆发。应激因素有:断喙、转群、运输、噪音、变换饲料、气候反常、连续阴雨、高温高湿、温度不均、寒潮袭击、环境肮脏、药物中毒等。如断喙、转群常会引起鸡球虫病和鸡伤寒病发生;鸡场氨气浓度过高,也可感染上呼吸道疾病;如鸡缺乏营养、管理失调、环境恶劣时易发生鸡霍乱等。

根据本场的发病情况和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一个投药程序,有计划地在一定日龄,或在气候转变时期,对鸡群投药可以做到预防在先,防止或减少发病。

5.做好鸡群的检疫净化工作

鸡感染某些疾病后症状不明显,有时治愈后还长期带菌,不仅严重影响鸡自身的生产能力,而且威胁整个鸡群,因此要对这些病进行检疫。目前通常实行定期检疫的疾病有鸡白痢、支原体病、鸡白血病、减蛋综合症等。对检出的阳性种鸡要坚决淘汰,对检出的细菌阳性商品鸡要隔离饲养,进行药物治疗。这样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几次检疫可逐渐净化鸡群。

6.杀虫、灭鼠、控制野鸟

许多昆虫、鼠类和飞鸟是鸡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养鸡场必须杀虫、灭鼠和控制飞鸟。

7.发生疫情时采取紧急措施科学处理淘汰的病鸡和死鸡。
对无治疗价值的病鸡应及时淘汰,以防成为传染源而危害健康鸡;有望治疗的鸡要与健康鸡隔离饲养,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4.防止活体媒介和中间宿主与鸡群接触。如搞好卫生,消灭蚊蝇孳生地,经常捕捉老鼠,禁止猫、狗进入鸡场等。


⑴隔离:当鸡场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指派专人饲养管理。在隔离的同时要尽快诊断,经诊断属于烈性传染病时要报告当地政府和兽医防疫部门,必要时采取封锁措施。

⑵消毒:隔离的同时立即严格消毒鸡场环境和所有器具,彻底清扫垫草和粪便。病死鸡要深埋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最后一只病鸡治愈或处理2周后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消毒才能解除隔离或封锁。

⑶紧急免疫接种:为了迅速控制疫病流行,要对疫区受威胁的鸡群进行紧急接种。可以用免疫血清,但目前主要是使用疫苗。实践证明在疫区内使用疫苗对所有鸡只紧急接种,不但可以防止疫病向周围地区蔓延,而且对某些疾病(如鸡新城疫)还可以减少发病鸡群的死亡损失。但对正处在潜伏期尚未明显发病的鸡只,有可能促进死亡,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病及死亡就会迅速下降,使疫病得到控制。注意:不是所有疫苗均可用于紧急接种,只有证明紧急接种有效的疫苗(如鸡新城疫Ⅰ系、Ⅱ系)才能使用。

⑷紧急药物治疗:对病鸡和疑似病鸡要进行治疗,对假定健康群要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要在确诊的基础上尽早实施,控制疾病蔓延和防止继发感染。

(5).严格执行本场防疫程序 根据季节、饲养计划、疫病流行
情况制定本场防疫程序,必须严格执行,如需变动必须上报,经主
管同意后进行调整。
(6).严格疫苗的保存、使用、发放,做好记录①兽医要根据免
疫计划提前计算好疫苗用量,提前1~2天申请。疫苗到场后兽医
监督保管人员查收疫苗;疫苗符合要求后,放于冰箱冷藏处(2℃~
8℃)保存。②疫苗使用前,兽医先根据饮水量多少计算出该次免
疫需分几次进行,要求免疫时间每栋6小时,根据计划分发疫苗,
要求每份疫苗稀释后1~1.5小时饮完(夏季1小时之内)。③免
疫完毕后,回收疫苗瓶及瓶盖,与发放数量相符合后方可焚烧处
理。
(7).监督检查 兽医注意检查鸡只是否饮到疫苗,可在疫苗中
加入带色素(蓝色)的疫苗专用稀释液。免疫后在每栋鸡舍的不同
部位挑选50~100只鸡检查鸡的喙部或嗉囊是否呈蓝色,如为蓝
色为免疫成功。
(8).免疫效果的评定免疫前采血检测抗体滴度,弱毒苗免疫
后7天进行检测,灭活苗免疫后15~20天进行检测,做到免疫均
匀。如果抗体滴度不均匀或抗体效价上不去,可根据情况进行补
免。
(八)检测工作制度
1.水质检测
(1)检测时间 进雏前3~4天,进雏后每周1次。
(2)检测项目 水井及鸡舍水管中水的pH值要求为7~
7.2。总大肠杆菌数小于230个/L,致病大肠杆菌小于3个/L。
2.抗体检测 主要检测新城疫、禽流感抗体。
(1)检测时间 免疫前1天及弱毒苗免疫后7天进行检测,灭
活苗免疫后15,----20天进行检测。
(2)检测项目 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滴度,免疫后应在原有基
础上提高1"--2个滴度,维持在5~6个滴度。
(3)要求滴度均匀,如有异常,须重新加免或应用免疫增强
剂(白介素等)。
3.药敏试验
(1)检测时间 可根据病情随时采取病料做药敏试验。
(2)检测项目 筛选防治用高敏药物。
(3)要求 根据药敏选用口服而且肠道能吸收的药物。
4.病毒分离 可根据鸡群发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病毒分离,
如鸡只出现异常、用药无效或病因不明可进行病毒分离。按要求
采取病料送检,必须注明时间、舍号、日龄、脏器、单位、送检人。
(九)消毒制度
1.消毒程序
(1)空舍期间消毒(3次) ①清理、清扫后冲刷式消毒1次,
间隔2~4天舍内干燥后进行2次喷雾消毒,每日1次;再间隔2~
4天进行3次喷雾,每日1次,而后密封鸡舍。空舍期间舍外环境
消毒1~2次。②空舍物品消毒,要求使用无腐蚀性的消毒剂,做
到先清洗后消毒。③全场进雏前一天封闭消毒1次(熏蒸)。
(2)饲养期间消毒 ①鸡舍消毒,可根据舍内干湿情况用高压
喷雾消毒或自动喷雾器消毒。鸡舍内消毒要求用消毒药水30ml/
m3。一般标准化鸡舍,120 mXl2 mX3.4 m=5 000 m3/栋,整栋
鸡舍使用消毒药水150 L/栋。②饲养人员入舍、出舍必须用消毒
液洗手,脚踏消毒池或消毒桶将鞋消毒后进入。③环境高压喷雾
消毒,1周1次,坚持先清扫后消毒。④返冲水线,1周1次。当水
质检查发现微生物超标时,及时用消毒剂进行水线返冲。⑤消毒
池药水(鸡舍门口)要求1天换1次。⑥环境消毒,鸡场环境消毒
面积为鸡舍面积的2倍,每平方米消毒药水用量1 000 ml。
(3)消毒剂使用浓度按消毒剂商品标签说明配制。
2.消毒剂的发放、保存 ①根据消毒程序计算消毒药用量申
请。②消毒剂使用必须有兽医监督。③消毒剂使用完毕后,包装
回收必须数目相符合。④消毒剂发放,兽医要依据消毒目的、场
所,事先计算好使用剂量,而后分发,由各舍饲养员操作,并由专人
监督。
3.消毒结果的判定消毒完毕1 h后,由兽医采取空气暴露
法取样送化验室检测微生物数量。
(十)重要传染病的应急预案
1.新城疫的应急预案饲养过程中如果发生新城疫,应立即
遵循以下防治措施。
(1)隔离消毒 ①发病舍内消毒1日1~2次,发病舍周围环
境消毒1日1次,全场环境消毒1周2次。②发病舍进行封闭,有
关人员出入必须洗手消毒,脚踏消毒池,每次出入必须喷雾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③固定专用料车,进场、出场也应喷雾消毒,防止
交叉感染。
(2)饲养管理 ①消除发病因素,减少应激。②保持舍内适当
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舍内通风良好,防止因保温而减少通风量,
继发大肠杆菌病及慢性呼吸道病。④舍内应尽量保持暗光照,尽
量勿惊吓鸡只,减少应激发生,防止鸡只死亡。
(3)疾病防治 ①一旦发生疫情,对假定健康鸡群立即进行紧
急免疫,口服新必妥1 m|/只鸡,新城疫弱毒苗3头份/只鸡,稀释
后进行颈部皮下注射,第二至第三天口服新必妥1 ml/只鸡。或
用NDC3。或NDN,。3~4头份饮水,加免疫增强剂。②服电解多维
或速补,增加抗应激能力。③防止继发感染,口服肠道易吸收的药
物预防大肠杆菌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
2.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预案 饲养过程中如果发生低致
病性禽流感,应立即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隔离消毒 ①发病舍内消毒1日l~2次,发病舍周围环
境消毒1日1次,全场环境消毒1周2次。②发病舍进行封闭,有
关人员出入必须洗手消毒,脚踏消毒池,每次出入必须喷雾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③固定专用料车,进场、出场也应喷雾消毒,防止
交叉感染。
(2)无害化处理对病死鸡、污染物集中烧毁。
(3)饲养管理 ①封闭式管理,消除发病因素,减少应激。
②应保持良好通风,防止因保温而减少通风量,继发大肠杆菌病及
慢性呼吸道病。③舍内应尽量保持暗光照,尽量勿惊吓鸡只,减少
因应激引起的鸡只死亡。
(4)疾病防治 ①口服抗病毒药及中草药,同时口服电解多
维,增加抗应激能力。②防止继发感染,口服肠道易吸收的药物防
止大肠杆菌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如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
执行《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十一)解剖室的管理要求
1.病死鸡的送检要求 ①解剖室门前必须有脚踏消毒池或
消毒桶,要求消毒药每天更换。②各舍死淘鸡要求用塑料袋密封
送解剖室。如果数量较多,用编织袋密封送解剖室;如果怀疑有传
染病时,要求必须用塑料袋密封送解剖室。
2.病死鸡的解剖要求 ①每次解剖鸡只前要求兽医必须穿
工作服(隔离衣),解剖完毕放于解剖室消毒。②鸡只解剖前必须
浸泡于消毒剂中,防止疫病传染散播。③解剖完毕,将鸡只装入塑
料袋中。④打扫卫生,解剖室进行喷雾消毒。
3.解剖室的卫生要求①解剖室工作台保持洁净,解剖盘、
剪刀等摆放整齐。②解剖室内保持干净,每次剖检完毕需清除干
净并喷雾消毒。③解剖室必须配备喷雾器,门口有消毒池或配备
脚踏消毒桶,以利于进出消毒。④做好记录。
防疫方法
1.注射免疫操作要求
(1)注射防疫前的准备①注射器用前用清水冲洗干净,将胶
把、胶皮吸管用80℃的热水烫30 min,剩下的部分用水煮沸30
min消毒。注射器消毒完毕后,由免疫人员先用凉开水或蒸馏水
把刻度调至免疫所要求的量,最后再用注射器准确吸取疫苗。
②针头使用前先用热水冲洗净,再逐一挑选,把堵塞及有倒钩的针
头挑出,合格的针头用纱布包好后用水煮沸30 min消毒。针头消
毒后,场内应安排专人保管防止细菌污染。③控制舍内温度,不得
下降。④准备好防疫用隔栏(高20~25 cm)。
(2)注射免疫时的要求 ①参加防疫的人员进舍前先到喷雾
消毒池进行消毒。②有窗的鸡舍在白天防疫需遮挡窗户。③根据
注射的只数,用准备好的小隔栏将鸡隔起来,并随时检查隔栏间隙
是否堵好,防止漏跑鸡。④饲养人员手持挡板为注射人员赶鸡。
(3)注射操作规定 ①灭活苗(油苗)提前1天从冰箱中取出
提至室温。②注射前将疫苗摇晃均匀,在注射时每20 min摇震瓶
15 s。③注射时在颈背部中1/3处向身体方向平刺,以便疫苗散
开。④将打飞针(脖颈湿毛)或空针的鸡单独存放,最后集中补针。
⑤由专人负责更换针头。免疫时每lOmin更换1次针头。每
5min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1次。⑥更换针头时不准用手捏针头
尖端。更换油苗时不准手捏长针头,应先消毒长针头及瓶盖再插
入,防止污染。⑦免疫时将小鸡挑出,设弱鸡栏单独饲养。
(4)免疫后工作规定①防疫人员把打飞针的鸡只全部挑出,
集中补针。②清点免疫时的死淘鸡数。③免疫结束后,撤出免疫
用具,将空瓶收集起来,注射用具收集后清洗干净保存。当天启封
用不完的油苗报废。④计算所用油苗与防疫鸡只数量是否相符
合,场内管理人员要签字确认。⑤参加防疫的人员到喷雾消毒池
消毒。⑥温度设定增加1℃以提高舍温。
2.饮水免疫操作要求①准备洁净的容器,事先不可用消毒
剂清洗,而用洁净水洗刷,再用蒸馏水或凉开水清洗1次,在阳光
下晾干后使用。②饮水免疫前,先以净水(不含消毒剂)返冲水线
1次,以冲刷水线中的陈水及存在的消毒剂。③按每条水线1~
1.5h耗水量计算,容器中加入净水。④将相应的免疫宝(100~
200kg/袋)先溶解于水中的再加入疫苗,以洁净的棒搅均匀,充分
混合,及时与加药器管连接,打开阀门使疫苗水按比例吸入,供饮
水免疫。当水线末端出现蓝色应及时封闭末端以免浪费疫苗。⑤
确保疫苗水在1h内饮完。⑥饮苗前应停水1~2h,不停料。⑦饮
水免疫以早上为好。⑧饮水量可以参照2.4(m1)×日龄+1.2
(m1)计算。如8日龄饮水免疫,每只鸡饮水量为2.4×8+1.2即
20ml。如14日龄饮水免疫,每只鸡饮水量为2.4×14+1.2即
35ml。⑨注意效果判断,饮苗后鸡的舌头及嗉囊呈紫蓝色,无色
者未饮上疫苗水。
(十二)生物安全体系概念 
加强不间断的生物安全观念的培训和传输,生物安全观念是指预防临床或亚临床疾病发生的一种养鸡生产体
系。核心是预防(防止)病原体进入鸡群体形成危害,是疾病综合
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生命的安全,包括鸡
体的舒适、安宁、福利。因此,也可以说生物安全就是养鸡生产处
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的含义
应是可变的,并且是不断提高完善的。
 
养鸡生产中鸡的疾病发生与否,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生与否,已
成为企业经济好坏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防止疾病发生及向人类
提供安全卫生的合格产品,建立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水平的生产体
系是极为重要的。
鸡病的发生是病因通过一定途径作用于鸡体,冲破其防御能
力而致。传染病则由传染源(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传播途径和易
感动物三要素形成疫病发生的环节。因此,有效减少和暂时、局部
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增强鸡体抵抗力,降低易感性,是防止疾
病发生的关键。生物安全就是一种以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为主
的、包括全程良好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措施在内的预防疫病发生的
生产体系。
生物安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的
重要手段和方法。实践证明,鸡场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所投入的人
力、物力、财力的总和,要比因不建立或建立不完善而发生疫情所
造成鸡的生产性能下降,用药、消毒、扑杀、死亡等所带来的经济损
失小得多。加强卫生防疫制度建设,把病原微生物拒之门外,不仅
使鸡群更安全,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药物残留,生产优质、
安全、卫生、无污染的优质鸡产品。生物安全措施是鸡产品质量安
全的保证。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养鸡业更要提高鸡
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生产
体系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养鸡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
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成为历史必然。
生物安全措施是保障动物福利的具体体现,动物福利的核心
内容是动物生活舒适,生活条件比较适宜,而生物安全就是采取各
种有效措施防范各类疾病发生,使鸡体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产
性能,生产出质优量多的鸡产品。
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内容 
包括环境及设施控制、严格人员控制、严格鸡群控制、加强销
毒及废弃物与污物的处理。
(一)环境及设施控制
通过良好的建筑及设施配备,防止鸡舍外的有害病原进入鸡
群。
1.重视场址选择鸡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采光充足、
排水良好和隔离条件好的区域。鸡场应远离(1~3 km)化工厂、
矿场、集贸市场、食品厂、畜牧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干线公路、村镇
居民区等,这样有利于避免外界与场、场与场之间的疾病传播。
2.鸡场内部布局与设计要科学合理 鸡场的布局分区要根
据场区的自然条件、地势地形、主导风向和交通道路的具体情况而
定。鸡场内部布局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鸡舍建筑应
符合卫生要求,具有防鼠、防虫和防鸟设施。办公和生活场所尽量
不受饲料粉尘、粪便气味和其他废弃物的污染。为杜绝各类传染
源对鸡群造成危害,依地势、风向排列各类鸡舍顺序,育雏舍位于
上风,顺风向依次为育成舍和成年鸡舍。成年鸡舍中以种鸡为主,
种鸡舍可与育雏舍并排,但在下风。根据鸡场条件,可用林带相
隔,拉开距离,使空气自然净化。对人员流动方面的改变,可建筑
隔墙阻止并仅设1个进出口。鸡场分区规划对人、鸡、污物三者的
原则是以人为先,污为后,按主导风向顺序排列。
根据生产流程,饲料库、蛋库和粪场均要靠近生产区,但不能
在生产区内,因三者需与场外联系,饲料库、蛋库和粪场为相反的
两个末端。
合理设计场内道路。道路是场区之间、建筑物与设施、场内与
场外联系的纽带。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雏鸡车和饲料车走净
道,物品一般只进不出,毛鸡车、清粪车和死鸡处理走污道,两道互
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场区道路要硬化,道路两旁设排水沟。沟底
硬化,不积水,有一定坡度。排水方向从清洁区向污染区。
完善鸡场的场址环境、场内环境、舍内环境、鸡体环境是养鸡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严格人员控制
人是鸡病传播中最大的潜在危险因素,是最难防范和极易忽
略的传播媒介。人员流动的管理是最困难的。所以,一定要高度
重视人在鸡病传播中的影响和作用,防止因人员流动带来的危害。
第一,全部生产安排、全体人员的活动都应服从生物安全要
求,减少病原体及其媒介同鸡群接触的可能性。
第二,严格管理。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维修人员需经
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
第三,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在鸡场入口、生产区入口、鸡舍入口、配料
间人口,都应设有消毒更衣设施,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
实施。所有进入鸡场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卫生制度,经淋浴消毒、更
衣后方可入内。如无法进行淋浴,必须更换洁净并经消毒的工作
服和工作靴、帽。鸡舍门口设脚踏消毒池或消毒盆,消毒剂每天更
换1次。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必须洗手,脚踏消毒剂,穿工作服、工
作靴。工作服不能穿出鸡舍,饲养期间每周至少清洗消毒1次。
不同鸡舍的饲养员之间不应串舍,不同功能区人员尽量避免流动。
兽医等主管人员进入各类鸡舍时,一定要按场区内走访鸡群的次
序按饲养日龄由小到大走访,鸡场小区人员和蛋产品以及产品的包装物出场也应确实做好卫生消杀,防止不明病原进入社会流通领域。
第四,饲养人员应远离外界鸡群,禁止携带与饲养家禽无关的
物品进入场区,尤其禁止家禽及其产品进入场内。搞好个人卫生。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经常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防范疾病的卫生
意识。对人员流动要做好详细的登记、统计记录,并作为档案保留
一定时间。
(三)严格鸡群控制
杜绝鸡群入场前的病原携带,减少鸡群在场内各环节、各阶段
的病原侵袭,降低鸡群的易感性。
1.加强检疫作为鸡场,检疫的主要任务是杜绝病鸡入场,
对本场鸡群进行监测,及早发现疫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1)引进鸡群和种蛋的检疫要从管理水平高、质量信誉好、
具有种禽经营许可证、没有垂直传播疾病(鸡白痢、禽流感、支原
体、白血病等)的种鸡场引入种蛋和雏鸡。最好不要同时从2个以
上种鸡场引种,防止交叉感染。新进鸡群经隔离、检疫、健康检查,
经兽医确认安全后方可入场饲养。有条件的进行严格的血清学检
查,以免将病原带入场内。进场后严格隔离观察,一旦发现疫情,
立即进行处理。只有通过检疫和消毒,隔离饲养20~30天确认无
病才准进入鸡舍。
(2)定期检疫与监测 对危害较大的疫病,根据本场情况应定
期进行监测。如常见的鸡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征,可采用血凝抑
制试验检测鸡群的抗体水平;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霍
乱,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鸡白痢,可采用平板凝集法和试管凝
集法进行检测。种鸡群的检疫更为重要,如对鸡白痢的定期检疫,
发现阳性鸡只立即淘汰,逐步建立无白痢的种鸡群。除采血进行
监测之外,有实验室条件的,还可定期对粪便、墙壁灰尘抽样进行
微生物培养,检查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与否。
(3)对饲料、水质和舍内空气监测 每购进一批饲料,除对饲
料能量、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检测外,还应对其含沙门氏菌、大肠杆
菌、链球菌、葡萄球菌、霉菌及其有毒成分检测。对饮水须进行细
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最近似数(MPN)的测定。对鸡舍空气中氨气、
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浓度的测定等。
2.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最低以栋为单位“全进全出”,
最好以场为单位“全进全出”。同一场内最好饲养同品种、同日龄
的鸡群。当鸡群淘汰后,至少有15~20天的清洗、消毒、空舍时
间,以切断病原体的循环感染和交叉感染。
3.给鸡群创造一个安静、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 尽可能减
少日常饲养管理中的应激反应,防止生产操作中的污染和感染。
做好鸡群的日常观察和健康检查及病情分析,建立免疫和检查档
案。减少生产性转群,对物品、设施、工具进行严格清洁消毒处理,
减少流通环节的交叉污染。
(四)加强消毒
彻底消毒,从根本上消灭病原并切断疫病传播的“链条”,将病
原拒之门外,从而控制疫病的发生。对于鸡场而言,消毒工作是一
项很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是贯彻以“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
消毒的特点是:①不受鸡体影响,可使用大剂量、高效药物;
②药价便宜,可节省开支,降低成本;③减少药物残留,一般消毒
剂不会造成蛋、肉内药物残留。
1.消毒的方法根据消毒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机械性清除、
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及生物消毒法。
(1)机械性清除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冲洗、洗擦、通风等
手段,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是最常用的一种消毒方法,它也是
日常卫生工作之一。机械清除并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使环境中
病原体的数量大大减少,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使环境清洁、舒
适。从病鸡体内排出的病原体,无论是从口腔咳出的,还是从分泌
物、排泄物及其他途径排泄出的,一般都不会单独存在,而是附着
于尘土及各种污物上。通过机械清除,环境内的病原体会大量减
少。为了达到彻底杀灭病原体的目的,必须把清扫出来的污物及
时进行掩埋、焚烧或喷洒消毒药物。鸡舍适当的通风,不但可以保
持空气新鲜,而且也能减少舍内病原体的数量。因此,采取各种方
法使鸡舍保持适度的通风,是保持鸡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2)物理消毒法常用的方法有高温、干燥和紫外线等。
高温是最常用且效果最确实的物理消毒法,它包括巴氏消毒、
煮沸消毒、蒸汽消毒、火焰消毒、焚烧等。在鸡场消毒中,应用较多
的是煮沸消毒及蒸汽消毒。煮沸消毒就是将要消毒的物品置于容
器内,加水浸没,然后煮沸。煮沸消毒是一种经济方便、应用广泛、
效果良好的消毒法。一般细菌在100。C开水中3~5 min即可被
杀死,煮沸2 h以上,可以杀死一切传染病的病原体。如能在水中
加入0.5%火碱或1%~2%小苏打,可加速蛋白质、脂肪的溶解脱
落,并提高沸点,从而增加消毒效果。蒸汽具有较强的渗透力,高
温的蒸汽透入菌体,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微生物因之死亡。饱和
蒸汽在100℃时经过5~15 min,就可以杀死一般芽胞型细菌。蒸
汽消毒按压力不同可分为高压蒸汽消毒和流通蒸汽消毒两种。高
压蒸汽消毒主要用于实验室玻璃器皿的消毒。紫外线灯照射也是
养鸡场常用的消毒方法。在紫外线照射下,使病原微生物的核酸
和蛋白发生变性。应用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必须清洁,最好能先洒
水后再打扫,人离开现场,消毒的时间要求在30 min以上。
(3)化学消毒法 是指用化学药物把病原微生物杀死或使其
失去活性。能够用于这种目的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理想的消
毒剂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强大,而对人、鸡的毒性很小或
无,不损伤被消毒的物品,易溶于水。消毒能力不因有机物存在而
减弱,价廉易得。常用消毒药物详见本书第四章第四节。
(4)生物消毒法 是指对粪便、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的生物发酵
处理,简便易行,适于普遍推广。在粪便和土壤中有大量的嗜热
菌、噬菌体及土壤中的某些抗菌物质,它们对于微生物有一定的杀
灭作用。在养鸡生产中,常利用嗜热菌参与粪便的生物发酵过程
来消灭其中各种非芽胞型细菌、寄生虫幼虫及虫卵。其原理是:嗜
热菌可以在高温下发育,在堆肥发酵的开始阶段,一般嗜热菌的发
育可使堆肥内的温度高达30。C~35℃,此后堆肥的温度逐渐提高
到60。C~75。C,在此温度下大多数抵抗力不强的病原菌、寄生虫
幼虫和虫卵在几天或3~6周死亡。
鸡粪便的生物消毒可采用堆沤法。堆沤粪便的场地应距离住
房及鸡舍、水池、水井100~200 m。堆沤粪便前,应先在地面挖一
条浅沟,深度约25 cm、宽1.5~2 ITI、长度视粪便多少而定,为了防
止苍蝇幼虫爬出,可于两侧各挖一条深、宽各30 cm的小沟,沟的
底面最好砌砖并抹以水泥,以防渗漏及便于清理。堆沤时,底层先
放厚为25~30 cm的稻草或干草,后堆放欲消毒的粪便、垫料,使
高度与宽度相当,然后于粪堆外面铺上lO cm左右厚的稻草,并覆
盖10 cm厚的泥沙,堆沤时间一般为3周至2个月。
2.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1)浓度 任何一种消毒药的抗菌活性都取决于其与微生物
接触的浓度。消毒药的应用必须用其有效浓度,有些消毒药如酚
类在用其低于有效浓度时不但无效,有时还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消毒药的浓度对杀菌作用的影响通常是一种指数函数,通常浓度
只要稍微变动,比如稀释,就会引起抗菌效能大大下降。一般说
来,消毒药浓度越高抗菌作用越强,但由于剂量一效应曲线常呈抛
物线的形式,达到一定程度后效应不再增加。因此,为了取得良好
灭菌效果,应选择合适的浓度。
(2)作用时间 消毒药与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灭菌效果越
好,接触时间太短往往达不到杀菌效果。被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数
量越多,完全灭菌所需时间越长。各种消毒药灭菌所需时间并不
相同,如氧化剂作用很快,所需灭菌时间很短,环氧乙烷灭菌时间
则需很长。因此,为充分发挥灭菌效果,应用消毒剂时必须按照各
种消毒剂的特性,达到规定的作用时间。 ,
(3)温度温度与消毒剂的抗菌效果成正比,也就是说,温度
越高杀菌力越强。一般温度每增加10℃,消毒效果增加1~2倍。
但以氯和碘为主要成分的消毒药,在高温条件下,有效成分消失。
(4)有机物的存在 基本上所有的消毒药与任何蛋白质都有
同等程度的亲和力。在消毒环境中有有机物存在时,后者必然与
消毒剂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中和或吸附掉一部分消毒剂而减
弱作用,而且有机物本身还能对细菌起机械性保护作用,使药物难
以与细菌接触,阻碍抗菌作用的发挥。酚类和表面活性剂在消毒
剂中是受有机物影响最小的药物。为了使消毒剂与微生物直接接
触,充分发挥药效,在消毒时应先把消毒场所的外界垃圾、脏物清
扫干净。此外,还必须根据消毒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消毒剂。
(5)微生物的特点 不同种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有很
大差异,不同消毒剂对同一类的微生物也表现出很大的选择性。
比如,芽胞和繁殖型微生物之间、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之间、病
毒和细菌之间所呈现的敏感性均不相同。因此,在消毒时应考虑
到致病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例如,病毒对酚类有抗药性,但对碱
却很敏感;结核杆菌对酸的抵抗力较大。
(6)相互拮抗生产中常遇到两种消毒剂合用时会降低消毒
效果的现象,这是由于物理性或化学性的配伍禁忌而产生的相互
拮抗。因此,在重复消毒时,如使用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
一定要在第一次使用的消毒剂完全干燥后,经水洗干燥后再使用
另一种消毒药,严禁把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混合使用。
3.鸡场的卫生与消毒
(1)场区内卫生要求 场区内无杂草、无垃圾,不准堆放杂物,
每月用3%热火碱水泼洒场区地面3次。生活区的各个区域要求
整洁卫生,每月消毒2次。
(2)鸡舍的清洗和消毒 消毒过程必须按一定程序进行。据
资料报道,如进行彻底打扫,可减少约90%的病毒含量;如喷洒常
规的消毒药,可降低95%以上病毒;如进行福尔马林熏蒸,病毒和
细菌的杀灭率达99.9%;如同时使用,则可基本杀灭环境中的病
原。因此,鸡场消毒的基本程序是:清扫一水冲一喷洒消毒药液一
熏蒸。新建鸡场进鸡前,要求在舍内干燥后,屋顶、地面用消毒剂
消毒1次,饮水器、料槽(桶)等用具要充分清洗消毒。使用过的鸡
场进鸡前,彻底清除一切物品,包括饮水器、料槽(桶)、网架或垫
料、支架、粪便、羽毛等。清洁是发挥良好消毒作用的基础。因此,
一定要先彻底清扫鸡舍地面、窗台、屋顶以及每一个角落,然后用
高压水枪由上到下、由内向外冲洗。要求无鸡毛、鸡粪和灰尘。待
鸡舍干燥后,再用消毒剂从上到下整个鸡舍喷雾消毒1次。撤出
的设备,如饮水器、料槽(桶)、垫网等,用消毒液浸泡30 min,然后
用清水冲洗,置阳光下暴晒2~3天,再搬入鸡舍。进鸡前1周,封
闭门窗,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21 g、福尔马林42 m1密闭熏蒸24 h
(舍内温度22℃~26℃,空气相对湿度75%"--80%时消毒效果最
佳)后,通风2天。此后人员进鸡舍,必须换工作服、工作鞋,脚踏
消毒液。
(3)物流管理 物品及工具应清洗和消毒,防止在产品流通环
节中交叉感染。场内公用蛋箱、孵化箱、饲料车、运鸡工具,若受污
染就会波及全场。所以,场内应设各类专用车,舍内各种工具专用
固定,严禁串用。进鸡舍的用具必须消毒后方可入舍。
(4)环境消毒 鸡舍周围每2~3周用2%火碱溶液消毒1
次,场周围及场内的污水池、排粪坑、下水1:3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
次。鸡场及鸡舍进、出口要设消毒池,放入2%火碱溶液,每天更
换1次;或放0.2%新洁尔灭,每3天更换1次。生产区道路每天
用0.2%次氯酸钠喷洒1次。
(5)饮水和饲料的消毒 饮水消毒的目的就是彻底杀灭饮用
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尤其是在夏季。鸡的呼吸道疾病除通过空气
传播外,还可通过饮水传播。饮水中添加的药物必须对病毒和细
菌都有效,长时间使用也不产生耐药性。水中含有大肠杆菌时可
用氯进行消毒,水中加漂白粉使水中含氯量达0.000 2%~
0.000 3%即可。另外,许多饮水系统无法彻底清洗,尤其是在使
用饮水系统投药之后,很多沉积物滞留在系统中很难被清除。所
以,清除禽舍时,饮水系统的清洁十分重要。
饲料的污染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来自动物性饲料原料,特
别是鱼粉、肉粉及蛋壳粉;二是啮齿类动物及鸟类的粪便;三是饲
料的加工和运输等。目前对饲料消毒的方法是制成颗粒料,利用
加工过程中的高温杀死病原体。防止污染主要是加强饲料加工和
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措施,配料人员在进饲料厂时,应淋浴、更衣、消
毒,换工作服、鞋,脚踏消毒池,饲料运输车辆定期消毒,采用一次
性饲料袋等。条件具备的鸡场,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和评估。
(五)废弃物及污物处理
粪便、污水、尸体等废弃物是病原体的主要载体。粪便应及时
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堆积生物热处理或干燥处理后作为农业用肥,
不得作为其他动物饲料,所有的废弃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病
死鸡严禁食用或乱扔,更不能出售(严禁鸡贩进场收购)。要在离
开鸡场较远的地方进行高温处理、焚烧或深埋,病禽的毛、血和粪
便都应深埋。鸡场污水的处理,可根据情况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
学方法进行净化。
虽然生物安全是一项减少疾病威胁的绝佳措施,但它并不是
一个能预防所有感染的完美系统。生物安全不能绝对把病原和鸡
群隔离。在现有的鸡舍状态下的生物安全水平,只能起到降低疾
病发生率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能预防所有的传染病。这是因
为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消毒卫生系统来完全阻隔传染性疾病进入
鸡场,无法控制所有运达鸡场和鸡舍内的饲料、运输工具、人员、饮
水和空气,不能使鸡场和鸡舍完全处于无菌状态,无法预防野鸟、
鼠类等动物入侵鸡舍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