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2719阅读
  • 0回复

鸡棘口吸虫病的防治

楼层直达
001
级别: 总版主
鸡棘口吸虫病的防治
简介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棘口属(Echinostoma)的吸虫寄生于鸡、鸭、鹅等禽、鸟类直肠和盲肠内引起的。
病原卷棘口吸虫(E. revolutum) 虫体呈淡红色,长叶状,体表有小刺。虫体大小为7.6~12.6 mm×1.26~1.6mm。头襟发达,具有头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两个椭圆形睾丸前后排列于体中部后方,生殖孔位于肠管分叉后方、腹吸盘前方。虫卵呈金黄色、椭圆形,大小为114~126μm×64~72μm,一端有卵盖,内含一个胚细胞和很多卵黄细胞。
    宫川棘口吸虫(E. miyagawai) 大小为8.6~18.4mm×1.62~2.48mm,两个睾丸呈椭圆形,分叶。除禽、鸟类外,亦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其他形态结构与卷棘口吸虫相似
流行病学棘口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折叠萝卜螺、小土蜗和凸旋螺,第二中间宿主除上述3种螺外,尚有半球多脉扁螺、尖口圆扁螺和蝌蚪。
    成虫在禽的直肠或盲肠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到外界,落入水中的卵在31~32℃条件下仅需10d即孵出毛蚴;毛蚴进入第一中间宿主后,约经32d先后形成胞蚴、雷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游于水中,遇第二中间宿主即钻入其体内形成囊蚴。终末宿主禽类吃入含囊蚴的螺蛳或蝌蚪后而遭感染。囊蚴进入消化道后,囊壁被消化,童虫逸出,吸附在肠壁上,约经16~22d即发育成成虫。
    棘口吸虫病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雏禽的危害较为严重。家禽感染主要是采食浮萍或水草饲料,因为螺与蝌蚪多与水生植物一起孳生。
症状轻度感染仅引起轻度肠炎和腹泻。严重感染时引起下痢,贫血,消瘦, 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发生死亡。
病变生前检查粪便发现虫卵并结合症状可确诊;死后剖检在肠道内发现虫体可确诊
诊断剖检可见出血性肠炎,肠粘膜上附着有大量虫体,粘膜损伤和出血。
防治1)预防:勤清除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对患禽群定期驱虫;用化学药物消灭中间宿主。
    (2)治疗:驱虫可用下列药物:
    ①氯硝柳胺:每Kg体重100~200mg,一次内服。
    ②硫双二氯酚(别丁):每Kg体重150~200mg,一次内服。
    ③槟榔煎剂:槟榔粉50g,加水1000ml,煮沸至750ml槟榔液,鸡每Kg体重10~15ml,鸭、鹅每Kg体重7~12ml,用细胶管插入食道内灌服或嗉囊内注射。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