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3019阅读
  • 1回复

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结肠小袋虫病混合感染病例

楼层直达
001
级别: 总版主

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结肠小袋虫病混合感染病例
某市某规模化养猪场保育舍的50日龄左右、体重10.0~12.5千克仔猪384头,分别饲养在同一幢猪舍的24间栏内(出生后第1日和第20日,分别注射了猪瘟弱毒苗和猪链球菌病菌苗;饲养密度较大,各栏运动场地疏松、多腐殖质,且低洼潮湿,角落处藏有污水;饲喂市售的浓缩料)。当饲养到50日龄左右时,接近门口的一栏18头仔猪,开始不同程度的减食、精神沉郁、下痢和体温高达41~41.5℃,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氨基比林等药物治疗均无效。
当地兽医初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后,肌注长效土霉素和血虫净,5日后,病猪体温恢复正常,但仍表现腹泻和食欲不振。不久,另外一栏中23头猪也不同程度地呈现上述病状,每日死亡少则2~3头,多则10余头。
【主要病状】
病初,病猪精神委顿,食欲减退,体温升高,高达41~41.5℃,继而食欲废绝,但爱喝污水。病猪行动蹒跚,寒战,卧地不起,堆叠在一起。少数病猪眼睛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睑周围发紫并水肿。病猪皮肤有大面积的充血和出血斑,耳尖、鼻盘、四肢末梢、尾部和下腹内发紫。病猪呼吸困难,少数病猪呈腹式呼吸。病猪下痢,有的排淡黄色或灰绿色液状粪;有的排带有黏膜碎片和黏液稀粪,并散发极度恶臭;有的排黄泥状或红泥样粪,并散发腥臭。病猪小便短赤,呈茶色;腰弯,背拱,日渐消瘦,最后多死于衰竭。
【剖检病变】
先后共剖检6头病死猪,病变基本一致,今归纳如下:
(1)尸表和淋巴结:病死猪消瘦,尸体脱水,尸表和两后腿内侧均散布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肺门淋巴结肿大并水肿,切面有多量液体渗出。
(2)心脏和肺脏:病死猪心包腔内积有多量淡黄色液体,心肌柔软;肺脏气肿、水肿,并在肺小叶发生实变。
(3)肝脏和胆囊:病死猪肝脏肿大,并有黄白色条纹;胆囊肿大,胆汁较浓。
(4)肾脏和膀胱:病死猪肾脏肿大,质地较软,呈土黄色,表面散布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肾盂积液,肾乳头出血;膀胱积尿,壁肿胀。
(5)实质脏器———脾脏:病死猪脾脏肿大,呈暗蓝色,表面充血和出血。
(6)肠道:病死猪小肠内容物呈粥样,色淡黄或灰红;结肠浆膜面散布数量不等、芝麻粒大至绿豆大的白色结节,黏膜面也散布大量黄豆粒大的溃疡灶。
【定性诊断】
(1)抹片镜检:无菌采集病死猪心血、肾脏、脾脏和淋巴结等病样抹片,经革兰染色,未发现致病菌。
(2)血液涂片:无菌采取病猪耳静脉血涂片,自然干燥后,瑞氏染色镜检,发现在红细胞的边缘散布各种形态的紫蓝色附红细胞体。
(3)活体检查:无菌采取病猪新鲜血液或抗凝血一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油镜暗视野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散布形态多样(如球形、椭圆形、环形和杆状)的闪光附红细胞体;这些附红细胞体能前后、左右、上下伸展、旋转和翻滚,十分活跃。由于在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有张力作用,使红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呈锯齿状和菠萝状等不规则形态。一个红细胞上可附着数个至数十个。部分病猪红细胞的感染率高达80%以上。
(4)细菌分离:无菌采取病死猪的病理组织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经37℃恒温24小时培养,未发现致病菌。
(5)虫体检查:取病死猪结肠白色结节和新鲜粪便,分别制片镜检,均发现椭圆形虫体。静止观察虫体发现有胞口和胞咽,周身有纤毛。椭圆形虫体的活动力强,而圆形虫体的活动力弱,原地转圈。取小块坏死组织作压片,也发现大量虫体,故判定为结肠小袋虫。 检查猪圈内和运动场上的粪便和表土,均找到圆形或卵形的虫体包囊,也判定为结肠小袋虫。
【应急措施】
  (1)抢救疗法:立即同时采用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有效的土霉素、贝尼尔(血虫净、三氮脒)和对猪结肠小袋虫有较好疗效的二甲硝咪唑和痢特灵进行治疗:土霉素拌料,每吨饲料加1000克;血虫净肌注,每千克体重应用5~15毫克,隔日使用,连用4~5日;痢特灵万分之四拌料;二甲硝咪唑拌料,每千克体重投服80~100毫克,连用3~4日。
  (2)对症疗法:对于皮肤发白、重度贫血的病仔猪,分别1次肌注维生素B4~5毫升和牲血素(加硒型)1.5~2.0毫升。
  (3)配合措施:为了使猪群增进食欲,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用药治疗后,在猪群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B粉,连用3~4日。同时,调整猪群密度;保持猪舍通风透气,场内场外进行彻底的消毒。
   【效果观察】
    该猪场猪群采用以上综合性应急防控措施后2日,病猪临床病状有所缓解,并停止死亡;4日后,病猪食欲增加,并无新的病例出现;6日后,病猪排正常粪便;10日后,病猪全部康复,治愈率高达93.5%。不久,整个猪场趋于平静,生产恢复正常。
   【经验小结】
       数十年来,猪病病因复杂,混合感染在各地大小猪
    1.吸取教训
场已屡见不鲜。因此,对猪病的诊断,一定要客观、全面,一定要力避漏诊。这次疫情就是例证,只注意猪附红细胞体病,漏诊了猪结肠小袋虫病,贻误了病程。
     在检查附红细胞体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2.力避误判
(1)血样:应注重所用血样,须为新鲜血液或抗凝血;已凝固的血液,由于红细胞已变形,不能作为诊断附红细胞体的检样,否则,极易造成误判。
(2)过时:血片染色时,如果所用的瑞氏染液时间较长,其中所含甲醇量不足,对红细胞的固定不好。
(3)变形:血片固定不佳时,用蒸馏水冲洗染片时,就会造成红细胞变形,从而导致错判,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4)区别:在血样镜检时,一定要注意附红细胞体与血液中的血小板相区别。
     猪结肠小袋虫病一般见于饲养管理较差的猪场,
3.防病关键
特别是发生其他肠道疾病或猪体抗病力下降时,往往使该病易于流行,病情加重。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并始终保持猪栏的清洁卫生,是防止猪结肠小袋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所在。
    应激因素是爆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诱因,而
4.三管齐下且猪附红细胞体病多数为混合感染。因此,在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时,只有结合对其他疾病的治疗,并尽量减少猪群的应激,才能获良效,使经济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骑士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10-1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