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3130阅读
  • 0回复

动物临床检查第二章    整体及一般检查

楼层直达
级别: 精灵王
第二章    整体及一般检查
(Chapter 2  bulk and general examination)
    第一节  整体状态的检查(Section 1  bulk examination)
一、精神状态(mental state)
精神状态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可根据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和行为表现来判定。健康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analepsia)与抑制(containment)两个过程,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即在静止时较安静,运动时较灵活,对外界刺激反应较敏感。例如:双耳竖立,两眼有神,昂首挺胸,运步自如。
当中枢神经机能发生障碍时,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动物表现过度的兴奋或抑制。因为任何疾病都或轻或重地影响中枢神经机能,所以临床表现轻重不同的神经症状。因此,临床检查病畜时,首先要注意病畜精神状态的检查。
1兴奋(analepsia)
兴奋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亢进的结果。轻者惊恐不安;重者狂燥不驯,向前猛冲,不顾障碍地攀登饲槽,对外界轻微刺激,如声响或触摸,即表现左顾右盼,竖耳,刨地,甚至惊慌而挣脱缰绳逃跑;在牛则瞪眼、凝视、哞叫,犬则四处乱跑、狂吠不止。主要见于脑脊脑膜充血及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脑炎(cephalitis)、脑膜炎(cephalitis meningica)、日射病(heliosis)、热射病(heat apoplexy)、中毒(intoxation)及某些传染病的初期。如同时伴有踢咬和攻击人畜,则是狂犬病地特征。
2抑制(containment)
抑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的结果。按其程度不同可分为:
沉郁(depressed):是中枢轻度抑制的现象。病畜表现精神萎靡、耳耷头低、两眼半闭,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冷漠无情。猪则表现离群、向隅、喜卧,头钻草堆;鸡则表现缩颈、闭目、毛逆立、两翅下垂。主要见于一般热性病、一般普通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衰竭性疾病。
昏睡(hypnody):是中枢中度抑制现象。病畜表现卧地不起,闭眼嗜睡,强刺激下才能引起一时性的苏醒,随后又陷入昏睡状态。主要见于重症脑病及中毒,例如马的慢性脑室积水。
昏迷(cataphora):是中枢高度抑制的现象。病畜表现卧地不起,意识不清,昏迷不醒,呼唤不应,强刺激下毫无反应或仅保留少量的反射功能。主要见于上述疾病的后期,在虚脱、休克时也可出现。昏迷常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总之,兴奋和抑制的出现,是脑病的指标。二者可相互转化,不能绝对的看问题。某些时候同一种疾病兴奋和抑制会同时出现。例如猪的李氏杆菌病和狗的狂犬病。
二、营养状态(nutritional state)
营养状态与动物机体的代谢机能和日常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通常根据肌肉的丰满程度,皮下脂肪的蓄积量及被毛状态来判定。一般用视诊或触诊进行(长毛动物用触诊)。大猪应该注意其臀部,仔猪应该同窝仔猪间比较;骆驼应该注意驼峰;大尾羊应该根据其尾巴的丰满程度;马、牛通过观察躯体的轮廓;家禽除观察羽毛状态外,应通过触诊胸肌来判定。
营养程度的判定,临床上常分为三级或以膘成表示。营养良好(八、九成膘);营养中等(六七成膘);营养不良(五成膘以下)。
营养良好的家畜,表现被毛光滑,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皮下脂肪充实,骨不外露。
营养不良的家畜,表现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干燥无弹性,棱角分明,肋骨可数。营养不良是动物临床常见的症状。如果病畜短时间内迅速消瘦,见于急性高热性疾病,例如急性胃肠炎;如果病畜逐渐消瘦,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例如结核病;高度消瘦是恶病质的表现,多予后不良。发育良后的家畜,其体躯高大,结构匀称,肌肉结实,给人以强壮有力的印象。强壮的体格,不仅生产性能良好,而且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强。发育不良的家畜,多表现躯体矮小,结构不匀称,特别是幼畜阶段,常呈发育弛缓或发育停滞。例如幼畜的佝偻病,在体格矮小的同时其体躯结构明显改变,表现头大颈短、关节粗大、肢体弯曲、脊柱凹凸等。肥胖主要是由于饲喂过度和运动不足引起,对于种用家畜应该注意,因为肥胖影响其繁殖性能。
三、姿势(carriage)
姿势是指动物在静止时或运动中的空间位置及其体态表现。
健康状态下,各种动物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姿势且随着生理需要而改变,站立时昂首挺胸,二目有神;运动时动作协调,自然流畅。病理情况下,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或内脏器官疼痛性疾病及外周神经麻痹时出现异常姿势。临床上应着重检查有无强迫姿势,因为根据强迫姿势,常可确诊疾病,临床上常见的异常姿势有:
1站立姿势(standing posture)
典型的木马状站立姿势:呈头颈平伸、肢体僵硬、四肢关节不能屈曲、尾根挺起、鼻孔开张、瞬膜露出、牙关紧闭等形象,此乃破伤风(tetanus)特征,是全身骨骼肌强直的结果。
站立不安:常见的疾病有马腹痛病、牛子宫扭转(bovine torsion of the uterus)、瘤胃积食(rumen Bound)等,由于腹腔脏器疼痛,动物表现起卧不安、回头顾腹、前肢刨地、后肢踢腹,甚至倒地滚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小脑损伤时,由于躯体平衡失调,动物表现站立不稳,躯体歪斜,四肢叉开,倚墙靠物;骨软症及风湿症时,由于关节、肌肉疼痛,动物表现四肢频繁交替负重。
四肢疼痛性疾病站立姿势:单肢疼痛—— 患肢提举;两前肢疼痛—— 两后肢前移;两后肢疼痛—— 两前肢后送;多肢疼痛—— 四肢频繁交替负重。主要见于四肢、骨骼、关节及肌肉的带痛性疾病、风湿症和骨软病等。
2运动姿势 (movement posture)
运动姿势异常主要表现强迫运动。强迫运动是指由于脑机能障碍所引起的不自主运动,常见的有盲目运动、圆圈运动、时针运动、暴进暴退、共济失调及跛行等。
盲目运动(blind movement):即病畜无目的地徘徊走动,常数小时不止,无视周围事物,对外界刺激反应冷漠。一般在脑病或脑脊髓受损伤时出现,主要见于脑及脑膜充血及炎症、流脑、乙脑等。
圆圈运动(circle movement),即病畜按一定方向作圆圈运动,圆圈的直径或者不变,或者逐渐缩小。前廷核的一侧性受损伤则向患侧作圆圈运动;四迭体(corpus quadrigeminum)后部至脑桥(pons)的一侧损伤则向健侧作圆圈运动;大脑皮质(corticocerebral)的两侧性损伤可向任何一侧作圆圈运动。主要见于流脑(epidemic meningitis)、乙脑(Japanese B encephalitis)、狂犬病及猪的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swine)等。反复出现盲目运动或圆圈运动的,可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如牛羊的多头蚴病(coenurosis)、猪脑囊虫病(brain cysticercosis)。
时针运动(the hour-hand of a clock movement),即以一肢为轴,呈现时针样运动。见于上述脑病。
暴进暴退,即向前猛冲或后退不止的运动。见于上述脑病。    
共济失调:表现运动四肢配合不协调,走路摇摆,行走欲跌,呈醉酒状;或肢蹄高抬,用力着地,似涉水样。主要见于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如伪狂犬病、神经型猪瘟、脑脊髓的丝状虫病、羊的缺乏铜病、脑包虫病(寄生在小脑部位)
跛行(claudication):因肢蹄的带痛性疾病而引起的运动机能障碍,称为跛行。分支跛、悬跛、混合跛。马属动物多发。见于四肢、骨、关节、肌肉的疾病,外周神经性疾病,骨软症,风湿症(rheumatic)(如多肢的转移性跛行)。如果在牛群或羊群中发现多数家畜跛行—— 提示口蹄疫和腐蹄病,如果是猪群发现则提示传染性水泡病和口蹄疫。跛行的诊断如下:
支跛:敢提不敢踏、病在四肢下。
悬跛:敢踏不敢提、病在肩与胯。
混合跛:一走头,病痛到处有。(即患肢提举和负重机能均发生障碍)
3躺卧姿势(lie-down posture)
健康马骡仅于夜间休息时取躺卧姿势,偶尔于昼间卧地休息,但姿势自然,常将四肢积于腹下而呈背腹位躺卧姿势,当呼唤、驱赶时即行自然起立;牛多于饱食后躺卧休息并反刍;猪喜于食后躺卧。因疾病而引起的强迫卧地可见:
奶牛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由于血钙大量流入乳腺,血钙突然下降,中枢神经机能受到抑制,引起头颅侧卧的特异性躺卧姿势,同时伴有昏睡或昏迷症状。
马肌红蛋白尿病(myoglobinuria):因臀部肌肉乳酸蓄积,肌肉肿胀变性,压迫坐骨神经而导致后肢麻痹,但前肢尚能挣扎起立,因此呈特征性地犬坐姿势,常排红色或茶褐色尿液。
仔猪低血糖(glycopenia)由于血糖降低,影响大脑皮层,继而波及间脑、中脑、桥脑和延髓,动物在临床表现出一系列地神经症状,后期瘫痪卧地不起。
鸡马立克氏病:两腿叉开呈劈叉姿势。另外,鸡新城疫、VB1缺乏症、呋喃类药物中毒,动物表现曲颈背头、站立不稳、翻转滚动。
除上述疾病之外,动物两后肢截瘫:表现后躯麻痹,发射减弱或丧失,粪尿失禁,呈犬坐姿势;仔猪缺硒病:由于骨骼肌变性坏死,呈犬坐姿势;牛创伤性网胃心包炎:表现前高后低的站立姿势,不愿意走下坡路,不愿急转弯等。
第二节  表被状态的检查
(Section 2  the examination of indumentum)
一、被毛的检查(examination of the clothing hair)
健康畜禽被毛柔软平滑、清洁卫生、富有光泽、生长牢固、不脱不断。
病理情况下,当被毛粗乱无光、易脱易断、换毛延迟时,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病畜脱毛,即在非换毛期,被毛成片脱落,是营养极度不良、内寄生虫病及湿疹的特征。碘、汞中毒也常引起大块脱毛。若有多处局限性脱毛、落屑,并伴有剧痒的多是螨病的表现;马尾根被毛脱落并常向周围物体磨擦,应注意蛲虫症的发生。家禽肛周羽毛脱落,往往由啄肛引起,是动物营养代谢扰乱的表现。当被毛污染的时候,特别是后肢和尾部被粪便污染,提示下痢和胃肠炎。
二、皮肤的检查(skin  examination)
(一)皮肤温度检查(examination of the skin temperature)
皮肤温度的检查,一般用手掌或手背触诊躯干部判定之,为确定末稍部位皮温分布的均匀性,在马应触诊耳根、鼻端及四肢下部;牛羊触诊角根、鼻镜、四肢下部;猪触诊耳根及鼻端;家禽触诊冠、肉髯及脚爪。
1皮温升高(step up)  全身性皮温升高是体温升高的结果。这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所引起。见于一切热性病及日(热)射病;局限性皮温升高,是局部发炎的表现。
2皮温降低(step down)  全身性皮温降低是体温降低的标志,见于衰竭病、营养不良、大失血、重症贫血、生产瘫痪、酮血病及严重的脑病或中毒;局限性皮温降低,如四肢末梢厥冷,见于高度血液循环障碍、心力衰竭、休克和虚脱。
3皮温不整  即身体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不一样,主要是由于皮肤血管收缩与扩张不一致的结果。如马左右耳温度不同,牛四肢及两角温度不同。见于牛马热性病、马腹痛病末期、虚脱和休克。
(二)皮肤湿度检查(examination of the humidity of skin)
皮肤的湿度主要决定于家畜排汗能力。马属动物汗腺最发达,其次为牛、羊和猪,水牛、家禽和犬无汗腺。马表现全身出汗,牛、羊、猪出汗在鼻端。生理性发汗主要见于外界温度过高,或运动使役之后,或紧张惊恐之时;病理性发汗主要表现:
1全身出汗(panidrosis)  主要见于高热性疾病,如日射病、热射病、败血症(blood poisoning)、脓毒血症(Pyemia);剧烈疼痛性疾病,马属动物腹痛性疾病、肢蹄疼痛性疾病以及骨折等;严重呼吸困难的疾病,如呼吸道狭窄,弥漫性支气管肺炎、肺气肿等;马肌红蛋白尿病及许多疾病的濒死期也常全身出汗(这时常伴发体温下降)。
2局部出汗(part diaphoresis)  是指被毛某部位湿润或有汗珠,出汗区的界限往往很明显,经一定时间消失。主要见于外周神经损伤及局部炎症。
3冷汗(Cold sweat)  正常出汗时,皮肤充血发热,皮肤与汗液俱热的称为热汗;皮肤与汗液俱冷的称为冷汗。冷汗主要见于内脏破裂、虚脱(collapse)、休克(circulatory collapse)及严重的心脏衰竭(Cardiac failure),多予后不良。
4血汗(bloody sweat)  即由汗腺自然排出血液而皮肤无损伤的称为血汗。主要见于血斑病、炭疽(anthrax)等。
5少汗(hyphidrosis)  临床表现皮肤干燥,是长期营养不良及热性病发作的特征。正常情况下,牛的鼻镜及猪的鼻盘上面附有水珠,触诊冰凉而湿润。如果鼻镜发干则是患病及发热的特征,如果鼻镜发生龟裂或形成痂皮,则表示病程长久,另外见于牛瘟和恶性卡它热。
(三)皮肤弹性检查(examination of the skin elasticity)
幼畜及营养良好的家畜,其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检查皮肤弹性的方法,是用手指捏成皱褶并轻轻拉起(马可在颈部,牛在最后肋骨部,羊在背部),如是健畜,放手后皱褶迅速恢复原状;但是在营养不良、慢性病、机体脱水(严重腹泄、呕吐)时则恢复缓慢。注意:老龄家畜皮肤弹性降低是正常生理现象。
(四)皮肤颜色检查(examination of the skin colouration)
家畜皮肤富有色素,其颜色不易看出。临床仅猪和鸡具有诊断意义,猪特别应注意检查耳及鼻盘,鸡则注意检查鸡冠。鸡和猪几种常见的病理性皮肤颜色变化如下:
1苍白色(pallescence):主见于贫血性疾病,例如维生素缺乏、铁缺乏(asiderosis)和寄生虫病。
2蓝紫色(amethyst)(发绀):主要是由于缺氧所致(还原血红蛋白和变性的血红蛋白增多的结果),见于中毒性疾病(如猪的亚硝酸盐中毒),猪肺疫,猪气喘病,鸡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禽霍乱(cholera gallinarum),蓝耳病。
3黄色(flavedo):主要见于黄疸性疾病,例如肝片吸虫(Distoma hepaticum)、胆道蛔虫(biliary passage roundworm)和肝胆疾病。
4红色(erythrine):主要表现红斑(eryth)和疹块(wheal),见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感光过敏等,出现部位一般在胸前、腹下和股内侧。鉴别诊断如下:
猪瘟为针尖大小的出血性斑点,指压不退色。由猪瘟病毒引起,以出血性败血症,慢性纤维素坏死性肠炎为特征,抗菌素治疗无效。
猪丹毒为充血性不规则疹块,指压退色。由猪丹毒杆菌引起,急性特征为高热和皮肤疹块,亚急性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青霉素治疗有效。
猪肺疫有时也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临床特征是急性败血症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炎症,纤维性胸膜炎,实验室检查巴氏杆菌镜下有荚膜。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沙门氏杆菌引起,主要特征是肠道发生坏死性炎症,呈现严重下痢。
感光过敏是猪吃了含有感光物质的饲料(如荞麦、灰菜),经过日光照射皮肤发红产生红斑,并且伴有痛感和痒感。
(五)皮下组织检查(examination of the hypoderma)
1皮肤肿胀(skin turgor)  皮肤肿胀可由多种多样的原因引起,多伴有局限性,很少波及全身,根据肿胀性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1气肿(aerocele):空气或其它气体积于皮下。特点:肿胀边缘界限不清楚,一般情况下无热痛反应,触诊有捻发音。原因:皮肤破损,含气器官的破裂。易发部位:颈部或肘后。
但是,当厌氧性细菌感染以后,由局部组织腐败分解而产生的气体积于组织局部也可引起皮下气肿,此时,局部有热痛反应,同时伴有皮肤的坏死和较重的全身反应(如沉郁、发热、切开肿胀部位组织流出混有气泡的暗红色液体),常发于臀部、腰部、股部等肌肉发达部位。如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病。
1.2水肿(hydrops):由于各种原因使组织渗透压增高,血浆液体成份向组织间漏出过多而回收减少,液体积于皮下形成水肿。如果液体积于浆膜腔形成积水。易发部位:胸腹部、四肢下部、阴囊和眼睑。特点:容积较大,皮肤紧张而弹性降低,指压有痕,感觉如生面团,有凉感,无热痛反应。根据发生原因分为:
1.2.1心性水肿(mental activity dropsy)
由于心脏衰竭、体循环障碍或淤血而使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引起的水肿。常见于心内膜炎和心力衰竭。好发部位:远心端的部位如四肢末稍,因为压力不够血液回流困难。特点:早晨严重,运动使役后有所缓减,呈对称性发生,无热痛反应。
1.2.2营养不良性水肿(alimentary edema)
又称低蛋白血症,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或饲料营养价不全造成家畜营养障碍,血液中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如慢性消耗性疾病,重度贫血,维生素不足,肝片吸虫。特点:水肿波及身体的大部分而且无明显的局限性,颌下、胸部和下颌间隙都易发生,无热无痛。
1.2.3肾性水肿(oedema nephriticum)
    是肾炎和肾病的主要症状。由于肾小球分泌机能降低,水钠滞留体内,肾小管毛细血管变性,血浆蛋白大量滤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主要见于急慢性肾炎和肾病。特点:迅速发生,无热无痛。易发在组织疏松的部位,不受重力的影响,最初眼睑水肿,以后胸部、腹下、阴囊和四肢水肿。
1.2.4炎性水肿(edema calidum)
由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受到创伤发炎,致使炎症处血管扩张渗出引起。特点:红、肿、热、痛,机能障碍,不对称发生。主要见于血斑病、蜂窝织炎(cellularis phlegmasia)、炭疽、挫伤(contund)、刺伤(puncture wound)。
不同动物发生不同的水肿病。例如:牛严重的皮下水肿提示创伤性心包炎和肝片吸虫病;猪的颜面部与眼睑部水肿提示猪水肿病。雏鸡的皮下水肿提示白肌病(也叫渗出性素质),是由于硒和VE缺乏引起的腹下、腿内侧等部位皮下出现蓝紫色胶冻样肿胀,触诊有硬感。
2皮疹性病变(breakout)
2.1痘疹(exanthema variolosum)  皮肤上出现豆粒大小的疱疹,一般取红斑、丘疹、水泡、脓疱、溃疡、结痂定期或分期性经过。易发部位:被毛稀少的部位,如股内侧、乳房、尾根下、口角部、鸡冠、鼻盘、头面部,主要见于牛痘、羊痘、鸡痘、猪痘。
2.2水泡(bubble)  是皮肤表层下组织聚积透明液体的小水泡,水泡容易破溃形成溃疡。主要见于口蹄疫,口蹄疫分良性口蹄疫和恶性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口腔粘膜、蹄趾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除此之外,还见于猪的传染性水泡病和各种动物的水泡性口炎。
2.3斑疹(exanthema maculosum)  是皮肤弥漫性充血或出血形成的红斑。见于湿疹(例过敏性疾病)、丘疹(例荨麻疹,注射血清和药物过敏等)、玫瑰疹(rose rash)(例猪瘟和出血性败血症)和饲料疹(例感光过敏)。
2.4溃疡(anabrosis)  主要是由以上疾病(水泡、脓疱和组织坏死)而来,见于皮肤破溃,久治不愈的外伤,皮鼻疽和流行性淋巴管炎等。临床上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溃疡边缘呈“火山口状”,周围隆起,溃疡底呈猪脂肪样则是皮鼻疽溃疡的特征;若淋巴管呈索状肿胀,并于淋巴管索状肿胀上,形成连串的结节或溃疡是流行性淋巴管炎的特征;猪体表部位有较大的坏死与溃疡是坏死杆菌的表现。
2.5瘢痕(cicatricle)  是创伤溃疡愈合的结果。临床上有诊断意义的是瘢痕呈冰花样或放射线状,这是鼻疽瘢痕的特征,常见于鼻中膈。
3其它肿胀:(other engorge)
3.1局部肿胀(part engorge)  触诊有波动感,主见于脓肿、血肿和淋巴外渗,三者可以通过穿刺加以鉴别。
3.2赫尔尼亚(疝)(hernia) 腹壁、脐部或阴囊部触诊呈波动感,深部触诊可摸索到疝孔,有时可将脱垂肠管还纳,听诊局部可听到肠蠕动音,提示腹壁疝(lateral ventral syndrome)、脐疝(exomphalocele)、阴囊疝(orcele)。临床诊断相对容易。
4皮肤的完整性(skin orcele)
皮肤的完整性破坏,表现皮肤有创伤溃疡,见于一般性外科病,猪的体表部位有较大的坏死和溃疡,提示坏死性杆菌病。
5体表皮肤震颤(epidermis trepidatio)
5.1局部战栗(part shiver),尤其以肘后、肩部肌肉明显。常见于四肢疼痛性疾病,牛创伤性心包炎。
5.2全身痉挛(sys cramp),见于脑病和中毒时,常可出现全身痉挛,但多伴有昏迷现象。如2~3日龄仔猪出现全身痉挛是低血糖的象征,如出生后即出现全身痉挛,为仔猪先天性震颤。
第三节    可视粘膜的检查
(Section 3  the examination of vision mucomembranous)
可视粘膜的检查,在一般情况下,仅检查眼结膜。眼结膜的颜色变化不仅可以反映其局部病变,而且也反应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可以判定血液循环障碍程度,在诊断和预后的判定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临床上多用视诊进行检查。
各种健康家畜的眼结膜颜色:马呈淡红色,牛较马稍淡,猪较马深为粉红色。具体检查方法:牛:用双手握住牛角,将头扭向一侧即可露出巩膜及其血管情况;或者一手握角,一手握鼻中隔,扭转其头即可进行观察。马:用单手开眼法检查结膜。猪、羊和犬等小动物:用两手拔开上下眼睑即可观察结膜。
检查时注意事项:
1两眼对照检查。
2自然光线下检查,以免因光线影响结膜色彩。
3不要反复检查,因为反复检查受压或摩损易引起充血而误判。
一、颜色的检查(colouration  examination)  
在病理情况下,眼结合膜色彩的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苍白(pallescence)
结膜色淡呈灰白色,是各型贫血的特征。如果结膜迅速苍白,主要见于大失血、肝脾等内脏器官的破裂;如果结膜缓慢逐渐苍白,主要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和传染病,如牛结核病(bovive tuberculosis)、仔猪贫血、蛔虫病和血孢子虫病(haemosporidiosis)。但是溶血性贫血在结合膜苍白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黄染。
2潮红(flush)
结膜下毛细血管充血的象征,除反应眼部病变外,主要反应机体的血液循坏状态。如果是单眼潮红多是结膜炎引起,如果是双眼潮红则标志着全身循环障碍。
2.1弥漫性潮红(diffuse flush):结膜一片潮红,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过多和氧气不足所引起,见于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高度呼吸困难、肺炎、肠臌气、炭疽、犬瘟热和鸡新城疫。
2.2树枝状潮红(arborization flush):血管高度充盈特别明显呈树枝状,主要是血液循环或心脏机能障碍的结果,见于严重的心脏疾病、肺脏疾病和脑炎,或小循环淤血。
2.3出血性潮红(Hemorrhagic flush):结膜上有点状或斑状出血点,是出血性素质疾病的特征,主要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大所致。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如炭疽、血斑病、血孢子虫病、马传贫和出血性败血症。
3发绀(cyanochroia)
结膜呈蓝紫色,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还原HB增多或形成大量变性HB的结果,见于高度吸入性呼吸困难和肺呼吸面积显著减少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心脏瓣膜病、心包炎、心脏衰弱和某些中毒性疾病(例亚硝酸盐中毒)。
4发黄(yellowing)
眼结膜呈黄色,主要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使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出障碍,大量胆红素蓄积在体内,使皮肤粘膜、浆膜及实质器官被染成黄色。常见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黄疸。
正常胆色素的代谢:衰老的红细胞被肝、脾、骨髓的吞噬细胞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后者进一步分解脱去铁和珠蛋白形成胆绿素,胆绿素再转化为胆红素,这种胆红素在血液中和白蛋白、α-球蛋白结合形成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再由血液运到肝脏后在葡萄糖醛酸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随胆汁分泌经胆道进入肠内被肠内细菌还原为胆素原,大部分胆素元被氧化为粪胆素原随粪便排出,小部分再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这部分胆素原又有两个去向,大部分变为直接胆红素然后再随胆汁排入肠道(肠肝循环),小部分进入血液经肾脏转化为尿胆素原随尿排出。
健康机体内胆色素不断形成和排泄,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靠三个环节来实现。(1)胆红色素的形成。(2)肝脏对胆红素的转化。(3)胆道的排泄。当发生某些疾病时,由于体内胆红素形成过多,或由于肝细胞的严重损伤,或因胆道阻塞就会破坏这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使胆红素大量蓄积在体内,从而发生各种类型的黄疸。常见病因有:
4.1阻塞性黄疸(cholestatic jaundice)  各种原因造成的胆道狭窄或阻塞,引起胆汁淤滞和胆管破裂,使胆色素混入血液或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多。主要见于胆结石(gallstone)、胆道蛔虫、胆管炎(angiocholitis)、十二指肠炎症(duodenitis)。
4.2溶血性黄疸(cythemolytic icterus)  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使胆色素蓄积并增多。主要见于血孢子虫病、焦虫病、锥虫病(trypanosomatosis)、新生幼畜溶血病、二氧化硫中毒、马传贫、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0、大面积烧伤、毒蛇咬伤(venomous snake bite)和牛的HB尿症。突出症状是结膜苍白并且黄染。
4.3实质性黄疸(parenchymatous jaundice)  由于肝细胞发炎、变性或坏死,肝细胞结合和排出胆红质机能降低,同时又由于常伴有毛细胆管淤滞或破裂,引起胆红素混入血液而黄染,主要见于引起肝脏变性坏死的传染病,如马流脑、马传贫、猪白肌病、中毒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二、肿胀的检查(turgescence examination)
结膜肿胀是由于结膜及结膜下炎性渗出浸润,或由于结膜淤血,或血液稀薄渗出引起。由炎性渗出引起的肿胀同时伴有羞明流泪和热痛反应,主要见于结膜炎(conjunctivitis)、周期性眼炎、流感(flu)、猪瘟和水肿病;由淤血或血液稀薄造成的肿胀无热痛反应,主要见于贫血、肾炎和寄生虫病。
三、分泌物的检查(secretion substance examination)
健康家畜结膜无分泌物,病理情况下分泌物增多,根据其性状不同分浆液性、粘液性和脓性。临床上注意的是两侧性的为全身性疾病,如流感、猪瘟、犬瘟热、马腺疫、仔猪副伤寒、山羊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一侧性的为眼部疾病,如副鼻窦炎、喉囊炎、外伤等。
第四节    体表淋巴结的检查
(Section 4  examination of the body surface lymphonode)
淋巴系统是动物自然防御屏障之一。在病理情况下,病理产物、特异性病原菌及代谢产物可随淋巴液进入相应部位的淋巴结引起肿胀或化脓,所以淋巴结的检查,在确定感染和诊断某些传染病方面有重要意义。淋巴结肿胀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临床上奶牛常检查的浅在淋巴结有:颌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肩前淋巴结(shoulder anterior lymph node),膝上淋巴结(kee superior gluteal lymph node),腹股沟淋巴结(inguinal lymph nodes),乳房上淋巴结(breast superior gluteal lymph node)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视诊,主要是触诊,必要时配合进行穿刺。检查时主要注意其位置、大小、形状、硬度、敏感性及活动性。病理情况下,淋巴结有以下几种变化:
一、淋巴结的急性肿胀(acut turgescence of the lymphonode)
淋巴结急性肿胀是淋巴结急性炎症浸润的结果,由微生物、病毒和毒素进入血液所引起。特点:淋巴结肿大明显,有移动性,表面光滑坚硬且敏感,触诊有热痛反应,主要见于急性传染病或周围组织器官的炎症,如腺疫、流感、传染性胸腹肺炎、乳房炎、急性鼻疽和咽喉炎等。
二、淋巴结的慢性的肿胀(chronic turgescence of the lymphonode)
淋巴结慢性肿胀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慢性刺激使淋巴结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特点:触诊发硬,表面不平,无热无痛,活动性差。主要见于慢性鼻疽、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和牛结核,还可见于该淋巴结的周围组织器官的慢性感染及炎症。
三、淋巴结的化脓性的肿胀(purulent turgescence of the lymphonode)
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是淋巴结急性炎症发展的结果。主要是由于在淋巴结急性炎症过程中,淋巴结失去防御能力所致。特点:触诊淋巴结高度肿胀,皮肤紧张,有热有疼有波动感,表面被毛脱落光亮,最后破溃流脓,常见于马腺疫、鼻疽、结核。
四、淋巴管检查(examination of the lymph-vessel)
正常家畜体表淋巴管难以触摸到,当淋巴结发炎时,由于炎性浸润,有时波及相应的淋巴管,致使发炎而呈索状肿胀,有的在索状肿胀的淋巴管上形成多数结节而成串珠状,有时结节破溃形成特有的溃疡,触压移动性差但有疼痛反应,在胸侧、颈侧、四肢表现明显,主要见于皮鼻疽和马流行性淋巴管炎。
第五节    体温、脉搏、呼吸数的测定
(Section 5  determin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pulse respiration)
体温(T)、脉搏(P)、呼吸(R)是家畜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指标。在正常情况下,除受外界气候、运动及使役等环境条件的暂时性影响外,一般变动在一个较为恒定的范围之内。但是,在病理过程中,受病原因素的影响,却发生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变化。因此,临床上测定这些指标,在诊断疾病和分析病程的变化上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体温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the temperation)
家畜为恒温动物,均具有发达的体温调节中枢及产热、散热装置,故能在外界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持体温的恒定不变。如果体温发生变化,常是患病的重要症状之一。
健康动物的正常体温及其变动范围见表2-1
表2-1 健康动物正常体温及变动范围
动物种类    变动范围(℃)    动物种类    变动范围(℃)
黄牛  乳牛    37.5~39.5    骆驼    36.0~38.5
骡    38.0~39.0    鹿    38.0~39.0
马    37.5~38.5    兔    38.0~39.5
水牛    36.5~38.5    犬    37.5~39.0
绵羊  山羊    38.0~40.0    猫    38.5~39.5
猪    38.0~39.5    禽类    40.0~42.0
健康动物体温受许多生理性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变动,如年龄、性别、品种、营养、生产性能、气候条件、地区性等。通常情况下,幼龄家畜高于成年家畜,公畜高于母畜,高产奶牛高于低产奶牛,围产期高于其它期,营养良好高于营养不良,夏季高于冬季,南方家畜高于北方家畜,这些生理性变动可能与机体的代谢强度及产热、散热的特殊条件相关。
一般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动范围:晨温稍低,午后稍高,昼夜温差变动在1.0℃以内。如果出现上午体温高下午体温低,则称为温差逆转,例如马传贫。
临床上测定体温的方法:除禽类测其翼下温度外,其它动物都以直肠温度为标准。
测定直肠温度的注意事项:测定前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每次测定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不要将体温计插在直肠蓄粪内;注意长期腹泻的病例体温低于实际体温。
在排除生理性和外界性因素影响之后,体温的升高降低变化即为病理变化。
(一)体温升高(fervescence)
体温升高是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代谢产物或组织坏死分解产物的刺激,以及某些有毒物质被吸收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病畜体温升高多是传染病指标之一,一般炎性疾病如胃肠炎、肺炎、胸膜炎、腹膜炎、子宫内膜炎等体温一定升高,风湿症、无菌手术后体温也一时性升高。在上述疾病经过中,若通过治疗体温逐渐下降则是病情逐渐好转的标志。
1由病理原因所引起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同分微热、中热、高热、最高热。
1.1微热(eupyrexia)  体温超过正常体温0.5~1.0℃,主要见于局限性炎症和轻微性疾病,如胃肠卡他。
1.2中热(cardiothoracic fever)  体温超过正常体温1.0~2.0℃,主要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一般性炎症,如支气管炎、胃肠炎、咽喉炎、牛结核、布氏杆菌等慢性传染病。
1.3高热(ardent fever)  体温超过正常体温2.0~3.0℃,主要见于急性传染病和广泛性炎症,如流感、猪瘟、猪肺疫、牛肺疫、口蹄疫、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急性弥漫性胸膜炎及腹膜炎。
1.4最高热(maxlmum ardent fever)  体温超过正常体温3.0℃以上,主要见于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败血症、脓血症、脓毒败血症、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炭疽、日射病、热射病。
2在疾病发热过程中,根据其经过的特点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发热类型:驰张热、稽留热、间歇热、不定型热。热型的确定主要是通过记录每天体温变化(早晚各测温一次,然后取平均值)并把结果记录在一定表格上,得到不同形状的曲线-— 体温曲线,根据体温曲线形状判定发热类型。
2.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高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并且昼夜温差在1℃以内。主要是由于致热物质在血液中长期存在并且对中枢不断刺激的结果,见于大叶性肺炎,猪瘟猪丹毒,流感、牛肺疫。
2.2驰张热  体温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温差在1~2℃或3℃以上,不降到正常温度。主要是由于炎性病灶消失而又出现新的炎性病灶的结果。见于各种化脓性疾病、小叶性肺炎、败血症和严重的结核病。
2.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在持续数天的发热后出现无热期,如此以一定间隔时期而反复交替出现发热的现象。或体温升高与体温正常交替出现。主要是由于病原性有毒物质周期性的进入血液的原因。见于焦虫病、锥虫病和慢性马传贫。
2.4不定型热  体温曲线无规律的变动。主要见于许多非典型性疾病,如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慢性猪瘟、猪肺疫等。
3在发热过程当中,根据发热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发热、慢性发热和一过性发热。
3.1急性发热(febris acuta)  一般发热期延续一周至半月,如长达一月有余则为亚急性发热,可见于多种急性传染病。
3.2慢性发热 (febris chronicity)表现为发热的缠绵,可持续数月至一年有余,多提示为慢性传染病,如慢性马传贫血及鼻疽、结核、猪肺疫等。
3.3一过性发热  仅见体温的暂时性升高,以后很快恢复正常,对动物无任何不良影响,某些疾病的一过性发热多在前驱期出现,因临床上无其他明显症状而不易被发现,从而对实际诊断意义不大,常见于注射血清、疫苗后的一时性反应和暂时性的消化不良。
4整个发热过程分为三个时期:上升期、极期(体温维持高水平的时期)和退热期。根据体温下降的特点,退热期又可分为渐退和骤退。前者表现为在数天内逐渐地、缓慢地下降已至常温,并且病畜的全身状态随之逐渐改善而康复;后者表现在短期内迅速降至常温或常温以下。如果骤退时脉搏增数并且病畜全身状态不见改善甚至恶化,则往往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5发热的综合症候群:恶寒战栗;皮温不整;呼吸脉搏加数;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沉郁;消化障碍如便秘;尿量减少、尿液粘稠、出现尿蛋白。
(二)体温降低(hypothermy)
由于病理性的原因引起体温低于常温的下界,称为低体温或体温降低。除老龄家畜的体温降低外,主要见于重度营养不良、严重的贫血、大失血、内脏破裂、休克、中毒和某些脑病(如慢性脑室积水和脑肿瘤),长期瘫痪、频繁下痢的病畜其直肠温度偏低。顽固的低体温常为马流行性脑脊髓炎后期的特征。明显的低体温,同时伴有发绀、末梢厥冷、高度沉郁、心脏微弱、脉搏弱不感手,多提示预后不良。
总而言之,发热和低体温只能说明动物已经患病,但并不能确定患什么病。在未确诊疾病之前,要慎用退热药,只有结合其它病候综合分析,确诊疾病之后再采取对因和对症治疗。
二、脉搏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the pulse)
记录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称为脉搏数。健康家畜的脉搏数见表2—2。脉搏数受气候、年龄、品种、性别、使役、采食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幼龄>成龄、母畜>公畜、高产奶牛>低产奶牛、轻型马>重型马、母畜于妊娠后期脉搏数增加。检查脉搏的部位:马在颌下动脉;牛在尾动脉;猪、羊、狗在股内侧动脉。如果脉跳弱不感手时,可通过检查心脏的心搏动代替。诊查脉搏可获得关于心脏活动机能与血液循环状态,在疾病的诊断和予后的判定上都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表2—2 健康动物脉搏次数及其变动范围
动物种类    变动范围(次/分)    动物种类    变动范围(次/分)
黄牛  乳牛    50~80    鹿    36~78
马    骡    26~42    骆驼    30~60
驴    42~54    兔    80~140
水    牛    30~50    猫    110~130
绵羊   山羊    70~80    犬    70~120
猪    60~80    鸡(心跳)    120~200

脉搏次数的病理性变化主要表现为脉搏数增多和脉搏数减少。
(一)脉搏数增多(pulse increase)
影响脉搏频率的病理性因素很多,常见于以下几种:
1所有热性病,主要是血液温度增高和细菌毒素刺激的结果。一般体温每升高1度,约可引起脉搏次数相应地增加4~8次不等。
2各种心脏病,如除有严重的传导阻滞以外的心内膜炎(encarditis)、心肌病(cardiomyopathy)、心肌炎(infective cardiomyopathy)、心包炎(cardiopericarditis)等,主要是机能代偿的结果使心动加快而脉数增多。
3疼痛性疾病,如马骡腹痛症、四肢的带痛性疾病等,可反射地引起脉搏次数增多。
4呼吸系统疾病,如各型肺炎、胸膜炎,由于呼吸面积减少而引起二氧化碳和氧气交换障碍。心搏动加快而脉数次数增多。
5各型贫血或失血性疾病,如频繁下痢而引起的严重失水,致使血液浓缩脉数次数增多。
6某些药物中毒或毒物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和使用交感神经兴奋药。
脉搏数增多实际上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对疾病的预后判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脉搏数增多的程度可以反映心脏功能障碍和损伤的程度。通常当脉搏数比正常增加一倍以上时,可提示疾病的严重性。
(二)脉搏数减少(pulse decrease)
主要见于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脑病、胆血症、中毒病(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心脏传导机能障碍的疾病(如重度的传导阻滞或严重的心律不齐),此外,老龄家畜或高度衰竭时,也可引起脉搏数减少。临床上脉搏数显著减少且弱不感手时提示予后不良。
三、呼吸数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the respiration)
动物一呼一吸组成一次呼吸,记录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即呼吸数。健康动物呼吸数见表2-3。和体温、脉搏一样,呼吸数也受动物年龄、品种、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如幼龄>成龄,炎热季节>寒冷季节,使役时、运动后呼吸数增加,饱食情况下呼吸数增加,母畜在妊娠期呼吸数增加。测定呼吸数的方法:一般通过观察动物胸腹壁的起伏动作和鼻翼的开张动作计算,在冬季可按其呼吸气流计算,家禽通过观察肛门部羽毛的缩动计算。通常计测2分钟的次数而平均之。
表2-3健康动物正常呼吸次数及其变动范围
动物种类    变动范围(次/分)    动物种类    变动范围(次/分)
黄牛  乳牛    10~30    鹿    15~25
马     骡    8~16    兔    50~60
水牛    10~50    猫    10~30
绵羊  山羊    12~30    狗    10~30
猪    18~30    禽类    15~30
骆驼    6~15        

呼吸数的病理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数增多和呼吸数减少。
(一)    呼吸数增多(respiration increase)
影响呼吸数的病理性因素很多,常见于以下几种:
1呼吸器官本身疾病。当上呼吸道轻度狭窄及呼吸面积减少时可反射的引起呼吸加快。例如牛结核、牛肺疫、山羊的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气喘病、猪肺虫病等。
2多数发热性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
3心力衰竭及贫血、失血性疾病。
4某些中毒。如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血红蛋白变性。
5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疾病。
6剧烈疼痛性疾病。
(二)呼吸数减少(respiration decrease)
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见于引起颅内压显著升高的疾病(如慢性脑室积水、猪的伪狂犬病以及马的流行性脑脊髓炎后期),某些中毒病及重度代射紊乱等。呼吸次数的显著减少并伴有呼吸型式与节律的改变,常提示予后不良。
正常情况下体温、脉搏、呼吸的相关变化,常常是平行一致的,即同时升高或同时下降。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并不一致,如体温下降脉搏升高,这种交叉现象,一方面由于高热的急剧下降甚至常温以下,可能并非病情的真正的突然好转,反而说明是机体反应能力的显著衰竭,另一方面,同时脉搏次数的显著增多,又反映心脏机能状态的进一步恶化。因此体温、脉搏、呼吸交叉现象,多为予后不良的征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