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2902阅读
  • 0回复

鸡毒支原体简介

楼层直达
001
级别: 总版主
鸡毒支原体简介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仅由胞浆膜包裹的原核微生物,是目前所知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广泛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昆虫体内,其中部分支原体对人或动物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在兽医学上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对禽、猪、牛及实验动物等具有广泛的致病性,主要侵害呼吸道和生殖系统,还能引起关节炎、乳腺炎以及眼部感染。从禽类分离的支原体根据其致病性的差异,可以分为三组,即明显具有致病性,如鸡毒支原体、滑液支原体、火鸡支原体;在某些条件下具有致病性,如鸡支原体、鸭支原体、莱氏无胆支原体、尿原体和鹅支原体以及非病原性支原体。禽支原体中,最常见的且对鸡致病的有鸡毒支原体、火鸡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
    鸡毒支原体感染也称为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在火鸡则称为传染性窦炎,临床上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主要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罗音,严重时呼吸困难和张口呼吸。火鸡发生鼻窦炎时主要表现眶下窦肿胀。感染病症发展缓慢且病程长,有时发生其它病毒或细菌混合感染。剖检可见鼻窦、气管卡他性渗出物和严重的气囊炎。感染此病后,幼鸡发育迟缓,产蛋下降,饲料报酬降低,而且可在鸡群长期存在和蔓延,还可通过蛋传播给下一代。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国,随着集约化养鸡事业的发展,饲养方式改变,饲养密度提高,在通风不良、空气中氨和灰尘增加或在低温等环境中,或其它疫病混合感染,甚至接种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活疫苗后,都可诱发支原体病。该病已经成为集约化养鸡的重要疫病之一,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病原本病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大小为250-500nm,能通过450nm的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形态不一,基本上是球状或球杆状,也有丝状及环状的。用姬姆萨氏染色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较淡。本菌为好氧和兼性厌氧,鸡毒支原体对培养基的要求相当苛刻,不同的菌株对培养基的要求也可能不同。几乎所有的菌株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胆固醇、一些必需的氨基酸和核酸前体,因此在培养基中需加10%~15%的灭活猪、牛或马血清。MG在37℃pH7.8左右的培养基中生长最适宜。液体培养基接种前pH值以7.8左右为宜,接种后24~48h下降到7.0以下。MG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3-5天可形成微小的光滑而透明的露状菌落,用放大镜观察,具有一个较密集的中央隆起,呈油煎蛋样,但某些种不呈此典型状态。
    如果将支原体接种7日龄鸡胚卵黄囊中,能生长繁殖,但只有部分鸡胚在接种后5-7天死亡,鸡胚的病变为胚体发育不全,全身水肿,关节肿大,尿囊膜、卵黄囊出血。如连续在卵黄囊继代,则死亡更加规律,病变更明显。
    鸡毒支原体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离开禽体即失去活力。对干热敏感,45℃ 1h或50℃ 20min即被杀死,经冻干后保存4℃冰箱可存活7年。在水中,15℃存活8-18天。4℃存活10-20天以上。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极差,在阳光直射下会很快失去活力。一般消毒药可很快将其杀死。MG对链霉素、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敏感,对新霉素、多粘菌素、醋酸铊、磺胺类药物有抵抗力,故醋酸铊和青霉素常作为添加剂加入到培养支原体的培养基中以抑制杂菌的生长。本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流行病学鸡毒支原体在国内的鸡群中感染相当普遍,根据血清学调查,感染率平均在70%~80%之间。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少数鹌鹑、珠鸡、孔雀和鸽也能感染本病,对实验动物无致病性。
    影响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的因素除了菌株本身的致病性以外,鸡的年龄、环境及并发感染等均具有明显的影响。鸡对支原体感染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小鸡比成年鸡易感,病情表现也更严重;寒冷、拥挤、通风不良、潮湿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会使呼吸道病症明显加重,当鸡毒支原体在体内存在时,弱毒疫苗气雾免疫也可能激发本病。
    本病的传播有垂直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易感鸡与感染带菌鸡或火鸡接触可感染此病,病原体通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染。被支原体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由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被感染的种鸡可以将支原体垂直传给种蛋,感染早期和疾病较严重的鸡群经卵传播率高。垂直传播可构成代代相传,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地发生。
    用带有支原体的鸡胚制作弱毒苗时,易造成疫苗污染而散播本病。创伤、气管损伤也能加剧鸡毒支原体的感染。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