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2775阅读
  • 0回复

禽毛细线虫病防治

楼层直达
001
级别: 总版主
禽毛细线虫病防治
简介禽毛细线虫病是由毛首科(Trichuridae)毛细线虫属(Capillaria)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禽类消化道引起的。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家禽死亡
病原虫体细小,呈毛发状。前部细,为食道部;后部粗,内含肠管和生殖器官。雄虫有一根交合刺,雌虫阴门位于粗细交界处。虫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卵塞,卵内含一椭圆形胚细胞。
    (1)有轮毛细线虫(C. annulata):前端有一球状角皮膨大。雄虫长15~25mm,雌虫长25~60mm。寄生于鸡的嗉囊和食道。中间宿主为蚯蚓。
    (2)鸽毛细线虫(C. columbae):雄虫长8.6~10mm,雌虫长10~12mm。寄生于鸽、鸡、吐绶鸡的小肠。属直接型发育史,不需中间宿主。
    (3)膨尾毛细线虫(C. caudinflata):雄虫长9~14mm,尾部两侧各有一个大而明显的伞膜;雌虫长14~26mm。寄生于鸡、火鸡、鸭、鹅和鸽的小肠。中间宿主为蚯蚓。
    (4)鹅毛细线虫(C. anseris):雄虫长10~13.5mm,雌虫长16~26.4mm。寄生于鹅小肠及盲肠。
    (5)鸭毛细线虫(C. anatis):雄虫长6.7~13.1mm,雌虫长8.1~18.3mm。寄生于鸭、鹅、火鸡盲肠。直接型发育史,不需中间宿主。
    (6)捻转毛细线虫(C. contorta):雄虫长8~17mm,一根交合刺细而透明;雌虫长15~60mm,阴门呈圆形,突出。寄生于火鸡、鸭等的食道和嗉囊。直接型发育史,不需中间宿主。
流行病学成熟雌虫在寄生部位产卵,虫卵随禽粪便排到外界,直接型发育史的毛细线虫卵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其被禽类宿主吃入后,幼虫逸出,进入寄生部位粘膜内,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间接型发育史的毛细线虫卵被中间宿主蚯蚓吃入后,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禽啄食了带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后,蚯蚓被消化,幼虫释出并移行到寄生部位粘膜内,约经19~26d发育为成虫
症状患禽精神萎靡,头下垂;食欲不振,常作吞咽动作,消瘦,下痢,严重者,各种年龄的禽均可发生死亡
病变检查粪便查到虫卵
诊断虫体寄生位粘膜发炎,增厚,粘膜表面覆盖有絮状渗出物或粘液脓性分泌物,粘膜溶解、脱落甚至坏死。病变程度的轻重因虫体寄生的多少而不同
防治(1)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勤清除粪便并作发酵处理;消灭禽舍中的蚯蚓;对禽群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
    (2)治疗:下列药物均有良好疗效:
    ①左旋咪唑:按每Kg体重20~30mg,一次内服。
     ②甲苯咪唑:按每Kg体重20~30mg,一次内服。
    ③甲氧啶:按每Kg体重200mg,用灭菌蒸馏水配成10%溶液,皮下注射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