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3509阅读
  • 2回复

脾脏病理

楼层直达
级别: 精灵王
]I{qp~^#n  
    脾脏不仅是机体的造血、储血和毁血器官,而且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与体内外环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脾脏在各种病因,特别是感染性因素作用下会出现多种病理过程,其病理变化对各种不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常见的有血液循环障碍、损伤性变化、退行性变化、脾炎。 }4bB7,j  
    脾脏的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包括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与梗死,其病理变化可参见血液循环障碍章节;脾损伤性变化较多,但常见的有脾破裂、脾扭转和脾移位,可发生于外伤、剧烈运动、滑倒、拥挤或继发于其它疾病;脾脏常见的退行性变化有萎缩、变性、异物沉积等,其异物沉积常见有粉尘、脂肪和含铁血黄素;脾炎是脾脏最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由于脾脏是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外周免疫器官,又是位于血液循环通路中的滤过器官,在吞噬、处理和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过程中,本身容易遭受刺激和损伤,从而引起炎症。本节主要介绍各种脾炎。脾炎根据其病变特征和病程急缓可分为急性炎性脾肿、坏死性脾炎、化脓性脾炎和慢性脾炎四种类型。 =$"zqa.B6  
    一、急性炎性脾肿 lH#@^i|G  
    病  因  N&0uXrw  
    急性炎性脾肿亦称为败血脾,是指伴有脾脏明显肿大的急性脾炎,多见于炭疽、弓形虫病、急性猪丹毒、猪急性副伤寒、猪急性链球菌病等。也可见于牛泰勒焦虫病、马梨形虫病等急性经过的血液原虫病。 naec"Kut  
病理变化 "C$!mdr7  
    眼观:脾脏体积增大,但程度不同,一般比正常大2~3倍,有时甚至可达5~10倍;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切开时流出血样液体,切面隆起并富有血液,明显肿大时犹如血肿,呈暗红色或黑红色,白髓和脾小梁形象不清,脾髓质软,用刀轻刮切面,可刮下大量富含血液而软化的脾髓。 hRuo,FS#:  
    镜检:可见脾髓内充盈大量血液,脾实质细胞 (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弥漫性坏死、崩解而明显减少;白髓体积缩小,甚至几乎完全消失,仅在中央动脉周围残留少量淋巴细胞;红髓中固有的细胞成分也大为减少,有时在小梁或被膜附近可见一些被血液排挤的淋巴组织。脾脏含血量增多是急性炎性脾肿最突出的病变,也是脾体积增大的主要组织学基础。脾脏内大量血液充盈是炎性充血的结果,同时也有血液的淤积,其发生与血液循环障碍和植物性神经机能障碍所致脾被膜、小梁内平滑肌松弛以及上述支持组织中平滑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损伤有直接联系。在充血的脾髓中还可见病原菌和散在的炎性坏死灶,后者由渗出的浆液、中性粒细胞和坏死崩解的脾实质细胞混杂在一起组成,其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此外,被膜和小梁中的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肿胀、溶解,排列疏松。 Gt\ K Ln  
    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Vu|Br  
    急性炎性脾肿的病因消除后,炎症过程逐渐消散,充血消失,局部血液循环可恢复正常,坏死的细胞崩解,随同渗出物被吸收。此时脾脏实质成分减少,结果使脾脏皱缩,其被膜上出现皱纹,质地松弛,切面干燥呈褐红色。以后这种脾脏通过淋巴组织再生和支持组织的修复一般都可以完全恢复其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些因机体状况不良而再生能力弱和脾实质破坏严重可发生脾萎缩,此时脾体积缩小,质软,被膜和小梁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增厚、变粗。 s${T*)S@G  
    二、坏死性脾炎 !1a|5 xrn  
    病  因 <?q&PCAn^  
    坏死性脾炎是指脾脏实质坏死明显而体积不肿大的急性脾炎,多见于出血性败血症。如鸡新城疫、禽霍乱、巴氏杆菌病、猪瘟、结核病、弓形虫病及牛坏死杆菌病等。 <FUqD0sQ  
    病理变化 /%ODJ1M  
    眼观:脾脏体积不肿大,其外形、色彩、质度与正常脾脏无明显的差别,透过被膜可见分布不均的灰白色坏死小点。 U}RS*7`  
    镜检:可见脾脏实质细胞坏死特别明显,在白髓和红髓均可见散在的坏死灶,其中多数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已坏死,其胞核溶解或破碎,胞浆肿胀、崩解;少数细胞尚具有淡染而肿胀的胞核(附图18-3)。坏死灶内同时见浆液渗出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些粒细胞也发生核破碎。脾脏含血量不见增多,故脾脏的体积不肿大。被膜和小梁均见变质性变化。 H y.3ccZ0  
鸡新城疫和鸡霍乱时,表现坏死性脾炎,坏死主要发生在鞘动脉的网状细胞,并可扩大波及周围淋巴组织。此时鞘动脉的内皮细胞稍肿胀,尚可辨认,而外围的网状细胞都发生坏死,其胞核溶解,胞浆肿胀、崩解;坏死细胞通常与渗出的浆液混合成均质一片。严重时周围的淋巴组织也发生坏死,且可与相邻的坏死灶互相融合。有的坏死性脾炎,由于血管壁破坏,还可发生较明显的出血。例如在猪瘟的一些病例,脾脏白髓内出现灶状出血,严重时整个白髓的淋巴细胞几乎全被红细胞替代。坏死性脾炎中增生过程通常很不明显。 l6&v}M  
    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G*vpf~q?  
    坏死性脾炎的病因消除后,炎症过程可以消散,随着坏死液化物质和渗出物的吸收,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再生,一般可以完全恢复脾脏的结构和功能。只有脾实质和支持组织遭受严重损伤的病例,脾脏才不能完全恢复,其实质成分减少,出现纤维化,支持组织中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而致小梁增粗和被膜增厚。 }%o+1 <=  
    三、化脓性脾炎 )AnlFO+V  
    病  因 |l6<GWG+  
    化脓性脾炎主要是由其他部位的化脓灶经血流转移而来,也可直接感染引起。 0_,3/EWa  
    病理变化 dPH! V6r  
    眼观:脾脏形成大小不一的化脓灶(脓肿); <iXS0k  
    镜检: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淋巴组织坏死(附图18-4)。 X5L(_0?F1  
    四、慢性脾炎 6uCk0 B|  
    病  因  z~}StCH(  
    慢性脾炎是指伴有脾脏肿大的慢性增生性脾炎,多见于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结核、布氏杆菌病、副伤寒、亚急性或慢性马传染性贫血、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锥虫病、焦虫病等。 aCUV[CPw  
    病理变化 p E(<XD3Q  
    眼观:脾脏轻度肿大或比正常大1一2倍,被膜增厚,边缘稍显钝圆,其质地硬实,切面平整或稍隆突,在暗红色红髓的背景上可见灰白色增大的淋巴小结呈颗粒状向外突出;但有时这种现象不明显,只见整个脾脏切面色彩变淡,呈灰红色。 ld!6|~0U  
    镜检:可见增生过程特别明显,此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可呈现分裂增殖,但在不同的传染病过程中有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有的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有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明显增生。 `G ;Lz^  
    例如:在亚急性马传贫的慢性脾炎时,脾脏淋巴细胞的增生特别明显,往往形成许多新的淋巴小结,并可与原有的白髓连接。在鸡结核性脾炎时,脾脏的巨噬细胞明显增生,形成许多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其周围也见淋巴细胞浸润和增生。在布氏杆菌病慢性脾炎时,既可见淋巴细胞增生形成明显的淋巴小结,又有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的上皮样细胞结节散在分布于脾髓中。慢性脾炎过程中,还可见支持组织内结缔组织增生,因而使被膜增厚和小梁变粗。与此同时,脾髓中也见散在的细胞变性和坏死。 I7G\X#,iz  
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SVg@xu+  
    慢性脾炎通常以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为结局。随着慢性传染病过程的结束,脾脏中增生的淋巴细胞逐渐减少,局部网状纤维胶原化,上皮样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结果使脾脏内结缔组织成分增多,发生纤维化;而被膜、小梁也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增厚、变粗,从而导致脾脏体积缩小、质度变硬。 < o'7{  
I?>-  
   t5X^(@q4N  
J++sTQ(!?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7-08
级别: 骑士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7-17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