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2412阅读
  • 0回复

A型口蹄疫疫情流行概况及免疫预防

楼层直达
级别: 精灵王
A型口蹄疫疫情流行概况及免疫预防
2014-09-26 上海市奶牛研究所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在家畜中猪、牛、羊主要经济动物都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生疫情损失惨重。由于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互不交叉保护,防范口蹄疫相当于防范7种不同的传染病,加之其宿主范围大易感动物种类多,使其危害性与防控难度位居众多动物传染病之首,目前使用口蹄疫灭活疫苗免仍是全球防控口蹄疫的主要手段。

    1、口蹄疫流行概况
  
1.1 全球流行情况
  口蹄疫自1514年在欧洲的意大利首次发现距今已有500年的发病历史,时至19世纪20年代前后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生,到目前为止从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国家只有新西兰。曾经一些历史上宣布消灭了口蹄疫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也陆续发生了口蹄疫(如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自2000至2010年也发生了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口蹄疫流行的毒株曾有O型、A型、亚洲I型、南非1、2、3和C型共7个型,其中A型和O型流行地域最广波及全球各地、危害最大。C型于2004年以后再未发生(消失原因不明)。目前全球流行的优势毒株仍是A型和O型,其中A型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均有流行。

  1.2 我国流行情况
  口蹄疫在我国流行已久,据资料记载1893-1915年先后在云南西双版纳、甘肃酒泉和新疆奇台发生流行。1915-1933年流行范围扩大到江苏、安徽与河北等地。1935年初在江苏与安徽两省沿京浦与户宁铁路沿线发生,当时组织兽医人员进行了防治,同年6月扑灭,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防制口蹄疫。1935-1948年在云南、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和新疆的不同地域发生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先后有五次大的流行,其中第五次流行自1999年开始至现在尚未平息,主要流行毒株为O型、A型和亚洲I型。A型在1950年以前流行发病以牛、羊为主,1960-75年A型在全国流行20多省,发病动物仍以牛羊为主。1975-2009年国内无A型发生,到2009年A型 (A/SEA-97/G1)发病以牛为主,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无临床病例、但病原广泛存在。2013 年2月A型(A/SEA-97/G2)在广东茂名的猪上首次发病,截止同年8月A型在全国发生16起波及广州、云南、青海、西藏和新疆5个省(自治区)

  当前国内口蹄疫流行趋势是亚洲I型处于平静(自2009年5月以后至今近5年时间内亚洲I型在我国再未发生)。O型的流行有所缓和,A型流行增加,并发生了宿主嗜性改变(猪也出现发病)。因此规模养猪场在继续做好O型口蹄疫免同时应密切关注A型口蹄疫的动态。

  1.3 A型口蹄疫病毒的特性
  A型口蹄疫病毒最易发生变异,对动物危害程度仅次于O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
    
  口蹄疫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主要取决于空气湿度,相对湿度> 55 - 60%时最适于口蹄疫病毒的存活,如果相对湿度60%,风速10m/s ,病毒存活2-3h以上,推算病毒可至少漂浮100km以上。

    2、口蹄疫免疫预防措施
  一直以来口蹄疫是全球共同防范的主要动物传染病,由于各国经济状况不同防控政策也有差异,发达国家实行扑杀政策维护无疫地位,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大多数)多实行免疫政策。我国实行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2.1疫苗选择
  目前国内A型苗种类及使用情况:国内现有口蹄疫A型疫苗有三种,A型灭活疫苗、O-A双价灭活疫苗和O型- A型- 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 据2013年5-9月中监所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以上3种疫苗对牛和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81.25-93.75%和78.57-100%。因此正确选择使用上述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我国边境地区应使用口蹄疫O型- A型- 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内陆地区应使用口蹄疫O-A双价灭活疫苗,有A型疫情发生的疫区紧急免疫时应选用A型灭活疫苗。自2009年湖北武汉等地发生A型以后,国家对奶牛、种公牛和边境地区牛羊实施强制免疫,到2014年国家不仅边境地区免疫范围扩大,内地免疫范围也有所增加。
    目前规模场应密切关注A型口蹄疫疫情动态,适时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很有必要。

      2.2作好基础免疫
  口蹄疫病毒与其它病毒相比较其免疫原性较差,特别是猪与牛、羊比较免疫应答处于劣势,一次免疫接种所产生抗体达不到免疫保护水平,因此首次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时、全群35日龄以上猪应做2-3次基础免疫,每次间隔时间4-5周(注意妊娠30天和产前30天内不接种疫苗过后补免),以后每隔3-4个月免一次。

  2.3确保免疫密度
  农业部技术规范要求口蹄疫:免疫覆盖密度≥ 80%;群体免疫合格率 ≥ 70%。如果实际免疫标准低于此水平,就会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实际免疫中(特别是规模养殖场)要以高于国家的标准进行免疫(免疫密度100%,基础免疫3次以上),才可以大大降低目前复杂疫情环境下口蹄疫所带来的风险。

  2.4、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制定的,要结合当地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如断奶时间、营养、转群等)、母源抗体、疫苗特性、免疫次数、接种动物的反应性等制定,并要根据免疫效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才能确立更切和实际的免疫程序。

  2.4.1当养殖场周边疫情压力大时:最好配型免疫(即外围发生什么型就免什么型)使用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首先做好基础免疫(连续免疫2-3次)以后每隔3个月免疫一次。
  2.4.2 当养殖场周边疫情压力不大时:使用O-A型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或O型- A型- Asia1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做好基础免疫后,每隔4个月免疫一次。
  2.4.3 35日龄以上仔猪、羔羊和90日龄以上犊牛首次免疫后,间隔21-28天进行第二加强免疫,疫情压力大的养殖场需进行第三次加强免疫,与第二次间隔35-45天,以后并入全群免疫程序。
  2.4.4 新引进的动物最好在引入前21-28天注射O-A型双价口蹄疫灭活疫苗,入场后先隔离饲养3-4周健康时再混群。
  2.4.5 散养户动物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统一要求做好春、秋两季的集中免疫,以后每月对新补栏的动物及时补免,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参照规模养殖场的程序进行免疫。

  2.5、免疫操作要规范

  2.5.1养殖场坚持按程序计划免疫,避免因季节性免疫造成免疫抗体临界期或空白期,而导致潜在感染隐患。
  2.5.2 避免接种剂量不足或过大,剂量不足免疫效果差,剂量过大可以起免疫麻痹。一次大剂量免疫,远远不如正常剂量免疫两次的效果好。
  2.5.3 不要同时使用不同厂家的疫苗,国内疫苗生产厂家较多,使用的疫苗毒株(特别是O型)存在差异,如果在同期内使用不同厂家的疫苗,不利于免疫保护率的提升。
  2.5.4 在疫苗免疫接种各个环节中要做好器具、注射部位和人员的消毒。

  2.6、不良反应的预防
  2.6.1选择质量可靠,运输保存符合冷链要求的疫苗。
  2.6.2注射前将疫苗提前取出恢复至常温,不要刚从冷藏柜取出就立即使用。
  2.6.3接种疫苗时随身准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发现过敏立即抢救。
  2.6.4疫苗接种前要做部分动物(10-20头)安全观察,无严重反应时再进行大群免疫。
  2.6.5养殖场要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按程序要求规范免疫。
  2.6.6养殖场在接种疫苗时(特别是紧急接种时),建议使用转移因子或黄芪多糖注射液与疫苗分点肌注,或者在接种疫苗的前2天到后3天可向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或免疫增强剂。

  总之口蹄疫的预防要在认真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时,还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控制,消毒灭源等一系综合防控措施,才能较好的达到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的目的。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